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託夫人目睹了奴隸主的殘酷,以他為原型,創作了湯姆叔叔的小屋

2021-01-18 我的育兒百科

斯託夫人目睹了奴隸主的殘酷,以他為原型,創作了湯姆叔叔的小屋

密西西比河的下遊地段從俄亥俄河河口算起,一直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河口,全長1570千米。這段河流彎度不大,地勢也比較平坦。亞熱帶溼潤的季風給這裡帶來了溫和的氣候和充沛的雨量,尤其是俄亥俄河流域地區,土壤肥沃,已被開發成為美國最大的玉米產地。密西西比下遊的第一座城市是地處伊利諾州、肯塔基州和密蘇裡州三州交界處的開羅城。開羅城往南有一大片土地被稱做密西西比三角區,這裡土地特別肥沃。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從15世紀開始,數以萬計的黑人從非洲像動物一樣被抓來,帶上鐐銬,任白人驅使,在棉花種植園裡灑下無數的汗水和淚水。

如今那些作為黑奴制象徵的種植主的莊園依然存在,只是殘暴的莊園主換成了和藹的管理員,不厭其煩地為一批批遊人講述著這裡發生過的故事。把這裡的故事講出名的人是美國女作家斯託夫人。她14歲那年,隨父母遷居位於俄亥俄河畔的辛辛那提,當時這裡還是各地逃奴的避難地。斯託夫人一家對黑奴深表同情,家中還安置過逃奴,有一次,斯託夫人在密西西比河的一艘商船上邂逅了一個兇殘的奴隸主,親眼看到了他的劣跡,使得斯託夫人大為震驚,此人後來成為斯託夫人小說中的反面人物的原型。1851年6月,斯託夫人創作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在華盛頓的一家刊物上連載,很快就贏得了成千上萬的熱情讀者。

第二年,《湯姆叔叔的小屋》結集出書,一年內美國八家出版社日夜趕印出30萬冊,仍然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當時幾乎每個識字的美國人都爭先恐後地閱讀這部「扣人心弦」的小說。這部小說還對美國的廢奴運動和南北戰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862年,林肯總統在白宮接見斯託夫人,盛讚道:「這位小婦人寫了一部導致一場偉大戰爭的書。」斯託夫人的這部小說後來由聯邦德國、義大利、前南斯拉夫聯合攝製成同名電影,影片從頭至尾都貫穿著一首歌,名字就叫《密西西比河》:「古老的密西西比河啊,飽經滄桑……古老的密西西比河啊,滾滾向海洋……那深沉的男低音,輕輕地哼唱出黑人的哀愁,伴隨著密西西比河的濤聲傳向遠方。

斯託夫人在《湯姆叔叔的小屋》中還提到了密西西比河上盛極一時的蒸汽輪船:「夕陽的餘暉,照耀著密西西比河那寬闊的河面,一圈圈烏黑的苔蘚,掛在兩岸隨風搖曳的甘蔗和黑藤蘿樹上,在晚霞的映照下,閃閃發光。此時,美麗河」號蒸汽輪船載著沉重的負荷向前行進著。蒸汽船依靠蒸汽引擎輸出氣壓,帶動船尾很大的輪槳,從而推船前行,因為吃水較淺,很適合在河上航行。1817年,密西西比河上出現了第一艘蒸汽船,名叫「紐奧良」號,從此蒸汽船就成了密西西比河上最常見的交通工具。

1870年在密西西比河上還進行了一次著名的蒸汽船航行比賽,對陣雙方是以南北戰爭時南軍統帥李將軍命名的「羅伯特·李」號和「納徹斯」號,結果「羅伯特·李」號以3天零18小時的時間,從紐奧良抵達聖路易斯,領先「納徹斯」號6小時多。如今人們在密西西比河上還可以乘坐「納徹斯」號遊覽,它是按照當年的「納徹斯」號原樣複製的。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密西西比河上風光一時的蒸汽船是那種「演出船」,也被稱為「遊動劇院」,全盛時期有26艘之多,船上演出當時人們熱衷觀看的馬戲、雜耍和小型歌舞,給旅客帶去一路歡樂。

到了20世紀30年代,由於來自電影、收音機的競爭,還有汽車的逐漸興起,乘船旅行不再是唯一的選擇,遊動劇院」才逐漸衰落。上個世紀紅極一時的百老匯音樂劇《遊覽船》表現的就是密西西比河上「演出船」的生活。就在劇情即將結束的時候,華麗的蒸汽船在河上慢慢遠去,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站在河岸邊,唱起那首動人的《老人河》,觀眾無不為之動容。密西西比河流過開羅城後,沿途出現的第一大城市就是位於河東岸的孟菲斯。孟菲斯本是埃及古都的名字,怎麼用到了一座美國城市的頭上來了呢?原來,1541年西班牙探險家德索託到達這裡,隨手就從《聖經》中找來一些中東的地名,給這片荒地上的一些地方命了名。

此孟菲斯非彼孟菲斯,但二者還是有些相像之處的。埃及的孟菲斯有尼羅河的哺育,美國的孟菲斯有密西西比河作為命脈。靠著這條大河,孟菲斯才能發展成為美國第二大河港,每年在這裡裝卸的貨物多達1300萬噸。完全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密西西比河,就不會有孟菲斯的興起。懷著對「老人河」的無限深情,孟菲斯人在河中的淤泥島上建立了一座密西西比河博物館。島上建有微縮的「老人河」,有幾個街區那麼長,密西西比河上有什麼景觀,這裡就有什麼景觀,密西西比河上有什麼橋,這裡就照樣造一座橋。遊人在這裡沿「河」走一趟,就如同沿密西西比河航行過一趟一樣。

此孟菲斯與彼孟菲斯還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以大量種植棉花而出名這裡不僅有很多棉花倉庫和榨棉籽油的工廠,還有大名鼎鼎的棉花交易所。孟非斯每年都要舉辦盛大的「棉花狂歡節」和中南部交易會,熱鬧非凡。說起棉花種植來,就不能不想起《湯姆叔叔的小屋》,孟菲斯的興旺和繁榮得益於密西西比河盛產的棉花,而這些白花花的棉花卻浸透了黑人的鮮血。19世紀時,孟菲斯曾以奴隸市場聞名於世,今天生活在孟菲斯的居民中,黑人大約佔到一半。他們雖然擺脫了棉田奴隸的地位,但不少人仍然幹著掙錢很少的粗活重活,仍然受到種種不平等的待遇。

由於歷史的原因,孟菲斯的民族矛盾非常尖銳,186年這裡曾發生過嚴重的種族暴亂,1968年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來到孟菲斯支持黑人罷工,不幸被暗殺。馬丁·路德·金之死激怒了全美國的黑人,10天之內,黑人的抗暴怒潮就席捲了美國29個州的125座城市。為了紀念這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當年遇刺的汽車旅館已被改建為國立民權博物館。孟菲斯還是美國最著名的音樂製作中心,也是全世界流行音樂的發祥地,而這主要是黑人的功勞。長期以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黑人們看不到希望和亮色,心情壓抑,便用歌曲來表達他們心中的痛苦和哀怨。

黑人作曲家漢迪就誕生在孟菲斯,他被稱為「藍調之父」,而「藍調」音樂脫胎於黑奴抒發心情時所吟唱的12小節曲式,給人一種緊張、哭訴、無助的感覺,恰恰反映出黑人的生存狀態。孟菲斯還是搖滾歌星「貓王」艾維斯·艾倫普裡斯利的成名之地和最終的歸宿,每年都有大批「貓迷」來到「貓王」的豪宅和墓地憑弔這位搖滾歌星,人夜則到「藍調」酒吧享受節奏強烈的黑人音樂。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藝說FM】湯姆叔叔的小屋
    儘管他與她的妻子(埃米莉·謝爾比)對待他們的奴隸十分友善,但謝爾比還是決定將幾名奴隸賣給奴隸販子來籌集他急需的資金。被賣掉的奴隸有兩名:其一為湯姆叔叔,一位有著妻子兒女的中年男子;其二為哈裡,是埃米莉的女僕伊麗莎的兒子。
  • 《湯姆叔叔的小屋》釀成一場大戰的著名小說
    斯託夫人是美國近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湯姆叔叔的小屋》。她生於北美一個著名的牧師家庭,是廢除黑人奴隸制度的堅定支持者。《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小說中關於非裔美國人與美國奴隸制度的觀點曾產生過意義深遠的影響,並在某種程度上激化了導致美國內戰的地區局部衝突。
  • 《湯姆叔叔的小屋》經典導讀附習題及答案
    湯姆叔叔 一名堅忍的基督徒奴隸。斯託夫人將湯姆塑造成一位「高貴的英雄」以及值得稱頌的人物。在整部作品中,湯姆不僅忍受著剝削帶來的痛苦,還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仰,到了最後連他的敵人也不得不敬重他。 伊麗莎 是一名奴隸(謝爾比夫人的女僕)。
  • 閱讀積累|《湯姆大叔的小屋》內容梗概+精彩片段+讀後感
    《湯姆叔叔的小屋:卑賤者的生活》又譯作《黑奴籲天錄》、《湯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國作家哈裡特·比徹·斯託(斯託夫人)於1852年發表的一部反奴隸制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中關於非裔美國人與美國奴隸制度的觀點曾產生過意義深遠的影響,並在某種程度上激化了導致美國內戰的地區局部衝突。
  • 3•25廢奴紀念日,帶孩子一起讀名著《湯姆叔叔的小屋》
    在美國南方幾百年奴隸制被廢止的進程中,斯託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功不可沒,深深震撼人心,因而廢奴呼聲更加高漲。難怪林肯接見這位6個孩子的母親時,驚喜地對她說:「原來你就是那個寫了一本書,釀成一場(南北)大戰的小婦人。」 這本書一點不過時。或許你因為歷史課本給它貼標籤而忽視了它,但當你細細去品讀它時,會發現,它是你和孩子的寶藏。
  • 走進《湯姆叔叔的小屋》
    原標題:走進《湯姆叔叔的小屋》十幾年前,我曾讀過美國作家斯託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當時讀的是英文版原著,因為自己的英文只達到勉強讀懂的水平,沒能體會到這部名著的真正魅力。今天重新品讀這部作品,我終於能夠真正走進《湯姆叔叔的小屋》了。《湯姆叔叔的小屋》是斯託夫人的一部現實主義傑作,又譯為《黑奴籲天錄》。
  • 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明白意志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前言斯託夫人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北美牧師家庭裡,當她舉家搬遷至辛辛那提市的時候,種植園金黃色的小麥讓她第一次感到欣喜雀躍,可當她漫步在農場中間,一位位辛勤勞作的黑奴深深的刺痛了她的眼睛,饑寒交迫的奴隸們在為他們的主人創造著財富,而這些財富全都不屬於他們,狡詐的商人在斯託夫人看來是那麼的厭惡。
  • 斯託夫人與神童女兒的是與非—— 聊聊自然教育
    兩個斯託夫人,都是牛人——聊聊自然教育的斯通納夫人母女倆 寫給【父母研習會】的父母參考我們給【父母研習會】的爸爸媽媽們推薦了十幾本書,其中一本是《斯託夫人的自然教育》。很多父母買書時有點迷惑,斯託夫人不是寫《湯姆叔叔的小屋》嗎?又寫了《自然教育》? 一、外文譯名,附上原文更好人名翻譯一直是個問題。比如美國總統Trump,是川普,還是川普?論發音,川普更接近,外國人更容易理解。
  • 《湯姆叔叔的小屋》|「引發一場戰爭」的現實主義傑作!
    今天我們就從《湯姆叔叔的小屋》中了解下黑人在美國的鬥爭史。《湯姆叔叔的小屋》,最早的中譯本作《黑奴籲天錄》,是美國女作家比徹· 斯託夫人(1811—1896)根據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感,於1852年創作完成的一部帶有對當時美國南方奴隸制度強烈批判和對黑人奴隸充滿深切人文關懷的現實主義小說。
  • 一個黑人奴隸女孩的生活事件
    一般來說,奴隸敘事包括以下幾個內容:一幅作者的自畫像旁邊配有作者籤名,通常在扉頁上還寫有「written by himself」(由他自己寫作或是由他的好朋友記述事實)附有著名的白人廢奴家如William Llyod Garrison或是其他人寫的前言,證明這本自傳真實可信、絕無誇大事實之嫌。
  • 他活出了他所講的道——十架門徒斯託得
    他作為傳道人的事奉生涯一直為人所敬仰,連世界知名的布道家葛培理也曾稱他為「當代最值得尊敬的牧者」。他被譽為是「除了湯樸威廉外,二十世紀英國教會最具影響力的神職人員」。斯託得是劍橋大學雙優畢業生,也曾在1959年至1991年期間親自牧養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長達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