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影評: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擁有過

2020-10-20 夢菲傳媒

《廊橋遺夢》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電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梅麗爾·斯特裡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裡遇到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在經歷了短暫的浪漫纏綿後,弗朗西斯卡因不願捨棄家庭而與羅伯特·金凱痛苦地分手。但是對金凱的愛戀卻縈繞了弗朗西斯卡的後半生 。

在夢菲同學看來,真正的悲劇,有一種撕心裂肺的美。這種撕心裂肺的力量在於:一面是激烈的愛,一面是巨大的克制。

羅伯特說:「我終於明白我為什麼要攝影,攝影之於我的意義,是使我越來越走向你,這麼明確的事,一輩子就一次。」——這是愛的宣言:我為你而生,此生只你一人。

弗朗西斯卡說:「他(她老公)一輩子沒做壞事,他不該受這樣的遭遇。」——這是道德的宣言: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人若不負我,我絕不負人。

當這兩種力量短兵相接,便洶湧澎湃,驚心動魄,猶如燎原之火和傾盆之雨,猶如世界之初和世界之末。

雖然愛情只有短短四日,但卻是如此完整的包含了愛情裡所有的貪慾嗔念和痴狂,她們做飯、做愛、做傾心之談,她因為他可能根本不存在的遍布於世界各地的女友而醋意橫生大發雷霆。她擔心相愛容易相處難。她擔心他只是一時的心動而不會永遠的愛她。

夢菲同學覺得伊斯特伍德和斯特裡普的演技無可挑剔,經典的好萊塢牛仔和法國中尉的女人,在屏幕上他們溫存的體會著各自的呼吸,讓電影有了美國鄉村民謠一般動人的靈魂。他們硬是把一個通俗的傷感言情故事升華為理想與責任熱情與幻滅的高度。

張愛玲說,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也許對於弗朗西斯卡來說,那四天便已是一生。

影片最後雨中,兩人在一前一後兩輛汽車離開的場景裡哭得不成人樣。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站在漫天大雨裡,那樣頹然,那樣哀傷,溼漉的他似乎隨時都可能倒下。他用乞求的眼神望車窗內的她,求她跟他走。她是想的,她是想的,我知她是想的。綠燈亮了很久了,她丈夫不斷的按喇叭,有些急躁,為什麼前面那輛車還不走。他的眼神在後視鏡裡深深地望過去,望了很久很久,然後他緩慢地彎下腰,掛上她的鏈子,緩慢地拉起手剎,發動。她緊抓著車門的手頹然松下。這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弗朗西絲卡的抉擇是正確的嗎?夢菲同學覺得沒有人能回答,或許,哪怕她走出了那一步,哪怕她能令一個浪跡天涯的男人安定,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愛情的捉摸不定註定了兩人間幸福感的不確定性,羅伯特展現的未來生活的幸福就如她丈夫曾經令她憧憬的小鎮生活一般,令人嚮往。

「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擁有過」,攝影師寫下這樣的句子。而弗朗西斯卡在日記的最後說:「我把生命獻給家庭,把所剩下的給羅伯特。」 ——連同她的心,她的亢奮與激情,她餘生每個日日夜夜痴纏繾綣的思緒。也許,就在弗朗西斯卡幫全家人晾曬衣服、準備晚餐的間隙,她便把那四個悶熱、黏膩、甜苦交加、好似不會結束,卻終於在某個大雨天落幕了的夏日,又度過了一次,且此生還要度過很多很多次。

從影片結束來看弗朗西斯卡的選擇,夢菲同學覺得也許這才是最好的結局,生不同寢死同穴,她愛著丈夫和家庭,也愛這段夢幻一般的外遇,她的生活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幹擾,她用這四天來抵抗命運,給她微不足道的一生一個交代,也釋去了人生的焦慮,甚至,她留給兒女的遺物--6大本秘密日記--重新開啟了一雙兒女的人生。從此他們再也不願忍受各自不理想的生活,我想,作為母親,這是最偉大的遺囑。

關於影片《廊橋遺夢》,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和夢菲同學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電影《廊橋遺夢》:舊夢雖未成真,但好在曾經擁有
    They didn&39;m glad I had them.」這句話翻譯過來意思是:舊夢很美, 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擁有過,是美國電影《廊橋遺夢》裡的Robert對Francesca說的,在Francesca傾訴自己年輕時從義大利來到美國,在一個小鎮過了20幾年,生活穩定沒有波瀾,這一切不是她曾經夢想的生活
  • 電影《廊橋遺夢》:你是否也被經典而感動
    電影《廊橋遺夢》:初看時,是兩年前,如今,又忍不住翻出來重新看一次,每每看到雨中泣別的場景,都會被男女主角的內心活動而揪心一次。那雨中的一個60秒紅燈,要用多少年去等一個人呢?廊橋下的美好是啊,就像他說的,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經擁有過。那短暫的四天,秘密上的灰塵,卻也是她一生的重量。
  • 《廊橋遺夢》|中年人的情愛,你是誰的珍藏?
    她不能再過回自己的生活,也不記得是什麼令她活著。許久沒人問過她,她也沒有問過自己,她從來沒想過。 ——《廊橋遺夢》片段節選這幾天我接連回溫了幾部經典的家庭倫理題材的電影。其中最引我深思是《廊橋遺夢》。有人說「人到四十時再看這部電影,更懂它的深刻意義。」
  • 分享電影:《廊橋遺夢》
    我最喜歡的一句電影臺詞是《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對羅伯特·金凱說的一句話:我才明白,我們瘋狂愛過的,和步入婚姻殿堂的,永遠不是一個人
  • 在愛欲之上——簡評電影《廊橋遺夢》
    讀到關於《手機》的一段評論,很有意思——「馮小剛把喜劇片拍成了愛情片,似笑非笑,可同樣是講述婚外情,《廊橋遺夢》卻看哭了很多人。」讀大學時看過《廊橋遺夢》,但不曾看哭過,於是我將其搜羅出來,重溫了一遍,不知道為什麼,看著看著就淚流滿面。古人云,「年少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這感慨同樣適用於電影作品。當觀者和電影文本之間的對話發生時,你知道,它不是在訴說一個和你毫不相關的故事,它就在講述你經歷或體驗的某個片段,它就在追問你腦海中曾經浮現或一直存在的困惑。
  • 《廊橋遺夢》:最好的愛情,是愛而不得
    《廊橋遺夢》是1995年的一部經典影片。《廊橋遺夢》劇照弗朗西斯卡已婚已育,住在美國鄉下。生兒育女種植農場,期間曾短暫教書,但丈夫不喜歡她出去工作,她便放棄了。弗朗西斯卡做的每件事,都是因為愛。但是愛,會消耗愛。曠日持久的主婦生涯,丈夫孩子的集體漠視,自我的消失,使得弗朗西斯卡漸漸枯萎。
  • 中國的廊橋遺夢 《小城之春》你會為愛情放棄婚姻嗎
    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經擁有過。這是《廊橋遺夢》給一個中年婦女的財富。其實我們也有部電影,堪稱中國版的《廊橋遺夢》,它就是1948年的《小城之春》。1948年,和平已是中國大地的主旋律,但被炮火轟塌的戴家主屋,還是一片寂寥破敗。男主人戴禮言,結婚8年,病了6年,分居3年。妻子玉紋,每天早上去買菜買藥。
  • 《廊橋遺夢》作者11天寫就經典 成百萬富翁
    「舊夢是好夢,沒有實現,但是我很高興我有過這些夢。」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們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這句經典的話出自曾經暢銷一時的美國小說《廊橋遺夢》,至今仍在流傳。
  • 《廊橋遺夢》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去世
    美國著名作家、電影《廊橋遺夢》原著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3月10日因病在美國德州家中去世,享年77歲。羅伯特·詹姆斯·沃勒1939年生於美國愛荷華的洛克福特。羅伯特·詹姆斯·沃勒1992年,沃勒以中篇小說《廊橋遺夢》(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一舉成名,此書榮登美國1993年暢銷書排行榜第一。
  • 佳片推薦 |《廊橋遺夢》
    事實上,婚姻關係中的倫理幾經變遷:四十年代的《魂斷藍橋》中,費雯·麗苦苦守候著戰場中杳無音訊的未婚夫歸來,卻因為無法忍受自己在等待中為了生存的被迫失身,主動選擇葬身車輪之下;而《廊橋遺夢》幾十年後的當下,社會提倡自由戀愛,出軌似乎再也不是一件需要多少成本的事。片中關於愛情抉擇的兩難境地自然而然地讓我想到了《午夜巴塞隆納》。
  • 《廊橋遺夢》:情愛姻緣不過是「兩個孤獨的人走到一起」
    就像吃酒席,剛端上一道菜,七、八雙筷子立馬伸過去,我堅決不湊這個熱鬧,寧願等那七、八雙筷子伸向第二道菜時,再去嘗嘗那盤被遺忘的菜。以前的時候,外面火炒火爆的《廊橋遺夢》,我到本地的書店找過,卻沒有找到。當時心裡也不急,覺得看不到就算了,暢銷書畢竟不是經典名著。
  • 《廊橋遺夢》,看懂已中年
    記得這部電影在國內上映時,是我上大學的時候。不知道是學校附近的影院播放效果不好,還是當年的我太膚淺,對於這部當時引起極大反響的電影,看完後竟然毫無感覺。宿舍的一個女生問我電影怎麼樣,我說不怎麼樣,沒有傳說的那麼精彩、感人。她說,她哥哥去看了,也是這種感覺,那麼,她就不用去浪費時間了——既然我和她哥哥那樣的文藝青年都不覺得好看。年少不識人間煙火,多麼狂妄啊!
  • 重溫《廊橋遺夢》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閒譚編輯 平叔閒譚 收錄於話題#蔣少龍作品2個重溫《廊橋遺夢》作者 ▏蔣少龍10月12日,央視電影頻道「藝術影院」播放電影《廊橋遺夢》,這是我第四次看這部電影。
  • 《廊橋遺夢》你來過一下子,我想念一輩子。
    偶遇一座叫廊橋的橋,這名字讓我想起電影《廊橋遺夢》。四天的愛情,一輩子的想念,讓這部婚外情的電影不僅沒遭到世人唾棄,反而為兩人的愛情所感動。攝影記者羅伯特金凱的車停在門前,向他打聽廊橋的所在,他帶他來到橋邊完成工作後,他採了一把一菊花送給她,以表謝意。心動從這裡開始,他們廝守了幾日,「在4天之內他給了我一生,給了我整個宇宙。把我分散的不僅合成一個整體,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想他,一刻也沒有。即使他不在我意識中,我仍然感覺到他在某個地方他無處不在。相愛卻還是分開那廝守的幾日,就是他們彼此的一生。
  • 重溫《廊橋遺夢》: 藍色的約定,永遠的廊橋
    《廊橋遺夢》是一部美國大片,九十年代曾風靡各大影院,記得那時看完直接淚奔,內心一直有一種無以言說的悲愴感,而且久久不能平靜。我平時比較喜歡藍色,藍色是天空的顏色,天空高遠而純淨,而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的愛正是一種高遠而純淨的愛,他們跨越時空,永遠飄蕩在古老的廊橋上,我把他們的約定稱之為藍色的約定。
  • 《廊橋遺夢》:被囚禁的人生
    這證明了《廊橋遺夢》的影響力,也證明許多中國電影導演,不是到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去找素材有人說這部電影美化了婚外戀,在我看來不如說是強調了家庭責任感。他們居住的小鎮充斥著各種長舌婦,其實無密可保,理察也看到了弗朗西斯卡在羅伯特的車後淚如雨下,他臨終時對妻子說「我知道你心裡有夢想,很抱歉我沒能幫你實現,可我很愛你!」這意味著理察對一切瞭然於胸,但他選擇了理解和包容,事實上,這也保證了他後半生的幸福。
  • 《廊橋遺夢》:天堂門檻的愛
    《廊橋遺夢》, 這個名字已經暗示著這將會發生一段令人遺憾的愛情。夢, 什麼是夢呢?是你日思夜想,是你常常幻想,是你早上起來對著鏡子無故地流淚的夢。那種無力的、痛入心扉的感覺並不是所有人可以承受得起,起碼作為觀眾的我是這樣想著。不過,它讓我知道,不要讓自己遺憾,千萬不要。每個女孩都會曾經憧憬著自己的愛情、自己的婚姻,但最後發現一切都不是自己心中所需要的時候,會怎樣做呢?
  • 《廊橋遺夢》你是否被經典感動?
    羅伯特說:「我終於明白我為什麼要攝影。攝影之於我的意義,是使我越來越走向你。。。這麼明確的事,一輩子就一次。」——這是愛的宣言:我為你而生,此生只你一人。弗朗西斯卡說:「他(她老公)一輩子沒做壞事,他不該受這樣的遭遇。」——這是道德的宣言: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人若不負我,我絕不負人。
  • 電影分享:《廊橋遺夢》
    《廊橋遺夢》就是描述本片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面對選擇題內心矛盾最終做出選擇的一部電影。《廊橋遺夢》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電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梅麗爾·斯特裡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該片於1995年在美國上映。
  • 《廊橋遺夢》:生活雖結繭殼,愛情永在心底
    而有這樣一部電影,同樣是婚外情的故事,男女主人公在僅有的四天時間裡,相識、相戀、到相知,雖觸碰了婚姻的紅線,但又止於責任,在抓與放間,藏愛於心,僅僅靠愛的回憶度過後半生,這份熱烈而又克制的愛情,令人動容。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廊橋遺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