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亮:日本天皇「生前退位」問題的深層分析

2021-02-07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

7月13日,日本NHK電視臺在晚七點黃金時間播出了日本明仁天皇打算「生前退位」的消息,隨即引發日本國內輿論的軒然大波。然而充滿戲劇性的變化是,當天晚上宮內廳次長山本信一郎召集記者,全盤否認天皇「生前退位」的相關報導,從而引發了日本國內輿論的種種猜測。東京時間8月8日下午三點明仁天皇發表電視講話,標誌著天皇「生前退位」問題正式浮出水面。 

「生前退位」電視講話的文本分析 

要弄清楚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真實情況,就有必要對其電視講話的文本進行客觀分析。在電視談話中明仁天皇並沒有明確提到「生前退位」這個詞,但在談話的字裡行間明確地傳遞出他因時常感到體力方面的種種局限而無法「全身心地完成象徵天皇的公務」的想法。從整體上看,明仁天皇的這次電視講話主要包含了三層含義: 

第一層意思,明仁天皇對這次談話的性質做了說明,即這是一次基於個人立場的談話。這是因為根據《日本國憲法》(又被稱為「和平憲法」)第一章第四條第1款的規定,「天皇只行使本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國事行為,無關於國政的權能。」因此,明仁天皇不能基於天皇的立場來談論現行的天皇制度,而只能以個人身份來「談談至今為止的自己的思考」。 

第二層意思,明仁天皇對「生前退位」的幾點理由做了說明。首先,體力減退,難堪重負。這是明仁天皇從自身健康角度做出的考量。明仁天皇指出,自己「已超過八十歲」,又因患前列腺癌、心臟病等疾病曾做過幾次外科手術,「感到體力減退」,「擔憂或難以像迄今為止那樣全身心地完成象徵天皇的公務」,從而「有可能導致社會停滯,給國民的生活也帶來各種影響」。其次,隆重喪儀,恐累國人。明仁天皇頗為擔心自己去世後,持續而隆重的殯葬儀式及新天皇即位的系列儀式會給日本社會和國民生活造成負擔。再次,心念後繼,確固皇脈。明仁天皇之所以考慮「生前退位」,也與皇位繼承問題的解決及象徵天皇制的穩定維持密切相關。明仁天皇在講話中明確談到,他一直在思考「當難以像以往那樣履行繁重公務時,應當如何安置自身,對國家、對國民,以及對我身後的皇族而言才是適當的方式」。而「生前退位」大概就是他為解決未來皇位繼承難題而想到的「適當的方式」吧。明仁天皇非常重視象徵天皇制,在談話中多次談到「象徵」「象徵天皇」「象徵天皇制」,並在談話最後強調:「衷心祈願今後無論何時,皇室都能與國民同在、攜手共築這個國家的未來,以及象徵天皇的公務永遠不會中斷、穩定持續下去。」由此可見,維繫象徵天皇制的穩定也是他提出「生前退位」的重要目的。可以說,明仁天皇是日本戰後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象徵天皇」,他的父親昭和天皇直至日本戰敗投降、實施「和平憲法」之後才由統攬國權的「現人神天皇」變成「象徵天皇」。從歷史上看,日本古來的祭政分離傳統、公武分離傳統對天皇一脈的存續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而進入近代後伴隨著天皇統攬大權,天皇被推到了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鬥爭的前臺,差點斷送了皇室的「榮光」。這一歷史經驗教訓,對明仁天皇而言,大概是有切身感受的。 


第三層意思,反對設置攝政。在日本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攝政制,以解決天皇因年齡尚幼等而無法處理政事的問題。「攝政」這個職位在日本古代原本是由皇族來擔任的,大名鼎鼎的聖德太子就扮演過攝政的角色。而平安時代以後出現了外戚長期把持攝政的局面,天皇權力受到很大制約。明治政府成立後制定並頒布《皇室典範》,其中雖延續了攝政制度,但將擔當攝政的人選嚴格限定在皇族內。二戰後,攝政制在「和平憲法」和新的《皇室典範》中均得到承認。《日本國憲法》第一章第5條規定:「根據皇室典範的規定設置攝政時,攝政以天皇名義行使有關國事的行為。」而《皇室典範》第16條規定,「天皇因未成年、精神或身體患有嚴重疾病或重大事故而無法從事國事行為時,經由皇室會議討論設置攝政。」第17條則規定,「攝政由已成年的皇族來擔任。」 

由此可見,對於明仁天皇所談到的因身體狀況恐疏國事的問題,可以依照憲法和《皇室典範》的規定,通過設置攝政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解決。但明仁天皇認為設置攝政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他指出:「天皇因未成年或病重等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時,可考慮設置代行天皇行為的攝政。但是,即使是這樣,天皇不能充分履行理應承擔的公務的狀態依然如故,其作為天皇的身份直到生命的盡頭絲毫沒有改變。」 

「生前退位」是兩難的選擇 

實際上,日本天皇「生前退位」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戰後在制定《皇室典範》時就曾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之所以沒有將其載入《皇室典範》作為制度固定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考慮到天皇或自願或被動的「生前退位」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混亂事態的發生」(時任日本復員廳長官幣原喜重郎語)。在昭和時代末期,伴隨昭和天皇的高齡化,天皇「生前退位」的問題再次被提出。1984年4月,時任宮內廳次長的山本悟在參議院內閣委員會的答辯上談到,天皇「生前退位」會帶來三大弊端,該意見得到許多人的認同,成為反「生前退位」派的主流觀點。其一,如果承認天皇可以「生前退位」,就會產生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上皇、法皇等,恐會由此產生一系列弊端;其二,可能會產生不是基於天皇自由意志的強制退位的情況;其三,可能會產生天皇恣意退位的問題。

 

由此可見,「生前退位」的方案雖然能夠解決天皇「因健康原因而難以全身心地完成象徵天皇之公務」的難題,但是,若將其制度化,也可能會產生「制度亂用」、「有害國家之安定」的隱患(日本前首相吉田茂語)。 

明仁天皇欲「生前退位」的玄機 

明仁天皇知曉自己「生前退位」會帶來一系列隱患,為什麼還會重提此事呢?若對其電視講話中提到的三點理由逐一分析,也許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玄機。從第一條原因,即體力減退、難堪重負來看,因為《皇室典範》中有「設置攝政」輔佐天皇的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天皇因健康狀況難堪重負的問題。所以,第一條原因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從第二條原因,即隆重喪儀、恐累國人來看,天皇「生前退位」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駕崩後喪儀的隆重程度,但天皇退位後給予其何種名分等問題,也是需要日本政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來解決的。可見,這一點也不是關鍵的原因。第三條原因,即心念後繼、確固皇脈,才是明仁天皇欲「生前退位」的關鍵要因。因為一旦國家正式討論他是否可以「生前退位」,則必然要隨之論及幾個與之相關聯的重要問題,如無皇長孫的問題、女性天皇問題、皇族年輕男性人數稀少的問題、《皇室典範》修改是否會引發修憲的問題等。 

假如明仁天皇可以實現「生前退位」,那麼德仁皇太子將即位成為新天皇。然而,德仁皇太子膝下無子,只有一女愛子公主,他若即位成為天皇,沒有皇太子的問題就會隨之出現。按照《皇室典範》第二條規定,在沒有皇長孫時,可以由「皇次子及其子孫」來順位繼承皇位。按此規定,德仁皇太子的皇弟秋篠宮文仁親王就可能成為第一皇位繼承人,而其子悠仁親王則可能會成為第二皇位繼承人。然而儘管如此,出於對未來的考量,為有效應對皇族年輕男性人數稀少的問題,皇族女性是否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問題也可能會再次浮出水面。在小泉純一郎執政時期,為了解決皇族年輕男性人數不足影響皇位繼承的問題,2004年12月由吉川弘之、園部逸夫等人組成的首相私人諮詢組織——「關於《皇室典範》的有識者會議」成立。該組織經過近一年的研究,在2005年11月向小泉提交了一份報告書,其中承認女性天皇,並確立了「不論男女第一子優先」的皇位繼承順序。2006年小泉內閣本打算基於這份報告書向國會提交一份《皇室典範》修改方案,後因秋篠宮妃紀子懷孕產下悠仁親王,而最終將該提案束之高閣。今年3月7日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其中針對日本只有男性才能繼承天皇之位的規定提出了批評,希望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皇族女性也有權繼承皇位。這一批評意見雖然由於日本方面的強烈抗議而最終被刪除,但該事件也喚起了日本民眾對「女性天皇」問題的關注。 

近幾十年來,皇族年輕男性人數不足一直是一個令日本皇室大為頭疼的問題,甚至有日本評論家指出,若按照現行的《皇室典範》規定,如果今後皇室再沒有男性皇族誕生,等到悠仁親王繼承皇位時,伴隨著皇族成員的相繼離世以及女性皇族因結婚而脫離皇籍,很可能會出現「皇室中只有悠仁親王一人的局面」。為了有效應對這個問題,擴大皇族規模的意見也有可能被再次提出。


 

那麼,如何來擴大皇族的規模呢?輿論界此前曾提出過以下幾種方案:其一,恢復戰後因皇室民主化改革而被削革皇籍的十一家皇族的皇室成員資格,因為他們都屬於皇脈一統,沒有破壞皇族的純潔性。但如此一來也會帶來兩大隱患,即因皇族成員的激增而帶來的皇位爭奪乃至皇族不穩,以及皇室財政負擔加劇。其二,恢復養子制度。收養養子的制度日本古來有之,武家時代更是極為盛行。明治時代出於保證皇族系統純潔性的考量,《皇室典範》中規定不準皇族收養養子。戰後的《皇室典範》也有此規定。但日本文學家小堀桂一郎等人則認為,在年輕的男性皇族數量稀少的情況下,恢復古來的養子制度也無不可。其三,恢復側室制度。自大正天皇廢除側室制度以來,日本皇室一直實行一夫一妻制。為了解決男性皇位繼承資格者人數不足的問題,包括明仁天皇的叔父三笠宮崇仁親王在內的有些人明確主張可以恢復側室制度。當然,這一方案招致許多人反對,他們認為「現在國際上的發達國家均採用一夫一妻制,若恢復側室,除一少部分國家外,國際社會很可能會質疑日本作為文明國家的資格」,「國民中施行一夫一妻制,而皇族恢復側室制度,會造成皇室與國民間的隔閡」。 

而要實現天皇「生前退位」是否有必要修改憲法呢?因為現行的《皇室典範》中並沒有關於天皇「生前退位」的規定,故要實現天皇「生前退位」,必須要修改《皇室典範》。然而,對於此項修改是否會牽涉修改日本憲法的問題,日本國內的意見並不統一。有人持肯定態度。《日本經濟新聞》刊文指出,天皇「生前退位」與象徵天皇制的精神相背離,作為日本國民統一之象徵的天皇,很難想像其會「生前退位」。正因如此,要實現「生前退位」必須要修改憲法。日本《產經新聞》與富士新聞網2016年8月6~7日聯合實施的輿論調查結果也顯示,認為「為了實現生前退位,可以修改憲法」的人佔84.7%,而認為「不可以修改」的人只佔11%。當然,也有人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要實現天皇「生前退位」,只需要修改《皇室典範》,無需修改憲法。田上嘉一律師在對比「和平憲法」和《皇室典範》之後指出,現行憲法第一章第2條只規定「皇位世襲,依國會議決之皇室典範規定繼承之。」那麼,是否要修改憲法關鍵就看「生前退位」是否有違「皇位世襲」。而根據三省堂出版的《大辭林》所載「世襲」條目,「世襲」的定義是「子孫世世代代繼承本家族的地位、財產和職業等」。可見,「世襲」與上代是否死亡沒有必然聯繫。所以,天皇要實現「生前退位」,只要修改《皇室典範》即可,無需修改憲法。 

總之,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電視講話,提升了日本國民對皇位繼承問題和象徵天皇制的關注,成為日本社會熱議的話題。從現在來看,明仁天皇能否實現「生前退位」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它需要日本政府花費大力氣去好好地研究。從時間上看,「生前退位」要實現也需要一個長期過程,因為其涉及修改《皇室典範》和皇室經濟法等多方面內容,修改的準備工作也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日本京都產業大學名譽教授所功語)。從影響上看,天皇「生前退位」的確是影響日本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大事件。 

(文章來源:《世界知識》2016年第17期;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日本天皇「生前退位」,是安倍的陰謀嗎?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天皇退個位都要小心翼翼呢?「生前退位」的背後,又有什麼么蛾子?今天,知事君就來說說日本天皇的那些事兒。退位也要按照基本法日本那邊「天皇生前退位」的新聞剛剛見報,國內的新聞評論裡就炸開了鍋。「網絡東亞局勢戰略觀察家」們紛紛表示一臉懵逼!煞有介事地分析說:「夭壽啦!安倍晉三要逼宮啦!」。
  • 日本天皇提出生前退位,意在阻止安倍修憲?!
    日本憲法第四條規定「天皇只能行使本憲法規定的國事行為,並無國政的權能」,天皇被禁止公開發表個人的意見尤其是政治意見,因此天皇在此次視頻中也儘量不談觸及憲法和現行皇室制度的「政治問題」,而是通過回顧自己即位以來二十八年作為天皇的生涯和「個人看法」來含蓄地表達退位的意願。
  • 觀察家日本天皇為何欲生前退位
    8月8日下午3點,日本天皇發表了一份電視講話,表明了自己希望「生前退位」的意願,給整個日本帶來極大的震動。82歲的日本天皇在8分多鐘的講話裡說道:「我已是耄耋之年,年逾八十。接受過兩次外科手術,加之高齡,我時常感到年老體衰。我在位將近二十八年,這期間為了發揮好國民統一的象徵作用,我深感培養永遠與國民同在的內在自覺之重要性。
  • 日本明仁天皇電視上講話要「生前退位」 為啥?
    明仁天皇在講話中表示,世界經歷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即日本戰敗70周年這一重要節點,日本皇室一直在依據現行憲法摸索存在的方式,但自己已經年過八旬。考慮到自身的健康問題,或已經無法再繼續成為整個日本的象徵。
  • 日本天皇有意退位的背後
    8月8日北京時間下午2:00,日本天皇發表電視講話,表示自己數年來一直思考在他日益年老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理好公務,完成對社會的責任。天皇在講話中流露出強烈的退位意願,這是他自7月13日NHK披露天皇有意生前退位後,首次面向公眾做出的正式回應。 對於外界來講,日本皇室家族顯得低調而神秘,重重宮門內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人們無限的暇想,皇位的變化更是具有爆炸性的焦點新聞。這次日本天皇為何會考慮退位?誰又會成為新的天皇?天皇的「生前退位」將會產生怎樣的政治影響?
  • 日本天皇「生前退位」,真正原因竟然是「宮鬥」? 深聚焦
    天皇要退位這件事,日本人已經熱議了很久,特別是最近一個多月,媒體連篇累牘地報導、討論,熱度超過了釣魚島和南海問題。連不關心政治的人,也對這個話題興致盎然。 ▲ 日本媒體早前對「天皇退位」事件的報導「今上天皇」明仁,1989年即位,現年82歲。雖然只具有象徵地位,但依據日本憲法,天皇還是很忙很忙的。
  • 評論丨日本天皇有意「生前退位」 事件背後又是一場宮鬥?
    之所以說是從未有過的大事,是因為近200年來,還沒哪位天皇是在生前退位的。而更讓人看不透的,是圍繞「天皇退位」事件的各種「鬥爭」。日本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真與假△14日發行的日本各大報紙(圖片來源:人民網)天皇退位背後另有玄機?
  • 天皇暗示生前退位,日本上演現實版「宮鬥」?
    不過也需要注意,古代日本,天皇並不是唯一稱呼,一般會以天皇居住地或陵寢所在地作為「追號」,加上一個「院」字來作為稱呼,正式將天皇重新作為正式諡號的,正是199年前退位的光格天皇。明治維新以後天皇才作為生前稱呼沿用下來。8月8日,日本明仁天皇於北京時間下午2點發表視頻講話,向日本國民表明「生前退位」想法。
  • 2019年日本將改年號、新天皇將即位?日本天皇生前退位事件的後續
    ,萌生退位之意,並向日本國民謀求理解。媒體報導日本政府正處於討論天皇生前退位的相關事宜,《產經新聞》給出了政府預想的天皇退位流程的時間表。對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對媒體表示,對此毫不知情。菅義偉稱,政府會議目前優先討論的是如何減輕天皇的公務負擔。然而,本月日媒報導天皇生前退位進展,執政黨自民黨就天皇退位的法律問題朝著以「僅限當今一代天皇」的特別法在黨內匯總意見的方向進入協調階段。而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則是希望將天皇退位制度永久化寫進《皇室典範》裡,黨派之間仍在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博弈。
  • 關注 日本天皇表明生前退位意向,是為反對安倍修憲還是另有玄機?
    這是他繼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以日本天皇身份發表的第二次全國電視講話。講話的目的,被認為是向日本國民闡述自己希望實現「生前退位」意向。此前,已經有多家日本主流媒體向外界披露,日本明仁天皇有意在有生之年選擇退位,在去世前將皇位傳給皇太子。但縱觀日本歷史,上一次日本天皇在生前退位,還要追溯到1817年。明治維新後,類似的情況從未發生。
  • 日本天皇退位的真正原因竟然是...
    ,這也是日本天皇迄今為止唯一一次訪華。據日本NHK新聞網2016年7月29日報導,日本天皇此前向宮內廳表明了「生前退位」的心願,對此,相關機構將在8月安排機會,讓天皇親自向國民傳達意願。2016年8月8日下午2點,日本明仁天皇向日本國民發布電視講話,正式表明了自己「生前退位」的決定。
  • 日本明仁天皇為何要提前退位?
    90年代初留學日本,2000年,創建中文網站「日本新聞網」。2001年,創辦日文版報紙《中國經濟新聞》。1997年始,連續21年採訪中國兩會和黨代會。喜馬拉雅FM「靜說日本」頻道主播。著有日文著作《株式會社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的中國》等、中文著作《靜觀日本》、《日本人的活法》等。    最近,日本社會關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天皇退位的問題。
  • 天皇退位!日本告別「平成」,迎來「令和」
    資料圖:明仁天皇。當地時間2016年8月8日,日本天皇發表講話,表明「生前退位」意願。三年前的夏天,明仁天皇罕見地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表達了「個人想法」。但是,天皇生前退位在日本以往憲政史上並無先例。歷史上最近一次天皇退位,還是200年前江戶時代的光格天皇。
  • 皇太子膝下無子,日本天皇的退位沒那麼簡單!
    據報導,退位的具體日期將由日本首相在事先聽取皇室會議意見的基礎上,在《特例法》頒布後的3年之內,以政令的形式做出規定。據信,這一日期很可能將是2019年元旦。該法案一旦獲得國會通過,日本天皇「生前退位」的方式方法就將從此大局底定。眾所周知,天皇任期是終身制,很少出現提前退位的情況,除非有身體健康和政治方面的特殊考慮。
  • 日本天皇退位時間確認,德仁太子繼位為何令人擔憂?
    會議最終確定,明仁天皇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德仁將於次日即位並修改年號。日本天皇「生前退位」一事經過一年的熱議終於塵埃落定,即將接班的德仁太子能否順利完成角色轉換?日本民眾關注的焦點是什麼?
  • 明仁退位:天皇也是普通人
    不僅如此,鑑於現任首相安倍晉三正汲汲於推進對憲法第9條(關於自衛權問題)的修訂,天皇突然提出「生前退位」問題,勢必使短期內的修憲重點轉移到涉及天皇繼承和權能代行問題的第2、第4、第5條上來,從而給自民黨當局的政策布局帶來變數。
  • 日天皇退位相關儀式開始 近200年首位"生前退位"
    日本天皇明仁12日在皇居的「宮中三殿」舉行儀式,正式開啟天皇退位、皇太子登基的流程。這是與日本天皇退位相關11個儀式中的首個,從而正式開啟天皇退位、皇太子登基的流程。據日本媒體報導,明仁將於4月30日在皇居「松之間」宮殿舉行儀式並發表作為天皇的最後講話。日本天皇明仁將於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德仁將於5月1日繼位,明仁天皇將成為日本皇室近200年來首位「生前退位」的天皇。包括周二的活動在內,日本天皇的退位儀式共有11項內容。4月30日,天皇將在皇宮宮殿「松之間」出席「退位禮正殿之儀」,作為天皇發表最後的講話。
  • 日本天皇居然要提前退位,皇室到底發生了什麼?
    「生前退位」,而且他希望是在數年內讓位。 日本NHK電視臺基本相當於中國CCTV電視臺,可以說是一個日本半官方的大眾傳播機構。而該電視臺發布天皇要提前退位的消息,想必也是傳聲機一樣的角色,向外界傳達日本皇室的想法來觀測民意?此消息一出便迅速佔領日本各大媒體頭條。要知道,如果消息屬實,那麼當今天皇明仁將成為近代明治天皇以來首例「生前退位」的天皇。
  • 2019年天皇退位並改年號 平成時代即將終結?
    討論明仁天皇退位問題的「關於減輕天皇公務負擔等有識之士會議」11日在首相官邸召開第8輪會議,將在本月23日對討論內容進行階段性總結並予以公布。   去年8月,日本明仁天皇發表視頻講話,稱因身體原因恐難履行天皇職責,流露出「退位」意向。因天皇生前退位在日本憲政史上並無先例,該問題在日本社會引發廣泛爭論。
  • 明仁天皇公開退位意願為哪般?
    如果明仁直接表示要求實現生前退位,就有可能被解釋為天皇要求修改規定皇室制度的《皇室典範》,這樣一來就有違反憲法的嫌疑——在視頻的開頭,明仁即表示,此番言論只是個人的一些思考,不具體提及現行的天皇制度。然而,長達10分鐘的講話中,這位日本最繁忙的老人希望早日卸下「日本象徵」這個重擔的意願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