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美食,很少有城市能如同臺北一樣包羅萬象:從傳統中式小點到吮指滷味,從咖啡店到火鍋店,從高級餐廳到夜市排檔,山間、街邊、樓頂,都藏著經過歲月考驗的世間美味。
一碗驚豔的面
百年歷史的「度小月」在臺北赫赫有名。它家的擔仔麵,精緻小碗,沒有肥肉的肉臊鮮香濃鬱,配以甜蝦頭熬成的高湯,上桌前先以熱水熱碗,面稍燙一下即撈起,撒上豆芽、香菜,再佐以蒜泥、烏醋、蝦仁,熱氣騰騰端到你面前。
「度小月」源於南部漁家在無魚可打的小月裡謀生的麵攤,湯、料、面都無比美味,還有酥炸花枝丸、南瓜冰以及招牌肉圓,幾乎人人必點。尤其在夜半的忠孝路店內,還能吃到熱騰騰的肉臊面,真是讓人感動到哭——還總能巧遇住在忠孝東路附近的大小明星們呢!
「永康牛肉麵」則最早發跡於永康公園旁的小麵攤,老闆是一名退伍老兵,用家常調製的豆瓣醬搭配熬煮牛肉麵,川味道地,人們爭相品嘗,陪伴臺北人成長,成為最懷舊的老味道。
還有「林東芳牛肉麵」,在八德路2段274號,這家店的火爆無法用語言形容,反正下午兩點過去還是要排長隊,不過速度蠻快,很快就排到。大碗的半筋半肉麵,點的人最多,真的是非常好吃,牛肉和牛筋燒得恰到好處,已經酥爛但又不至於爛得一塌糊塗,仍舊嚼勁十足。
至於大同區天水路20號的春發牛肉炒麵,也是許多老臺北做夢都會流口水的念想。雖是平價老店,但對於學生還是很奢侈的,總要存好一陣子錢才會去大快朵頤一番,從此一輩子念念不忘。
吃不夠的面線和米粉湯
阿宗面線在西門町開了40年,實在太出名,一天到晚都是人潮長龍。它家只賣大腸面線,分大小碗,不提供座位,食客只能端著碗吃。一邊是沿街排隊的,一邊是捧著燙口面線場面相當壯觀。
艋舺公園邊有家隱身巷弄裡的大腸面線店,連名字都沒有,就在「福州元祖胡椒餅」旁邊,也是近半世紀老店,不僅古早味出名,最大特色是大腸包在魚漿裡。一般店家只將大腸滷熟,再剪一剪放到羹湯裡,而他家則遵循古法,放涼後還得用新鮮魚漿包好,再放進大鍋裡小火慢煮,沒有一點腥臭味,還多了魚漿的鮮甜。
這家店除了大腸面線,另一招牌就是魷魚羹。上等魷魚,同樣包進魚漿裡小火煮熟,Q嫩彈牙,與濃稠湯頭形成絕美滋味。
板橋文化路致理商專對面的油庫口面線,大腸入味,蚵仔肥碩鮮嫩,羹湯味正——一碗好的面線還能怎樣?這些已經足以成為常來油庫口的理由。有多少人是大老遠趕過來,只為一碗超好吃的面線喔,看著門口大排長龍的計程車就知道這裡的好味道不是蓋的,永遠的人潮人海啊!
對了,大同區民樂街3號(永樂市場旁)民樂旗魚米粉湯得順便提一下。據從小吃到大的人說,中午12點以前一定要去吃,要不然就不是正宗的了,因為一家店面分成上午跟下午兩家店在經營喔!三層肉跟新鮮的旗魚米粉都是必點的!當然還有炸甜不辣和外皮薄而酥脆的炸豆腐!
那些人如潮水的街巷小店
萬華區廣州街的周記肉粥店,肉粥採用大骨熬的高湯,加上生米煮成粒粒分明的飯,撒上油蔥酥,並附上一塊肉羹,組成一碗完美的臺式肉粥,只要15新臺幣(約人民幣3元!)這種粒粒分明的粥,在很多外鄉人看來更像湯泡飯,但臺北人喜歡吃,在這裡的老顧客,不少人都是二碗起要,經常能看到剛吃完離開的客人桌上,碼放著高高的一摞碗!
因為歷史上被日本佔據過,飲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臺北還有挺多經營日式料理的小店。「肥前屋」是中山區中山北路上值得推薦的一家鰻魚飯店,價格不算便宜,但經常遇到排長隊,就是為了那麼簡單卻銷魂的一碗鰻魚飯,十五年來吸引了無數人。醬汁入味,魚肉鮮香,不膩不鹹不油但很回味,一口鰻魚一口米飯,簡直停不下來。
忠孝東路四段216巷那裡,還有一家經營了三十多年的關東煮鋪子,沒有招牌、店面,單憑簡單攤位,每晚卻吸引如水人潮來此報到,想吃,還得排隊,才有可能輪到點餐。 因為沒有菜單,全憑客人看著鍋裡想著碗裡,在種類繁多的煮料裡挑選,從軟Q豬血糕、蒟蒻,到高麗菜卷,還有老闆娘親手炸的牛蒡天婦羅,即使經過熱湯熬煮仍能保持爽脆口感,更成為一大招牌。
同樣在忠孝東路上,「東區粉圓店」也是人潮洶湧,出沒的個個都是甜食動物。招牌粉圓很像珍珠奶茶中的珍珠,Q彈軟糯,再配上黃瓤甜地瓜、紅豆、芋頭,深深擄獲人心。
越夜越吃得歡
到了晚上,臺北大大小小的夜市簡直是大胃王的福地,西式牛排、鐵板燒、紅油抄手、大餅包小餅、刀削麵、豬肝湯、花枝羹、蚵仔煎……明明剛吃過晚飯,夜市一逛,又食慾大開。
在寧夏夜市擺攤已有15年的感恩東山鴨頭,老闆每日採購食材,並經過細心處理後,才放入特製陳年老滷汁中燉煮入味4到5個小時之久,經過高溫油炸後更是香氣撲鼻,每咬一口都充滿香甜滷汁的濃鬱。
而饒河夜市,從八德路這頭的牌樓進去,走到底就是清代創建的松山慈佑宮,你會發現一個胡椒餅攤子人氣超級旺,許多人即使下雨打著傘也要排隊吃到;然後會經過三家藥燉排骨,生意最好的是中間的「陳董」,許多新的夜市美食如雨後春筍:「爆漿雞腿卷」、「焗烤起司洋芋」……當然,超級老字號的巷弄小吃永遠都不會讓人失望。
至於大名鼎鼎的士林夜市,從捷運劍潭站出來的那一片實為幾年前新起的市場,而老夜市在劍潭站斜對面往前不遠處。新市場遊客比較多,而老夜市才是臺北人心目中更原汁原味的,那裡尤其老字號多,忠誠號花枝羹和豪大大雞排,還有蚵仔面線、蚵仔煎、珍珠奶茶、廣東粥、日式壽司、炸雞排、生煎包、鹽水雞、蔥油餅、大香腸、甩餅、藥燉排骨、馬鈴薯片、青蛙下蛋……數都數不過來。
食物飄香,夜夜人聲鼎沸。吃完小吃,再來一份冰品吧:雪花冰、仙草冰、愛玉冰、泡泡冰、綿綿冰……
好內容與盆友一起分享!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