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建立中西醫並舉並重並跑

2020-12-23 騰訊網

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據數據顯示,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中國之所以人口眾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中醫,一把草藥、一根銀針,護佑著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歷史上醫藥飲食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滋養了自豪自信的民族氣質,培育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中醫發源於黃河流域,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通過人體救治積累了豐富的救治的經驗,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

中華文明5000年綿延不斷,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唯一沒有乾涸、沒有斷流的文明,中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體現,凝聚著深邃的中國哲學智慧。公元前五世紀扁鵲望、聞、問、切診斷疾病,《黃帝內經》的整體觀念、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學說結合構成了辯正施治的理論體系,《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指導中醫臨床治療。

03年非典前期,中國內陸死亡率15%,中醫藥介入後死亡率降至6.53%,中醫藥不但可以養生預防、治療未病,還可以快速控制疾病發展,鞏固康復治療效果。在防治突發性、流行性、傳染性疾病方面有著較大勢和良好作用。

對於突發性、流行性疾病的認識和診治,中醫與西醫完全不同。西醫要查清病毒的流行特徵、致病機理等之後,才能進行有效幹預。西醫主張儘早使用激素抑制免疫,避免進一步肺組織損害,但也清楚的知道這樣同時壓制了免疫應答使得免疫系統難以完成病毒感染病程中自身抗體形成以及留下了後遺症。

而中醫辨證論治,一人一方。中醫認為病毒細菌千變萬化,不斷變異,防不勝防,人能做的就是在患病後幫助患者提升免疫系統的能力。

中醫治病不是關注致病因素,而是關注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後所導致的症狀,即人體正氣對致病因素的反應狀態。通過人與自然時令變化的適應性,觀察病毒侵犯人體後的不同反應,採取四診合參、辨證論治,無論疫情處於什麼階段,都能夠把握疫病的演變規律,達到及時快速控制病情發展,有效預防和治療的目的。

中醫通過多種方式深入全面參與疫情防控,立下汗馬功勞,中醫藥深度、全方位參與的地方患者治癒率高,這是祖國醫學抗擊瘟疫的再次「亮劍」,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中醫力量。中醫人在和疫情賽跑,和時間賽跑,這是東西方文化的賽跑,也是醫療制度的賽跑。

全球範圍內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繼續,雖然國內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是依然不能有半點鬆懈,仍需齊心協力打贏最後一場阻擊戰。

目前,不僅是新冠疫情形勢嚴重,在我國病毒性肝病形勢很嚴峻,病毒性肝炎佔到全世界人口的1/10,除了病毒性肝病甲、乙、丙、丁、戊之外還有脂肪肝、免疫性肝炎等。

目前除了西醫藥治療外,還有中醫多靶點中藥複方治療。

新中醫療法不可忽視,新冠疫情期間,中醫療法展現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多靶點中醫複方療法是選用多種多靶點、整體性的全成份天然中藥,據患者的不同疾病不同體質調配對應的藥劑,排除體內及肝臟病毒,活化全身微循環來加速肝臟清除病毒,抑制病毒的發展從根本上上解決問題。中西醫結合比傳統單一的中醫或西醫治更能使廣大患者受益。

在中醫藥深度參與救治的同時,大力宣傳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病可降低肝病「三部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肝炎—肝硬化—肝癌,通過中醫多靶點中藥複方療法有效的提高肝病的治癒率,將可迅速穩定民眾的社會心理。

把這次危機轉化為推動中國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機,轉化為中國文化價值觀特別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被世界認同的重要契機,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中國思想、中國醫術和中國精神,讓世界人民認可中國文化,讓中醫藥造福世界人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用中醫藥築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線,用中西醫結合實踐為世界防疫樹立新的標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醫藥「十四五」規劃輪廓初顯 行業將進入黃金髮展期
    因此,「十四五」方面,蘇慶民表示,規劃已明確,要把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在此背景下,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健康;把握堅持中西醫並重,協同發展;遵循規律,特色發展;質量為先,融合發展。
  • 張伯禮:中西醫並重是健康中國建設的基礎
    我們要發揮中醫藥的作用,發展中醫機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2020年健康責任論壇暨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表示。 會上,張伯禮圍繞中醫藥戰「疫」的經驗和貢獻進行了主題演講。提出要切實貫徹中西醫並重的方針,中西醫結合、中西醫並重,不但是戰勝疫情的法寶,也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
  • 孫鋒:傳承好中醫藥文化瑰寶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肖寒)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中醫藥學在實踐層面強調養生、「治未病」,這一理念早已深深融入了國人的日常生活。但與此同時,傳承發展什麼、怎樣傳承發展、如何發揚光大中醫藥文化和產業這些問題也擺在繼承者面前。
  • 谷曉紅:疫情下對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思考
    二、要慎思審問中醫藥的發展需要與時俱進,所以肯定成績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要發現總結中醫藥事業與中醫藥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這是事業不斷發展的一個動力。經過這次大考中醫藥發展還是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尚未形成適應新時代的學科體系。正如韓濟生院士和黃璐琦院士的報告所講,新的學科體系的建立,我們要從不自覺要到自覺。
  •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主持常務會議,研究《北京市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
    1月5日下午,北京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傳達學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北京市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等事項。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主持會議。  會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科學回答了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我們推進首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 張伯禮:中醫藥被一些管理機構忽視 療效為何有人就看不見?
    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在於,長久以來中西醫並重的衛生政策方針在某些層面未能得到有效執行,現行衛生行政及藥品監管體制未能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不能體現中醫藥自身特點。《瞭望》:你如何評價國家針對中醫藥的政策?張伯禮: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並逐步形成相對完善的中醫藥政策體系。比如確立「團結中西醫」「中西醫並重」的衛生政策方針,將發展傳統醫藥寫入憲法,成立中醫藥管理部門,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下發《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
  • 傳承中醫精華 實現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 北京市中醫藥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科研、教育、文化、產業等活動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本市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堅持中西醫並重,支持中西醫相互補充、協調發展,促進中西醫結合;推動中醫藥央地合作、區域協同,促進中醫藥對外交流、開放發展。
  • 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 讓世界了解「中醫文化樹」 | 建言中國020
    還及時與國際社會共同分享中西醫結合的抗疫經驗。中醫藥文化根植於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抗擊新冠疫情中巳有超九成患者使用中醫藥治療,並取得良好療效也受到世人的公認,黨中央多次強調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決策是英明正確的。
  • 同仁堂集團召開「推進中藥高質量發展暨中藥疫情防控座談會」
    千龍網訊 7月10日上午,由北京醫藥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 推進中藥高質量發展暨中藥疫情防控座談會」在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舉行。
  • 甘肅省中醫院突出中醫藥特色防控疫情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秦娜)記者從甘肅省中醫院獲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省中醫院突出中醫藥在防病治病方面的特色優勢,迅速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通過制訂中醫藥治療方案、開展遠程防控知識培訓、制定中藥預防處方等方式,多措並舉做好中醫藥防控工作
  • 以中醫藥「三防」思想為指導 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把脈】面對新冠肆虐,「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從新中國成立後確立「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到1996年「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衛生工作方針,再到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的「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 中西醫整合治療如何讓腫瘤患者絕處逢生?國內多名專家長沙研討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守正是基礎,創新是目標。中西醫整合的思路很好,但也需要進一步規範臨床路徑,更好與現代技術結合。希望與會代表能充分發揮中醫藥在腫瘤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獨特優勢,讓這一中華文明瑰寶煥發新的光彩,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貢獻!也讓我們湖湘中醫人在腫瘤進入精準治療的時代裡,走出真正具有中西醫整合特色的「守正創新 」之路,助力健康湖南的發展。
  • 菏澤市舉辦《山東省中醫藥條例》學習培訓班
    菏澤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時志江以及市衛生健康委機關、執法支隊相關科室負責人,委屬各醫療機構分管中醫藥工作的負責人,各縣區衛生健康局(中醫藥管理局)分管中醫藥工作的負責人及中醫藥科(股)長,各縣區中醫醫院院長、業務院長及醫務科長
  • 中醫藥循證研究二十年:新時代中醫藥的傳承、創新與發展
    12月18日,圍繞「中醫藥循證研究二十年——新時代中醫藥的傳承、創新與發展」這一主題,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臨床研究分會第五屆學術年會暨全國中西醫臨床研究聯盟成立壹周年紀念學術會議在北京開幕。中醫藥學與循證醫學融合發展,推進了循證中醫藥學科的形成。二十年循證中醫藥研究與實踐歷程極大促進了臨床醫療決策的科學化、規範化,促進了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
  • 第四屆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論壇在宿遷舉行
    宿遷網訊(記者 田慶伍)12月6日上午,第四屆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論壇在宿遷舉行。原衛生部部長高強出席開幕式。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昊,省衛健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岷在開幕式上分别致辭。
  • 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男科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中國中西醫...
    2020年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男科分會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中國中西醫結合男科高峰論壇會議紀要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男科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中國中西醫結合男科高峰論壇於2020年9月4-5日在北京召開。」、「名醫論壇」、「專家面對面」、「指南與共識推廣會」、「產品與新技術」、「經方(藥)在男科臨床中的應用」、「男科科室與個人品牌建設」、「名老中醫經驗傳承」、「男科疑難病例解析」等11個專場講座25個專題報告等。
  • 光明日報:以中醫藥「三防」思想為指導,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面對新冠肆虐,「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從新中國成立後確立「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到1996年「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衛生工作方針,再到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的「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
  • 湖南和泰康瑞:傳承經典名方 發掘技術創新
    如何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成為每個中國人不容迴避的時代考題。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後,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的報告明確提出了「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這個重要部署。
  • 德勝門中醫院-舉辦第五屆全國中西醫疑難病臨床診療學術報告會
    2020年11月8日,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深入學習貫徹「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重要論述,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和保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需要,加強中醫醫院的建設發展,提高中醫醫院的服務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打造一批特色品牌醫院,加強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第五屆全國中西醫疑難病臨床診療學術報告會」在北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