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5年夏日的某一天,趙麗宏(當代著名散文家,上海文學雜誌社社長)在上海作家協會的花園裡,遇到老朋友陳村。
陳村劈頭就問:「讀過新出的《中國作家》嗎?」 趙麗宏回答還沒讀過。陳村說:「去讀一下,有一個叫莫言的,寫了一篇好小說。」 當天晚上,趙麗宏讀到了《透明的紅蘿蔔》,莫言這個名字,他再也無法忘記。
那年莫言三十歲,憑藉《透明的紅籮卜》一炮打響。
二.
二十多個人排成長隊,手裡都抱著莫言的著作,等著莫言籤名。即使其書是盜版的,莫言也願意籤。自己寫的書有盜版,這是多大的獎賞。
讀者說:「莫言老師,非常感謝你。」
莫言笑笑:「不用謝,籤名,我樂意。」
美國新聞雜誌《時代》稱他為「所有中國作家中最著名、最常被禁止和廣泛被盜版的作家之一」。
三.
高密的高粱和山水養人,八歲時的兒童管謨業,照片上長的白白的,還穿著新鞋子新衣服。
恰恰是這張照片,被接兵的部隊幹部看上了:從管謨業八歲的照片看,體現了優越性,為祖國長臉,這樣的人,應該當兵。
當兵首先要遵守保密守則。
新兵管謨業問:「啥叫保密守則?」
部隊幹部答:「就是國家最高機密,簡稱高密。」
管謨業說:「我們那地兒就叫高密。」
部隊幹部說:「你的名字有個謨字,拆開來就是莫言。」
四.
莫言的女兒上學的時候,莫言已經是一手「紅蘿蔔」,一手「紅高粱」。莫言把自己的著作送給女兒的班主任雅正。
有一次開家長會的時候,班主任喊:「誰是莫言?」
莫言答:「我是。」
班主任說:「你知道什麼叫主語和謂語嗎?」
莫言說:「略知一二。」
班主任說:「你寫的文章,有些句子不通啊!」
莫言說:「是的,我一定努力學習提高。」
嗯,這有點像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對話。
五.
莫言嗜好讀書,小時候冒著家長懲罰的風險讀書,甚至出力推石磨換書看,推十圈石磨才能獲準看一頁書。
在訪談時,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董倩問:「您就不能推一圈磨就看一頁書嗎?」
莫言大聲說:「我願意人家不願意啊!」
六.
莫言仍然記得自己年少時讀《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準他借書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須還書。
怎麼辦?他跑到一個草垛上躲了起來,放羊這個正事被丟到了一邊,羊兒餓的咩咩叫,他卻讀得忘乎一切,氣得母親要打他。
七.
漫長冬天,無以為樂,少年莫言就在村子裡、炕頭上聽恐怖故事,聽多了自己都亂尋思。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人在橋頭走路,聽到背後有人嘿嘿笑,可是回頭又沒有人。自己亂尋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門口,仿佛看到遠處田野裡有一個橘黃色的球,被兩隻狐狸拋來拋去。
當然,還有很多土匪豪傑的故事。這些民間故事、傳說,最後都成了莫言創作的素材。一位幼時夥伴說:「咱小時候聽到的那點兒事兒,都上你的書裡去了!」
在與同行交流時,莫言曾驕傲地說:「你們在用眼睛看書時,我是在用耳朵聽書!」
三木 綜合
桂學領導給特聘研究員頒發聘書,一支學術界的新桂軍正在悄然崛起
第978期:最佳設計(精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