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職場劇不職業?巔峰期的TVB劇才是最好的老師

2021-02-20 脫氧硬糖

「國產職場劇要口碑翻身,哪用學美日韓劇?當年的TVB劇不香?」

今年開年,國產職場劇迎來了一個小高潮,從律師、公關、房產中介到檢察官,職場劇把視角延伸到了各個行業和領域,但伴隨高收視高熱度而來的,還有觀眾對這類劇集的靈魂拷問:國產職場劇「不職業」。

豆瓣評分成為觀眾對近期四部創造過破2收視率職場劇態度的生動反映:《精英律師》5.3分,《決勝法庭》5.7分,《完美關係》4.0分。

由六六編劇、孫儷羅晉主演的《安家》豆瓣評分最高,6.1分,總算給國產職場劇保住幾分顏面。

另一個令國產職場劇尷尬的現象是,儘管這些國產職場劇展現出極強的熱搜制霸力,但類似#斯黛拉踢渣男老公##佟麗婭人設# #房產證上該不該加兒媳婦名字# #上海老洋房#等話題,似乎都和這些劇集涉及的職業本身關係不大。

劇評人指出,在經過多年努力之後,國產職場劇實際上已經取得了進步,但不夠職業依然是其難以刪除的bug。

那麼出產了多部經典職場劇的美劇或是日韓劇該成為國產職場劇的學習對象嗎?有劇評人指出,這些經典劇就在那裡,為什麼國產劇編導沒學明白?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於:不同的文化氛圍下,難落地。

國產職場劇要職業一點,有沒有學習的捷徑?有。

「當年的《妙手仁心》《壹號皇庭》不就是最好的老師」?

國產職場劇,怎麼就是不夠職業呢?

「《完美關係》已經引發了一場國內公關界的吐槽大會。」一位公關界人士告訴筆者,現在他們必須反覆向家人朋友解釋,真正的PR,可遠沒有黃軒飾演的男主角衛哲這麼酷炫。

在劇中,男主角的技能已經遠遠超出了公關行業的範疇,變成了大包大攬一人解決所有問題,比如解決明星出軌風波那集,就是男主通過視頻發布的IP位址找到發布者的學校,但實際上IP位址找人是公安機關才能幹的事。

而在遊戲公司程式設計師過勞猝死的故事中,男女主又承包了公司法務的活,跑去跟死者家屬直接談判。

「除了陳數高露飾演的角色比較符合實際,其它許多角色都不能代表危機公關行業人士的形象,尤其是佟麗婭飾演的女主。」

劇評人認為,該劇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傻白甜成長劇,而這種傻白甜人設甚至已經影響到該劇職業人士的專業形象塑造。

許多PR最不滿的,正是女主這種拿著甲方的錢替乙方辦事的態度,「不是不能有同情心,但過度傻白甜是對公關行業職業精神的嚴重誤解。劇集中對於危機事件的處理,在現實世界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而另一部熱播劇《安家》則被網民認為過度把筆墨放在社會現實、家長裡短上,職場部分相對真實,可是劇集核心看點又漸漸偏離了職場的部分。

該劇製作方是在買到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版權後,請來六六編劇進行本土化改編,最終保持的是日版的人設,但日版兩季20集大概賣出了30多套房子,而《安家》為了遷就國內觀眾的審美習慣,有意放慢了節奏,53集一共出現了15個交易,主要爆點還是被放在了男主前妻假離婚出軌、女主媽媽引發的「原生家庭」話題、上海老洋房買賣引出的奇葩老賴風波等爆點上。

劇評人認為,國產職場劇越來越擅長利用奇葩角色引發戲劇張力,引爆話題帶動討論,讓觀眾越罵越投入,最終劇集熱度和收視節節攀升,但很難說這些收視爆款是頂級的職場劇。

最好的職業劇什麼輪到歐美?當年的TVB早拍出來了

但華語電視劇工廠從不缺乏頂級的職業劇,比如曾經激勵幾代人,娛樂幾代人的港劇,就給許多觀眾啟蒙了最早的職場風採、職業精神。

早年的TVB,還是以市井草根劇為主,即使涉及了多個職業,也談不上職業劇,令TVB職業劇崛起的,是一個已經被淡忘的名字——鄧特希。

1992年,由一群當時的TVB二線演員演出的律政劇,在完全不被看也好的情況下,在周日播出,TVB周日檔是什麼意思?就是冷檔,過去從未有劇集在這個檔期拿到爆款收視,下一次這個檔期再出爆款,要等到27年後的《金宵大廈》。

可是劇集播出之後,觀眾被驚呆了,看慣了「要不要煮碗面給你吃」的套路,他們突然發現,電視上居然在播中產精英階層的生活——還拍得那麼有滋有味。

這部劇,就是《壹號皇庭》。

該劇的男主歐陽震華當時已經準備轉行,結果演過該劇以後,從此和陶大宇成為TVB職場劇的中堅人物, 不被重視的陳秀雯開始成為一姐,該劇女二號則是後來成為港樂天后的鄭秀文。

這個系列一推出就大受歡迎,一口氣拍了五季,擁有很多寶藏演員,比如天后王菲在劇中和蘇永康組CP,當年在劇中嫣然一笑,美得驚人。

後來成為TVB三屆視帝的黎耀祥,在劇中三次飾演嫌犯,第一季是毆打疑犯的犯人,第二季是撞死人不顧而去、第三季是殺妻犯,每個人物都壞得更有不同,而黎耀祥每一次都交出示範級的視帝級別的路人甲演技。

《壹號皇庭》大熱,接下來的《妙手仁心》,更是從頭到尾都帶著專業氛圍,帶領觀眾走向熟悉卻從未能深入的醫院和急診室,以及專業醫生的生活。

這些港產職業劇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草根與市井為主的「師奶味」,拍出到醫生、律師這些人物的故事、情感,塑造出一個中產的職場群像。

接下來,TVB陸續打開職場劇系列,形成一個個港劇金字招牌,今天觀眾口中的港味,其實從從此已經被改變了。

這些職場劇有什麼特別?

尊重職業、傳遞專業態度成為TVB職場劇的底色。

鄧特希曾經說過,他設定的男性角色,生活中「缺點多多」,他甚至不惜讓這些角色有點小「齷齪」,越不完美越好,但必須在專業上非常過關。

正是這樣豐滿而層次豐富的人物設定,令許多港星「改頭換面」。

例如吳啟華,過去一直在奸角和反派中打滾,但因為程至美醫生的形象變身師奶殺手。

原本在TVB擔任資料搜集和節目主持的陳慧珊,出演《皇庭》第五輯,精英氣息撲面而來,接下來就被王牌監製潘嘉德找去演《鑑證實錄》,聶醫生成為華語職場劇女性角色的永恆經典。

就是這些職場劇,將一群準備轉行的,做資料收集的小演員變成TVB的黃金一代。

但當時的無線職場劇也不是鄧特希一枝獨秀。有人擅長拍中產精英,也有人擅長塑造草根職業師奶。

比如歐陽震華和關詠荷飾演的《陀槍師姐》系列,系列總共有4部,宣萱和陳豪正在拍第五部,第一部已經成為港劇經典,豆瓣高達8.4分,劇情流暢自然,短短20集讓人慾罷不能。

當年這部劇集應運而生其實也是根據現實創作的,因為那個時候港島剛剛同意女警配槍,男女警察同等待遇。這種職場劇的出現也是貼合時代。

這部劇多經典,經典到關詠荷退休多年和張家輝逛街,港人見了關詠荷還叫她「娥姐」。

結局也是港劇迷最美好的回憶,娥姐、小生和三元、程峰一起舉行婚禮。結果上演了一出新娘聯手打色狼抓老公的喜劇。看得倆新郎傻眼,臨時反悔想跑,被新娘逮個正著,「警察!別跑!」這樣的經典大結局再也難尋。

《陀槍師姐》由鄺業生監製,又是一位TVB的金牌監製,最經典的地方就是整個故事圍繞兩個女警的成長來展開。

娥姐原本是個家庭主婦,老公背叛她之後,生活一團糟,事業上也遭遇挫折,被派去當巡街女警,各種吃苦。但她硬是憑藉樂觀的性格一步步熬出來,活出了獨立的自我,當老公再次回來騙她錢的時候,她直接反殺,成為真正的陀槍女警。

現在國產職場劇經常說大女主,好像只能是陳數這樣的,其實我們早就有過既平凡又璀璨的大女主,不知為什麼後來都拍成了傻白甜。

今日的國產職場劇不是傻白甜思維,就全是家長裡短狗血劇情,好像職場劇不這麼拍就沒觀眾,但當年的港劇就可以拍得很高級。

既有專業的職場內容,又有從《妙手仁心》到《陀槍師姐》這樣風格奼紫嫣紅的劇集,而在那些都市傳奇裡,好人可能變壞,壞人可能變好,所謂善惡其實沒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人性才是故事的答案。

個中複雜,我們要在漫長的人生歲月中慢慢體會。

職場劇不職業魔咒如何解?當年的鄧特希給出過答案

國產職場劇不職業魔咒難解的根本,是在當下的國劇製作上的商業導向。

可是在同樣以收視率為導向的TVB,鄧特希為什麼能拍出具有高度職業感的《妙手仁心》《一號皇庭》?

國產職場劇職場部分總是馬馬虎虎浮皮潦草,一個關鍵原因是在當下國產職場劇的前期開發方式中,編劇話語權較弱,平臺方、製片方和演員也有權力在製作過程中修改劇本。為了讓劇集儘快「回本」,一些在市場上已經被驗證過的「成功套路」,會成為平臺方、製片方對劇本創作的直接要求,甚至有平臺會要求編劇專業內容不要太過專業,重點是努力營造戲劇衝突,避免觀眾看不明白棄劇。

由於交給編劇的創作周期時常會被壓縮至兩三個月時間,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國產好像披著職場劇的皮,卻拍成了同樣的模板,男主象普遍是霸道總裁款:穿著帥氣西裝、開著拉風的豪車、走到哪裡,都是走路帶風萬眾矚目。

而職場劇裡的女主角,則基本分成兩類:一是頭腦簡單、到處闖禍的職場傻白甜,往往需要男主出手相助才能解決問題。

二是精明強幹、無所不能的職場白骨精,她們穿著得體、妝容精緻,幾個電話就能解決問題,但具體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往語焉不詳。

打著職場的背景板,男女主雙方通常一上來就因誤會結怨,並通過一連串的意外和障礙,獲得感情升溫,結果就是國產職場劇的男神女神們在故事中主要時間其實還是在談戀愛。

過度商業化帶來的職場劇不職業病,為什麼當年的TVB職場劇沒犯?

一個關鍵是:從一開始主創就體現出高度的職業感。

當年初出茅廬的鄧特希,開始搞《壹號皇庭》劇本的時候,當時曾勵珍給他安排了一個雞肋時段——星期日晚十點檔播出。

換成一般人肯定覺得洩氣,但鄧特希反倒因為完全沒有收視壓力,覺得是個機會:

「那時候我很開心,因為這個時間段沒有什麼人看,不能有什麼作為,反而公司不會太理會。」

於是,鄧特希「放手搞嘢」,找來的演員 ,都是二三線,有限的預算,用在刀刃上。

當下的職場劇,最被詬病的,是基本專業知識的欠缺。

反觀當年TVB劇,拍古裝劇各種因陋就簡,但職場劇卻在專業細節上格外嚴謹。

鄧特希說,他們專門有一組人做資料搜集,如果要寫法醫的戲,他們真會去觀摩解剖現場。

看十多年前的《法證先鋒1》,第一集開場一家四口慘遭滅門,歐陽胖胖和林文龍演的法證法醫最先到現場,說的第一句臺詞是:還好。

明明樓下的警員告訴他們四個死者,兩位法醫人都沒上來就知道上面還有人沒死,還說還好?

原來,他們上來之前都注意到了從樓上滴下來的血跡還沒有徹底凝結,所以懷疑樓上還有人沒有死亡。

國產職場劇習慣讓男主一出場就豪車風衣狂拽酷炫,告訴全世界我很厲害。

但當年的港產職業劇是透過嚴謹的職業細節,一出場就讓角色告訴觀眾覺得他們真是好厲害。

這當然和演員本身的某些特質有關係。比如歐陽震華,他雖然剃著光頭,看著圓潤,也談不上帥氣,但眉宇間就是透漏出一種仿佛與生俱來的信正義感和專業感,但也是因為無線職場劇的劇情和人設提供了他演繹的空間。

就算是他去演古裝懸疑劇《洗冤錄》,也是借古代「法醫」宋慈之口,來傳達了現代法醫的工作理念,說到底,還是一種職業精神在襯託得人物閃閃發光。

相比之下,如今的職場劇編劇只是在順著公眾的喜好和理解寫公關寫律師,但卻不了解公關律師具體的工作,寫出一堆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公關策略和發條出來,讓觀眾怎麼相信這些人物?

而過度懸浮的劇情、人設,又嚴重影響了演員角色塑造,以至於佟麗婭、黃軒等多位過往演技受到認可的實力派演員,在職場劇裡,都遭遇了職場生涯最猛烈的演技質疑吐。

說到底,國產職場劇越來越擅長一種高收視套路,即把戲劇化的情節與職業要素結合,職業只是作為吸引觀眾眼球的噱頭。專業性的不足,可以用劇情套路、演員組合和營銷等方式補足。拍到最後,還是狗血劇,而這些劇集的收視大爆,又給平臺方和編導們營造了這樣一種錯覺:就是這類空有皮囊,卻無內核的所謂職場劇,只要「料」灑得夠足,照樣可以成為收視爆款。

到最後形成了某種惡性循環:編劇對片方負責,片方對平臺方負責,卻無人真正對觀眾負責。

結果是大家都在鼓吹「良心製作」,可整條電視劇產業鏈卻時常墮入一種急功急利的尷尬裡,不是誰不行,而是整個行業都缺乏職場劇產出能力。

於是,當年TVB職業劇的風骨就成了人人懷念的高峰。

回看《壹號皇庭》《妙手仁心》《法政先鋒》這些經典劇集,既有時代的印記,又有濃鬱的個人風格。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劇情與人物的塑造中,這些職場劇特有的人文關懷與嚴謹的職業倫理,賦予了這些職業劇一種「精英感」。

於是在港產職業劇裡,不需要長著一張偶像臉,曾經演慣反派的吳啟華可以是程至美,貌不驚人的歐陽胖胖也可以成為港劇職場代言人。

國產職業劇最需要學的,是當年TVB劇的職業精神

今年開場的幾部國產職業劇只是暖場,由於國產古裝劇的萎靡和現實劇的回潮,今年劇集市場上的職場劇之爭會越來越熱鬧,包括《平凡的榮耀》《正青春》《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風暴舞》《餘生請多指教》等多部行業劇將陸續登場。

如何解決國產職場劇不職業的問題?

關鍵是強化職場劇類型屬性。就好象當年的無線律政劇就是打官司,醫療劇就是治病救人,刑偵劇就是探案,而不是什麼題材到最後都變成撒狗血。

有些職業劇方法論就擺在那裡,比如TVB由於常年拍攝職場劇,除了編劇團隊裡有創作某類職場劇的專業戶,還會聘請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出謀劃策,例如刑偵劇常年和香港警方合作,包括最新的《法政先鋒4》也請來專業人士介紹最新法醫學技術,雖然劇情演員遭到吐槽,但專業性方面幾乎無可指摘。

可是最根本的還是職業劇能不能拍出職業理念。

《妙手仁心》《壹號皇庭》幾乎拍成了一部港島上河圖,對本港各階層人士都有描繪。劇集多年前就涉及家庭暴力、校園霸凌、性別歧視、過勞死等等社會問題,但骨子裡是對職業精神的嚴謹呈現。

《鑑證實錄》聶醫生在相親中因法醫職業屢受歧視,還被曾Sir嘲諷,撮合她和殺豬佬,但最後憑藉職業風採令所有人心悅誠服。

《妙手仁心》裡的蒙嘉慧,高貴優雅大方有主見,現在回頭看真是美得奪目。

宣萱在那些職業劇奉獻出顏值巔峰,但那種美是職業的美感。

除了拍出職業風採,這些港劇甚至能帶動觀眾代入自己的職場人生,還能夠帶動觀眾在劇情發展中跟著主角去思考。

比如《妙手仁心》的程至美醫生要幫殺害好友若晴的兇手林志輝做腦部手術時,作為主治醫生,他在情感與職業倫理之間自我掙扎。

飽受困擾的程至美和T.K進行了一次對話,T.K說他有一次在幫孫子做功課,一個配對遊戲讓他非常受啟發——

如果警察對嫌犯,法官對犯人,那麼醫生對什麼?是病人。

聽完以後程至美就釋然了,了解到對醫生而言,所有的病人都是公平的,沒有身份和背景之分,這才是真正的妙手仁心。

這樣的職場劇,其實是帶著觀眾直面我們從未曾去思考過的倫理難題。

那些醫生警察之所以帥氣,不是因為每天開好車住豪宅走路帶風,而是他們專業知識的出眾,對職業倫理的敬畏,以及一抹來自心底的仁愛,都透出令人佩服的精英感。

這樣的職場劇就是以職場為載體,表現職場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拍出的是他們實現自我成長和個人價值的故事,才能真正令觀眾有代入感,並產生共鳴,並完成對 職業精神的探討。

所以他們說出的對白,多年後再看依然覺得經典——

「有時候,對待朋友的態度,應該是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

「世界上有許多事,不需要我做些什麼,其它人也可以快快樂樂生活下去。」

今天的國產職場劇很少提供這樣的人生反思,有的都是狗血和氣死人的情節,吸引觀眾邊罵邊追劇,既然過往收視成功的套路始終有人買單,那麼何必捨近求遠,去認真專研真正的職業精髓呢?

可是影視工作同樣是一種職業,影視行業同樣可以拍成職場劇,影視工作者對於職場劇本身的創作態度,呈現出的也是一種職業素養。那麼在收視和熱度之外,首先也應該尊重這份職業。

這樣的職場劇,當然不再有了,但國產職場劇要翻身,不如學學當年的TVB。

當年的港產職業劇裡,到底什麼叫職業精神呢,不是有多少錢,不是全世界我最厲害,所有遇到的角色都愛我,而是始終做好這份工,就是最重要的職業精神。當年的《妙手仁心》《陀槍師姐》劇裡有,劇外也有,如今許多國產職業劇劇裡沒有,劇外更沒有。

什麼時候學到了,國產職業劇就能翻身。

相關焦點

  • 國產職場劇要口碑翻身,不如學學當年的TVB
    「國產職場劇要口碑翻身,哪用學美日韓劇?當年的TVB劇不香?」今年開年,國產職場劇迎來了一個小高潮,從律師、公關、房產中介到檢察官,職場劇把視角延伸到了各個行業和領域,但伴隨高收視高熱度而來的,還有觀眾對這類劇集的靈魂拷問:國產職場劇「不職業」。
  • 《平凡的榮耀》最好的國產職場劇,沒有之一
    劇透預警迄今為止看過的最好的國產職場劇,沒有之一。其實一開始對這部劇內心是拒絕的,一是看劇名不知所謂,二是一直覺得白敬亭雖然長得帥,但屬於缺乏表演天賦的人,看他的表演總是有種與周遭世界格格不入的突兀感。一天,無聊的時候,打開看了,結果就迷上了,國慶假期終於刷完全部。
  • 國產職場劇,什麼時候才能讓人不尷尬?
    國產職場劇裡展現的職場,距離真實相去甚遠,只能算是「偽職場」,缺少對職業特殊性、專業性的深入開掘,也沒有塑造一個具有專業精神和職業態度的真正職場人,因此觀眾很難有代入感,並產生共鳴。 靳東帶著他的新作《精英律師》,在去年年底跟觀眾見面了。
  • 懸浮的國產職場劇,看不懂的女主角
    近幾年的國產劇看得讓人無比心焦職場劇是個舶來品特指通過塑造某個行業從業人員的形象來傳達職業理念的劇集而國產職場劇非常多都是穿著職業劇裡的外衣打著愛情劇之實內行看到吐血外行看到焦慮讓人看了火冒三丈國產職場劇的女主角不是聖母心泛濫,就是開啟甄嬛模式。女主人設不太正常的,就往原生家庭上圓,前有樊勝美和蘇明玉,後有房似錦......而那些背景普通,腦迴路正常又有職業素養的女主太少了.....
  • 國產職場劇 什麼時候才能讓人不尷尬?
    然而國產職場劇裡的男主角,他們大部分是一路開掛的人生贏家,無論是身家過億的霸道總裁,還是資深高端的行業精英,他們解決問題大多靠外掛和運氣,職業發展路徑、必備素養、困境、專業性和特殊性,通通看不到。  劇情懸浮  打著職場的背景板,男女主角談著分分合合的戀愛,是大多數國產職場劇的通病,也是觀眾吐槽最集中的雷區。其中,醫療劇和律政劇是重災區。  近幾年國產醫療劇不少,《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產科醫生》《青年醫生》《愛的婦產科》《產科男醫生》……不僅名字如孿生兄弟,連不規範操作和常識性錯誤,也沒有一部能躲開。
  • 國產職場劇,請停止對「職場」的誤解
    一群穿著西裝,踩著高跟鞋的俊男靚女,嘴裡隨便冒出幾個專業名詞,靠著天降的運氣和外援獲得成功,最後走上情感和事業的巔峰。這樣與現實脫節的故事,觀眾已經看得太多太多。 但我們仍需要職場劇。《非自然死亡》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未生》對職場新人心理的刻畫,《廣告狂人》對一個行業時代氣息的描摹,都多少觸動過我們的職業選擇和信仰。
  • 職業、人味、現實 國產職場劇《怪你過分美麗》高分收官
    這部戲,根本就要被改成一部「大女主」劇來推林湘。 這還只是一集的體量。放在別的職場劇裡,大概能叨叨五集以上。 豆瓣點讚最高的一條短評,寫著「看了這麼多年電視劇,終於看到了莫向晚這樣一個獨立、有主見、有魄力且不浮誇的現代職業女性角色,真的很難得。」
  • 國產職場劇為何越來越好看
    《平凡的榮耀》是一部典型的職場劇。職場劇是指以職場為創作背景,以職場生活為敘事框架,以個人的職場經歷和心路歷程為表現主線的電視劇類型。職場劇往往反映著現代人正在經歷的職業生活和人生變化,也能折射出當下社會的諸多問題和人情冷暖。
  • 國產職場劇,為什麼越來越好看了?
    《平凡的榮耀》是一部典型的職場劇。職場劇是指以職場為創作背景,以職場生活為敘事框架,以個人的職場經歷和心路歷程為表現主線的電視劇類型。職場劇往往反映著現代人正在經歷的職業生活和人生變化,也能折射出當下社會的諸多問題和人情冷暖。
  • 國產職場劇,不要再侮辱我的智商了
    在為《想見你》穿越時空的愛情和《愛的迫降》跨越國界的愛情流幹了眼淚之後,不免嘆息,為什麼國產劇(大陸國產劇簡稱國產劇,區別於港臺劇)拍不出這麼讓人上頭的劇?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打開電視,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被國產職業劇圍攻了。聚焦房地產行業的《安家》,號稱國內首部公關題材電視劇的《完美關係》,還有涉及律師和設計師的《我在北京等你》,三大職業劇齊上陣。
  • 這一次,國產職場劇,終於不尬了
    ,觀眾肯定是滿肚子「苦水」,一心想看不同行業職場上的兢兢業業,沒想到呈現出來的儘是披著職場劇外衣的戀愛偶像劇。:WWW》、《棒球大聯盟》……日本就更多了,有《半澤直樹》、《賣房子的女人的逆襲》、《校閱女孩河野悅子》、《我,到點下班》、《這個不可以報銷》……這些劇,要職場有職場、要現實有現實、要乾貨有乾貨,還有雞湯和金句,能道出無數「社畜」、「996」的心聲。
  • 這部真正的國產職場劇!不應該被「他媽是誰」而埋沒
    觀眾卻忽略這部劇,職場方面做得非常的好。這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上乘的國產都市職場劇。但國產職場劇鬧了太多專業性上的笑話了。它就證明國產職場劇這方面,確實做得不夠好。,然後開始手撕小三——關於國產職場劇其它問題就不扯了。
  • 233部職場劇告訴你:國產職場劇為什麼這麼爛?
    「本來疫情在家沒事幹,對這兩部劇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正好自己也是業內人士,想著還能學習學習。看了幾集之後實在是追不下去了,什麼霸道總裁、傻白甜、三角戀、婚外情全來了。這些跟行業毫無關係,簡直侮辱我的智商。」追劇十級小能手小楓告訴DT君(ID:DTcaijing)。這麼多年了,國產職場劇怎麼還是難逃被群嘲的結局?當大家都在吐槽國產職場劇時,到底都在罵些什麼?
  • 至今最好的國產職場劇!它擔不擔得起?
    Hello,大家晚上好~今天咱們來聊聊國產劇。最近很火的國產劇不少。《三十而立》《摩天大樓》《以家人之名》……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這些劇大多都是和女性、情感等題材相關。國產劇當中,終於也有一部純粹的職場劇了。啥也不會的職場菜鳥,既是競爭對手又能心心相惜的同事,嚴厲卻又包容的公司中層,話中有話的公司boss……很多人也都從劇裡的角色當中,找到了自己在職場中的影子,看到了真正職場的樣子。
  • 終於不談戀愛了!難得有部國產劇,拍出了真實職場的窒息感
    翻拍劇,一直是國產劇的雷區。拍一部黃一部已經成了基本的趨勢。翻拍的職場劇,更是爛劇雲集。基本上都是披著職場的外衣來談戀愛的瑪麗蘇劇。而近期上線的這部翻拍劇,主打純粹職場的概念。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引發全網熱議。
  • 國產懸疑劇的巔峰竟然是它
    不妨刷刷這幾部國產懸疑劇這部劇應該算的上是國產懸疑的巔峰有這個分數的國產劇不超過近5年來最好的國產懸疑劇3條時間線,但剪輯絲毫不混亂。
  • 這一次,國產職場劇,終於不尬了!
    不過最近,新上了一部國產職場劇,受到了不少好評,至少這一次,真的是職場劇沒錯了。這部由趙又廷、白敬亭、魏大勳、喬欣等人主演的《平凡的榮耀》,一經播出,網友紛紛淚目,說是能在劇中看到職場中卑微的自己。什麼是真實?即便是看劇,也能聯想到自己被工作支配的恐懼。
  • 國產劇裡的職場新人,現實中活不過一集
    國劇職場萌新,「出道即巔峰」看了那麼多國產職場劇,觀眾已經總結出套路:主角新入職,必須圖一個「爽」,一步登天最好。真實職場社交:戴上面具做人國產職場劇,職場小白們總是態度冒失有人初入職場,熱血澎湃拼命加班,升職加薪卻輪不到自己頭上;有人為了貼補家庭,在溫飽線上掙扎,努力工作只為了不被公司淘汰;還有人度日如年,機械的繁重工作將年輕的活力消磨殆盡……太多職場人將痛苦壓抑藏在面具背後,光鮮亮麗的,只是表面。那些願意去訴說這種糾結矛盾的職場劇,才最觸動普通人們的心。
  • 國產劇裡的職場新人,現實中活不過一集
    1國劇職場萌新,「出道即巔峰」看了那麼多國產職場劇,觀眾已經總結出套路:主角新入職,必須圖一個「爽」,一步登天最好。《完美關係》中的女主角,是個畢業沒多久的新人,一出學校就回家繼承「皇位」,進入業內最好的公關公司,一上來就是總裁,接手的都是重要的大案。
  • 國產職場劇「十拍九撲」,這一回穩了?
    文/李愚雖然國內觀眾對國產職場劇期待不高,但《平凡的榮耀》開播後,還是吸引眾多的目光。它會成為國產職場劇的轉折點嗎?職業:不談戀愛,如實還原嚴格意義上的職場劇,應該著重凸顯出三個元素:職業、職人、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