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8日下午2點(東京時間下午3點),日本天皇明仁通過視頻講話的方式,婉轉表達了「生前退位」的想法。他稱「擔憂或難以全身心地完成象徵天皇的義務」,向國民謀求理解。
天皇要退位這件事,日本人已經熱議了很久,特別是最近一個多月,媒體連篇累牘地報導、討論,熱度超過了釣魚島和南海問題。連不關心政治的人,也對這個話題興致盎然。
▲ 日本媒體早前對「天皇退位」事件的報導
「今上天皇」明仁,1989年即位,現年82歲。雖然只具有象徵地位,但依據日本憲法,天皇還是很忙很忙的。他要承擔的重大國事包括:
根據國會提名,任命內閣總理大臣(俗稱「首相」);
根據內閣提名,任命最高法院院長;
根據內閣的建議與承認,公布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認證官吏任免等;
接受外國大使及公使,出訪外國,接見外國政要;
……
對一位老人而言,應付如此繁忙的國務活動,確實有些力不從心。況且,2003年明仁接受了前列腺癌手術,2012年接受了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之後又動過幾次小手術。近年來,聽力也明顯下降。
在視頻講話中,天皇表示,自手術後明顯感覺體力減弱,開始思考若難以像以往那樣履行繁重公務,應如何安置自身,對國家、國民和皇族而言才是適當的方式。因憲法限制,天皇不能直接說出「退位」一詞,但意思是明確的。
▲ 明仁天皇與皇后美智子
但是,身體欠佳是明仁萌生退意的唯一理由嗎?要知道,明仁的祖父大正天皇自幼多病,即位後精神狀態明顯有問題,皇太子裕仁也得熬到他駕崩才登基。裕仁晚年健康每況愈下,卻也做到了最後。
以天皇的待遇來說,明仁要幹到底,並不會太困難。
問題可能出在兒子身上。明仁有兩個兒子:德仁和文仁,前者是皇太子,後者是親王。按法律,德仁是皇位第一順位人,下一任天皇非他莫屬。可有一個巨大的障礙擺在德仁面前:他和太子妃雅子誕有一女,卻沒兒子。
▲ 皇太子德仁和太子妃雅子
▲ 文仁親王和王妃紀子
《皇室典範》第一條規定:「只有男性皇嗣有皇統、皇位繼承權」。就是說,只有男性有權當日本天皇。考慮到德仁和雅子都已年逾五十,除非採取先進的醫療手段,否則很難期望他們老來得子。如果德仁當了天皇,那繼承者怎麼辦?
沒兒子!沒兒子!沒兒子!(煩心的事情說三遍。)
相反,德仁的弟弟文仁於2006年喜獲貴子。這可是日本皇室41年來首度誕生男嬰!
▲ 文仁夫婦人丁興旺,育有兩女一子
文仁的兒子現年10歲,經常與祖父明仁見面,讓天皇享受祖孫間的天倫之樂。文仁也深得皇室其他成員的歡心。2011年,文仁借46歲生日之際公開透露與兄長情感疏離。此舉被日本媒體解讀為有意於皇位。
文仁親王隱隱然成為皇位的有力競爭者,自然讓皇太子和太子妃壓力山大。太子妃雅子甚至患上抑鬱症,從2003年到2013年整整十年未出國訪問。
▲ 對外公布的皇室照片總是一派溫馨和睦
可誰能想到其背後的艱難呢?
在這種情況下,明仁天皇如能退位,處於第一順位的德仁將順理成章地繼承皇位。一場「宮鬥」或可平息。
其實放眼日本歷史,天皇退位並不稀奇。從神武天皇算起,2800多年間日本共產生了125位天皇,其中「生前退位」的多達58位。換言之,47%以上的天皇最後都成了「太上天皇」。
▲ 日本歷史上第一位退位的天皇——持統天皇
她還是位女天皇哦!
但是近200年來沒有天皇退位,明治、大正、昭和都是從頭當到底。
為什麼近代天皇忽然「反潮流」起來了呢?因為天皇退位於法無據。1889年2月,日本政府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即大名鼎鼎的「明治憲法」。明治憲法第一章列舉了天皇的權利和義務,唯獨沒對天皇能否退位有所表示。
同時期的《皇室典範》,規定天皇實行終身制,第10條為:「天皇崩,皇嗣即踐祚,承祖宗之神器」。根據該條款,天皇是一定要當到生命最後一刻的。
二戰結束後,美國主導制定了日本憲法,即「和平憲法」。《皇室典範》也進行了修改。和舊法律比起來,新法律可謂脫胎換骨,卻仍然沒有涉及天皇退位問題。
▲ 二戰後,天皇制度差點廢除
但在麥克阿瑟的保護下,保存了下來
是疏忽了?不會。這應該是刻意安排。
日本天皇號稱「萬世一系」,幾千年沒中斷,但多數時間並無實權。尤其從12世紀到19世紀,日本連續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幕府大將軍及武士階層才是真正的統治者。對普通日本人而言,天皇幾乎沒存在感。
德川時代,幕府在江戶(今東京),皇室則在京都,遭嚴密監控。260多年來天皇和外界徹底隔絕,甚至不能邁出皇居一步,史稱「不履寸土」。想想也怪可憐的,咱中國的皇帝好歹還能玩個微服私訪,到民間去走一遭。
▲ 明治天皇
直至1868年明治天皇在維新志士、藩閥勢力的支持下移居東京,情況才改變。
明治維新啟動後,日本政府進行中央集權。而天皇,被當作集權的重要象徵。伊藤博文等人在制定憲法和皇室典範時,特意「遺漏」了有關退位的條款,以免天皇的地位因外部勢力而動搖。
那為什麼二戰後的新法律也繞開了它呢?1984年,昭和天皇裕仁83歲高齡,坊間討論天皇應否退位。宮內廳次長在國會接受質詢時辯稱,新《皇室典範》之所以沒有規定天皇退位,是因為:
如果承認退位的話,將存在太上皇等,恐產生弊端。
▲晚年裕仁
換言之,在當代日本的憲法結構中根本沒有「太上天皇」的位置。從法理上說,現任天皇必須當到底。
但是,明仁已經表達了「生前退位」的意思,接下去,就要考慮法律了。憲法還好說,因為它規定天皇的地位以「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據」,而最新民調顯示,85%的日本人接受天皇生前退位。
關鍵在《皇室典範》。
如果關於只有男性才能當天皇的規定被修改,再過數十年,日本出現「女天皇」的概率將大增(歷史上日本有過8位女天皇)。今天明仁的退位言論可視作以退為進,「倒逼」《皇室典範》修改。可如果《皇室典範》沒更動,那麼,文仁親王的兒子很可能被立為皇太子。果真如此,明仁的用意就很值得琢磨了。
看來,這場「宮鬥」以什麼方式結束、何時結束,主要看《皇室典範》會不會被修訂。
· End ·
文字 / 抱老師
編輯 / 喬如月
視覺 / 徐銘遠
(圖片來自網絡)
該文章為拾貳象島island原創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針對侵權行為,拾貳象島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你就能成為「拾貳象島」的「島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