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舞臺講好中國故事

2020-11-19 騰訊網

11月11日至12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指導,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四川廣播電視臺主辦的2020年「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活動匯聚諸多中外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行業資深人士、學界專家,論壇議題豐富、內容生動、乾貨滿滿。

大熊貓,是中國重要的文化名片。而「金熊貓」,旨在打造成中國影視的一張文化名片。論壇上,嘉賓們面對新的國際傳播格局,以更高遠的視野、更開放的心態、更堅定的自信,探討在國際舞臺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緊扣時代 中國故事有力量

全球化背景下,影視是跨文化傳播的文化形態之一。究竟什麼樣的作品,更能引發國外觀眾的興趣?論壇上,不少嘉賓提到一個共同觀點——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作品。

正如開幕式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孟冬在主旨演講中所說,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人士願意了解中國、客觀看待中國,探究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而影視,正是他們了解中國、走近中國的一個窗口。《外交風雲》《獵狐》《中國機長》《流浪地球》等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功夫學徒》《好久不見,武漢》等以真實記錄手法展現當代中國的紀錄片,展現中國現代鄉村之美的「李子柒短視頻」,走向海外並且獲得歡迎,就是很好的證明。

「新時代的中國每天都在發生無數感人至深、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的好故事,這些故事是我們影視創作的鮮活素材。」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佔凡說,影視創作者要從這些故事中凝練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展示中國當代先進文化魅力,把握時代脈搏,以小人物、小切口釋放正能量、大情懷,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創新表達 融入國際語境

對於影視作品來說,故事內容是核心,但表達方式同樣重要。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同道看來,文化障礙天然存在,只有把故事放到國際化坐標體系中,才能讓對方聽得懂故事。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喇培康提到,當下海外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依然是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其次是張藝謀導演的《英雄》。近幾年的《流浪地球》《狼圖騰》,在海外票房也相當可觀。「分析這些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的影片,可以發現一些規律。」喇培康表示,中國影片在海外市場獲得成功,得具備這些條件:首先,必須要講一個精彩的、能夠讓外國人接受的中國故事;其次,具有足夠的商業元素,其特效技術、場面呈現等非常壯觀,敘事、拍攝手法等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最後,要有品牌影響力。

不少與會嘉賓表示,隨著近年來國內影視行業的迅速發展,製作工藝、鏡頭語言、審美表達等有了很大提升,在國際傳播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八佰》《金剛川》製片人梁靜說,一部成功的電影,能夠喚起人性的相通之處,好故事、好人物是無國界的。比如,呼喚世界和平的戰爭片,特別能引起共鳴。

「文化傳播主要目標,就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理解與共享,它既是當代人類文明的重要結晶,也是文明和文化跨地域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創新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張磊說。

開放心態 多方合作實現共贏

論壇上,國際傳播的重要趨勢——「多元化合作」被頻頻提及。

近年來,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與騰訊、五洲文化傳播等共同合作,通過中外合拍、多元融合的方式,打造了一批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語態的紀錄片。「拍攝關於中國的紀錄片,需要擺脫完全西方的敘事語言,用接近中國人的視角來講述有趣故事。」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副總裁魏克然認為,通過中西合作方式,可以很好實現這一目標。

「跟隨熊貓故事思路,我們調研了更多中國特有動植物明星,一個立體的國家公園國際版方案形成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張琳介紹,2019年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策劃製作關於中國國家公園的紀錄片時,思考能否藉由熊貓打造一部商業化紀錄片,呈現中國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努力。這個創意引起國外合作夥伴的興趣,團隊最終選擇與英國公司聯合開發製作,確定的《大自然的古老王國》項目未播先熱,「目前已與英國BBC籤署節目合作、合拍預購協議。」

張琳認為,以全球視野挖掘優質題材,以國際化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優秀中外團隊的合作,將助力國際傳播。「如視覺創意來自美國,野生動物攝影師來自英國,水下攝影師來自德國等,藉助多元化合作,就能以最精彩形式呈現、講述中國故事。」(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夢琳)

相關焦點

  • 做講故事的人,用民間力量講好中國故事
    年,邢鳳亮很忙,作為一家文化智庫型公司的董事長,這一年裡,他頻繁出現在各種重大活動中,甚至曾經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四次出訪近10個國家,這種奔波對於邢鳳亮來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用自己方式和力量,藉助中國文化去講好中國故事。
  •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 宣講家網評論
    摘要: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砥礪奮鬥的中國,已經在高鐵、新能源等領域領先於世界。中國外交也已經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進入了「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新時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 大咖分享:在國際舞臺可以這樣來講中國故事
    「電視節目製作與營銷國際研討班」也同步在成都舉行,幫助廣播電視機構及時了解國內外電視節目製作與營銷現狀,分享學習先進經驗,更好地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日本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如今和妻子定居在中國,幾年前他拍攝的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記錄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也拍攝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在多個地區播出都獲得高分評價。前段時間拍攝的《好久不見,武漢》武漢抗疫紀錄片,再次在中日大火,在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的排行榜拿了第一名。竹內亮介紹,最近正在日本電視臺播出的剛拍攝的《中國新時代紀實》,介紹新時代中國創業的年輕人,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饋。
  • 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 講故事在對外宣傳中具有重要作用。
  • 講好中國故事 記錄美好時代——「紀實影像的國際傳播」論壇側記
    如何利用紀錄片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nbsp&nbsp&nbsp&nbsp10月28日下午,「紀實影像的國際傳播」論壇在嘉峪關舉辦。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乘虎,國家地理品牌內容及頻道總監王雁,五洲傳播中心影視製作中心主任王媛媛等參會嘉賓圍繞上述話題展開分享交流。
  • 《在中國做生意》:講好外國人的「中國故事」
    國際臺 供圖  為給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精心策劃推出了一系列故事性強、擅用「外嘴」說話、適合新媒體傳播的獨家報導和新聞產品。融媒體產品《在中國做生意》即是其中之一。  該系列報導從在華外企、普通外商視角,介紹5年來中國營商環境的優化、國際形象的提升,感染力強、趣味性強,特色鮮明,在境內外傳播平臺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國內國際-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陝西省56個貧困縣(區)的中小學共獲贈了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捐贈的價值2000萬元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視頻課程。
  • 講好中國故事 抵制歷史虛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指出,我們要「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外界對中國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講好中國故事要立足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基本國情,5000年的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斷流、沒有乾涸的文明,從歷史長河中走出來的中國特色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實際、適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於這些故事的線索要向人們娓娓道來,不斷地去豐富人們的歷史知識。
  • 用芭蕾講好中國故事
    從10月24日晚開始, 《過年》經過了12天11場的連續演出,讓近3萬名「芭蕾故鄉」的觀眾陶醉在中國版《胡桃夾子》的瑰麗,更在「中國故事」、「中國情感」中感受著中國文化的親和與多彩,實現了借用西方芭蕾語彙表達中國意境、中國審美、中國情感,講述中國故事。 法國第一大報《費加羅報》在文化版刊文認為,中國版《胡桃夾子》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中國的新年——春節之中。
  • 2230多年建城史 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廣州是一座什麼城市?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廣州,擁有2230多年建城史,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到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再出發,見證了廣州這座國際大都市的輝煌。
  • 向世界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際社會給予高度關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中國採取的措施不僅是在保護中國人民,也是在保護世界人民。我們要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抗擊疫情的故事。堅強領導,制度保障。這樣的援助方式,只有中國才能做到!集中力量,辦成大事。僅用10天,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就拔地而起、交付使用,成為「中國速度」的見證,也是新時代奮鬥者們創造的又一奇蹟。與此同時,一座座「方艙」醫院立即大量收治病人。中國速度、中國力量在中國戰「疫」中得到真實展現。為什麼「中國速度」有如此之快?答案顯而易見。
  • 講好中國故事到底難在哪裡
    原標題:講好中國故事到底難在哪裡   我們更需要現代的故事、人性的故事和中外交織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才能更好地引起共鳴,消除誤解,傳遞真實的中國形象。
  • 講好中國故事|書寫自己的衍生品故事
    11月13日下午,河北工業大學專碩中心「講好中國故事」講座如期在線上舉行。在經濟管理學院閆會強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邀請到了路易達孚中國區董事長陳濤先生,為經濟管理學院的師生分享了衍生品的套期保值等相關領域的知識,經濟管理學院老師閆會強、宋美霞和專碩的同學們一起參與了本次講座,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淺。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陝西省56個貧困縣(區)的中小學共獲贈了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捐贈的價值2000萬元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視頻課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
  • 怎樣講好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向國際國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精神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我們一方面要在傳播內容方面下「繡花」功夫,切實提高傳播內容深度與歷史文化厚度,一方面要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同時充分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催生的社交媒體新業態、新平臺,藉助強大的民間動員力,講好新時代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 中國電影要走出去 就要講好中國故事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目前是全球票房的核心產區,而且將在未來較長時間作為全球電影行業的焦點。中國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多部中國影片也走出國門,在海外引發了關注和熱議。昨日,「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舉行的電影分論壇上,業內著名出品人、製片人、編劇、學者齊聚,共同探討「講好中國故事 贏得價值認同——中國電影國際傳播之道」,就中國電影「走出去」分享真知灼見。
  • 葉小綱: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他自覺肩負起了推動音樂塑造中國文化自信的使命。在這位音樂家眼中,音樂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葉小綱接受了半月談記者的專訪。 《魯迅》上演之後,得到了國際的承認,被譽為代表當下中國交響樂最高水準。「這部交響樂所刻畫的形象是經典的,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葉小綱難掩激動,言辭間仿佛又回到了音樂中刻畫的風雨如磐、吶喊未絕的時代。 「《魯迅》好比我自己的親生孩子,一直盡心呵護照料,才有向世界展示的高光時刻。畢竟,除了創作、教學,我還有另外一個責任,就是推廣中國音樂走向世界。」葉小綱說。
  • 【祝賀】「講好中國故事」,重慶這5部作品獲獎
    【祝賀】「講好中國故事」,重慶這5部作品獲獎 2020-06-17 0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
    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聯合國中文日活動記光明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何農聯合國「中文日」日前在日內瓦萬國宮隆重舉行。今年的中文日活動是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2.從中華傳統文化到新時期發展思想今年中文日的主題為「以人民為中心」,使得這一中國發展思想唱響在日內瓦聯合國舞臺。俞建華大使在活動現場向來賓們講解說,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多種形態變化,凝聚了上下五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創造。
  • 眾多「陝西元素」亮相絲路國際電影節 用精品力作講好中國故事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張武輝 王一霖 李曉鵬 王錦 李初晗 齊宏濤) 正在舉辦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上,眾多知名電影導演、製片人、行業專家等齊聚一堂,以電影為紐帶,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即將上映的影片《大漢張騫》的精彩亮相,也受到了業內人士和廣大影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