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繼位禮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2021-02-19 橋本看天下

原名:代表天皇權威的「三種神器」已經不是原配?

                            

本文是頭條號《橋本看日本》的獨家文章,今日頭條享有獨家版權,未經允許轉載侵犯今日頭條版權權益,將受到法律追訴。歡迎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2019年註定是日本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按照日本的氣象資料,每年8月以後,能夠影響,登陸日本的颱風只有平均一次。但今年9月以後已經有兩次大颱風登陸日本,而下周還將有兩個颱風預計會影響日本。究其原因,科學家說這是由於厄爾尼諾現象造成。但有的日本網民在網上留言,認為是新天皇還沒有繼位,所以日本皇室的三種神器都沒有發揮出震懾妖魔的作用,所以颱風才能肆無忌憚地肆虐。

    平成時代結束,令和時代到來,日本新天皇向日本內外宣布繼位的「繼位禮」將在10月22日舉行。日本政府有提振日本國民信心的目的,所以天皇的繼位儀式採取了大半特辦的方式,包括5月放10天,慶祝變更年號以及「劍璽等承繼儀式」的舉行,到了10月份還有最高的高潮,包括「繼位禮正殿的儀式」以及「鄉(饗)宴的儀式」舉行,所以10月22日,這天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家臨時節日。如果說「劍璽等承繼儀式」只是日本國內的皇室的一種交接儀式,「繼位禮正殿的儀式」就是要邀請國內外的代表,舉行盛大的儀式,向全世界表明自己登基的決心,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筆者認為「繼位禮正殿的儀式」是日本天皇繼位儀式中的最高潮。而「鄉(饗)宴的儀式」是要招待各方的來賓,體現日本國好客的一面,讓賓客滿意就是重點。從宮內廳頒發的「繼位禮正殿的儀式」日程看,筆者發現如果是僅按照這個日程的話,會錯過很多好的內容。因為日程上「繼位禮正殿的儀式」是下午1點舉行,實際上在皇宮內上午9點開始儀式已經開始,這兩個儀式就是皇室自身的儀式,需要在「繼位禮正殿的儀式」之前舉行。儀式名稱分別是「賢所大前的儀式」以及「皇靈殿神殿的奉告儀式」。儀式中,德仁天皇穿白色的神服,皇后也是身穿純白色的傳統「十二單」服,向天照大神報告天皇繼位的事情。只有這個過程結束,才能舉行「繼位禮正殿的儀式」。

日本的儀式與中國古代傳統的儀式完全一樣,開始前都要沐浴更衣,日本稱「潔齋」。10月22日這一天,德仁天皇與皇后其實要更換4次衣服,而每次更換都要沐浴,所以兩位陛下的休息時間幾乎沒有,非常消耗體力。筆者過去在專欄中帶到過一句,「繼位禮正殿的儀式」就是黃袍加身。天皇與皇后的服裝非常有講究:天皇是「皇櫨染御袍」,並且這件衣服只有天皇能夠穿著,而皇后在「繼位禮正殿的儀式」中穿日本傳統服裝「十二單」的「五衣唐衣裳」,據說傳統服裝「十二單」的「五衣唐衣裳」的重量竟然重達16公斤,相當於背了一件沙袋,還要走路與動作,所以繼位儀式是很辛苦。

「繼位禮正殿的儀式」是在皇宮中規格最高的「松之間」舉行,當天皇正式向內外宣布繼位,內閣總理大臣的安倍首相就要宣讀祝詞「壽詞」,並且帶領在場的人,向天皇三呼萬歲。在這個儀式中,如果說平時很難見到的就是天皇宣布繼位的「高御座」,以及皇后登上的「御帳臺」。平時這兩件文物都被保存在京都原來的皇宮內,只有繼位儀式時才會用。並且兩件的歷史都要超過100年,是大正天皇繼位時建造,也是非常貴重的文物。「高御座」只有天皇才可以進入,在這裡宣布繼位。只有進入了這裡,才是真正的天皇,與列祖列宗可以平起平坐。或許在這裡還可以感受到那些離去天皇的影子。

「繼位禮正殿的儀式」在明治維新以後被更改很多。如江戶時代天皇的繼位儀式,都是戴冕冠,穿冕服,而冕冠與冕服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被明治維新大臣都否定了,改成現在的樣子。還有一個大的修改是,明治維新之前繼位儀式只有「高御座」,沒有「御帳臺」,皇后是不參加繼位儀式的,但明治維新後,受到西方皇室的影響,增加了「御帳臺」。「高御座」是天皇宣布繼位的寶座。高6.5米,重8噸,放在黑色油漆的寶壇上,「高御座」的八角形頂部裝飾金色的鳳凰,「高御座」還安放著象徵天皇皇位的劍與勾玉。

除了日本儀式的隆重,日本媒體還在比較前來這次前來祝賀的貴賓,他們發現其中只有一位貴賓是之前德仁天皇父親(明仁上皇)即位時也曾經前來祝賀,本次繼位儀式又來祝賀,但這次所有的來賓都是物是人非了。這位就是做了數十年太子的英國皇太子查爾斯王子。筆者不知道這位皇太子心裡如何想,當年來日本時,他剛剛與戴愛娜皇妃結婚,被稱為金童玉女組合,現在當年祝賀繼位的天皇已經把皇位禪讓給兒子,而其母親英國女王伊莉莎白還在繼續為英國服務。同時前來祝賀的賓客也要比30年前多,當年是180個國家與政府組織,現在是190個國家與政府組織,人數多了,日本警方的安保也不容易,所以這次繼位儀式要從日本各地掉20萬警力入京也是這個原因。

日本是一個很講究傳統的國家,所以歷史上很多決定做法都要一絲不苟地傳承下來。但這次的「繼位禮正殿的儀式」與30年前的儀式相比還是有重大的改變。其中就有上文中提到的「高御座」以及 「御帳臺」的進入路線。明仁天皇當年是從面對中庭的迴廊中繞進入,這次是從「高御座」以及「御帳臺」的後方進入室內。

當年為何要這麼做?因為明仁天皇的父親裕仁親王繼位是在1925年,相距已經是64年的時間,日本戰後拼命地在世界上樹立自己的形象,讓自己的成為世界的一員,所以邀請了180個國家與組織的領導人參加天皇的繼位儀式。當時擔心來賓不能看見天皇的繼位的儀態,特地把進入路線放到「高御座」前走一圈。但是按照日本神道的規定,天皇進入「高御座」的儀態是不能讓外界看到,只有侍從拉開御帳時,這才是天皇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時刻。這次把路線改了,來賓們在現場看不到天皇進入「高御座」內的身影,日本政府設立巨大的屏幕,從後方轉播,這樣路線是回歸傳統,但也是可以看清天皇的身姿。

邀請各國的代表,宣布新天皇誕生的「繼位禮正殿的儀式」10月22日舉行,筆者的專欄中曾經提到因強大颱風的影響,除了祝賀新天皇登基的巡遊被延遲到11月10日舉行,其餘的儀式不改變。其中的祝賀宴會「鄉(饗)宴的儀式」將在10月31日前舉行4次。在這些儀式中,有一個細節是值得各位的關注,日本天皇能夠繼位,或者被承認為天皇,一定捧有三種神器。所以新天皇在「高御座」的桌上要奉上「劍與璽」。這裡的「劍與璽」就是指草薙劍與八尺瓊曲玉。其實在「繼位禮正殿的儀式」中,嘴上說是「三種神器」,其實就只有兩種神器,還有一種八咫鏡目前一直在日本皇宮的賢所中保管,因為有規定害怕損壞不準移動,而在賢所的儀式在5月已經完成,因此八咫鏡不會出現在繼位儀式上。

據說日本天皇的這種做法,是接受了中國皇帝傳國璽的影響。中國古代,璽和玉是皇帝權利的象徵。日本天皇效仿中國的皇帝,視鏡、劍、玉三件寶物為神聖之物,供奉於宮中,因而稱其為「三種神器」,而後又賦予宗教、政治、權威的色彩。天皇死後也將三種神器作為殉葬品埋入墳墓,欲使靈魂也能過天皇生前的享樂生活。

日本古代歷史書《古事記》載,鏡是石凝姥神製作,用來引誘天照大神出天石窟的寶物;劍是從八歧大蛇尾巴裡取出的,獻給天照大神的寶物;曲玉是玉祖神製作的,在天石窟前祭奠中,是和八咫鏡一起被掛在常綠樹上的寶物。傳說天照大神把此三寶獻給瓊瓊仵大神時留言:唯獨瓊瓊仵神可隨時把三寶供奉在她的面前,可隨時求她相助。之後只有八尺瓊曲玉由天皇家保管,八咫鏡在皇家的神社伊勢神宮的皇大神宮,而草薙劍是熱田神宮的御神體,這兩處特地製作了仿製品獻給了皇宮。翻看紀錄可以發現最初出現草薙劍與八咫鏡是在持統天皇的繼位時(公元690年),而實際存在的時間比記錄的還要早。加上八尺瓊曲玉就是俗稱的「三種神器」。

「三種神器」在日本歷史上曾經遺失很多次。如1183年7月平家一家戰敗逃跑,帶走了安德天皇,還拿走了「三種神器」。因為新天皇要繼位一定要「三種神器」缺一不可。如果長期「三種神器」都不出現,將對沒有神器的一方產生影響,所以中世紀的日本,挾持天子以令諸侯是一種方式,但挾持神器以令諸侯又是一種方式。1185年的潭浦決戰,平家徹底滅亡,勝利的一方要尋找「三種神器」,但只搜到八尺瓊曲玉與八咫鏡,沒有了草薙劍,據說與安德天皇一起投海了。朝廷一邊要求拼命尋找,還要求日本全國的寺院日夜祈禱等,甚至病急亂投醫找尋這把劍的下落。

如何解決沒有草薙劍的問題,首先就是用皇宮中的「晝御座劍」來替代,之後鳥羽天皇想出了辦法,用伊勢神宮進獻的劍作為草薙劍,這個提議被廣泛地贊同,這樣連帶替代的草薙劍,三種神器又在一起。時間又過了300年,後醍醐天皇時代,南朝殘留勢力潛入宮中,盜走了八尺瓊曲玉,之後朝廷想盡各種辦法,10年後八尺瓊曲玉再次回到了京都朝廷。當時代進入戰國時代,天皇成為日本的一種象徵,遠離了世俗的權力之爭,「三種神器」已經從權力的象徵,成為天皇自身的證明書,因此只有典儀時才會出現,平時都會收藏於深宮,或者在神殿接受膜拜。當「三種神器」再次出現,日本就將改朝換代。

 

原名:代表天皇權威的「三種神器」已經不是原配?

 

 

 

關注橋本的微信公眾號,這裡有有趣不一樣的大視野

橋本工作室將會定期向各位推薦橋本隆則的最新信息,敬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sinkanaoka

微信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日本新天皇繼位驚現「三神器」,玉雕師看後:這東西多的是!
    這兩天對於隔壁的日本,可以說是重要的日子。10月22日,日本新天皇德仁在東京皇居,舉行了盛大的登基大典,正式成126代天皇,年號「令和」,至此日本正式進入到「令和時代」天皇的繼位儀式很隆重,也很繁瑣。中間還有一段有趣的一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帶領大臣覲拜新天皇時,高呼三聲「萬歲」,頗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 日本天皇退位時間確認,德仁太子繼位為何令人擔憂?
    會議最終確定,明仁天皇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德仁將於次日即位並修改年號。日本天皇「生前退位」一事經過一年的熱議終於塵埃落定,即將接班的德仁太子能否順利完成角色轉換?日本民眾關注的焦點是什麼?
  • 日本新天皇繼位,說一說儀式上仍不見真容的「三大神器」
    最近,日本的明仁天皇宣告退位,其子德仁繼位,成為日本新一代天皇。在這個天皇交接的過程中,傳說中的日本「三大神器」,無論是在明仁天皇退位前去伊勢神宮的活動,以及明仁天皇正式的退位儀式上,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不過,儘管是難得的一次在公眾面前的現身,但是長期隱藏於迷霧中的日本「三大神器」仍舊被謎團所籠罩。
  • 天皇退位!日本告別「平成」,迎來「令和」
    原來,在明仁2016年透露出強烈的退位意願後,日本內閣通過了僅適用於明仁的退位特別法案,相當於為他「破了一次例」。在位30年後,明仁為何提前退位?1989年,55歲的明仁在父親裕仁天皇去世之後繼位,成為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平成」。
  • 日本天皇是如何煉成的?
    之後,他又在詔書中說:「由天委付之故,朕總臨而御寓。」意思是說,上天委任他來管理天下。由此開始,日本的最高統治者,才被正式尊為「天皇」,而不是之前的「大王」。需要說明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天皇」這個詞,要比大化改新早一些。在608年。聖德太子派遣使臣出使隋朝,在遞交的國書中自稱為「東天皇敬白西皇帝」。
  • 日本明仁天皇:主動放棄皇位,娶平民女子為妻,喜歡中國料理
    2019年4月30日,明仁天皇正式退位,德仁天皇正式繼位,結束了日本的平成時代,開啟了令和時代。明明是日本最尊貴的天皇,地位最高,權力最大,但明仁天皇為何主動放棄皇位,提前退位?作為昭和天皇唯一的兒子,明仁從出生就註定了將來成為天皇的命運。按照日本皇室的傳統,1936年3月29日,不到3歲的明仁就離開了父母,由皇家傳育官撫養。後來,戰爭開始了。作為侵略者的日本,不僅僅毀滅了別人的家園,也將自己拉入了萬丈深淵。
  • 天皇退位 皇孫搶戲 日本民眾:女天皇挺好啊,為啥不能再來一個?
    特別把他跟「學霸」堂姐、明天繼位的德仁皇太子唯一的女兒愛子作比較。在日本也有很多人認為,既然歷史上有過傑出女天皇,為什麼在21世紀的今天,不能再來一個?當地時間4月30日下午5時,日本明仁天皇宣告退位,沿用31年的「平成」年號將於明天德仁皇太子繼位之後改為「令和」。
  • 日本有女性天皇嗎?
    雖說日本是一個皇室持續二千年的國度,是世界僅有的,以及「天皇」這樣的存在,也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說是日本民族性、文化的象徵,絕大多數的日本國民都想守護這個傳統,但卻很難接受不承認女性天皇的現狀了,才會有近8成的人覺得應該有女性天皇。
  • 曾經打破兩項傳統的令和天皇,將為日本帶來什麼?
    (類似於古代的太子拿到冊立詔書,然後捧著詔書入主皇宮,再然後擇吉日舉行繼位大典吧!)(5月1日,為新天皇祈福的傳統活動↓)據不完全統計,明仁上皇和上皇后共訪問過36個國家,還是首位訪問中國的天皇。(1992年10月,明仁上皇夫婦訪問中國時的留影↓)
  • 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成為首位訪問中國的日本天皇.
    [akiçito];1933年12月23日-)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為「平成」(平成/へいせい Heisei ?)。1989年1月7日即位為日本天皇,2019年4月30日生前退位為上皇。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継宮/つぐのみや Tsugu no miya ?),御印為「榮」(榮/えい Ei ?)
  • 從平成到令和,處境尷尬的日本天皇
    咱們中國古時朝代更迭,一直是「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這種狀態,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李逵看皇帝老兒不順眼,就想進京城殺將過去,扶正宋江哥哥當皇帝。趙匡胤也是這樣當的。中國的皇帝是實權派,奪皇位奪的是權。然而翻看日本史書就不難發現,日本天皇名稱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673年至688年前後由天武天皇制定的《飛鳥淨御原令》中。而日本統治者真正使用「天皇」作為稱號,還是明治天皇在位時;明治天皇在位時期,通過改革派進行的「倒幕運動」取得了國家真正意義上的統治權,之後為了進一步增強天皇的統治權,開始對皇族進行神話,在廢舊的行動中,命人秘密篡改史料,並進行所謂「萬世一體」的宣揚。
  • 日本有八個女天皇,中國卻只有一個武則天
    上位後,皇極天皇一個女流之輩無權無勢,只能看著朝中權力互相傾軋內鬥,好在3年後長期把持朝政的蘇我氏一族終被剷除,她便讓位於宗室之子(孝德天皇)。不料那孝德天皇死得早,皇極天皇只好再度繼位,稱齊明天皇。在位期間,喜歡搞些大新聞,比如修造若干宮室開挖幾條溝渠等等。外交上頗有動作。
  • 日本的天皇思想來自中國道教
    日本「大祓祝詞」(消災祭神祈禱文)有力地證明了日本古代天皇信仰思想,其源流來源於中國道教的天皇(天皇大帝)神學(教義)。日本天皇還有在宮廷進行四方朝拜的儀式。據12世紀、平安時代的學者大江匡房(1041-1111)的著作《江家次第》記載,當時宮中四方朝拜的儀式,其具體內容如上述的「東西文部祝詞」一樣,極具濃厚的道教色彩。
  • 日本有一位天皇是妖怪?!?! | 日本歷史
    因為人家牛啊,有多牛呢,其中一位的前身那可是貴為大日本帝國的天皇啊。猜猜是誰?......就是它   ——   大天狗保元元年即公元1156年,我與後白河天皇交戰,戰敗,就被流放到贊岐國(今香川縣)。過著軟禁的生活,我想抄經以贖罪,就用血書寫了五部大乘佛經,歷時三年,並懇求朝廷將佛經送往京都納於寺中,可這個要求遭到了拒絕。
  • 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中式即位儀式為何被廢?
    三神器,實際上在踐祚式上承繼的是鏡和劍兩種從6世紀末開始,隨著日本學習唐代中國先進的制度和文化的不斷深入,日本的即位儀禮節也變得更加儀式化和中國化。舉例來說,在平安時代之前,即位的儀式是單獨成立的,但從桓武天皇在公元781年即位開始,即位的儀式被分成了「踐祚式」與「即位式」這兩個部分。
  • 比肩武則天的日本女天皇--推古天皇
    今天下午1點開始,日本新天皇即位典禮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德仁天皇的正式即位標誌著一個新的時代「令和」的開啟,但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只有一女愛子,令和之後的即位人在日本國內的討論也是甚囂塵上。但在現行的王室典範制定且實施前,女性皇族雖然無法創設宮家,但降嫁後不需脫離皇籍,也能在無適任男性皇族繼位的情況下,由女性皇族繼承皇位成為天皇,甚至是天皇的遺孀也可以成為天皇,但她必須自己本身就是皇族,而且不曾和天皇以外的人生下子女。簡言之,女皇只可以是男性皇族繼位之間的過渡。有史可查的10任8位女天皇都是天皇的後代,並在繼位之後沒有生育,而且傳位給了男性皇族。
  • 日本天皇登基儀式將如何進行?
    日本舉行傳統的典禮和禮宴,慶祝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世襲君主制度的新元首德仁天皇登基,日本已邀請全世界的代表到東京參加慶典。
  • 中國只有一個武則天,日本卻有八個女天皇
    她們中有佛系有權術,有端莊有不羈,有不諳世事亦有老練腹黑,各帶光環的她們終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色彩。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光環:日本第一位女天皇個人小檔案本名額田部。欽明天皇之女,敏達天皇的異母妹與皇后。時間:592-628。當皇帝?
  • 天皇在日本至高無上?但被神秘機構牢牢控制,幾代天皇夫婦被折磨
    關於日本的歷史,大家對他了解的也不算少了,在封建社會時期,一直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尤其在唐朝,日本的很多建築工藝文化都是受到唐朝社會的影響,清政府時期,日本同樣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國家,受著來自西方列強的侵略。直到明治時期,日本決心改革,於是便有了明治維新,從那以後,日本一躍成為軍國主義國家。
  • 日本天皇的「辭職」傳聞為何會震驚日本?丨日本物語
    如果真的決定退位,明仁天皇將成為明治維新以來首位「生前退位」的天皇。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根據日本《皇室典範》第一章第四條,若天皇去世,其子嗣繼承人才可直接繼位,並沒有對天皇退位有何規定。換言之,如果明仁天皇想退位,還需要修改日本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