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伊斯特伍德代表作《廊橋遺夢》:四日愛情的困頓與掙扎

2020-12-23 光影放映廳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為具有「硬漢」標籤的美國實力派演員、導演兼製片人,其於1995年執導並主演的影片《廊橋遺夢》可謂是這位電影大師別具一格的代表作。

原著小說與影片同名,是這二十年來美國最暢銷的邂逅類愛情故事。而在電影上映後,《廊橋遺夢》更是掀起了所謂的「廊橋」熱,並且在美國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時光荏苒,歷經二十餘載,關於這部經典愛情電影的討論從未停止……

邂逅愛情的廊橋與回歸責任的十字路口

古往今來,橋似乎都是發生愛情的特定場所,《魂斷藍橋》中的羅伊與馬拉邂逅於倫敦滑鐵盧大橋,家喻戶曉的《白蛇傳》中許仙與白素貞於西湖斷橋上相遇……這些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在影片中,廊橋這個具有特殊含義的地方,出現了多次。

從最初男女主角在這座橋上擦出愛情的火花,到他們的感情再度升溫直至定情的那一刻,廊橋都是作為二人愛情的媒介出現。

故事始於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一輛外地來的卡車駛進了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的家門口,一位風度翩翩的攝影師悄然走入這位樸實的家庭婦女的視線。影片之後借用流暢的敘述和細節的勾勒,呈現了這段水到渠成的愛情故事。

在羅伯特的車上,他躬身拿煙的手觸碰到了她穿著裙子裸露出的大腿,她的心開始顫抖,為這來自外面世界的新鮮感。同他的交談讓她感到非常的愉快,在那座夏日暑氣氤氳的廊橋上,她突然不知為何開了一個「這花有毒」的玩笑,讓他不知所措地丟掉了手裡本來打算送給她的花,她開懷大笑,捂著臉,笑得奔放又含蓄,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

可以說,羅伯特的到來喚醒了已經凋零的弗朗西斯卡,她回想起了她的少女時代,那時她夢想的東西並非眼前的柴米油鹽和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生活。而這些事,她除了剛認識的羅伯特,無法像周圍任何人傾訴。影片通過羅伯特與弗朗西斯卡的一段交談,向我們勾勒出一個困於現實,被歲月磨滅理想,對生活失去盼頭的家庭婦女的形象。羅伯特不僅是她感情的寄託,更是她追求理想的出口,她渴望被人傾聽。

如果說橋是象徵愛情開始的地方,那麼雨中的十字路口,便代表著弗朗西斯卡在責任與愛情之間的艱難掙扎。與羅伯特分開之後的幾天時間裡,她那因為激情而重新煥發的活力又悄然消失,面對一如往日的枯燥生活,那四天的熱烈纏綿就像一場夢境,而直到與羅伯特再次相遇,思念又如潮水般襲來,潤溼了她的眼眶。

大雨下的十字路口,弗朗西斯卡透過車窗,看到對面的羅伯特立在雨中,對她溫柔地笑著。電影的特寫鏡頭在兩人之間不斷切換,悲傷的配樂是愛而不得的註解。而當她看到羅伯特將她送的十字項鍊掛在車上,請求她和他一起離開時,特寫鏡頭又轉到那個開與不開的車門把手上,她的內心受著煎熬。直至羅伯特的車開走,弗朗西斯卡都沒有打開那道門,在愛情與責任面前,她選擇了後者。

前人所刻畫的愛情故事中,有許多這樣愛而不得的故事。有野心但卻出身平凡的女子,將未來寄託於婚姻,弗朗西斯卡信了美國大兵許下的諾言,同他結了婚,試圖改變命運,卻不曾想到會是這般生活。她雖然已經被歲月磨平了稜角,內心深處卻有著義大利女郎不羈的靈魂。為了家庭與責任,她放棄了錯過或許就無法再擁有的愛情與機會,其實同羅伯特的這段邂逅,即使或走或留,都不一定能譜寫出好的結局。

故事的處理手法既迎合大眾又呈現出一種理性的思考,影片借用羅伯特的口吻表明:「有的人一生只能遇見一次,有的人甚至沒法遇到。這樣確切的愛,一輩子只有一次。」因為這是一生只能遇到一次的愛情,所以珍貴,因為有缺憾,所以美麗。遺憾的愛情往往比有始有終來得更讓人唏噓。

情景與心境的美妙融合

所謂愛情電影,一旦提到,便不由得讓人聯想到那如畫的風景、美妙的愛情與撩撥心弦的悸動心理。世界上每年出產的愛情影片那麼多,被奉為經典的卻鳳毛麟角,在這段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構造起來的廊橋愛情中,除去其本身具有爭議性的故事設定之外,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恰到好處的運鏡對於這部經典愛情電影的誕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要描寫出愛情的細膩與這部作品主題的深刻性並非易事,電影在廣範圍取景的同時,又從特寫鏡頭中窺見匠心。在故事產生戲劇性轉折之前,羅伯特與弗朗西斯卡的愛情似乎都籠罩在夏日的燥熱氛圍與令人意亂情迷的配樂中,廊橋上細碎而熱辣的陽光、夜間沉靜而清爽的風以及威廉·葉芝的詩歌裡描寫的「銀蘋果」一般的月亮,都使人沉醉。電影慣用的蒙太奇手法和剪輯流暢的畫面語言也使得這兩人的感情呈現出一種如膠似漆又委婉抗拒的狀態。

如果弗朗西斯卡當初選擇了跟隨羅伯特離開,故事很可能會流於俗套,也不會有後來大雨中那經典的一幕戲。正因為弗朗西斯卡選擇了堅守家庭責任,本身只流於表面的愛情故事便又升華到對人性的探討的高度。

從影片前面埋下的伏筆也不難看出弗朗西斯卡並非一般的市井婦女,她熟讀葉芝的詩,她渴望和外界溝通,她也曾有過少女的夢想。羅伯特的出現,使得這個只能將理想埋葬在過去的女人又重新找到了自我,他理解她的痛苦,她渴望通過他找到理想的出口。正是這種與心靈相交的愛情,才會讓後面的戲劇衝突顯得更加深刻。

除了大氛圍的烘託,影片出色的細節刻畫也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體。夏天的溫度似乎使得體內的荷爾蒙也不斷分泌,在微妙的觸碰和情感的刺激之下,弗朗西斯卡產生了對於羅伯特肉體的渴望。這種渴望是作為一個情感已經沉寂太久的中年婦女的覺醒,她意識到自己乾涸的身體又湧起了滾滾熱流。

影片僅通過幾個特寫鏡頭就將這種熱烈又拘束的情感表現得很到位。例如,在羅伯特兩次淋浴時,鏡頭都特寫了羅伯特那結實而充滿誘惑力的脊背;在弗朗西斯卡躺在浴缸時,她一遍又一遍撫摸著自己的嘴唇,幻想著與羅伯特的愛情;在兩人共舞時,那種情到深處卻又因為道德感的約束而想吻卻不能吻的狀態。若說愛情是心靈的碰撞和觸電,那麼性愛便是靈與肉的結合。靈肉交融使得這段感情更加刻骨銘心。

羅伯特去世後,在寄給弗朗西斯卡的信裡寫道:「你的氣息,你夏天一般的味道,你緊貼我身上的皮膚的手感還有在我愛著你時你說悄悄話的聲音,我樣樣都記得。」四天的感情,要用整個餘生來懷念。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無疑都是忠誠的,哪怕在遇到真正的愛情時,早已不再年輕。種種細節,更闡述了這段愛情的可貴。

故事劇情共出現了幾次大的轉折,除去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分別,還有羅伯特的去世以及弗朗西斯卡的子女們看法的改觀。當孩子們都成人離家,丈夫也去世後,弗朗西斯卡曾嘗試去找過羅伯特,卻沒想等來的是一箱遺物,這樣生離死別的痛,讓頭髮早已斑白的弗朗西斯卡再次痛哭流涕。

另一條平行敘事線中,身為子女的麥可和卡洛琳發現了羅伯特的照片和他留給母親的遺產。起初子女們覺得荒謬且不理解的事,在讀過母親的日記後,一切的謎團都解開了,一切的偏見也都釋然了。若非這段為人所不齒的婚外戀如此令人動容,或許兒女們也不會被打動,無法對母親的掙扎與痛苦感同身受。

本來人到中年,遭遇婚姻危機的麥可和卡洛琳,在了解到母親的故事後,決定和自己的愛人和解,發誓要更好地生活。遵照遺囑,弗朗西斯卡的骨灰最終也被撒在了羅斯曼大橋上。她作為一位母親和妻子,是成功的,在責任面前,她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將自己的生命完整地奉獻給了家庭。當她的骨灰飄向遠方時,這被家庭束縛的一生才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這部影片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在於它本身娓娓動人的愛情故事,還在於它擁有不同於一般愛情電影的深度。在婚外戀故事包裹著的內核下,是對人性和道德的探討。影片一經上映即引發的轟動,不得不說是順應時代的產物。

直至今天,仍有人在對這個故事加以剖析,也足以說明,這樣的主題和矛盾其實貫穿著現代社會的始終。愛情與麵包,理想與現實,無數人曾提出過質疑,卻無人能給出真正的答案。舉凡經典之作,必定能引發人的深度思考,給人以啟迪。即便塵封二十餘年,這部具有開創性題材的電影仍在歲月的洗禮中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分享電影:《廊橋遺夢》
    我最喜歡的一句電影臺詞是《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對羅伯特·金凱說的一句話:我才明白,我們瘋狂愛過的,和步入婚姻殿堂的,永遠不是一個人
  • 重溫《廊橋遺夢》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重溫《廊橋遺夢》 2020-10-19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廊橋遺夢》——愛情與道德的較量,放手只因尊重
    美國愛情影片《廊橋遺夢》,是導演兼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晚年的一部力作。電影用平實細膩的手法,通過演員的實力表演,展示了已婚村婦與四海為家的攝影師在偶然相遇中產生愛情、真摯相愛,卻無力掙脫道德底線。之後十三年彼此用心守望,死後把骨灰撒在一起作為遺願的悽美愛情故事。
  • 電影分享:《廊橋遺夢》
    當你身處一段愛情或婚姻,生活平平淡淡,與配偶相濡以沫,兒女正茁壯成長,但其實在你內心你對於這段愛情已經感到枯燥、無聊與無奈了,或者說你為了家庭割捨了自己
  • 《廊橋遺夢》:被囚禁的人生
    影片的結尾,即在愛情聖地拋灑骨灰、以及其他人被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所感動,立即給自己的妻子、丈夫打電話表達愛意的橋段,被馮小剛去年的新片《只有芸知道》幾乎一模一樣地搬演了。這證明了《廊橋遺夢》的影響力,也證明許多中國電影導演,不是到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去找素材
  • 電影《廊橋遺夢》:在理智與情慾中掙扎的家庭主婦
    《廊橋遺夢》於1995年在美國上映,是根據美國作家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好萊塢奧斯卡影后梅麗爾·斯特裡普、著名導演兼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後者且為本片導演,兩位重量級明星的傾情演出以及伊斯特伍德的導演天才,使本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時隔20年,老片新看,重溫這部經典的愛情電影,依然能帶給我們很多感動和思考。
  • 《廊橋遺夢》作者11天寫就經典 成百萬富翁
    《廊橋遺夢》的女主人公、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就在他多年前寫一首歌的時候出現過。他還是位攝影家,20世紀90年代初他在密西西比河為拍攝照片採風時路過了那座「廊橋」,靈感就突然來了。  《廊橋遺夢》是沃勒的第一部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該書於1992年出版,長達3年位居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並被翻譯成了35種語言,全球銷售了1200多萬冊。
  • 《廊橋遺夢》:最好的愛情,是愛而不得
    《廊橋遺夢》是1995年的一部經典影片。《廊橋遺夢》劇照弗朗西斯卡已婚已育,住在美國鄉下。《廊橋遺夢》劇照弗朗西斯卡四天後沒有跟隨羅伯特一起走,直到羅伯特死去,《廊橋遺夢》橫在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中間的,是時間,空間,道德,責任和義務
  • 經典浪漫愛情電影《真愛至上》《天使愛美麗》​ 《剪刀手愛德華》《開羅紫玫瑰》《廊橋遺夢》《甜蜜蜜》​
    這部由10個愛情故事串成的喜劇電影。群星薈萃:休·格蘭特、科林·費爾斯、艾瑪·湯普森、凱拉·奈特莉、 連姆·尼森.不僅劇情精彩,且溫暖又治癒。1997年,黛安娜王妃的去世讓她倍感人生的孤獨脆弱,艾米莉從此開始了一系列助人計劃,包括自閉憂鬱的鄰居老人,被老闆刻薄的菜攤夥計、遺失了童年器物的舊房東、愛情失意的咖啡店同事。
  • 美國電影《廊橋遺夢》原版高清
    導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編劇: 理察·拉·格拉文斯 / 羅伯特·傑姆斯·沃勒主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梅麗爾·斯特裡普
  • 豆瓣8.7分《廊橋遺夢》成為經典的背後?只因切中年人的痛點
    似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痛,而《廊橋遺夢》之所以能成為經久不衰的電影,正是因為它戳中了每個人心中的痛點。《廊橋遺夢》是美國導演克林特自導自演的愛情片和家庭倫理片,改編自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處女作。插圖: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1992年,小說《廊橋遺夢
  • 廊橋遺夢影評: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擁有過
    ​《廊橋遺夢》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電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梅麗爾·斯特裡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裡遇到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在經歷了短暫的浪漫纏綿後,弗朗西斯卡因不願捨棄家庭而與羅伯特·金凱痛苦地分手。
  • 《廊橋遺夢》:一場情與欲的掙扎,一場回歸自我的少女之旅
    以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廊橋遺夢》,雖然上映已有20年之久,但卻因它所探討的愛情、婚姻、家庭倫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追求自由與承擔責任等問題 ,至今仍是普通人現實生活中所需要 面對的重要問題。作為本電影的男女主角克林特和梅姨,更是把人到中年婚姻裡的疲憊和愛情到來時的無措、克制、猶豫、掙扎、無奈,表現的淋漓盡致,堪稱一絕。
  • 《廊橋遺夢》:最美的愛情,在路上
    原創首發《廊橋遺夢》,影片講述了中年男子、羅伯特為拍攝麥迪遜橋(即廊橋)與居住在此的弗朗西斯卡邂逅,寫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看過該片的人,都會看到影片的婚外戀,無數次的爭議,留下了無數的褒貶。我也看到了婚外戀,但我更看到了一種最美的愛情,它不存於婚內,也不存於婚外:它一直在路上。沒錯,《廊橋遺夢》,讓我看到了最美的愛情:在路上。
  • 在愛欲之上——簡評電影《廊橋遺夢》
    讀到關於《手機》的一段評論,很有意思——「馮小剛把喜劇片拍成了愛情片,似笑非笑,可同樣是講述婚外情,《廊橋遺夢》卻看哭了很多人。」讀大學時看過《廊橋遺夢》,但不曾看哭過,於是我將其搜羅出來,重溫了一遍,不知道為什麼,看著看著就淚流滿面。古人云,「年少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這感慨同樣適用於電影作品。當觀者和電影文本之間的對話發生時,你知道,它不是在訴說一個和你毫不相關的故事,它就在講述你經歷或體驗的某個片段,它就在追問你腦海中曾經浮現或一直存在的困惑。
  • 經典愛情《廊橋遺夢》,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廊橋遺夢》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愛情有時候真的需要緣分,當你準備好迎接它的時候,它偏偏遲遲不來,卻在你毫無準備時的刻突然地出現,那麼真切,那麼強烈,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回憶,來守護。《廊橋遺夢》中的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金凱就是這樣相愛的。一個安靜的清晨,在華盛頓州的一個小鎮上, 弗朗西斯卡正在自家門勞作,一輛車停在了她面前,下來一位陌生的很有風度男士,他就是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他擁有一雙深邃的眼睛,他是來問路的,打聽羅斯曼橋怎麼走。女人似乎天生對方位不太敏感,描述不太清楚橋的位置,閒來無事做的弗朗西斯卡決定帶著羅伯特去找那座橋。
  • 《廊橋遺夢》你是否被經典感動?
    《廊橋遺夢》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愛情電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梅麗爾·斯特裡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該片於1995年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裡遇到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在經歷了短暫的浪漫和甜蜜後,嘗到了愛情的滋味。
  • 《廊橋遺夢》| 好的愛情,從不著急
    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 《廊橋遺夢》。時間流過,一切激情、浪漫紛紛消失,而對那個人的關心、牽掛,卻全然絲毫不減,那麼,這就是愛了。愛情終究會來到,只是可能會遲到,面對遲來的愛情與家庭責任,又該如何選擇?如果你選擇後者,我選擇成全,那我們的故事是否會像故事中的那樣:四天的完美之戀,換來半生的彼此懷念?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美國小說家、攝影家、音樂家,多部作品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 《迷失東京》:現代版的廊橋遺夢,寡姐的愛情電影總是如此曖昧
    2003年,斯嘉麗·詹森在女導演索菲亞·科波拉的《迷失東京》中擔當女主角,這部現代版的廊橋遺夢在東京這座繁榮快速的城市中展示了其中的孤獨寂寞與曖昧,一段欲說還休的情意在東京醞釀,也在東京的上空中消散,而留下的則是曖昧的心動。
  • 《廊橋遺夢》:披著出軌外衣的人性使然
    這部電影就是幾十年來經久不衰的《廊橋遺夢》。,大多數鏡頭都集中在廚房和廊橋,正因了簡單的背景,才襯託出了女主微妙的情感起伏。梅姨把一個掙扎在婚姻與情人之間的中年女性演繹到了極致。這部電影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它的主題依然是一個值得爭議的話題,只要是有人為婚外情正言,勢必要受到浩浩蕩蕩的討伐,但是,《廊橋遺夢》中所發生的婚外情卻讓人恨不起來,只是讓人覺得遺憾,大概也是戳中了很多人內心的某一個角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