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易武茶小眾茶之中,諸如茶王樹、彎弓、白茶園、同慶河(銅箐河)等名山茶,不僅僅是熱門的搶手貨,其價格也逐漸呈上漲趨勢。
然而,今春的易武茶,天不遂人願,也是近年來品質最不出眾的一年。在臨滄茶區,已大面積開採春茶時,易武茶還未開始發芽。待到夏季來臨之時,易武茶才普遍性的開採,這是春茶還是夏茶?
都說,易武茶是茶人最後的一站。按照今春的這種品質,卻難以同臨滄茶相媲美了。在春茶季期間,我同勐海的朋友聊了一下,請他幫忙做點易武茶。結果……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原料……
在易武小眾茶中,這兩年來熱度比較高的是同慶河、薄荷塘兩個茶地。2018年,有幸前往這兩地訪茶,其間的尋茶之苦,如今歷歷在目。訪同慶河茶,需要爬山涉水;訪薄荷塘茶,需要翻越五座山峰。
從品質來看,同慶河茶與薄荷塘茶,各有千秋,並無孰更勝一籌。從產量來講,同慶河茶總體產量比薄荷塘茶要多一些。在古樹茶方面的產量,同慶河茶與薄荷塘茶相差不大。
老茶人評價:淡雅中見不俗!這樣形容薄荷塘最為確切
今春,從幾家做薄荷塘的茶企品牌中蹭過幾泡薄荷塘品飲,其品質已大不如往年了。當然了,也在幾家茶企品牌中蹭了幾泡之前做的薄荷塘,多數薄荷塘茶品,卻找不到在茶山上品飲薄荷塘的感覺。
近幾日,尋得一泡2017年的薄荷塘,品飲後找到了2018年在茶山上喝薄荷塘的風味。此外,遠在廣州做茶的老朋友張老師見我在朋友圈分享了薄荷塘的茶品圖,也就同他分享了一泡。
這幾日,工作忙得不亦樂乎,精神有些恍惚,把2017年的薄荷塘標籤寫成了2015年,在此,向老朋友張老師道一聲歉意。
張老師在收到薄荷塘後,也迫不及待地同他的老朋友分享,他說,這款茶品非常不錯:淡雅中見不俗!這樣形容薄荷塘最是確切。
「薄荷塘以淡雅見長,喉韻至上,投茶量9至10克是剛剛好的。同彎弓和冰島的感受截然不同。」此外,老師還提到,今日在場品鑑2017年薄荷塘的一位老朋友,之前也收了一些薄荷塘茶料,對薄荷塘茶葉的口感、滋味甚是了解。在品鑑了我給張老師分享的薄荷塘後表示,薄荷塘就是這個味道,熟悉的味道非常明顯……
茶喝好了,心就晴了,今日與你分享這款:
2017年薄荷塘
規格:357克/餅,7餅/提
外形:幹茶墨綠長梗,肥碩;
杯香:花蜜香,高揚,純淨;
湯色:金黃明亮;
滋味:醇潤,清冽,湯色細膩;
香氣:花香馥鬱,蘭香淡雅;
葉底:厚實。
衝泡建議:適宜採用紫砂壺、建水紫陶壺,或其他高溫器皿衝泡。
綜合推薦:2017年薄荷塘普洱茶,餅形圓潤飽滿,芽葉肥碩;其香,花香馥鬱,蘭香淡雅;品後,回甘生津持久,山野氣韻強烈。這是一款適宜老茶客品鑑和收藏的名山易武茶臻品。
本文系愛普茶網原創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