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痛批中國電影市場!編劇速成,中國電影就差一個好編劇

2020-09-05 貓頭影

儘管內地電影院正式復工還是沒有準確的時間,但據業內人士稱,6月肯定會公布正式開業時間。

在停業停機的這幾個月裡,其實大部分從業人員都沒有閒著。比如國寶級導演張藝謀,又有新作問世。

1.疫情之下,國寶級導演張藝謀新作即將問世

張藝謀最新導演的現實題材作品《堅如磐石》,近日發布首支預告,並官宣全部陣容。《堅如磐石》為一部犯罪警匪片,由雷佳音、張國立、于和偉、周冬雨等領銜主演。

2020年,犯罪題材的影視劇扎堆上映,前有愛奇藝推出的「迷霧劇場」,後有優酷跟進的「懸疑劇場」。反觀張藝謀這部新作,光看預告片,做為類型片,其實缺乏強有力的懸疑感,有點低於預期。

雖然中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徹底被疫情擊垮,但回過頭來看,電影行業自身還是存在諸多根本性的問題。

其中之一,就是好編劇極度稀缺。

2.張藝謀「中國電影最缺好編劇」

張藝謀在一次行業沙龍上稱:

你知道中國電影現在最缺什麼嗎?

我覺的最缺好編劇。

我們所有的電影,最後大家都說還是因為劇本。」


趙薇也表示了類似觀點。

3.趙薇「編劇才是一部電影真正的靈魂」

中國不缺導演,不缺製片人,也不缺演員。

編劇才是一部電影真正的靈魂,真正的基礎。」


事實上的確如此。但究竟什麼原因造成現在這種局面?

結語:中國電影編劇地位太低

回過頭來看,這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編劇地位都沒有比中國更低了。你現在隨便找個小孩兒一問都是想去當演員,要不當導演、製片人,沒有說想當編劇的了。

有時候去跟人談很多項目,就會發現,有些製片人他只跟你談導演、演員後期的宣傳發行做的多麼大,從來就不跟你講故事,甚至分不清自己的故事所屬類型、好壞,優劣點在哪裡!

更有甚者,連文學劇本和分鏡劇本都分不清楚。這就是中國電影行業的現狀!一劇之本就是空談,不注重加薪、增加社會地位,再談多少年都沒用,都是空談!

什麼時候中國編劇像韓國編劇的地位、話語權跟主要演員、導演、製片人平起平坐的時候,中國電影就希望了。現在還看不到任何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影真的缺少好編劇嗎?
    現在中國有電影院一萬二千多家,銀幕7萬塊。每年生產電影故事片八九百部,進入院線上映四五百部。但真正能受到億萬觀眾喜愛,打動人心,引起轟動的好電影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億萬觀眾對電影的關注正在嚴重衰減!是觀眾不愛看電影了嗎?絕不是!因為一部優秀的動畫影片《哪咜》就能拿到驚人的50億票房。是國家對電影內容審查過嚴嗎?根本不是!因為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你不設任何限制地拍電影。
  • 中國電影導演、製片人、編劇和演員——張藝謀
    張藝謀執導了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開閉幕式,獲得了相當大的國際讚譽。張藝謀生於1951年11月14日,中國電影導演、製片人、作家、演員,前電影攝影師。他是中國第五代電影人之一,1987年憑藉《紅高粱》首次導演。
  • 編劇嘯風談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任重道遠 靜待花開
    初春時節,本刊電話連線編劇嘯風,請他就此談談看法。嘯風說每逢歲末年初這個事都被一再提及,去年末還在橫店就此開了業界各方翹楚參加的討論會,大家雖然給出的答案不一,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是大勢所趨遲早的事,至於《寄生蟲》只是看了劇本影片還沒看過。
  • 好萊塢編劇教父為中國電影挑出16個致命缺陷
    05大師盤踞,新人受阻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但相對於好萊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麥基認為,導演首先不能篡改劇本,第二不能偷竊編劇的創意,這樣的事情在好萊塢不可能發生,「編劇是一個電影中最具創造力的部分,如果不能保障編劇的權益,就無法建立真正的電影文化。」
  • 編劇沒竅門?假話!中國賣座電影的「梗」
    「讓觀眾共鳴這一點,在商業電影中非常重要,所以主題要精準簡化。」「中國還需要類似的大大小小各個層面的英雄,不一定是動作,甚至是教育,甚至是像袁隆平式這樣的英雄。我把它叫做新主流電影,而不是主旋律。」本文整理自中國編劇社群直播第8期:中國賣座電影的「梗」,完整內容歡迎加入社群看直播回放,點擊閱讀原文。
  • 中國編劇越來越工具人化
    但國產編劇的問題,遠不是「不會講故事」那麼簡單。 中國電影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發軔,到2019年,已成長為價值近百億美元的龐然大物,這是一場欲望如火的狂飆突進。 但如今,影視市場前浪漸退,後浪湧來。一個新的時代撲面而來。 「中國編劇正面臨自我價值實現、市場客觀需求以及資本追逐的三重挑戰。」編劇宋方金如是說。
  • 新時代國際電影節全國十佳電影編劇提名,老中青三代編劇聚首
    一部好的電影,幕後最大的功臣當屬編劇,他們是電影的靈魂和精髓之所在,他們的思想,照耀著整部電影,使其有血有肉。 編劇蘆葦、劉恆等人,是從職業編劇最早轉型涉足影視行業的,蘆葦專注歷史和西部兩大題材,在劇本塑造過程中,更重視歷史意識和史詩品格,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張藝謀的《活著》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時至今日,都被認為是中國電影早期的巔峰之作。
  • 專訪編劇汪海林:中國電影要有本土表達
    【環球時報記者 張妮】「沒有好編劇,就沒有好作品,演員無從誕生,更無從就位。」著名編劇汪海林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發出這一言論,算是其近年犀利批評中相對平和的。作為《鐵齒銅牙紀曉嵐》《神醫喜來樂》《一起去看流星雨》等熱播劇的編劇,汪海林現在更像是批評家。「我覺得我對影視行業的批評和觀察,就像現役中國球員講解世界盃。
  • 給你金箍棒,卻做攪屎棍——李安杜琪峯等兩岸三地影人痛批中國電影30大惡疾
    (吳姍 知名評論人)背景:不少電影開始在所謂的特技、視覺和營銷上下功夫,卻似乎都忘了——一部影片,投資不論大小,應以內容為王。我認識《富春山居圖》的導演,很不明白為什麼他花那麼多錢請了好萊塢團隊,但不請好萊塢的編劇來寫劇本。不分大片還是小片,在我看來只有好故事和爛故事,有爛劇本的大片,也有好故事的小片。
  • 塑造電影的靈魂 | 導演青睞的電影編劇大佬們
    || 「上帝視角」是電影創作者的一種自謂,在電影的世界裡,編劇就是那個最初的「上帝」。 在電影創作中,編劇的工作可不僅僅是給導演提供故事板、拍攝元素、人物角色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編劇可以幫助導演提升電影的文學性、哲理性,讓作品更接地氣,更具真實感。也可以給創作者在電影影像、設計鏡頭、演員表演等提供想像空間。
  • 日本導演,美國編劇,Netflix能拍好中國名著《水滸傳》電影嗎?
    11月13日,網飛Netflix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將把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翻拍為電影,而前不久,Netflix剛剛宣布要拍《三體》英文版劇集。相比於對《三體》的期待,中國網友對《水滸傳》大多並不看好。
  • 特寫中美影視高層論劍:中國電影原創力和編劇水平有待提高 好故事一定能全球化
    在保證各自文化品格的同時,內容上更加貼合國際觀眾,發行上爭取找到國內、國外市場的平衡,是中美影視合作應該努力的方向。單東炳說:「儘管這是個很難的課題,但是不代表它不可能被完成。」 「在迪斯尼、皮克斯動畫的絕對霸權和徹底滲透之下,作出完全和它們的作品毫無相似性的動畫作品確實是難上加難的事。中國動畫經歷了長期不盈利、質量低的頹勢,也的確有模仿的痕跡,但現在正在逐漸走上正道。」波登說道。 而對於中國影視編劇的總體情況,他表示,中國電影人對於編劇藝術的確非常不了解,國內也幾乎沒有能夠和國際接軌的正規編劇訓練。
  • 下墜的中國編劇:從邊緣文人到資本螺絲釘
    一位好導演,能將編劇的所思所想通過影視技巧精準呈現出來;一位好編劇,能為導演的任何創作鋪上一層厚實的基底。黑澤明說:弱苗是絕對得不到豐收的,不好的劇本絕對拍不出好的影片來。編劇,就是影視這座機器的中樞神經。
  • 電影《夜鶯》衝擊奧斯卡 中方編劇為大連女孩
  • 下墜的中國編劇:從邊緣文人到資本螺絲釘
    但國產編劇的問題,遠不是「不會講故事」那麼簡單。 中國電影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發軔,到2019年,已成長為價值近百億美元的龐然大物,這是一場欲望如火的狂飆突進。 「中國編劇正面臨自我價值實現、市場客觀需求以及資本追逐的三重挑戰。」編劇宋方金如是說。
  • 專訪 《既然青春留不住》編劇邵藝輝:如今的電影市場,青年編劇並沒有得到充分尊重
    編劇幫:你怎麼看待目前中國電影市場青春劇扎堆的現象,您覺得「青春劇」在劇本創作方面面臨著哪些問題?我們亟需改變的是什麼?2、談市場編劇幫:作為編劇您如何看待網絡小說改編影視作品在如今這個市場的表現的?您覺得網絡小說IP創作跟傳統的影視劇本創作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 比汪海林更毒舌的第一編劇,卻懟得陳凱歌、張藝謀「無言」
    不過,不要以為汪海林是編劇圈內最毒舌的人,被稱為「中國第一編劇」的編劇蘆葦才是。懟流量說到底還是被人們接受的,從《上海堡壘》中鹿晗接受的反噬就知道群眾的「蘊怒」有多深了。而蘆葦所懟的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是捧起過金棕櫚獎盃的陳凱歌,是被稱為「國師」的陳凱歌,幾乎稍有名氣的導演都接受過他的點評。蘆葦是誰?
  • 聚焦中國電影|《一秒鐘》定檔!張藝謀寫信致敬電影
    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日前發布「慶祝歸來」版預告和一封張藝謀導演的親筆信,正式定檔11月27日全國公映。 導演張藝謀親筆信海報 影片曝光導演張藝謀的親筆信,作為電影的定檔海報,張藝謀寫道:「總有一部電影會讓你銘記一輩子,銘記的也許不僅僅是電影本身
  • 華語電影編劇TOP100權力榜出爐!述平、蘆葦、王蕙玲位列前三甲!
    一線的電影編劇,片酬在100萬—500萬左右。 常說,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電影是導演的藝術。整體上,國內電影編劇的收入不如電視劇編劇的片酬高。但隨著中國電影高度商業化的到來,電影的編劇的收入和地位也水漲船高。頂尖的電影編劇也能拿到不菲的片酬。
  • 中國電影要走出去 就要講好中國故事
    昨日,「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舉行的電影分論壇上,業內著名出品人、製片人、編劇、學者齊聚,共同探討「講好中國故事 贏得價值認同——中國電影國際傳播之道」,就中國電影「走出去」分享真知灼見。所謂的非商業性就是中國電影參加國外的電影節,在國外放映;商業性就是你要賣版權,你的影片直接進入對方的院線,跟他分帳。」那麼中國電影目前在海外的實際情況是什麼呢?「目前全世界電影市場80%以上的份額被美國電影所佔據,剩下的不到20%份額是其他國家的電影,也就是說中國電影要想在全世界市場中不到20%的份額裡站穩腳跟,並且逐漸擴大屬於自己的份額,這需要中國電影人付出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