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 論語熙解

2021-02-19 熙華國學堂

音頻作者為熙華國學院學員張亦弛小朋友和他媽媽,以《論語熙解》為底本演繹,歡迎訂閱喜馬拉雅電臺《 論語小問問 》專輯!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孔子說:「花言巧語會敗壞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局。」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已經成了民間的口頭禪。這句話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對於那些有志於修養大丈夫人格的人來說,此句話是至關重要的。有志向、有理想的人,應區分事情大小輕重,不會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更不應在小事上糾纏不清,而應有開闊的胸襟,遠大的抱負,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這裡必須提醒一下,有一種「小不忍」尤其有害,那就是「小善、小惠」誤人。比如有些家長,「不忍心」孩子勞累,「不忍心」孩子自尊心受半點傷害,什麼事都替孩子包辦了。殊不知以「愛」的名義行戕害之實,切忌切忌!看長遠點,不施浸潤之譖,膚受之朔。

不妨安靜讀本書,體悟原味經典!➴➴➴

(本文摘自《論語熙解》,作者文武,號獅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論語熙解

現在這個會那個會,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有什麼用?

賢者闢世=避世?一葉一世界,一人一江湖,莫笑伊人不及世,君與乾坤話家常!

文化自信:不要試圖同化中國人,因為你首先會被中國同化!

賢賢易色--找女朋友賢德為重,顏值僅供參考

《道德經》啟示:抬高自己的人,反而被人看低

相關焦點

  • 小忍也會亂大謀?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成語,出自《論語.衛靈公》,原文如下:「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要人凡事忍耐,包容,不要為一點小事耽誤了大事。歷史上的韓信忍胯下之辱,才成就叱吒疆場的韓大將軍,就是著名的例子。然而最近我一個同事家發生了一件讓人遺憾的「小忍會亂大謀」的案例,讓人唏噓不止。
  • 「小不忍,則亂大謀」,《增廣賢文》:不會忍讓的人,難成大事
    「小不忍,則亂大謀」,《增廣賢文》:不會忍讓的人,難成大事 老祖宗曾說:「天作有雨,人作有禍」,這句俗語的精華就在於一個「作」字。一個性格放蕩不羈、不拘小節的人,必然會得罪一大批心胸狹隘之人。
  • 依經解《論語》04 | 巧言令色,鮮矣仁
    「巧言」是花言巧語;「令色」,令是美,就是所謂的笑面虎。一個人如果巧言令色,那麼他「仁」的品德少之又少。為什麼是鮮矣仁,不是鮮矣孝,不是鮮矣智,鮮矣信?要回答這個問題,要明白「仁」是什麼意思?這個我們最後會說。我們先看補充材料。《大戴禮記》:「巧言令色,能小行而篤,難於仁矣!」「小行」,好行小惠,「而篤」,就是篤實,忠實地去做。
  •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 論語熙解
    音頻作者為熙華國學院學員張亦弛小朋友和他媽媽,以《論語熙解》為底本演繹,歡迎訂閱喜馬拉雅電臺
  • 慎獨: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 論語熙解
    音頻作者為熙華國學院學員張亦弛小朋友和他媽媽,以《論語熙解》
  • 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何還四處隱忍?這才是真的東方智慧
    引言《論語·衛靈公》中記載了這樣一句話,用以告誡世人:「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意思是說花言巧語會使人的德行敗壞,小的事情不能隱忍,那麼就會破壞整個大局的謀劃。傳統的儒家思想觀念中,隱忍的處事原則非常重要。
  • 浸潤之譖,膚受之愬--溫水煮青蛙,殺人不見血 | 論語熙解
    音頻作者為熙華國學院學員張亦弛小朋友和他媽媽,以《論語熙解》為底本演繹,歡迎訂閱喜馬拉雅電臺《
  • |論語熙解
    本音頻作者為熙華國學院公益國學楚華班學員張亦弛小朋友和他媽媽,以《論語熙解》為底本演繹,歡迎訂閱喜馬拉雅電臺
  • 論語心解 | 巧言令色,鮮矣仁
    【注釋】 ①巧言令色:朱熹《論語集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悅人。」言巧則人喜,色善則人愛,但過之則令人煩。【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假裝和善,這種人很少是仁愛之人,也很少有仁愛之心。」
  • 「忍」有三種含義 「小不忍則亂大謀」只提到了一點
    古人更是總結出了「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經典的處世哲學,意思是告訴世人,遇事不能忍耐,就會破壞總體的計劃,通俗的說就是在小事上不忍,就會壞大事,得不償失。實際上,這句話中的「忍」的含義就是指暫時的擱置以求獲得更大的利益,這種「忍」就是一種智慧,謀略。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忍還有兩種含義,卻被很多人忽視了。
  • 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沒時間讀《論語》,就來讀這28句經典!
    《論語》這部書,記錄了孔子教學過程中他與弟子們的一些的言語,非常有哲理,常常是一句話就能使人受益終生,所以人們常用「半部論語治天下」來形容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性,這句話最初是北宋時期的宰相趙普所言。趙普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幫助宋太祖——趙匡胤策劃「陳橋兵變」坐上皇位的重要人物。筆者從論語當中精選了以下28句經典,句句受用!
  • 如果把《論語》打亂你能理出頭緒嗎
    學過《論語》的人知道,背誦三十條不限時間倒還可以,要在10分鐘內背出,恐怕就有人緊張難以通過了。但如果我們不慌,稍稍理下頭緒,《論語》還是有很多規律性的東西。比如《論語》就是講如何處理我與他人的關係,那我們不妨從身邊開始,講對待父母、領導、朋友等,一一道來,湊個三十應該無大礙。
  • 《論語》裡的50個哲理,句句經典
    天下之大,走到哪裡都有朋友啊!『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要反省自己。一個小群體裡,一定有可以作為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對於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總是心胸平坦寬廣,小人經常憂愁悲傷。『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南懷瑾:巧言令色鮮矣仁
    花言巧語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什麼是「巧言」?現在的話是會吹、會蓋。孔子說有些人很會蓋,講仁講義比任何人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卻不腳踏實地。三面鏡子下面講要怎樣做學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為孔子的學生,名參,少孔子四十六歲。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熙論語6.30
    本音頻作者為熙華國學院公益國學楚華班學員張亦弛小朋友和他媽媽,以《論語熙解》為底本演繹,歡迎訂閱喜馬拉雅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