寧可枝頭抱香死,其實是詩人自己的情懷,你讀懂了嗎

2021-01-11 呼啦美詞

菊花,在歷代的古詩中都有一種象徵意義,我們所熟悉的就是陶淵明愛菊,他筆下的菊花也象徵著自己的性格特徵,不願與權勢同流合汙。

但是今天我想要介紹的不是陶淵明的菊花,而是鄭思肖的菊花。鄭思肖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有一句詩肯定都聽過,就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一句詩就來自於鄭思肖。

寒菊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你在秋天盛開,不願與百花為叢。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可你的情操意趣並未衰窮。你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也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鄭思肖從晚香著筆,百花都願在一年之初的春季開放,唯有菊花獨秀於秋天,它忍受著秋霜的凜冽,卻依然傲然挺立於枝頭。鄭思肖的菊花其實與陶淵明的菊花雖然不盡相同,卻也有異曲同工之處,他的菊花也同樣高潔,堅貞不屈。

後兩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如果說前兩句是在讚美菊花的高尚品行,那麼後兩句就是前兩句的升華,它不光光是不與百花為伍,而且選擇在枝頭逐漸枯萎,不讓花瓣凋謝落地。其實這裡也隱喻了詩人自己,那時的宋朝少數民族入侵,鄭思肖寧可為堅持氣節而死去,也不願屈服於蒙元統治。借菊花表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

全詩寫菊花的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妙在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現菊花自然屬性的同時,還表達了鄭思肖的愛國情懷,既表現出菊花的自然美,菊花的繪畫美,又表現了畫家兼詩人的人格美。

所以說這句詩還暗含了詩人的愛國情懷,你讀懂了嗎?

相關焦點

  • 每日一首古詩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徵忠於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抱香」,喻指自己高潔的民族情操,「北風」,雙關語,暗示北方來的蒙古統治者。全詩寫得壯烈激昂,擲地有聲。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時節盛開,獨有菊花挺立在凌厲的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鬥豔。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等氣節,令人佩服!
    或是比喻女子,或是比喻自己。而花的種類實在太多,每一種都讓我們喜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凌寒獨自開」的梅花;有「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牡丹。當然,這其中少不了高潔的菊花。陶淵明獨愛菊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都是出自陶淵明的筆下。其實,菊花之所以被很多詩人、詞人喜歡,便是因為它的高潔品質。
  • 愛國之情堪比陸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盛開在秋天的菊花,並不與嬌豔的百花為伍,兀自開放在稀疏的籬笆旁,別有一番雅潔的意趣。菊花有著傲霜凌寒的堅韌品質,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亡,凜冽的北風從從它身邊呼嘯而過,一場又一場的寒風並未將它吹落。
  • 宋詩不可忽略的名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值得一讀
    其實除了唐詩之外,我們還是不應該忽略掉宋詩,作為唐朝之後,又一個偉大的帝國,同樣的也是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詩人,雖然現在人們一提起宋朝,可能更多的是想到宋詞。但是宋朝的一些文人士大夫,他們並不很看重於宋詞,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創作詩歌。例如王安石、蘇軾、歐陽修、黃庭堅等等,這些人主要還是以詩歌為主,填詞只是一時興趣所致,只是我們後人,才覺得宋詞很優美,但是在當時,宋詞並沒有那麼高的地位。
  • 寧可枝頭抱香死——宋末愛國志士鄭所南
    比如陸秀夫: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衛王舟,而世傑、劉義各斷維去,秀夫度不可脫,乃杖劍驅妻子入海,即負王赴海死,年四十四。又比如文天祥:文天祥遺言: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鄭所南是另外一個例子。
  • 宋詩裡最經典的一首詠菊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那說起詠菊的名篇,除了陶淵明的之外,到了宋朝另外一位詩人鄭思肖的這首《寒菊》,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這首詩表面看似在詠菊,其實更多的還是表達了一種堅定的信念,以及對於國讎家恨的感慨,詩人把菊花身上的那種精神,描繪的淋漓盡致,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值得我們一去一讀再讀,能夠從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同時也能夠了解到古人對於人生的解讀。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晚秋,給菊花一首讚歌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與春日盛放的百花不同,菊花選擇在秋天綻放。稀疏的籬笆周圍,隨處可見菊花的俏姿,其中的意趣可見一斑。儘管秋風瑟瑟,菊花仍巋然不動,只有枝頭才是它的歸宿。菊花寧可在枝頭上散盡清香,絕不肯任北風隨意吹落。沒趕上好時代的鄭思肖就像綻放在秋天的菊花一樣,難以和百花作伴,選擇在溫暖的春天綻放。也如同這菊花一樣,他的宿命是屬於秋天的。畢竟,有些事情也不是自己能夠選擇的。越是秋寒,反而越見菊花的氣節。
  • 寧可枝頭抱香死——從鄭思肖的詩,看古今的中國夢!
    ——宋·鄭思肖·《德佑二年歲旦二首·其一》「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是中國詩詞史上最早提到中國夢的詩句,出自宋末詩人畫家鄭思肖之手。鄭思肖原名不詳,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詩人、畫家,元滅宋後才改名思肖,因為「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
  • 宋詩裡一首描寫菊花的名作,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唐詩那是中國文學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而且唐詩對於後世的影響也是最大,也最為直接,很多的後人都是吸收唐詩,才最終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代表作,所以說唐詩,對於整個中國文學的影響,那是極其的深遠。這一千多年來,唐詩猶如一座高峰,橫亙在世人面前,使得人們只能是仰望。
  • 沈眉莊: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
    甄嬛得寵她不嫉妒嗎?她嫉妒過,也大大方方的告訴甄嬛,即使不是你也會有別人若是別人寧可是你。這就是眉莊的氣度。被人暗害假懷孕爭寵,這件事讓眉莊真真切切的看清楚了皇帝的本質,君恩不過是流水一般,是在是不必上心。從此眉莊再不肯對皇上付出哪怕一絲的真心。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正如古人所說: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開放的樣子,古人用了兩個詞形容:箕舒翼張,曄曄煌煌。前一詞,花像簸箕,後窄前寬,飄逸如展翅。後一詞,曄曄是燦爛的耀眼,煌煌則是亮麗的燃燒。陽光之下,菊花之美,先是一種色調的有力張揚,然後才是色彩的持續舒展。
  • 「文韻白雲鄂博」「盜火者」和他的後人們之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
    《「盜火者」和他的後人們》(之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鐵花是花更是樹)選自中共白雲鄂博礦區區委宣傳部編輯出版的文學作品集《初心可鑑》。在白雲鄂博礦區的礦山上,生長著一種叫「鐵樹」的花。這種花不擇地勢,不示張揚,默默紮根在巖石後,溝岔裡。就像一代代礦山兒女骨子裡就有著堅韌、克己、奮力向上的美好品格。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幾個快遞小哥又湊在一起聊天。勇哥悻悻地說,有個無賴。仗著自己老員工。天天偷我的件拿去派。搞得我4點班次沒件派,真的心裡很不爽。幹他,小白哥同情地說。鋒哥頗有同感的點了點頭,一樣的。我5月後剛來。
  • 沈眉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她是最好的閨蜜,一聲嬛兒極致溫柔,最讓我感動的是她的兩次陪跪,華妃罰甄嬛烈日下跪與甘露寺為甄嬛頂撞皇后,她毫不猶豫走到嬛嬛身邊,一句「我陪你」帶給我的感動比任何千言萬語都要多。帶甄嬛去冷宮認清現實,幫助甄嬛復寵,在甄嬛在宮外被欺負時求太后保護甄嬛……,不論甄嬛得意時失意時,她永遠陪伴在身邊。她是驕傲的,也是決絕的。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朋友圈留下絕筆信的毛書記走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從不發朋友圈的毛書記唯一一次發的朋友圈,竟然成了「絕筆書」,以死諫言,其言、其行可謂悲壯。10月15日,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發朋友圈留下了一段文字,稱自己在工作中受到壓力,「一年多的成都大學工作,已是頭破血流」,並提到「因工作失敗而結束」並疑似失聯。今天,毛書記的遺體在其居住地的河畔被找到。一個即將過50歲生日的人,一個學者型的領導,一個正直的人,一個來成大不過一年多的書記,因為嫉惡如仇,眼裡揉不得沙子,在與不正之風做鬥爭的過程中敗下陣來,身心疲憊!
  • 《甄嬛傳》沈眉莊:寧可枝頭抱香死,不肯吹落北風中
    她自稱「才不如甄嬛,貌也不如甄嬛」,卻也說「我不曾記恨你半分」。她也是唯一來甘露寺看望甄嬛的人。「嬛兒,我們自小就在一處。我知道自己才不如你,貌也遜色,便立意修德,博一個溫婉賢良。你善舞藝,我便著意琴技,從來也不遜色於你。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朝遺民鄭思肖到死堅守孤忠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句詩便是出自鄭思肖的一首七絕《畫菊》。在詩中,鄭思肖以菊花自喻,寒冬凜冽的北風之下,菊花枯死之後猶抱香枝頭,不肯落去,便是鄭思肖內心眷系故國,片刻不曾放鬆的真實寫照。而且不只是鄭思肖一個人,而是宋亡後,像鄭思肖那樣猶為趙宋守著孤忠的一類人的寫照。
  • 十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開在秋天,它不像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嬌弱,作為傲霜之花,它卻一直受到很多詩人的偏愛,有人讚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他們用優美的文字賦予它詩情畫意,讓它在詩壇上佔一席之位。今天為大家精選十首描寫菊花的詩詞,感受一下詩人的世界裡菊花有怎樣與眾不同的美麗。
  • 鄭思肖這首《寒菊》清新脫俗,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古代的文人正是看到這一點,也都希望自己可以獨一無二,有著高尚的品格。特別是菊花,更是時常入詩,或者寫進文章裡,為此有很多的詠菊名篇流傳於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如果我們僅僅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這就是一首很普通的詠物詩,所要讚美的就是菊花,但是我們知道了詩人創作時的背景,還有當時的心境,再來讀這首詩時,那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 (深度哲思)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信賴一切的夢境吧,那裡隱藏著人生的玄奧之門,演繹著色彩斑斕的命運;那裡在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真相:回歸不是真正的逝去,而絕望才是永恆的消亡。那裡在辯論著一個哲學的問題:死亡的顏色是白的,還是黑的,人是光裸著身軀來到世間,回歸之後,為什麼要穿上衣裳;那裡在上演著對死亡的恐懼,和為獲得永生而出現強烈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