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出的大陸版《我們與惡的距離》 新劇題材生猛、內容大膽

2020-12-24 今報在線

設計殺妻、拐賣婦女、策劃「強姦」......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近期聯合出品了一部叫《黑色燈塔》的電視劇,其題材之生猛、內容之大膽、細節之專業,可謂近年來少有。

律政劇是國產劇中比較稀缺、也比較弱的一個分支,這不是因為觀眾不愛看,恰恰相反,觀眾對律政劇有一種天生的執念。《波士頓法律》、《皇家律師》等英美劇不但在歐美口碑、收視爆棚,在國內也有非常多的擁躉。而經典日劇《勝者即是正義》、《hero》,都讓木村拓哉、堺雅人、新垣結衣的人氣達到巔峰。

不說外國的劇集,想必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很多年前追過TVB的《壹號皇庭》,陶大宇、宣萱、歐陽震華、吳啟華、蔡少芬、陳慧珊、林保怡、蘇永康…….客串的王菲,每個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每個案子都讓人拍手叫絕。

律政劇不好拍,一是門檻較高,編導需要有專業知識支撐,否則就看起來很假。另外一個原因,是咱們國家的法律體系和歐美、日韓、港臺都不同,他山之石難以攻玉,照搬人家的成功經驗只落得水土不服。這並不意味著國產律政劇沒有希望。如果把這事交給專業部門和人員來做,那結果就不一樣了,《黑色燈塔》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

《黑色燈塔》在律政劇裡也是一個另類,其實從主題和對社會問題探討的深度來看,我更傾向於把它看作是大陸版的《我們與惡的距離》。

有意思的是,

01

先講我最喜歡的第二個單元劇:《天秤兩側的陰與晴》。

上市公司董事王亞楠,一個美豔的職場女強人,和帥氣的男員工丁彬在車上發生關係,之後王亞楠指認丁杉強姦了她,精神幾近崩潰。

在法庭上,曾供認強姦王亞楠的丁杉,突然翻供,說自己在審訊中精神恍惚、是被冤枉的,沒有強姦任何人。

兩位證人看起來也並不靠譜,董事長郭申亮愛說謊話、在質詢中有些慌張,人事經理張銘啟與王亞楠有過節的,他們都指認王亞楠與丁杉關係曖昧。

在法庭審判之前,案件情況突然被人洩露,迅速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力,丁杉及家人在媒體和網上被人罵得狗血淋頭,法院飽受輿論壓力,郭申亮的公司股票大跌。

參與該案的女主角喬諾發現此案背後疑點重重,強姦案背後另有操控者。

最後案件水落石出,受害者王亞楠恰恰是案件的幕後黑手,所謂的強姦案,只是她精心設計的一場低價收購的商業陰謀。這個最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拿出了一個最暗黑的計劃,犧牲色相,讓丁杉成為無辜被利用的棋子,她並沒有打贏官司的目的,只是營造自己的受害者形象,以博取公眾同情。

對於這種敏感案件,社會大眾對女性抱有天然同情心,因此,即便法庭未判決,在輿論上,王亞楠已經是公眾眼中真正的受害者,作為男性的丁杉不可避免地遭遇「社會性死亡」了。

羅冠軍案

輿論審判、社會性死亡、女性優勢,這些當下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全部都濃縮到一個案件裡,讓人想起了今年9月份輿論不斷反轉的,被指控「強姦」後,24歲的羅冠軍陷入了「社會性死亡」,即便後來真相大白也已經無法挽回受到的傷害。

人性經不住考驗,讓人性與罪惡保持距離的方式,不在於自身的知識和良心,而是法律。

個人認為,《黑色燈塔》最出色的地方,不是破案過程,而是選題立意,向觀眾傳遞了比普法更深一層的社會態度,就像去年名聲大噪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探討的那樣:

02

《黑色燈塔》作為一部律政劇,融入了罪案劇模式,增添了推理和懸念設置,讓整部劇的節奏都非常的緊湊和引人入勝,這在國產劇中算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比如第一個故事《邁入鏡子的彼端》就採用這種抽絲剝繭的探案模式。一名紅衣女子被殺,監控顯示兇手是一個叫王海的男子,而王海也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這樣一起看似簡單的刑事案件,在檢察官李旭堯和喬諾堅持不懈的調查和縝密的推理下,使得案情多次反轉,讓觀眾始料不及,非常精彩。

出庭時,王海稱自己並不認識被害者葉姝,在接受李旭堯的當庭詢問時也是漏洞百出。案件疑點重重,李旭堯和喬諾來到了王海的老家後發現,原來葉姝是王海的嫂子,而且是被拐賣到他們家的,嫁給了王海智力低下的哥哥。

葉姝從哪裡來?以前是幹什麼的?為什麼會被殺呢?李旭堯和喬諾越來越覺得困惑。偶然間,他們在王海家牆上的照片裡看到了一張全家福,上面有個被燒掉了頭部的男人,這個男人並不是王海的哥哥。

隨著調查的深入,兩人發現葉姝原來是一個出版社的編輯,是被拐賣到王海老家的,而害她的人居然就是她的丈夫何學斌。

何學斌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拋棄,後來被一對英國華僑收養,成年後他回國開始寫小說,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後來,他的親生父母找到了他,他開始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出生在上流社會的事是假的。這個軟肋被親生父母和弟弟發現了,以此要挾訛詐,總是找他拿錢。

後來這事又被妻子葉姝知道了,他便將黑手伸向了妻子,最終指使弟弟殺了妻子。前途大好的一個作家,為了掩藏著一個完全沒那麼可怕的秘密,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讓人感到唏噓。

這個單元每一集都有強大的信息量和反轉設置,節奏明快,一點都不拖沓,可以說是全程無尿點,一個律政劇能做到這種程度,真是讓那些懸疑劇同行們汗顏啊。

03

《黑色燈塔》全劇共分為6個單元,每一個單元是一個案子,每個案件篇幅大概是5到6集,都有相對完整的情節脈絡、相對獨立的故事架構。主線故事則串聯起各個案件,隨著一個個真相的揭開,也讓觀眾明白編導的苦心。

這才是最高法力推這部劇最簡單的初衷:普法。

懸疑只是吸引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外衣,每個案子單列出來就是一個社會話題熱點,

最明顯的就是,在每集結尾都有一個「普法小課堂」,在幫助觀眾理解劇情的同時,普及法律知識,從而升華了主題。

人性是複雜的,因此真相併不是非黑即白,法律是冰冷的,但辦案人往往存在情與義、法與理的艱難抉擇。施害者也可能曾是被害者,反派角色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就人物設計上呈現出一定的多面性。但即使有情可原,違法行為也應當受到法律制裁。正如劇中的一句臺詞:贖罪的唯一方式,是法律制裁。

當年,木村拓哉的《hero》熱播以後,日本參加司法考試的年輕人增加了14%,較為冷門的檢察官職業大受民眾歡迎,成為熱門崗位,可見一個成功的律政劇有多大的影響力。

希望我們的國產律政劇以《黑色燈塔》作為新的起點,打造出屬於我們的《hero》和《勝者即是正義》吧。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出的新劇題材生猛、內容大膽,大陸版《我們與惡的距離》?
    設計殺妻、拐賣婦女、策劃「強姦」......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近期聯合出品了一部叫《黑色燈塔》的電視劇,其題材之生猛、內容之大膽、細節之專業,可謂近年來少有。律政劇是國產劇中比較稀缺、也比較弱的一個分支,這不是因為觀眾不愛看,恰恰相反,觀眾對律政劇有一種天生的執念。
  • 這部題材生猛、內容大膽的新劇,最高法出品,連追10集欲罷不能
    設計殺妻、拐賣婦女、策劃「強姦」......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近期聯合出品了一部叫《黑色燈塔》的電視劇,其題材之生猛、內容之大膽、細節之專業,可謂近年來少有。有意思的是,《黑色燈塔》在律政劇裡也是一個另類,其實從主題和對社會問題探討的深度來看,我更傾向於把它看作是大陸版的《我們與惡的距離》。
  • 2019,《我們與惡的距離》引領臺劇在大陸播出的回暖之年
    一度在大陸已被漸漸遺忘的臺劇,在大陸的播出平臺完成了「破冰」式的「復興」。據豆瓣最新發布的2019年電視劇得分排行,排在前兩名都是臺灣電視劇,分別是《我們與惡的距離》(9.5)和《俗女養成記》(9.1),這種「壯觀」的場面,從來未見。
  • 《我們與惡的距離》好評如潮 臺劇與巔峰的距離近了?
    (網際網路)作者:黃順傑曾在兩岸三地戲劇產業領軍的臺劇,一度走向窮途末路,如今隨著近年越來越多作品叫好又叫座,尤其近期《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反響和成功,更標誌著臺劇發展來到大轉折點:臺劇正逐漸從低迷中反彈。
  • Netflix版《我們與惡的距離》:我,黑人,罪犯
    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刷新了華語電視劇的新高度,律政爭議,媒體亂想,社會偏見,極為真實的情節勾勒出世界的種種惡意
  • 《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臺劇的「文藝復興」
    9.5分,近三年華語劇集豆瓣最高分。 儘管《我們與惡的距離》(下簡稱《與惡》)未在大陸正式上映,但該劇播出過半後,每逢更新都能登上微博熱搜榜,而與其主演相關的話題「賈靜雯演技」還曾到排行榜第四。豆瓣網友紛紛驚呼「原來臺劇質量都已經拍到這個深度」「臺劇題材越來越廣了」「臺劇真讓人刮目相看」。
  • 《我們與惡的距離》爆紅,臺劇的春天來了嗎?
    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 ★」哦~拍完《我們與惡的距離》,女主角賈靜雯參演了Netflix製作的臺劇《罪夢者》,製作人林昱伶在做關注底層群體的新劇《做工的人》,編劇呂蒔媛的新劇則瞄準社工群體。她們都面對著大眾的期待:下一部臺劇是什麼?今天這篇文章來自《南方周末》,經授權轉載。
  • 年度第一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何內地遭遇滑鐵盧?
    文 | 四一6月24日,《我們與惡的距離》登陸騰訊平臺。這部由HBO出品的劇集在臺灣播出時,一分鐘瞬間最高收視率達到了1.14%,大結局的兩集分別創造了2.91%和3.4%的收視新高,刷新了臺灣當地的收視紀錄。
  • 《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火!臺灣劇依舊如履薄冰
    其實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短短十集犯罪大劇,因關注現實犯罪題材,刷新了觀眾們對國王臺劇矯情、粗製濫造的印象,不僅拿到了金鐘獎最佳,還紅遍兩岸三地。前幾年《一把青》也因關注內戰時期的女性的新視角。《俗女養成記》也是女性視角講故事,頗受劇迷推崇。那麼臺劇有重新崛起與復興趨勢嗎?下面就根據資料來看一看。
  • 《想見你》《我們與惡距離》大火!臺灣劇依舊如履薄冰
    其實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短短十集犯罪大劇,因關注現實犯罪題材,刷新了觀眾們對過往臺劇矯情、粗製濫造的印象,不僅拿到了金鐘獎最佳,還紅遍兩岸三地。許光漢正是Q Place培訓班的學員,《想見你》另一位演員顏毓麟、《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李大芝的扮演者陳妤,也都是訓練班成員。
  • 看薦 | 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十月六日的第54屆臺灣電視金鐘獎上,《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組收穫了6項大獎。從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編劇獎到豆瓣9.4的高分再到各個網絡平臺上的如潮好評,這部劇打破了近年來國產劇涉及深刻題材便會「高開低走「」的魔咒,在收視一路走高的同時也收穫了口碑。算著日子2019年也快要結束了,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這部「2019年度臺劇」吧。
  • 從《荼蘼》到《我們與惡的距離》,談談臺劇中的「重男輕女」
    文/羅小可近年來臺劇的口碑在提升,從小情小愛的偶像劇向現實主義題材轉變,很多臺劇中都明顯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與大陸的大女主劇相比,臺劇寫實主義也很明顯,無論是楊丞琳主演的《開到荼靡》,還是賈靜雯主演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都精悍耐看。
  • 【王君青春語文專欄】生而為師,我們與惡的距離
    哪怕不能徹底解決,只能解決一部分,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有了愛,不一定就擁有一切。但是,如果沒有愛,我們便什麼都沒有!《與惡》的表演,堪稱經典。有幾場戲,半個月來,餘音繞梁日日不絕。真的建議教師朋友們認真觀看反覆揣摩。
  • 《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賈靜雯再演《罪夢者》,黑幫題材電視劇
    這也是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的又一部電視劇作品。該劇依舊關注犯罪題材,並且引入了黑幫內容,旨在探討死囚犯人、黑幫境遇和兄弟情義等社會現實問題。 早前,賈靜雯曾憑藉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獲得非常不錯的觀眾口碑。她更是憑藉這部電視劇獲得了金鐘獎新一屆的視後殊榮。
  • 《我們與惡的距離》極端的善良,何嘗不是另一種惡?
    這幾天事情有點多,昨晚叄爺睡不著刷了一下這本臺劇,刷新我對臺劇的認知,同時這部劇的題材和內容也刷新了我的三觀,這才是真敢拍的題材啊!前幾天說的《破冰行動》我每天都會追著看最新的,但是看完30集之後我發現這是一部高開低走的電視劇,前面幾集有幾位老演員演技在線一直拉著節奏走,現在開始有點拖進度,然後幾個小生演技頻頻下線,讓人看得很絕望,相比較之下還是刷一刷《我們與惡的距離》來的舒服!
  • 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什麼時候播出 在哪裡可以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臺灣電視劇,臺灣電視劇一般是不在內地上星播出的,那麼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哪能看呢?下面帶來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介紹。  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什麼時候播出?在哪裡可以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時間:臺灣公視2019年3月24日起播出,在愛奇藝就可以收看。
  • HBO、公視合作推出的最新高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套以「隨機殺人案」為題材的電視劇究竟有何吸引之處呢?就讓小編為各位還未開始追劇的朋友們簡單介紹一下喇!這部《我們與惡的距離》於本月24日正式開播,共10集。一經開播,反響熱烈,在豆瓣拿下9.4的超高分,在以嚴苛著稱的IMDb上,也有9.0的高分。有網友評論道:震撼、寫實,不同身份重疊交織,手法既嚴肅又觸動人心。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惡其實沒有距離
    人氣最高的留言道:「免死『精』牌,我也要來一張」,「禽獸和律師一起裝瘋賣傻,律師自己帶回家教化好了」。留言的對錯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這些留言呈現了民眾普遍的觀念狀態與內心的道德感。劇集內容的展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與大多數人面對重大事件時的直觀反應進行對話,試圖引導觀眾形成更為全面、理性、辯證的看法。
  • 我們與惡的距離、與善的距離,都太遠了
    2019年3月24日,由呂蒔媛編劇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註:以下簡稱《與惡》)首播,隨即引發收視熱潮,豆瓣評分高達9.5,騰訊視頻自6月24日上線至今已累積1.3億次播放量。《與惡》的故事從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引發的社會熱點開始,繼而牽出了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媒體、律師、思覺失調症患者等各個群體複雜的處境與心態。《與惡》是編劇先行,這在臺灣影視界是一個特例。
  • 《我們與惡的距離》好評如潮 臺劇從窮途末路走向觸底反彈
    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導新媒稱,曾在兩岸三地戲劇產業領軍的臺劇,一度走向窮途末路,如今隨著近年越來越多作品叫好又叫座,尤其近期《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反響和成功,更標誌著臺劇發展來到大轉折點:臺劇正逐漸從低迷中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