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營養狀況的優劣對胎兒生長發育直至成年後的健康將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與非孕期婦女相比,孕期婦女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均有所增加,尤其是蛋白質、必需脂肪酸以及鈣、鐵、葉酸、維生素A等多種微量營養素。
(一)孕早期營養與膳食
1.飲食食淡,適口。
清淡、適口的膳食能增進食慾,易於消化,並有利於降低懷孕早期的妊娠反應,使孕儘可能多地攝取食物、滿足其對營養的需要。
2.少食多餐。
懷孕早期反應較重的孕婦不必像常人那樣強調飲食的規律性,更不可制進食,進食的餐次、數量、種類及時間應根據孕婦的食慾和反應的輕重及時進行調整,取少食多餐的辦法,保證進食量。
3.保證攝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懷孕早期應儘量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穀類或水果,保證每天至少攝入150克碳水化合物。
4.多攝入富含葉酸的食物並充葉酸。
懷孕早期葉酸缺乏可增加胎兒發生神經管畸形及早產的危險。婦女應從計劃妊娠開始儘可能多地攝取富含葉酸的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及豆類。葉酸有助於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外,也有利於降低妊娠高脂血症發生的危險。
5.戒菸、禁酒
孕婦吸菸或經常被動吸菸,可能導致胎兒缺氧和營養不良、發育遲緩。孕婦飲酒,酒精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造成胎兒宮內發育不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智力低下等。
(二)孕中末期營養與膳食
1.適當增加魚、禽、蛋、瘦肉、海產品的攝入量
魚、禽、蛋、瘦肉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其中魚類除了提供優質蛋白質外,對20周後胎兒腦和視網膜功能發育極為重要。蛋類尤其是蛋黃,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B2的良好來源。建議從孕中末期每日增加總計約50~100克的魚、禽、蛋、瘦肉的攝入量,魚類作為動物性食物的首選,每周最好能攝入2~3次,每天還應攝入1個雞蛋。除食用加碘鹽外,每周至少進食一次海產品,以滿足孕期碘的需要。
2.適當增加奶類的攝入
奶或奶製品含蛋白質,對孕期蛋白質的補充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鈣的良好來源。從孕中期開始,每日至少攝入250ml的牛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及補充300mg的鈣,或喝400~500ml的低脂牛奶,以滿足鈣的需要。
3.常吃含鐵豐富的食物
伴隨著從孕中期開始的血容量和血紅蛋白的增加,孕婦成為缺鐵性貧血的高危人群。此外,基於胎兒鐵儲備的需要,宜從孕中期開始增加鐵的攝入量,建議常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血、肝臟、瘦肉等。同時,注意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或在補充鐵劑時補充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