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卦「有言」、師卦「執言」為例,談現今《周易》注釋的問題:五...

2020-12-23 騰訊網

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用簡寫、略寫之字註解卦爻辭

2、言:以需卦「有言終吉」、師卦「利執言」、漸卦「有言無咎」為例:

在《周易》中「」出現在12處,十個卦中;現今一般將「」解釋為「言語」、「爭論」、「怨言」、「口舌之爭」等,皆為「」相關的字義。

我認為這些解釋都是不準確的,「言」是「愆」[qiān]的簡寫、略寫

我們來看一下「」和「」的古字寫法:

」字構型和本義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指事字,其字形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區別符號「一」而成的指事字。「舌」與「言」關係密切,就像「刀」與「刃」關係密切一樣,都採用了加區別符號造指事字的方式。

綜上,我認為《周易》中的「」應是「愆」的簡寫、略寫,其義為「過失」。

《周易》中的「」之過,應是《尚書·周書·呂刑》中講的「五過」,即所犯的過失,達不到五刑五罰,屬於無心之過,可免受刑罰;類似現今的工作粗心、疏忽大意、無心之錯,處罰的話以批評教育、寫檢查、檔案記過等方式處理,雖無大錯但畢竟是汙點。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言」為「過失」義時,其所在爻辭的爻義:

一、需卦「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帛書寫作「九二:襦於沙,少,有言終吉。」;要準確理解此爻爻義,我們還需先了解三點內容:

第一點,甲骨文中的「小」字是三顆細碎的粒狀物,是「」字初文。字義上,「」字的本義為細碎的沙塵微粒,這一形象含有三種意思:數量上表示不多,後稍變其形而用「」字表示;質地上表示沙粒,後另加義符而用「」字表示;形體上表示微粒,後「」專用來表示此義,與相對,甲骨文、金文中即用此義。

通行本「」在帛書中有兩種寫法「」或「」。

帛書中寫作「」時,通行本「」義為「小」,與相對,指空間、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較的對象。

帛書中寫作「」時,通行本「」義為「少」,與久、長相對,指時間少、時間短。

第二點:通行本「」在帛書中有兩種寫法「」或「」。

帛書中寫作「」時,通行本「」義為「最終、最後」之義,與「」相對,末了、結束的意思。

帛書中寫作「」時,通行本「」義為「始終,總;表始終全過程」,盡、全、從開始到末了、從頭到尾的意思。

第三點:要與需卦「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相互配合著理解、釋義。

現在開始具體分析「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的爻義:

我在文章《二、太過「唯心」,不符合現實,與事實相違背:3、以需卦「需於泥;需於血;需於酒食。」為例》中講過「」是「需求」義,但它指的是第一需求,最重要、最主要的需求,有「重點、重心、關注」之義。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有省略,我認為完整的爻辭為「九二:需於沙,利用小,有言終吉。」與「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句式相同。

」是郊外、郊野,指遠處,此處代指長遠;「」是沙粒,指微小之物,只有近在眼前才能看清楚,故此處代指眼前、短期、近期。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講的是:滿足長久的需求(或:關注長遠的目標)(需於郊),要一直恆久不變的堅持,這樣做是有利的,沒有過失。

郊野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講的是:滿足眼前的需求(或:關注短期的目標)(需於沙),短時間是滿足、完成,是有利的,即使過程中會出現過失,但只要滿足長久需求的目標未變,那整個過程始終也都是吉利的(雖有過失,但不影響全局)。

細沙

這兩句爻辭講的其實是現今比較流行的戰略目標和眼前目標的意思(或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類似五年計劃和今年目標。

初九」爻講,制定好戰略目標後,要堅持目標長久不變,這樣有利於實現戰略目標,沒有過失。

九二」爻講,制定好眼前目標、短期目標後,短時間內儘快實現是有利的,即使短期目標錯誤或實現過程出現過失,只要「需於郊」未變,那整個過程也會是吉利的。

以西周時期周公制定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為例:

西周實行的是「宗法制」、「分封制」、「等級制」緊密結合的政治制度。

周王是天下大宗,而諸侯對周王來說是小宗,諸侯在自己封國內是大宗,卿大夫又是小宗,這樣形成了以周王為首的寶塔形的等級制度,是西周社會的基本結構。

周公攝政時期,前後進行兩次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通過把王族、功臣等貴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以此擴大周王的統治區域,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並逐步構織出遍布全國的交通網絡,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國林立的狀態,使周王朝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堅持「宗法制」和「分封制」便是「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周公第一次分封后,出現「三監之亂」,當時近在眼前的首要目標是東徵平叛,要短時間內儘快平亂,平定三監之亂後,周公進行了第二次大分封,這便是「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需於沙,小三監之亂後,近在眼前的首要目標是東徵平叛,要短時間內儘快平亂;

有言」周公第一次分封后,出現「三監之亂」;

終吉」平定三監之亂後,周公進行了第二次的大分封,形成了「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統治局面,各諸侯國拱衛周王室,使周王朝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二、師卦「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兇。」

田有禽」農田裡有飛禽走獸禍害莊稼。

利執言,無咎」把犯錯的主管農田的官員抓起來訊問,是有利的,這樣做沒有過失(言:過錯、過失)。

西周時期,有專責農田、農事的官員。《詩經·小雅·甫田》「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饁彼南畝,田畯至喜。」(田畯:古代職掌農事的官);《詩經·周頌·臣工》「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保介:田官)。

稻草人

比卦六五:王用三驅,失前禽」講說如果「田有禽」,周王用「三驅」多次驅趕,若還不改正則「失前禽」誅殺帶頭、領頭的飛禽走獸,追隨者不咎。

這便是周公主張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罰」,若周王沒有「執言」,也未「三驅」,而是直接「長子帥師」出兵徵伐「」,則會「弟子輿屍」傷亡慘重,故「貞兇」堅持無名徵伐是兇險的。因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講說要「師出有名,不然有兇」。

稻草人

PS:「師出以律」現今一般解釋為「軍隊出徵要有紀律」,我認為這是錯誤的;:《說文解字》「律,均布也。」,「律」的本義是普遍遵循、效法的東西。故我將「師出以律」解為「師出有名」)

三、漸卦「初六:鴻漸於幹,小子厲,有言無咎。」中「」也是過錯、過失的意思。

3、包:以泰卦「包荒」、否卦「包羞」、姤卦「包有魚;以杞包瓜,含章。」為例:

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文(大小篆)發展的過程是漢字細分化(一字變多字)、字形趨繁化的過程。

由「」分出「」等字。泰卦包荒」中「」是「」義;姤卦以杞包瓜,含章。」中「」是「」義;否卦包羞」中「」是「」義;姤卦包有魚,包無魚」中「」是「」義。

下節內容:

六、不知先秦時期「中」字的用法、倒裝句式,等等。

1、中:泰卦「得尚於中行」、復卦「中行獨復」為例。

2、有:坤卦「無成有終」、謙卦「謙謙,君子有終」 為例。

相關焦點

  • 以否卦「其亡其亡,繫於苞桑」為例,談現今《周易》注釋中的問題
    為例:「其亡其亡,繫於苞桑」現今的主流解釋為「將要滅亡!將要滅亡!要牢牢系在桑樹幹(桑樹之本)上(才能避免滅亡)。」;還有另一種解釋為「將要滅亡!將要滅亡!如同系在苞草、柔桑之上(根基不穩,故易亡)。」;這是兩種意境完全相反的註解,但不管是哪種解釋都有其道理,有其簇擁著。對這一爻辭的理解關鍵在於對「苞桑」理解、注釋。
  • 為什麼《周易》是我國最早的軍事作品?師卦,深刻揭露作戰的哲理
    師卦也非常注重戰爭的正義性,因為這決定了百姓對戰爭的擁護程度,從而決定了國家是否有充足的兵員。師卦的卦辭為師:貞。丈人吉,無咎。丈人指得就是德才兼備的將領,由這樣子的人做將領,不會出現過失的。對此師卦又將其分解為四個階段論述。第一階段: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行軍打仗要紀律嚴明,否則就會失敗。
  • (中三)淺談現今《周易》注釋中的問題:二、太過唯心,不符現實
    上節內容介紹了現今《周易》的註解中的問題「二、太過「唯心」,不符合現實,與事實相違背」:1、以同人卦「乘其墉,弗克攻,吉。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為例;2、以噬嗑卦「屨校滅趾,無咎。何校滅耳,兇。」為例;3、以需卦「需於泥;需於血;需於酒食。」
  • 周易第7卦_師卦(地水師)_坤上坎下
    (水地比) 周易第七卦詳解師卦原文師。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白話文解釋師卦:佔問總指揮的軍情,沒有災禍。《象辭》說:下卦為坎,坎為水;上卦為坤,坤為地,像「地中有水」,這是師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容納江河的大地,收容和畜養大眾。《斷易天機》解師卦坤上坎下,為坎宮歸魂卦。
  • 先秦時中國、中庸實為國中、庸中的倒裝,以此談《周易》的「中」
    淺談現今《周易》注釋中的問題,及應如何註解其成為老少鹹宜之作六、不知先秦時期「中」字的用法、倒裝句式在先秦文獻中,有許多倒裝句,《周易》中也是如此。在現今的地方話語中,倒裝句也較為常見。在現今的山東、廣東地區,日常用語中,倒裝句就非常多(本人只在這兩個地方生活工作過,故比較熟悉,其他地區不是很清楚)。例:正常句式:你先走;倒裝句:你走,先。
  • 《易經》的64個智慧:周文王創作《周易》,是為了復仇?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整部《周易》重剛抑柔,所以乾卦至剛至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是第一卦,顯示了西伯侯(周文王)姬昌富國強兵,克殷伐紂的決心。所以有一種說法,認為《周易》是西伯侯姬昌發動戰爭,討伐殷商的戰略規劃。這從《周易》的卦辭和爻辭中也能看出些端倪。
  • 【易經】師卦——嚴於律己,師出有名
    譬如有剛健中正之人在軍旅之中響應君王,執行危險的任務而能順應天下之民心,以此來治理天下,而民眾紛紛順而從之,吉利得很,還哪有什麼災害! 《象》曰:地中有水,師[1]。君子以容民畜眾[2]。 【注釋】 [1]地中有水,師:坎為水,水為眾多之象,地中有水之象就如同民中有兵之象。
  • 師卦「師左次」是何意?
    師卦六四「師左次」是何意? 對師卦六四爻「師左次,無咎」主要有兩種解釋: 一是不宜進取則退舍之意。崔憬說:「偏將軍居左,左次,常備師也。師順用柔,與險無應,進取不可。
  • 周易取名推薦:2020年寶寶名字大全
    泰是社會和平穩定,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意思,《茹初》作為嬰兒的名字,可以理解為茹草的根,寓意著嬰兒的志向向上,注重根基,腳踏實地,有勇氣,有毅力向上,積極進取。初謙來源: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謙卦-周易「初謙」選自謙卦的第一爻,本卦的意思是:謙謙君子,用這樣的德行涉過大河,吉祥。
  • 蒙卦古筮例與總結
    獵人在黃昏時歸來,獵物果然和管輅說的一樣。(《三國志·管輅傳》) 【解讀】尚秉和按:其所得之卦當為蒙。蒙上艮。艮為黔喙之屬。故知其為獸。而艮為小。故知所獲為小獸也。蒙下坎。坎上有半兌象。兌為口。今口不全。胡能食。故曰非食獸。兌為爪牙。半兌。故曰微而不強。離為文章。坎上下只有半離象。且二至四爻互震。震為玄黃。三至五互坤。
  • 需卦河洛
    歲運逢之,在仕必遭貶逐,而自貽伊戚; 在士必受恥辱,而無以自拔; 庶俗宣防寇盜失奪之嗟。行舟者被水厄。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此爻是能遠於害。合於節令者,必為正人,有才有德,觀變知機,出險為夷,而身家可免傾危之患。不合於節令者,違親向疏,山家作旅,幼失恃怙,老倚富豪。不則為奴婢使令之人。
  • 周易六十四卦下經第51卦_震卦(震為雷)_震上震下
    在家中代表長男,植物為大樹,顏色為綠色,身體代表肝膽,動物為多足類動物,如蜈蚣,方位代表正東,五味之酸,人事為驚恐喧鬧之事,地震,鞭炮,多動少靜外向之人,企業中代表中層,執行層事業:處於不順利、甚至面臨危險的局面,對此務必提高警惕,有備方可無患,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可以泰然處之,並且可以由此引吸取教訓,一方面使損失減少,另一方面可以迅速復原,使事業邁上新的高度。
  • 周易六十四卦上經第27卦_頤卦(山雷頤)_艮上震下
    【注釋】①顛,高亨說:「借為填,塞也。填頤,納食物子腮中。」拂,李鏡池說:「借為刜,聲通。刜,擊也(《說文》),斫也(《廣雅?釋言》)。」經,《廣雅?釋言》:「徑也」,指阡陌。拂經,這裡指墾荒開田。②頤,頤養。徵,徵伐,攻擊。頤徵,猶言為了生計而去搶劫別人。【解析】顛,填也。要填飢餬口,就得自力更生。不開墾於丘園而想得到頤養,不從正道而攫取和徵往必有兇險。
  • 師卦解析|到底應該怎麼對待那個總是滋事挑釁的人?
    首先是一個貞字,貞為正,也就是說師出一定要有名,為了和平而戰的戰爭才有可能得到好的結果,而為了燒殺搶奪而去的戰爭即使在最初得到了勝利,最終也會因為不貞而受到譴責。最後我們來看師卦的大象: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蓄眾。大象的意思就是學會了師卦之後,應該引發我們什麼樣的思考。地中有水就是說讓我們看到打仗的兩面性,有可能是好事業有可能是壞事。
  • 筮法不明,何以言易?愚將載數篇,試破千古之謎,以饗讀者
    又說:「蠻夷氐羌雖無君臣之序,亦有決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國不同俗。」愚對此論斷十分贊同!卜筮之法,因時以變,隨地乃殊,溯古稽今,也都有明確的證據,在此無須詳盡陳述。《周禮·大卜》有言:「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有六十四。」《連山》、《歸藏》其書佚失已然久遠,其經卦與別卦雖與《周易》相同,而筮法或許與《周易》不一樣。
  • 以乾卦為例,告訴你如何從《易經》中為寶寶選出一個好名字
    近期有朋友問我如何給寶寶通過《易經》起個有文化底蘊和內涵的名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這裡我以乾卦為例歸納了如下3點比較重要的內容,提供給需要用《周易》起名的家長朋友。並且通讀《周易》大概能入眼的文字,也不會很多,為了寶寶一生中需要用到的名字,家長讀個一千多字的意思,還是很划算的。以《易經》起名字,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理解全文的大致意思,由此為基礎才可能知道哪些字的寓意比較好。
  • 讀易經,悟六十四卦,師卦七
    今天繼續來學習上經的第七卦,師卦。師卦是坎下坤上。師坎下坤上《師》:貞丈人吉,無咎。白話:【白話】《師卦》象徵兵眾(師指軍隊):堅守正道,德高望重富有經驗的長者統帥軍隊可以得到吉祥,不會有什麼災禍。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白話:【一爻】初六,出師徵戰必須要有嚴明的紀律,如果軍紀混亂必然有兇險。
  • 《易經》需卦卦爻辭中的6個歷史小故事
    《易經》需卦卦爻辭中的6個歷史小故事《易經》64卦中的第5卦,是水天需卦。需卦上坎下乾,卦辭為:有孚,光亨,貞吉。處涉大川。「需卦」上卦坎為水,下卦乾為天,坎水在天上為雲,風吹拂而集結,陰陽交電而後落雨,滋潤大地萬物,供給養身之需,從而養心、養性、養德、養賢、養民。
  • 破解《周易》:如何讀懂《周易》—《易經》和《易傳》
    陽爻為「九」,陰爻為「六」,比如乾卦的六爻分別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每一爻有當位和不當位的分別。陽爻應當在一三五的奇數位置,陰爻應當在二四六的偶數位置,合則當位,不合便不當位。隨著現代考古的發展,我們從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中記載的卜辭,對古時的龜卜文化有了很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