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音頻欄目已在喜馬拉雅APP
「大錘說史」專輯上線,VIP免費收聽,
5月19日起全員免費收聽!
最近,日本的明仁天皇宣告退位,其子德仁繼位,成為日本新一代天皇。在這個天皇交接的過程中,傳說中的日本「三大神器」,無論是在明仁天皇退位前去伊勢神宮的活動,以及明仁天皇正式的退位儀式上,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不過,儘管是難得的一次在公眾面前的現身,但是長期隱藏於迷霧中的日本「三大神器」仍舊被謎團所籠罩。本期大錘說史,咱們就來向列位讀者聽友,介紹一下日本這三大神器的傳說與謎案。
日本德仁天皇(左一)及皇后雅子(左二)出席即位儀式
所謂的日本三大神器,分別就是天叢雲劍、八咫[zhǐ]鏡和八坂瓊勾玉。說起這三樣,其實對於咱們國家80後90後乃至00後的人群來說,其實並不陌生,因為作為日本神話中的一個重要素材,日本三神器的設定常常出現在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日本動漫、遊戲以及影視劇中。
比如日本著名街機遊戲「拳皇」系列的草薙[tì]京、八神庵和神樂[lè]千鶴,他們仨就分別對應著三神器。在動漫作品《火影忍者》中,我們也能夠找到三神器的痕跡。
按照日本神話傳說的說法,當初的天照大神讓他的孫子降臨人間,授予其三種神器作為其統治日本的信物,這就是三神器在日本神話中的最初定位。而在日本神話中,因為認為天皇一系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所以三神器也就成了天皇統治日本的神話標誌。
按照成書於八世紀的日本文學作品《古事記》的說法,八咫鏡和八坂瓊勾玉是天照大神直接賜予的,其中鏡子的地位尤其重要,按照傳說中天照大神的自己說法就是要像「供奉我一樣祭祀它」,後來八咫鏡輾轉保存在了伊勢神宮。而勾玉則兼具祭祀品和裝飾品功能,被歷代天皇隨身攜帶。
至於天叢雲劍,也叫做草薙劍,是天照大神的弟弟斬殺八岐大蛇之後,從蛇肚子裡取出來的,後來一併被天照大神轉給了自己的孫子,後來保存在熱點神宮。而且在後世的日本史料中,偶爾也會記載三大神器在某些場合施展出所謂的神力,比如兩軍陣前的揮舞一下天叢雲劍,就能把敵人的火攻改變方向,反而燒向敵人,等等。
當然,以上大錘所說的,只是日本神話傳說,由於記載最早記錄三神器故事的《古事記》等日本古代作品,多為文學作品,距離靠譜史料,還有一定的距離。而且到了1946年,日本天皇發表《人間宣言》,自己承認天皇不是神是世間人,算是把「天皇是天照大神神裔」的這種神話傳說給否定了。
根據後世學者們的分析,三大神器裡面的八咫鏡,其生產技術的來源基本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起源於中國的銅鏡。大約是在兩漢三國時期,中國銅鏡傳到了日本,一直到唐代,中國銅鏡因為工藝精湛製作精美,長期受到日本上層貴族的追捧。
天叢雲劍也屬於類似的情況,其最初的母本,很可能來源於從中國傳入日本的銅劍製作技術。至於八坂瓊勾玉,則一方面吸收了中國古代對於玉石的信仰,同時也雜糅了一些日本古人的宗教認知,最終形成一種較為獨特的日本勾玉文化。
當然,無論是學界,還是在民間中,雖然三神器的基本造型,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是明確的。但實際上,我們目前所有看到的三神器的造型,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不準確的。
即便是在最近明仁天皇退位儀式上亮相的三神器(其實只有劍和玉兩件,缺席的八咫鏡在伊勢神宮),也被專用的包裹給封的嚴嚴實實,公眾通過視頻轉播,看到的兩件神器只是一個長條盒子和一個方盒子,外界只能大致估算其長短大小,至於裡面到底是什麼,僅僅通過外觀是無法得知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從古代開始,這三大神器就很少讓人參觀。到了日本近代的明治天皇,當時他去伊勢神宮參拜,據說還真打開了安放八咫鏡的容器,觀看了神器的樣貌,然後明治天皇自己看了之後,就下令把容器封上,並從此明確立下一個規矩,那就是自己的子孫都不可以觀看神器。
所以理論上明治的子孫嘉仁(大正天皇)、裕仁(昭和天皇)再到如今的明仁和德仁,都不可以開封去看神器到底什麼樣。那邊的天叢雲劍,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它被封在木箱子裡,尋常人不得觀看。
而八坂瓊勾玉,雖然名義上可以作為飾品佩戴,但是也很早就被裝進專用的箱子,不僅箱子不能輕易觸動,甚至覆蓋箱子的蓋布都不許觸摸。並且還留下過古代某位天皇試圖打開箱子觀看勾玉,結果遭遇某種神跡的傳說。
明治天皇
那麼我們如今看到的關於日本三神器的圖片和影視資料是怎麼來的呢?這幾樣,實際是日本方面的專家學者們,根據日本的歷史文獻,進行所謂的「考古分析」,對其尺寸、大小、形狀和材質進行推測之後製作出來的想像圖。
比如因為有記載八咫鏡大小的古代文獻,那麼後世日本學者就通過換算,推測其直徑在49釐米左右。據說以前的日本江戶時代也有膽大的神官,私自打開過熱田神宮中的木箱,查看過天叢雲劍的模樣,並且留下了一些隱晦的描述文字。
熱田神宮
當然這些記載,因為實際上都缺乏其他有力旁證,因此都可以視為存疑,那麼根據這些東西,由日本專家「考古」出來的神器樣貌,準確度如何,大錘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了。
非正常歷史研究人員,專注歷史銷售幾千年~
我們以史為鏡,可以照亮你的美
想看有趣的歷史八卦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每周一、三、五、日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