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裡的王彩玲:當夢想破滅後,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2020-12-25 齊凡齊

《立春》裡的王彩玲:當夢想破滅後,平凡是我們唯一的答案

電影《立春》是2007年上映,並斬獲得了很多國內外多項大獎, 這部片子講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小城幾位藝術青年坎坷追夢的故事。

黃四寶,一年又一年奮鬥在中央美術學院的考場上,與家人抗爭,與周圍環境抗爭,夢想能成為梵谷一樣的偉大畫家,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畫家夢,下海經商;

周瑜,一位職場員工,業餘愛朗誦和唱歌,他在平淡的生活和遠大的理想中焦慮著,最後像世俗妥協,歸於平庸;

高貝貝,堅守5年,編造罹患癌症的謊言,利用王彩玲的同情心,帶她到北京參加比賽獲得二等獎,實現理想;

胡金泉,群眾藝術館的舞蹈老師,專業功底紮實,卻因「二尾子」的言行舉止被眾人視為異類。為了證明自己是「正常「男人,採用假強姦的極端方法,向世俗屈服。

王彩玲,她是本片的女主角,容貌醜陋,臉上還有黑斑,但她卻有一副好嗓音如同天籟之聲,酷愛唱美聲,理想是能夠唱到北京、唱到巴黎歌劇院。她在師範學校任教,心繫北京,花重金託人買北京戶口,往返於北京的文體單位試唱,甚至願意當清潔工,受盡嘲笑輕慢,多年孤身一人奮鬥在去往京城的路上,那個時代要要有北京戶口才好找到像樣的工作。

王彩玲的夢想是美好又偉大的,她與世俗是有距離感,小城的人們欣賞不了她的美妙歌喉,她覺得自己是不屬於這裡的,她一腔孤勇地追求夢想的心態既高貴又讓人心疼。

看完這部電影,我在想,夢想就是夢想,不是人人想都能實現,在追求夢想的同時,更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承擔好在世俗層面該承擔的一切,否則對身邊的親人就是負擔。所幸,王彩玲最後接受了平庸的生活。

真正能實現夢想的人,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結合。不是每個學鋼琴就能成為朗朗;不是每個畫畫者就能成為畢卡索;不是每個寫作者都能成為韓寒;不是每個跳舞者就能成為楊麗萍;任何行業都是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成功,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墊底,但不輕易放棄夢想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吧!

導演顧長衛說,他很敬佩王彩玲。相信很多觀眾都會佩服王彩玲追求夢想的勇氣,追求與自身不匹配的一切,夢想,美好的愛情。這種勇敢的精神是很多人不具備的,太多人失敗一次就放棄了,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執著於內心的夢想,這樣的精神無疑是可貴的,影片中有五位追求夢想的藝術青年,王彩玲是最後一個放棄的人。

電影中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王彩玲跪在中央歌劇院的臺階上眼淚淋漓,大聲唱著歌劇《慕春》中的段落,追問「上帝啊,生活為何對我如此殘酷?」上帝賜予她的才華成了她平庸生活的障礙,她不甘,她真的不甘平庸一生。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她卻始終無法跨越,她堅持著,掙扎著,支撐著。

王彩玲有勇氣去追求和她並非是「郎才女貌」的黃四寶,她喜歡他的赤子之心,他們是同一類人,一個夢想去巴黎歌劇院,一個夢想成為梵谷,她願意當黃四寶的裸體模特,可是黃四寶只把她哥們,他對是沒有任何欲望的,是因為王彩玲長想醜陋吧!從古到今,有幾個男人不是以貌取人?在黃四寶醉酒後,她把自己獻給了他。

黃四寶醒來後憤怒地跑到王彩玲的學校,當眾辱罵她「你讓我覺得噁心,感覺是你強姦了我」,王彩玲從地上爬起來,換上穿著華麗的表演服從塔頂一躍而下,她不是因為絕望而自殺,而是因為憤怒和對命運嘲弄的反抗而選擇的方式。幸好只是胳膊受傷。

她一次次的對人說:"人民歌劇院已經在辦理調動手續 ,我很快就能去北京了。"王彩玲用謊言編織的美夢,來強調自己的不同與眾。其實也是在自欺欺人,可悲可嘆。

王彩玲還有勇氣去用「寧吃仙桃一口也不要爛杏一筐」的話來拒絕周瑜,她可不會輕易退而求其次。

同樣追求夢想的胡金泉被眾人恥笑而停止舞蹈,王彩玲卻有勇氣面對一個個離去的觀眾繼續演唱《乘著歌聲的翅膀》。這個鏡頭直直白白地表述了王彩玲的人生一直都是逆風而行,一直在與命運作鬥爭,但她卻用非凡的勇氣前行。

偽裝成絕症患者的歌唱愛好者高貝貝,帶著她的假母親來求王彩玲帶她去北京參加歌唱比賽。被背叛、被傷害卻依然保有著柔軟內心的王彩玲放棄了快要辦好的北京戶口,把剩餘的錢全給了高貝貝讓她去疏通關係。高貝貝在比賽獲得成功後受不了良心的譴責,把她欺騙的真相告訴了王彩玲。

這樣的情況就發生在王彩玲又一次付出卻又一次被現實傷害後,看到那段真是讓人無比心痛,更讓我們感受到王彩玲靈魂的高尚純潔。

影片中的這幾個鏡頭勾刻畫出一個立體鮮活的王彩玲:純真、執著、柔軟、堅韌、勇敢,戰鬥到遍體鱗傷,卻戰勝不了求之而不得的宿命。人真的是八字強不過命嗎?

在她身上,有無數個我們曾經的影子,只是我們做不到她那般執著和韌勁。

終於有一天,王彩玲撐不下去了,她不再堅持了,不再與命運抗爭了,她悄悄地走進了婚介所,領養了一個兔唇的孤兒。從此,她接受了世俗裡的平凡生活,帶著女兒看病,陪著女兒讀書講故事,陪伴老父母,平凡而溫暖的生活成了她的全部。

王彩玲用彈鋼琴的手,嫻熟地操起大刀,剁起羊肉,當夢想徹底破滅後,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如同我,你,她,他們。

只是在影片的結尾,她和女兒來到了天安門廣場,笑容凝結在她的臉上,她似乎想起了曾經那個追求夢想的自己。

導演顧長衛影片末尾給出了這樣的境頭:王彩玲身穿華麗的演出服,站在金色的音樂廳內,演唱著義大利詠嘆調,歌聲久久迴蕩。暗色的銀幕上印著一行白色的字:謹以此情此景獻給王彩玲 。

曾經的激情和夢想,都隨時間而逝了。但這些小人物至少在有夢的年紀做過美好的夢,用力追求過,努力過;回憶起青春往事時,王彩玲應該是沒有遺憾。有這些夢,人就年輕過,真真實實地活過。可以驕傲地對自己說,這世間,我來過。

喜歡電影中王彩玲的那幾句獨白:每年春天來的時候,我總是蠢蠢欲動,以為會發生什麼,但每次春天過去了,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我就感覺很失望……

生活中有太多的王彩玲,因為有夢,才會有痛苦;因為有夢,人生更豐富。

生活中又有太多人不如王彩玲,儘管曾經有夢,但卻不會像她堅持那麼久,早早就向生活投降。

真正的強者就是在夢想徹底破滅,看清了人世的冷酷蒼涼,人性的自私複雜後,依然能過好平淡的俗世生活,接受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如此,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這世上的成功從來不只是一種固定的方式。向「王彩玲」們致敬!

作者:齊凡齊(齊帆齊),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安慶市作協會員,已出版《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

相關焦點

  • 電影《立春》,與命運抗爭的半生,夢想破滅的悲與痛
    2007年,蔣雯麗憑藉電影《立春》一舉奪得羅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的一次巔峰。蔣雯麗飾演的貧窮家庭出身的小縣城音樂教師王彩玲對歌劇藝術有著痴迷的熱愛,她知道自己其貌不揚,但好在有一副好嗓子。在世俗的生活裡,她堅持著自己的音樂夢想,帶著好嗓子和自身散發出的清高,總是和那個年代顯得格格不入。
  • 蔣雯麗扮相最醜最可憐的一個角色,命裡有半斤莫求8兩《立春》
    也許有過夢想的人會明白,就在春天像一粒想發芽的種子,被溼潤的大地催生著。我們都有過一個蠢蠢欲動的春天,總希望今春發生些什麼,愛情,機遇,事業有成。就像《立春》電影裡蔣雯麗扮演的王彩玲。一個叫周瑜,三十多歲,長的貌不出眾甚至有點醜陋,他平凡而無所事事。一個叫黃四寶,煉鋼廠工人,是小城美術協會會員,有著想考入北京美術學院的夢想。夢想有一天像梵谷一樣。他從沒給家掙過一分錢。被母親憤怒的砸了畫室。一次又一次的趕考,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連六年。
  • 蔣雯麗首次獻身的電影《立春》:說透了成年人的不堪
    最近重看了一遍十二年前的電影《立春》。》這部電影裡,蔣雯麗飾演的王彩玲,卻是一個膀大腰圓的醜女......王彩玲,孤獨終生,收養了一個兔唇女孩,取名「王小凡,平凡的凡。」,不甘平庸「,「夢想照不進現實」,真是悲哀啊。
  • 《立春》從獨一無二變成一個徹底的普通人,需要經歷幾步
    因為這樣的夢想,王老師與周圍生活格格不入,不甘於所謂世俗生活的王老師,最終在夢想破滅的必然中,與生活達成和解。夢想的破滅無數人在平凡的歲月裡,那種體味瑣碎生活的甘苦,才是生活的真諦。是媽媽的新年祝福,喚起了彩玲對世俗生活的認知彩玲的媽媽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放響炮竹期待新的一年。猶如此刻,在歲末盤點、懊惱,卻又在即將到來的新年鐘聲中期盼、祝福的我們。
  • 《立春》:選擇妥協還是堅守?普通人追夢,是否要和生活握手言和
    《立春》講述的是小縣城裡王彩玲等藝術青年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痛苦掙扎的過程,表現的是他們在追逐夢想過程中,遇到的生存困境王彩玲為代表的文藝青年,面對夢想和現實的矛盾,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生際遇,構成了電影的基本主題。《立春》關注的不是理想,而是追逐理想、幻滅、重生的過程。
  • 一部老電影《立春》:夢碎了也該醒了 人終歸要回現實
    好好的日子變得猙獰,做夢做久了,總要過回人的日子,像極了《立春》裡的人物,有影子。張瑤飾演的高貝貝找到王彩玲,她自稱身患絕症,唯一的心願就是可以參加全國歌手大賽並獲獎。在北京求職多次碰壁已經讓王彩玲深深失望,同時為了幫助高貝貝,王彩玲放棄了進京的夢想,將這筆金錢用來資助後者打通關係。卻未曾想到,自己的好心面臨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謊言。
  • 顧長衛已經投降啦,王彩玲坐著老高的摩託車飛奔啦
    顧長衛和春天有著特別的關聯,當然是因為《立春》,以至於每年立春,老老少少的文青們都會從記憶裡翻拾點陳年舊事,然後念叨出那句經典的臺詞:「每年的春天一來,實際上也不意味著什麼,但我總覺得要有什麼大事發生似的。我的心總是蠢蠢欲動,可等著春天整個過去了,根本什麼也沒有發生。」
  • 《立春》夢想和現實上了床,那棵稗子在春天的情事
    在遇見貝貝(張瑤飾)前,王彩玲一直沉醉在自己編織的「調入人民歌劇院」、「唱到巴黎」謊言裡,為此不惜與現實決裂,「我不想過庸俗的生活,不打算在這裡發生愛情。」在《託斯卡》構建的象牙塔裡唱「暮春」的王彩玲等待著別人賞識,恰如那低低哀婉詠唱詠嘆調的公主,在等待一位跨馬佩劍的勇士,將自己從火龍看守的城堡中救出。
  • 風聞有你系列影評之三:有一種悲憫是被呼喚出來的 觀影《立春》
    電影一 立春王彩玲在小縣城學校教授音樂,雖然貌不出眾,但她 有一副好嗓音,對歌劇尤其著迷。然而,閉塞小縣城的普通百姓對歌劇並不感冒,志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要調到北京,在那裡一展歌喉發揮自己的天才。事業知音難覓,生活中同樣。雖然她和小縣城的幾位男人都有過瓜葛,但是愛她的人她不愛,唯一一次付出的真情,卻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 《立春》:這個寒風刺骨的小城,一直沒有迎來過「春天」
    的《立春》絕對排的上號,這部電影上映於2008年,由蔣雯麗主演。這就是王彩玲的夢想與現實,夢想是那麼美麗,現實卻是這樣冰冷。當王彩玲準備回歸家庭後,她找了一個婚姻介紹所,從店裡出來,她買了一串烤雞翅,在一個十字路口與黃四寶不期而遇。
  • 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
    《立春》是導演顧長衛早期代表作品之一,這部影片反映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藝術青年的人生困惑與失意,記敘幾個小人物在追逐藝術理想時的坎坷經歷,他們都渴望外面的世界,希望新時代的大門能夠朝著有夢想的人打開。,他行走在比肩接踵的人群中,唯獨他停下腳步去細緻的聽喇叭裡的歌劇聲,搭配此時的背景樂《慕春》,臺詞、語調和繁忙的人群形成一派和氣、富有生機的畫面反差感。
  • 顧長衛《立春》——春天總會來的,不要放棄希望!
    導演在講述這部電影片名的時候,說道「立春之時,春天卻未至,天氣依然寒冷,但人們心中已經有了對春天和溫暖的渴望」。趁熱打鐵,把顧長衛的《立春》看了一下,如果說《孔雀》給四顆星的話,這部《立春》可以給五顆星。
  • 《立春》|墮落、迷茫、都是因為你把自己看得太高
    劇中,我最反感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王彩玲,一個是黃四寶。在我看來,這兩個人簡直就是虛偽的代言詞。一直都活在自己的夢裡。他們給自己的人設是:儘管被時代辜負,我還是要完成自己的雄圖大志。01夢想一個是相貌醜陋的大齡女青年,熱愛音樂,為了它可以付出一切。一個是普普通通的鐵路工人,熱愛美術,藝考屢戰屢敗。是不是他們感覺很悲壯,很偉大?
  • 「她叫王小凡,平凡的凡」
    說起夢想,就不得不說一部08年上映,由顧長衛執導,蔣雯麗、張瑤、李光潔、焦剛主演的劇情片,一部關於時代、生存、愛情、夢想、虛榮、藝術...融於一體的現實記錄電影《立春》「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裡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風好像就在一夜間就變得溫潤潮溼起來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給感動了。」
  • 立春:女老師收留醉酒男過夜,第二天卻被反手一巴掌
    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裡還沒有春天的跡象, 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風好像一夜間就變得溫潤潮溼起來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給感動了。第一次看《立春》的時候,我為王彩玲(蔣雯麗飾)對夢想的執著而感動。現在再看《立春》,卻發現她活得很擰巴。
  • 立春之暢想
    王彩玲,儘管貌不出眾,但她同樣也有追求理想和愛的權利,並有著常人或缺的勇氣……看過由顧長衛執導,蔣雯麗主演的國產電影——《立春》之後,感想頗多:隨著每年立春的來臨,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個人人生的立春的到來,因為一年之際在於春,一生之際在於青。
  • 從《霸王別姬》到《立春》,顧長衛對人性的挖掘愈加直白
    這就是剛剛破春的風,帶著幾絲潮溼和幾絲寒意,但寒冷之後就是春天,《立春》時節總在冬寒之後,堅持下去就有盼頭。嘗過生活酸苦的人,看電影《立春》都會被勾起內心的幾處潮溼,觸動不已!觀眾喜愛它,因為仿佛看到的就是自己,電影人喜歡它,因為無論情節、色度和演技都是難得的電影佳作。
  • 《立春》:一個大齡單身醜女的「墮落」史
    作者:糰子姐《立春》是顧長衛導演2007年的作品,一部典型的文藝片。顧長衛的夫人蔣雯麗,在電影中飾演女主角王彩玲——一個大齡單身醜女。為了這個角色她甚至增肥30斤,也是為藝術獻身和犧牲了。這部電影怎麼樣?有網友這樣評價:蔣雯麗她生了一張傾國傾城的臉,但她主演的《立春》,比她臉更令人著迷。
  • 江疏影的王漫妮相較蔣雯麗的王彩玲,後者更能代表大多數人的人生
    而電影《立春》裡由蔣雯麗飾演的王彩玲的人生相比王漫妮更能代表多數人的人生。王漫妮作為滬漂一族,她所經歷的租房壓力、城市融入感等都是能引起在北上廣深打拼的廣大人群的共鳴的,尤其是來自小地方的人的共鳴。身為高級銷售的王漫妮的日常工作是在門店銷售高端名牌,包括衣服、包、首飾等,工作還算體面,收入也不錯,月收入一萬五。然而,房租卻花了七千,後來還漲到了八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