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高中組的孫韶秀選手一邊演奏琵琶,一邊用英語朗誦白居易的《琵琶行》及由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翻譯的英文版,嘈嘈切切的琵琶聲與流利地道的英語表達完美結合,這一表演形式徵服了現場評委和觀眾的心,將「21世紀杯」致經典雙語誦讀會北京地區決選推向高潮。
6月15日,「21世紀杯」致經典雙語誦讀會(以下簡稱「致經典」雙語誦讀會)北京地區決選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順利舉行。本屆大會自啟動以來,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0餘萬選手參與。其中,北京地區的選手超過1萬名。經過地區初選和複選的激烈競爭,最終5個組別共有120名選手晉級地區決選,爭奪全國總決選的晉級資格。
本次決選中,學前組、小學低組和小學高組的選手們大多選擇了朗朗上口、易於記憶的詩歌,如《春曉》《春日》《如夢令》等。通過古詩詞的雙語誦讀,這些正處於萌芽期的孩子們學到了最基礎的人生道理,也增加了對中國詩詞文化的興趣。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小低組的高佳明選手在本次決選中朗誦了一首清新雅致的作品《春日》。高佳明認為,「中國古詩詞很美,我們這一代人應該盡力去傳承中國文化。」這次活動讓她遇到了許多英語表達能力強的選手,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相較於低齡組,初中組和高中組的選手們通過系統的語文學習更能體會到詩歌深層次的美感。不管是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飄逸灑脫,還是曹操登碣石山觀滄海的心潮澎湃,選手們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所選詩歌侃侃而談。選手們或慷慨激昂,「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或哀婉凝重,「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或恣肆豁達,「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這些聲情並茂的朗誦帶領觀眾與偉大詩人進行了跨時代的對話。
高中組的侯健祺身體不適仍堅持比賽,她的朗誦展現了劉禹錫《秋詞》所獨有的豪情與豁達。感冒讓侯健祺的聲音狀態不是很好,但她卻十分樂觀,「這首詞比較悲傷,(沙啞的)聲音反而很契合詩歌的情緒表達。」在談到古詩英譯時,侯健祺提出,英文有時無法準確表達中文意思,例如《秋詞》中「便引詩情到碧霄」裡的「引」被譯為——「lead」,「lead」包含的領導感破壞了中文柔柔的詩意。她認為,中國詩歌博大精深,辭藻描繪深奧,翻譯家能夠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很偉大。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高中組的王誠康同學激情昂揚地朗誦了李白的《將進酒》及由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翻譯的英文版Invitation to Wine。受到父親的影響,王誠康從小喜歡古詩詞,尤其欣賞詩仙李白。他認為,李白飄逸灑脫的性格和畢生追求理想的精神十分值得學習。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誦,初中組的顧佳卿選手將《觀滄海》中曹操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顧佳卿的媽媽表示,這個活動不僅讓孩子更加深入地學習古詩詞,還讓外國人通過古詩英譯的方式了解中國,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專家評委們對選手們的精彩表現給予了高度肯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孟慶濤稱讚道,選手們較好地領會了中華經典詩詞的思想內容,較好地把握了英漢雙語版本各具特色的語音、語調、節奏和韻律,儀態自然大方,感情充沛,朗誦富有韻味和表現力,服裝、道具的運用既烘託了詩歌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又展現了選手多才多藝的一面。
「致經典」雙語誦讀會由中國日報社•21世紀英文報與北京聖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承辦,於2019年3月在全國正式啟動。
本屆「21世紀杯」致經典雙語誦讀會面向3至18歲兒童及青少年,共分為學前組、小低組、小高組、初中組和高中組五個組別,通過中英文朗誦中華古典詩詞和蒙學讀物、演繹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情境、傳統文化知識挑戰、大家論學等內容為廣大青少年搭建一個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的舞臺,鼓勵他們將英語學習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有機結合,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
經過一整天的比拼,「致經典」雙語誦讀會北京地區決選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志成講堂圓滿結束。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的前身是李大釗先生創立的北平志成中學,為了保護八道灣十一號魯迅舊居,學校遷建於此,將魯迅舊居保留在校園中,也將兩位先生的家國情懷和革命精神凝聚於此。浸潤於志成校園深厚文化氛圍中,參會選手們神採奕奕、意氣風發,用繪聲繪色的表演帶領觀眾一起領略詩詞名篇的綺麗壯闊,讓中國傳統文化在雙語誦讀中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