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玲
明天出版社
對孩子來說,感覺害怕很正常。有些三四歲的寶寶會害怕非常具體的東西,如蟲子、狗、黑暗或怪獸。還有一些孩子則害怕新環境或怕見陌生人。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某些事物有恐懼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孩子的想像力非常豐富,可能會對虛構的東西比如健康、死亡、災難和疼痛等感到很擔心。隨著寶寶對自己和自己所處環境的安全感逐漸增強,他對大部分事物的恐懼也都會消失。
寶寶害怕的東西在你看起來可能很傻,也沒有道理,但對他來說,卻非常真實、嚴重。
在寶寶告訴你他害怕的東西時,比如會闖進家裡的大怪獸或鄰居家的小狗時,你儘量不要笑,要讓他知道你明白那種害怕某個東西的感覺。
如果你表現得讓他非常放心和安慰,他會明白感到害怕沒有什麼,但最好是去戰勝它。
如果你說:「好啦,小狗不會咬你的,沒什麼好怕的。」那很可能會讓他更加心煩。
相反,你不妨告訴他:「我知道你害怕小狗。我們一起從它旁邊走過去,好不好?要是你不想從它旁邊走,等小狗過來,媽媽就把你抱起來。」
有些孩子會從那些玩舊了的玩具或一直蓋的小毯子中獲得很大的安慰。
這些東西能給一個焦慮的孩子持續的安全感,特別是在過渡時期,比如你把他送到幼兒園或晚上讓他睡覺的時候。
這些「喜歡的東西」還可以讓一些寶寶更有勇氣去做那些可能會讓他們覺得可怕的事,比如見陌生人、去幼兒園或看醫生。
所以要允許你的孩子帶著他的特殊玩具或毯子。不要讓他覺得帶著這些東西「小孩子氣」,或者堅持讓他把這些東西留在家裡。
等寶寶長大點時,可能就不會再拿著他髒兮兮的玩具到處走了。到時候,他將學會其他克服恐懼的方法。
給寶寶解釋、展示和嘗試讓他害怕的情境。
如果他害怕在人群中走丟,你就告訴他:「只要你待在媽媽身邊,抓著媽媽的手,就不會找不到媽媽。萬一你真的看不到媽媽了,一定要待在那兒別動,我會找到你的。」這樣可能會讓孩子不再害怕。
如果是過去的經歷讓他害怕,比方說打疫苗,不要對他撒謊或用甜言蜜語哄他,但也不能把壞的一面說得太詳細。要溫柔地告訴他,雖然打針可能開始會扎一下,但很快就會過去了,然後再提出打完針後你們倆去做一件好玩的事。
重要的是,在寶寶經歷疼痛的過程中陪著他,向他表明你支持他打針,不會拋棄他。你可以向孩子坦白,你也和他一樣不喜歡去看病或打針吃藥,不過,為了身體健康還是要這樣做。如果孩子知道不是只有他一個人這樣,你也要學著克服一些害怕的事情,會對他有幫助。
如果你的孩子怕黑,就在他的房間裡點一盞燈。你也可以試試用其他方法來消除他的睡眠恐懼,只是不要指望他一夜之間就能克服所有的恐懼,這個過程需要幾個月,甚至長達一年的時間。
在你下決心要克服自己恐懼的那一刻,
其實已經擁有了面對世界的勇氣
獻給所有勇敢的寶貝兒
給Ta講這個故事
出版致謝
著:馬蒂爾德·斯坦(荷)
繪:米斯·范·胡特(荷)
譯:李媛媛
明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