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退位 皇孫搶戲 日本民眾:女天皇挺好啊,為啥不能再來一個?

2021-02-13 深海區

特約撰稿人 郭書諫   新民晚報 衛蔚

明仁天皇退位,皇孫「搶了C位」,引發眾媒體關注。特別把他跟「學霸」堂姐、明天繼位的德仁皇太子唯一的女兒愛子作比較。在日本也有很多人認為,既然歷史上有過傑出女天皇,為什麼在21世紀的今天,不能再來一個?

當地時間4月30日下午5時,日本明仁天皇宣告退位,沿用31年的「平成」年號將於明天德仁皇太子繼位之後改為「令和」。

隨之,明仁的次子、53歲的秋筱宮文仁親王將成為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而他的兒子悠仁則是第二順位繼承人。

日本明仁天皇(右)和德仁皇太子(左)


2006年9月出生的悠仁親王(中)是秋筱宮文仁親王的獨子,也是德仁皇太子的侄子。

去年3月,明仁天皇決定退位時,曾呼籲廢除禁止女性登基天皇的禁令。言下之意,很希望長子老去之後,能由皇長孫女愛子成為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天皇。他當時的這番表態,在日本國內引發極大反響,而且支持者甚多。

可惜,但由於保守派和父系社會體系的影響,日本皇室18名成員中的13名女性均被排除在外。

但其實縱觀日本歷史,每一次繁榮時代的來臨,背後都有一位能力超絕的女性天皇……

幾個世紀以來,共有8位女天皇(分別是推古天皇、皇極天皇、持統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孝謙天皇、明正天皇、後櫻町天皇)統治過日本,直到1889年法律禁止女性登基。

 

根據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家阿蘭的說法,墓葬考古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四世紀,女性首領在日本西部很常見。

「這些與鐵武器和工具一起下葬的女性是政治、軍事和宗教領袖,男性首領的墓葬直到公元五世紀才出現」。

儘管女性統治者在古代日本非常常見,但歷史書籍往往更強調男性統治者的功績。

「即使女皇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她們並不像男性天皇那樣受到重視。」

部分歷史學家認為,皇后只是傀儡統治者,一旦適合的男性繼承人成年,她們就要退位。也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女性比男性天皇更能塑造日本的歷史。

下面,來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在日本歷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推古天皇和母女天皇。

推古天皇:堪稱日本武則天

 

早於中國出現女皇帝前,公元592年,日本就出現了第一位女皇帝——推古天皇,正是她開啟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文化繁榮時代——飛鳥時代。 

淺草寺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廟。相傳,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除淺草寺內堂外,淺草寺院內的五重塔等著名建築物和史跡、觀賞景點數不勝數。每年元旦前後,前來朝拜的香客,人山人海。

推古天皇原名叫做額田部。公元576年,額田部嫁給當時的天皇敏達。16年後,也就是公元592年,當時的崇峻天皇被大臣蘇我馬子(也是額田部的親舅舅)派人刺殺,額田部在蘇我馬子的擁護下繼位。

推古天皇在位的36年間,平衡了皇室和權臣蘇我馬子的關係,又巧妙利用貴族和權臣的矛盾,保證了皇室的尊嚴。

更重要的是,她起用了聖德太子,因此才有了推古朝一系列改革——推行冠為十二階制和「憲法十七條」,以德、仁、禮、信、義、智為標準任人唯賢,以中國儒、佛、法三家思想作為道德守則管理國家,有效穩固皇權的同時遏制了貴族特權,另一方面還支持推廣佛教,積極主張學習中國先進文化。

推古天皇成就對外則是加強與中國的聯繫,還多次派出留學生、留學僧隨使節入隋、唐學習,向日本大量輸入大量漢文化。

推古朝改革以移風易俗為主,強化社會精神信念,推動日本社會的文化發展,對後來的深入改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啟蒙作用。正是因為推古朝的種種新政,為後來孝德天皇的改革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從而「孵化」了飛鳥時代。

推古天皇在位的政績之大,是日本女皇中最為顯赫的,為後人所稱道。 

母女天皇:史上僅此一例

母女同為女皇,且中間不隔代的現象,在人類的歷史上,恐怕只有日本母女天皇,即元明天皇、元正天皇一對組合。

文武天皇在位十年駕崩,由於兒子年幼,所以便由天皇之母阿陪作為過渡天皇即位,阿陪就是為元明天皇(公元707-715)女天皇即位時,年已46歲。

作為過渡天皇,元明在位時間雖短,但政績頗多,對後世的影響也大。

其政績主要體現在四方面:


鑄造「和銅開寶」銅錢,並推行「蓄錢敘位法」,根據個人手中錢幣的多少授以相應爵位,意在促進貨幣流通,繁榮經濟;

重用能臣,頒布並推行日本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大寶律令》;

仿效唐都長安,建造並遷都平城京,拉開著名的「奈良時代」序幕;

實施鄉裡制,核查國內人口,以加強戶籍管理。

元明天皇在位期間,日本政治趨於穩定,經濟迅速發展,國力蒸蒸日上。

同時,日本開始頻繁派遣「遣唐使」,加強對大唐文化的學習與吸收,以提升和改造相對落後的社會面貌。這些措施,對日本後世的發展無疑意義極其重要。

公元715年,元明天皇以年老為理由自動讓位,因為皇太子仍然年幼,於是選定女兒冰高繼承皇位。

6年後,元明去世,享年60歲,遺詔火化薄葬,並特別要求官員、百姓不要因國喪廢事,一定要照常工作。

冰高皇女即位後改稱元正天皇,她不僅是日本史上是首位以未婚獨身的身份即位的女天皇,而且也是歷代女天皇之中唯一從母親手裡接過皇位的女天皇。

據《續日本紀》記載,元正天皇國色天香、容貌甚美,在元明天皇讓位詔書便有「天縱寬仁,沈靜婉麗,華夏載佇」、「大慈悲,性格沉靜,有華麗之美」等語來形容她的美貌。

元正天皇在位9年,在治國施政方面基本上延續母親的風格,繼續大力發展日本的經濟、文化和社會,並全盤吸收大唐文化。

元正天皇在位期間,委派藤原不比等主持編纂《養老律令》(養老為元正天皇在位期間的年號)。《養老律令》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其意義相當於日本中世紀憲法,自757年正式實施,到明治維新時廢止,施行了約1100年!

公元724年,元正天皇以久病在身為由,讓位給侄兒首皇子,也即聖武天皇。由於聖武天皇體弱多病,加之沉溺佛教,所以元正在退位後繼續以上皇身份幫助其處理政事。

在個人生活方面,由於身為女天皇,她無法下嫁凡人過正常的婚姻生活,最終只能在孤獨中老去。


公元748年,在退位24年之後,元正天皇病逝,時年68歲。


至此,日本史上唯一一對母女天皇的歷史,正式畫上句號。

而由母女倆一手培植起來的藤原家族勢力躥升,藤原不比等權傾一時,並藉助家族與皇室聯姻,不斷侵蝕天皇的權力,架空皇室權力,由此引發的藤原家族與皇族的矛盾、鬥爭,深深的影響著元正天皇死後的日本政局。


「從今天視角來看,女皇統治對日本歷史的影響如何減少的?這個問題非常有趣。倘若完全無視女皇的作用,或者將他們的角色解釋為男性天皇之間的過渡者,日本社會對於女皇作用和行為缺乏歷史想像」。

 

 

隨著1868年至1912年明治維新和日本現代化,天皇的角色發生改變,重新恢復了軍事總司令的地位。

由於女性不能指揮軍隊,明治時期的當權者認為女性天皇毫無意義,必須建立一個僅限男性的繼承制度。他們從普魯士憲法中借鑑經驗,1889年,通過法律禁止女性登基。


明治天皇


這個時期,整個日本社會連同天皇一樣男性化,明治政權強化了男性對女性的優越感。

「在明治時期的日本憲法中,家族所屬的觀念被強化,妻子和家族成員都隸屬於一位族長。這是前所未有過的」,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家殿村瞳表示。「明治時期,現代化的日本正式成為父權社會,已婚夫妻使用相同姓氏(通常是男性的)在今天仍然適用。」

 

 

 二戰日本戰敗和隨後的佔領為日本社會帶來了美國價值觀

戰後憲法規定,天皇從實際統治者變為傀儡,被禁止參與政治。

雖然1945年女性獲得了投票權,但至今未能恢復天皇皇位繼承權。

 

直到2004年,當時的日本總理小泉純一郎召集內閣、政治家、學者組成小組共同商討這一問題。起因是,自1965年以來,天皇家族就沒有男性繼承人誕生,皇太子和太子妃於2001年生下愛子公主。

2002年8月16日,日本東枝縣,愛子公主(中)在一次家庭郊遊中。

根據現行法律,只有父系成員是天皇的男性繼承人才有權繼承天皇之位。該小組提出一項變更提案:要麼允許女性繼承天皇,要麼恢復二戰後被剝奪王室地位的舊貴族成員。但這一提案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

2006年,天皇次子秋筱宮文仁親王生下皇孫悠仁,皇室終於鬆了一口氣。

 

目前來看,日本未來的天皇悠仁還尚未顯露出傑出的能力。與此同時,他的堂姐卻受到媒體廣泛關注:在父母親言傳身教之下,皇長孫女愛子公主日益顯示出「學霸」特質,幾乎所有學科都拿到最高分5分,更是在日本人最頭痛的英語方面展現出非凡能力,在牛津大學留學的德仁皇太子還親口說過「愛子的英語水平甚至在我之上」的話。也難怪,愛子的母親雅子妃曾留學牛津大學並在美國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嫁入皇室之前曾是日本外務省外交官,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據說,愛子公主目前最大的目標是能夠憑藉自己的成績考入東京大學就讀。

根據朝日新聞2017年民意調查顯示,在全球性別平等態度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三分之二的日本民眾贊成修改法律,允許女性繼承天皇之位

儘管政府採取措施賦予女性在工作上的平等權利,稱之為女性經濟學,但女性領導人在現今日本仍然十分罕見。

根據今年早些時候的數據,日本眾議院中僅有10%的政治家是女性,是全球立法機構中性別失衡最嚴重的一個。

 

儘管日本有著女性統治的歷史遺產,但如果沒有重大措施糾正性別不平等,相似的歷史前景仍然十分遙遠。


編輯:王若弦

相關焦點

  • 日本天皇退位——順便聊聊天皇制度
    看樣子,天皇也不算老啊,頭髮雖然白但也可以染黑啊,而且天皇又沒有任期制,怎麼就要退位了呢。
  • 日本皇室「宮鬥」,天皇被逼退位
    在日本,天皇的地位是最為尊貴的,明仁天皇退位之後,由誰來繼承天皇之位?這一直是日本人民密切關注的問題。原本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肯定是德仁皇太子啊!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德仁皇太子沒有兒子,只有一個獨生女愛子公主,這就意味著德仁百年之後天皇一系面臨絕嗣。這可就是個嚴重的問題了。要知道,日本皇室和其他各國的皇室不一樣,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屬於「萬世一系」,血統和統治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傳承到現在的明仁天皇這裡已經有125代了。皇室的血統傳承,是絕對不能斷的。
  • 日本明仁天皇電視上講話要「生前退位」 為啥?
    據日本NHK電視臺8月8日報導,日本明仁天皇北京時間8日下午2點向日本國民發布電視講話,正式表明了自己「生前退位」的決定。他為啥要執意提前退位?
  • 日本天皇「生前退位」,是安倍的陰謀嗎?
    今天,知事君就來說說日本天皇的那些事兒。退位也要按照基本法日本那邊「天皇生前退位」的新聞剛剛見報,國內的新聞評論裡就炸開了鍋。「網絡東亞局勢戰略觀察家」們紛紛表示一臉懵逼!煞有介事地分析說:「夭壽啦!安倍晉三要逼宮啦!」。
  • 日本天皇暗示退位有何玄機? 將可拖延安倍修憲進程
    提前退位過去200年沒有先例根據日本憲法,天皇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和「國民團結」象徵,但不具實權,不幹涉政治。天皇不能明確發表可能對其憲法地位帶來影響的言論,因而明仁天皇「擔心無法履行職責」的表述也被普遍視作其退位意願的強烈暗示。共同社報導,過去200年來,在位君王提前退位的情況尚沒有先例。
  • 天皇退位前4天,有人往他唯一皇孫的課桌旁放了兩把刀
    ▲日本明仁天皇皇孫距離新天皇繼位僅5天,12歲的日本明仁天皇唯一的皇孫悠仁親王課桌旁被人放了兩把刀。據法新社27日消息,26日,悠仁的課桌旁被發現有兩把廚房用刀。日本共同社報導稱,調查人員透露,被發現的刀具為水果刀一類的物品,刀柄部分用膠帶與棒纏住,橫跨悠仁的桌子和旁邊的桌子放置。報導稱,警方認為刀具的放置時間是26日下午。當天悠仁在教室外上課,教室內沒有人。目前也沒有學校人員因此受傷的報告。學校監控錄像顯示,當天中午前後,一名戴安全帽、身著偏藍色衣物、裝扮成建築工人的中年男子闖入學校。目前警方正在全力搜尋該男子。
  • 明仁天皇退位,皇太子逼宮成功,日本皇室宮鬥大戲將迎來高潮
    東京3月12日消息,日本皇室舉行儀式,天皇退位儀式開啟,完成儀式後,明仁天皇將於4月30日在皇居「松之間」宮殿舉行儀式並發表作為天皇的最後講話,正式退位,皇太子德仁5月1日繼位。這樣,明仁天皇就是日本皇室200年來首位「生前退位」的天皇。大膽猜測:明仁退位或許是宮廷鬥爭的結果——而且——這僅僅是鬥爭的初始階段,為什麼呢?
  • 日本天皇退位的真正原因竟然是...
    據日本NHK新聞網2016年7月29日報導,日本天皇此前向宮內廳表明了「生前退位」的心願,對此,相關機構將在8月安排機會,讓天皇親自向國民傳達意願。2016年8月8日下午2點,日本明仁天皇向日本國民發布電視講話,正式表明了自己「生前退位」的決定。
  • 天皇退位!日本告別「平成」,迎來「令和」
    資料圖:明仁天皇。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明仁退位,對日本國內政壇來講,意味著一個新時代,新的一個開始。」資料圖:明仁天皇夫婦。周永生表示,日本民眾一直非常尊敬、非常愛戴明仁天皇。日本民意調查此前顯示,民眾雖然最初對明仁天皇的退位想法感到驚訝,但都同情並支持他,認為可以通過修改相關法律實現他這一願望。而且,考慮到明仁天皇年事已高,且動過兩次大手術,多數日本人都對天皇退位並無明顯牴觸,表示理解。共同社此前就此進行的電話民調顯示,85.7%的受訪者表示可以接受。
  • 明仁退位:天皇也是普通人
    4月30日下午,85歲的明仁天皇在皇居宮殿交出繼承保管30年的劍璽,正式退位,成為日本皇室200年來首位「生前退位」的天皇。對秉持「天皇神聖」觀念的傳統主義者和保守派而言,天皇退休顯然是一種巨大的衝擊;但對一般國民來說,這更近似一個鮮活的普通人形象。
  • 日本天皇有意退位的背後
    天皇在講話中流露出強烈的退位意願,這是他自7月13日NHK披露天皇有意生前退位後,首次面向公眾做出的正式回應。 對於外界來講,日本皇室家族顯得低調而神秘,重重宮門內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人們無限的暇想,皇位的變化更是具有爆炸性的焦點新聞。這次日本天皇為何會考慮退位?誰又會成為新的天皇?天皇的「生前退位」將會產生怎樣的政治影響?
  • 天皇「退位」簡史
    從天皇本人意願來看,他很希望讓出皇位,但由於「憲法之下,天皇無權參與國政」,因而最終是否能夠成功退位,還需要高層政治繼續討論才能完成。考慮到上一任「生前退位」的光格天皇(119代,1771-1840)正是在199年前的1817年退位,或許明年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份。
  • 還有三天,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平成終成往事.
    距離4月1日日本公布新年號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兩天後的4月30 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儀式一旦結束後,平成將成往事,說好的令和時代終於到來。
  • 日本天皇提出生前退位,意在阻止安倍修憲?!
    自七月中旬起,日本媒體就盛傳天皇生前退位的消息,但早在去年天皇就表示由於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天皇曾在03年和12年接受過兩次手術),會開始減少工作量並將部分工作轉交給皇太子履行。明仁天皇很多人認為,只需要天皇金口一開就可以完成退位皇位的交接,並開始討論日本下一個年號是什麼。
  • 2019年日本將改年號、新天皇將即位?日本天皇生前退位事件的後續
    ,萌生退位之意,並向日本國民謀求理解。去年的這次講話並非明仁天皇首次在公眾面前表達退意,在2011年的日本關東大地震後的第五天,明仁天皇也曾流露退位的想法。那麼民眾的反應如何?據日本媒體所作民調,日本民眾在驚訝之餘還是能夠理解天皇作為一位83歲的老人萌生退意想要退位的想法的。新年伊始,日媒報導2018年平成三十年將成為「平成」年代的謝幕之年,2019年皇太子德仁登基改元。
  • 唐永亮:日本天皇「生前退位」問題的深層分析
    這是因為根據《日本國憲法》(又被稱為「和平憲法」)第一章第四條第1款的規定,「天皇只行使本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國事行為,無關於國政的權能。」因此,明仁天皇不能基於天皇的立場來談論現行的天皇制度,而只能以個人身份來「談談至今為止的自己的思考」。 第二層意思,明仁天皇對「生前退位」的幾點理由做了說明。首先,體力減退,難堪重負。這是明仁天皇從自身健康角度做出的考量。
  • 日本天皇居然要提前退位,皇室到底發生了什麼?
    日本NHK電視臺基本相當於中國CCTV電視臺,可以說是一個日本半官方的大眾傳播機構。而該電視臺發布天皇要提前退位的消息,想必也是傳聲機一樣的角色,向外界傳達日本皇室的想法來觀測民意?此消息一出便迅速佔領日本各大媒體頭條。要知道,如果消息屬實,那麼當今天皇明仁將成為近代明治天皇以來首例「生前退位」的天皇。
  • 日本明仁天皇為何要提前退位?
    90年代初留學日本,2000年,創建中文網站「日本新聞網」。2001年,創辦日文版報紙《中國經濟新聞》。1997年始,連續21年採訪中國兩會和黨代會。喜馬拉雅FM「靜說日本」頻道主播。著有日文著作《株式會社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的中國》等、中文著作《靜觀日本》、《日本人的活法》等。    最近,日本社會關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天皇退位的問題。
  • 日本天皇退位時間確認,德仁太子繼位為何令人擔憂?
    會議最終確定,明仁天皇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德仁將於次日即位並修改年號。日本天皇「生前退位」一事經過一年的熱議終於塵埃落定,即將接班的德仁太子能否順利完成角色轉換?日本民眾關注的焦點是什麼?
  •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 為什麼不能稱其為「平成天皇」?
    2019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5月1日德仁皇太子即位,成為第126代天皇,日本也正式由平成時代進入令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