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和翻譯

2021-02-19 制度與家規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

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弟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空守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廬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分類標籤: 唐詩三百首 高中

〔1〕潯陽江:即流經潯陽境內的長江。索索:形容楓樹、 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2〕回燈:移燈。重:再。 

〔3〕轉軸拔弦:將琵琶上纏繞絲弦的軸,擰動以調音定調 。 

〔4〕掩抑:掩蔽,遏抑。思:讀去聲。 

〔5〕攏:左手手指按弦向裡(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稱為「彈」。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玄:大曲名,又叫《樂世》、《綠腰》、《錄要》,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細的弦。嘈嘈:沉重 舒長。切切:細促輕幽。 

〔7〕間關:鶯語流滑叫「間關」。幽咽:遏塞不暢狀。 

〔8〕迸:濺射。 

〔9〕曲終:樂曲結束。拔:奏彈弦樂時所用的拔子。當心 畫: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過四弦,是一曲結束時經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斂容:嚴肅矜持而有禮貌的態度。 

〔12〕蝦蟆陵: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當時有名的遊樂地區。 

〔13〕教坊:唐代官辦管領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關。 

〔14〕秋娘:唐時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長安城外,漢代王個皇帝的陵墓。纏頭:用錦帛之類的財物送給歌舞妓女。 

〔15〕綃:精細輕美的絲織品。 

〔16〕鈿頭雲篦:鑲嵌著花鈿的發篦(櫛發具)。擊節:打拍子。 

〔17〕顏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縣名,唐屬饒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19〕來去:走了以後。 

〔20〕夢啼妝淚:夢中啼哭,勻過脂粉的臉上帶著淚痕。闌幹:形容流淚。 

〔21〕重(讀平聲):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嘆聲。 

〔22〕嘔(音歐)啞嘲哳(音折):形容聲音噪雜。 

〔23〕琵琶語,琵琶聲,琵琶所彈奏的樂曲。 

〔24〕卻坐:退回到原處。促弦:把弦擰得更緊。 

〔25〕向前聲:剛才奏過的單調。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門前冷落車馬稀①?老大嫁作商人婦②

①門前句:因容顏衰老,無人光顧,門前一片冷寂寥落,車馬來往越來越稀少。

②老大句:年紀大了,改娼女生涯為商人婦。這兩句寫娼女年老色衰,世情炎涼,門前一片冷落,車馬越來越少,無可奈何之間,改作商人之婦。以如訴如泣的抒情筆調,抒寫琵琶女悲苦的身世,令人同情。

大弦①嘈嘈②如急雨?小弦③切切④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⑤

①大弦:琵琶有四弦,一條比一條細,最粗的一條即是大弦。

②嘈嘈;大弦彈出的聲音,沉重舒長,如急雨蓋地。

③小弦:最細的一條弦。

④切切:小弦彈出的聲音,細促清幽,如切切私語。

⑤大珠句;形容琵琶彈出的聲音,如大小不同的珍珠,瀉落在玉盤裡。⑥詩題一作《琵琶行》。

?《琵琶引》與《長恨歌》同為具有獨創性的長篇敘事詩,千古不朽的名作,寫於詩人任江州司馬時。早在詩人生前,已經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此後,一直傳誦國內外,顯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這四句的前兩句是說彈奏琵琶音響之精微,忽如急雨,忽如私語;後兩句是說琵琶把大弦和小弦嘈嘈切切的聲音雜彈在一起,繁弦連貫、變化多姿,其聲如大小參差的珍珠瀉落在玉盤裡,令人神往,令人陶醉!詩人以豐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描繪變化多端的音樂形象,出神入化,維妙維肖。雙聲和雙音疊韻詞的運用,更加強了悅耳的聽感和韻律的節奏,突出地表現了詩的婉轉、動聽的音樂美。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①等閒度②

①秋月春風:比喻美好的青春年華。 

②等閒度:輕易地、隨隨便便地度過。

這兩句是說,琵琶女自敘身世,昔日的娼女生涯,在歡樂之中,把青春輕易地、隨隨便便的消磨掉了。憶昔思今,感到無限悔恨和痛惜。

--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

【注釋】:湓浦口:湓水進入長江處。潯陽江:九注市北的長江一段。攏、捻、抹、挑,都是彈琵琶的指法。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簡稱;六么,本名《錄要》,即樂工將曲的要點錄出成譜,皆為當年京城流行的曲調。

【簡析】: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蕩,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元和十年(815 ),白居易因為直言進諫得罪權貴,遭讒被貶為江州司馬,滿懷抑鬱,無處宣洩。於次年秋天送客湓浦口之際,借描寫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抒發了對自身遭際的無限感傷和對黑暗政治的強烈憤慨。行,樂府古詩的一種體裁。全詩敘事曲折,篇幅宏大。與詩人的另一長篇巨製《長恨歌》一樣,同為傳世不朽之作。白居易死後,唐宣宗李忱曾寫詩悼念他,其中就有「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之句,可見當時就流傳極廣。 

這首詩可分為三段 。開頭至「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秋月白 」為第一段 ,敘述與琵琵女的偶然相遇,及其彈奏琵琶的精湛技藝。詩人送客江頭,秋風蕭瑟,一片悽涼。賓主話別,醉不成歡,實際是借酒澆愁愁更愁。此時此刻,忽然聽見有琵琶彈奏聲隱約傳來 ,賓主不約而同地被吸引過去 。由描寫朋友話別到引出琵琶聲及彈奏琵琶的倡女,轉接極其自然巧妙。同時也從側面烘託出彈琵琶者演技非凡,接下來描寫藝人的出場,先是「琵琶聲停欲語遲」,「遲」字表現出琵琶藝人猶疑不決,似有隱衷,復又「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後一句描寫女子羞答答的樣子極傳神巧妙,為流傳很廣的千古佳句。同時又暗示著這是個飽經風霜 ,深受磨難的不幸藝人。果然 ,在調弦定音後,「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弦聲低沉,似乎彈者有意掩藏、壓抑內心的情感。每根弦都發出低沉憂鬱的聲音,每一聲都寄寓著無限的哀怨。這就為後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鋪墊。詩從寫琵琶女的試彈動作開始,一步步將讀者引入樂曲優美的情境中去。她的演技是精湛神妙的,詩人以「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撚抹復挑」兩句描繪其技藝嫻熟。因為訓練有素,雖是信手彈來,也無不合乎節拍,彈技可謂爐火純青之境。詩人接下來運用複雜而又連貫、貼切而又優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琵琶聲的美妙,節奏快慢轉換的變化 。嘈嘈急雨 ,切切私語,珠落玉盤,鶯語花底,泉流冰下,一連串精妙絕倫的比喻仿佛使讀者身臨其境 。至於樂聲低緩停歇如冰泉冷澀,進入高潮如銀瓶乍破,鐵騎突出,及曲終收撥時的聲如裂帛,句句是新穎貼切的比喻,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盤」不僅使人想見其聲之清脆,進而還會體驗樂聲如珠玉般圓潤的感覺 。最後詩歌用「 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 」作結,說明了樂曲的動人效果,使人陶醉在琵琶彈奏所造的藝術氛圍中。 

從「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至「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是第二段,琵琶女自訴其辛酸的經歷和眼下的不幸遭遇。從她的訴說來看 ,她曾是個色藝俱佳的藝人。年輕時,五陵年少,富貴公子爭相饋贈纏頭之費。那個時候,她頭戴鈿頭銀篦,歌舞時用手擊節,上身相應顫動,首飾有時竟墮地而碎;或穿紅豔如血的羅裙,日日與少年宴飲笑謔 ,不覺酒翻而裙汙,也不感到過可惜。春花秋月,良辰美景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然而榮華易逝,容顏易老,一個年老色衰的藝人再也沒有人靠近了,她象一隻被人玩壞的玩具一樣被那些富貴子弟們所拋棄 。「門前冷落鞍馬稀」正是封建時代包括琵琶女在內的許多歌舞藝人晚年的形象寫照。於是她不得不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婦 」,將自己的後半生寄托在商人身上。然而,一個喪失了花容月貌的老藝人豈能拴住重利輕情的商人之心?於是「商人重利輕別離 」,男人離家經商,婦人獨守空閨,又成了她們必然的結局。她想嫁人找個歸宿,藉以慰藉自己心靈的願望又一次落空了。詩人以「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結束了琵琶女的傾訴。日有所思,則夜有所夢,所謂「忽夢」並非偶然,「夢啼」也是白日情感的再現,回憶辛酸的往事,面對眼下的痛苦遭遇,她不由得老淚縱橫,脂粉合流。 

詩人在《序》中說 :「予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詩歌的最後一段就是由歌女的淪落,聯想到自己的屈遭貶官。詩人和歌女同是「 天涯淪落人」,他們都身懷絕技,具有非凡的才華,卻又同樣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到封建制度的遺棄和扼殺。詩歌強烈傾訴了詩人對自己不幸貶官 、壯志難酬的滿腔悲憤。「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心曾相識」一聯融議論於敘事之中,其中所含的哲理章蘊 ,耐人回味 ,千百年來 ,一直被廣為傳誦。「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以杜鵑啼血和哀猿悲叫兩個意象的描寫,因景生情,恰到好處地表現出詩人羈旅在外而想念家鄉的心情。下文更以苦酒獨酌 ,嘔啞嘲哳之山歌村笛上承「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極力渲染謫居潯陽的痛苦與不幸,同時也與歌女的琵琶仙樂作了強烈的對比。最後以琵琶女的二次演奏,詩人淚溼青衫作結。所謂「滿座重聞皆掩泣 」,是描繪音樂效果之動人,是上承第二段中對琵琶演奏的細緻描寫 ,而「 江州司馬青衫溼」,以詩人泣淚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描寫,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貶,推己及人,既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 ,也為自己的壯志難申而哭 。青衫 :唐代八 、九品官所穿的官服。作者時任江州司馬,是五品官,應著淺紅色。說青衫意在表達自己的淪落身份。宋人洪邁說 :「白樂天《琵琶行》一篇,讀者但羨其風姿,敬其詞章。至形於樂府,詠歌之不足,遂以為真為長安故倡所作。……樂天之意,直欲抒寫天涯淪落之恨耳 。」這段話點明了詩的主題,但就全詩所表現的思想內容而言,此詩也表現了詩人對一個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女藝人的真摯同情。她有可悲的不幸命運,詩人則被貶出京,社會地位雖不同,但在身懷才藝而不被重用,以至淪落天涯,這一點上是相通的。因此,詩人將「滿腔遷謫之感,借商婦以發之,有同病相憐之意焉」(《唐宋詩醇》卷二十二)。 

全詩對琵琶女的出色演奏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她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詩人強烈的共鳴;而詩人悲苦的貶謫生活,也深深打動了女藝人的心。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 」,因而很容易互相同情、憐惜,產生感情的交流。詩人正是用飽含著豐富感情的筆觸,來敘述故事、描繪場景、刻畫人物,從而成功地塑造了琵琶女和詩人這兩個鮮明的藝術形象。 

對琵琶女的描寫尤為出色。她早年春風得意,中年門前冷落,晚年獨守空閨,其不幸遭遇極富典型性;同時詩人所塑造的這個藝術形象又極富個性特色,她青春年少時的美麗、她的多才多藝,她悲慘的身世以及「猶抱琵琶半遮面」時的羞愧、哀怨都是與眾不同的,這個形象體現了個性與共性的統一。從詩歌的結構看 ,此詩所敘述的故事並不複雜,但藉助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 ,情節安排得波瀾起伏、錯落有致;材料剪裁,詳略得當。對兩次琵琶演奏的描寫 ,前一次大筆潑墨 ,第二次惜墨如金,前為實寫,後為虛寫,二者都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效果。在語言方面,詩語樸素平實,流暢自然,韻律和諧,富有音樂美 。《唐宋詩醇》稱這首詩「比興相緯,寄託遙深 ,其意微而顯,其音哀以思,其辭離已則」,與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同為千秋絕調」。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相關焦點

  • 白居易《琵琶行》朗誦
  • 徐爽:白居易《琵琶行》的敘事性解讀
    白居易《琵琶行》的敘事性解讀 徐爽《琵琶行》,又作《琵琶引》,當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盛況可見一斑。不僅如此,在後代的戲曲題材中,《琵琶行》(本文暫作《琵琶行》)也成為改編的熱門選擇,如元代馬致遠的《青衫淚》、清蔣士銓的《四弦秋》雜劇等。
  • 經典詠流傳: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行(並序) 作者:白居易  演唱:任嘉倫  羅雲熙  朗誦:夏青  王雪純 方明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 【賞析】《琵琶行》白居易
    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來,卻往往自酌自飲。難道說沒有山歌?也沒有村笛?嘔啞嘲哳,那聲音也實在難聽!今晚上聽了你用琵琶彈奏的樂曲,象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不要告辭,請坐下再彈一隻曲子,我替你譜寫歌詞,題目就叫作《琵琶行》。聽了我的話長久地站立,又坐下撥弦索,撥得更急。悽悽切切,不象剛才的聲音,滿座的聽眾,都忍不住哭泣。這當中哪一個哭得最悲酸?
  • 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 原文|翻譯|賞析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於是撰寫一首長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我下馬和客人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循身輕輕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
  • 唐詩三百首 067| 《琵琶行》白居易
    琵琶行唐代: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 教你如何寫歌詞:從白居易《琵琶行》到韓寒、樸樹的《平凡之路》
    中國文字,本來就是帶有節奏和旋律的,這一點來自於漢字獨有而特殊的聲調。不同的聲調即是不同意思的字,即使拼音完全相同。這一點是很多其它語言所做不到的,哪怕英語。而當這些不同聲調的字連起來的時候,其本身就會形成一段抑揚頓挫的話語。而作為漢語歌曲歌詞的寫作,這一點尤其不能被忽略。
  • 琵琶混搭英語致敬經典 白居易萬萬想不到的《琵琶行》
    高中組的孫韶秀選手一邊演奏琵琶,一邊用英語朗誦白居易的《琵琶行》及由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翻譯的英文版,嘈嘈切切的琵琶聲與流利地道的英語表達完美結合,這一表演形式徵服了現場評委和觀眾的心,將「21世紀杯」致經典雙語誦讀會北京地區決選推向高潮。6月15日,「21世紀杯」致經典雙語誦讀會(以下簡稱「致經典」雙語誦讀會)北京地區決選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順利舉行。
  • 《琵琶行》原文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 品讀 | 白居易《琵琶行》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 回味經典:琵琶行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 歌妓一唱歌劉禹錫和白居易就想哭
    在公元8世紀初,唐王朝出現了「開元盛世」,當時的經濟、文化一度發展到鼎盛,詩歌創作領域也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詩人,寫下了內容異常豐富的詩歌,這些詩人當中,李白和杜甫沒事兒愛喝點兒小酒、王維和孟浩然喜歡縱情山水,而白居易和劉禹錫這對好朋友呢就樂意聽歌妓唱曲兒,古人唱歌未有曲調先有情,一不小心就能把這兩個大老爺們兒給唱哭了。
  • 高中古詩詞,白居易《琵琶行》
    於是撰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夜晚我到潯陽江頭送別客人,楓樹、 蘆荻被秋風吹得發出颯颯聲響。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想要飲酒卻無助興的音樂。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茫茫江水中浸著一輪冷月。
  • 白居易為何被稱為詩魔
    白居易為何被稱為詩魔?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唐朝是詩歌發展最繁盛,也是最璀璨的時代,生在當時的白居易,能被譽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就說明白居易在詩歌上的成就。白居易的詩富有韻味,雅俗共賞,連普通民眾也能聽懂,流傳廣泛。
  • 長恨歌·白居易·唐朝·長篇敘事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一、作品原文
  • 〈琵琶行〉片段|拇指琴簡譜&專用譜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最近很火的一首《琵琶行》,由奇然、沈謐仁演唱,歌詞選自白居易的
  •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是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的一首詩歌。我們先說說悼亡詩。一般認為悼亡詩都是寫自己的親人的,尤其是老婆的。歷史上寫悼亡詩寫的很好有幾個人,一個是魏晉時期的大帥哥潘安,一個是唐朝的花心詩人元稹,還有就是宋朝的蘇東坡和南宋的陸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寫給自己的老婆或者是前妻的(陸遊的那首黃藤酒)。
  • 白居易:琵琶行 | 朗誦
    潯陽江頭夜送客⑩,楓葉荻花秋瑟瑟⑪。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此時為州司馬,官階是將仕郎,從九品,所以著青衫。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歷任翰林學士、左拾遺、京兆府戶部參軍等。因直言諫上,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後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太子少傅;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年七十五卒,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 琵琶行|賞析
    琵琶行原文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 《琵琶行》裡說中醫
    若拿《長恨歌》與《琵琶行》相比,我一直更愛《琵琶行》,因為感覺白居易對其投射的情感更真摯,否則哪裡來的「江州司馬青衫溼」呢。明代陳洪綬稱《琵琶行》:「十分情十分說出,能令有情者皆為之死。」可見其動人之處。文學評論方面先按下不表,今且秉承「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風格從中醫角度解讀《琵琶行》,若有牽強附會之處,請各位看官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