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據數據顯示,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中國之所以人口眾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中醫,一把草藥、一根銀針,護佑著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歷史上醫藥飲食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滋養了自豪自信的民族氣質,培育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中醫發源於黃河流域,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通過人體救治積累了豐富的救治的經驗,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
中華文明5000年綿延不斷,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唯一沒有乾涸、沒有斷流的文明,中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體現,凝聚著深邃的中國哲學智慧。公元前五世紀扁鵲望、聞、問、切診斷疾病,《黃帝內經》的整體觀念、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學說結合構成了辯正施治的理論體系,《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指導中醫臨床治療。
03年非典前期,中國內陸死亡率15%,中醫藥介入後死亡率降至6.53%,中醫藥不但可以養生預防、治療未病,還可以快速控制疾病發展,鞏固康復治療效果。在防治突發性、流行性、傳染性疾病方面有著較大勢和良好作用。
對於突發性、流行性疾病的認識和診治,中醫與西醫完全不同。西醫要查清病毒的流行特徵、致病機理等之後,才能進行有效幹預。西醫主張儘早使用激素抑制免疫,避免進一步肺組織損害,但也清楚的知道這樣同時壓制了免疫應答使得免疫系統難以完成病毒感染病程中自身抗體形成以及留下了後遺症。
而中醫辨證論治,一人一方。中醫認為病毒細菌千變萬化,不斷變異,防不勝防,人能做的就是在患病後幫助患者提升免疫系統的能力。
中醫治病不是關注致病因素,而是關注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後所導致的症狀,即人體正氣對致病因素的反應狀態。通過人與自然時令變化的適應性,觀察病毒侵犯人體後的不同反應,採取四診合參、辨證論治,無論疫情處於什麼階段,都能夠把握疫病的演變規律,達到及時快速控制病情發展,有效預防和治療的目的。
中醫通過多種方式深入全面參與疫情防控,立下汗馬功勞,中醫藥深度、全方位參與的地方患者治癒率高,這是祖國醫學抗擊瘟疫的再次「亮劍」,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中醫力量。中醫人在和疫情賽跑,和時間賽跑,這是東西方文化的賽跑,也是醫療制度的賽跑。
全球範圍內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繼續,雖然國內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是依然不能有半點鬆懈,仍需齊心協力打贏最後一場阻擊戰。
目前,不僅是新冠疫情形勢嚴重,在我國病毒性肝病形勢很嚴峻,病毒性肝炎佔到全世界人口的1/10,除了病毒性肝病甲、乙、丙、丁、戊之外還有脂肪肝、免疫性肝炎等。
目前除了西醫藥治療外,還有中醫多靶點中藥複方治療。
新中醫療法不可忽視,新冠疫情期間,中醫療法展現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多靶點中醫複方療法是選用多種多靶點、整體性的全成份天然中藥,據患者的不同疾病不同體質調配對應的藥劑,排除體內及肝臟病毒,活化全身微循環來加速肝臟清除病毒,抑制病毒的發展從根本上上解決問題。中西醫結合比傳統單一的中醫或西醫治更能使廣大患者受益。
在中醫藥深度參與救治的同時,大力宣傳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病可降低肝病「三部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肝炎—肝硬化—肝癌,通過中醫多靶點中藥複方療法有效的提高肝病的治癒率,將可迅速穩定民眾的社會心理。
把這次危機轉化為推動中國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機,轉化為中國文化價值觀特別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被世界認同的重要契機,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中國思想、中國醫術和中國精神,讓世界人民認可中國文化,讓中醫藥造福世界人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用中醫藥築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線,用中西醫結合實踐為世界防疫樹立新的標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