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的熱情源自對企業未來的信心
蓋房子的時候,建築師把自己的想法具體地表現在藍圖上,再依照藍圖完成建築物。如果沒有建築師的具體規劃就無法完成。同樣的道理,企業在行動時也必須要有行動的藍圖,也就是精密的具體理想或目標。
人力資源管理的最佳境界就是把各個員工的理想、抱負與企業前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雙方共同發展。員工認為企業有前途,才會留下來努力工作;相反的,如果員工對企業前途沒有信心,就會產生一種前途未卜的恐懼心理,以及對業績成長的憂慮。在這種心理影響下,員工就會表現為混日子、悲觀消極、缺乏責任心和事業心,甚至整天想著跳槽。這樣的心態,當然對員工個人的成長和企業的發展都極為不利。
要使員工對企業前途充滿信心,就要讓員工了解企業的優勢和發展目標及企業的美好前景。員工看見了企業發展的藍圖和目標,才會主動地把個人的事業和企業的前途緊密地連在一起。
明確的企業發展目標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員工越了解公司目標,歸屬感越強,公司就越有向心力。
不斷地提出適合企業發展的目標,讓員工對企業前途充滿信心,是松下先生的重要激勵謀略。早在1932年,松下幸之助在向企業員工演講使命感的時候,曾經描繪了一個在250年內達成使命的願景。其內容是,把250年分成10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的25年,再分成3期,第一期的10年是致力於建設的時代;第二期的10年繼續建設,並努力活動,稱「活動時代」;第三期的5年,一邊繼續活動,一邊以這些建設的設施和活動的成果貢獻於社會,稱「貢獻時代」。第一時間段以後的25年,是下一代繼續努力的時代,同樣要建設、活動、貢獻。如此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直到第十個時間段,也就是250年以後,世間將不再有貧窮,而是變成一片繁榮富庶的樂土。
松下的這個規劃,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不僅在企業界未有先例,就是那些赫赫有名的政治改革家,也沒有多少人有這樣宏偉的規劃。難能可貴的是,時至今日,可以說他的夢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著。而更為現實的是,松下的這種規劃讓每個員工都擁有了燦爛輝煌的夢想,使員工對企業的前途充滿了信心,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松下說過:「經營者的重大責任之一,就是讓員工擁有夢想,並指出努力的目標。否則,就沒有資格當領導。」
也許有人會說,松下電器之所以能夠把夢想變為現實,完全是因為松下電器公司的經營一直都很順利的緣故,如果經營狀態不那麼理想,松下先生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實際上,企業經營順利時,需要制定遠景目標,把企業做大做強;經營出現困難時,更需要制定改進目標,凝聚人氣,走出困境。戰後的松下電器公司正處於慘澹經營之中,但松下先生卻不曾因此放棄為公司制定目標。由於目標明確,松下電器公司才能在很短時間內就走出困境,續寫昔日的輝煌。
如果是以強權或權威來壓制一個人,這個人做起事來就失去了真正的動力。抓住人的期待並予以具體化,使其為了實現這個具體化的期待而努力,這就賦予了動力。因為具體化期待是能夠實現的目標。善於激勵人的管理者,能夠將大家所期待的未來的願景,著上豔麗的色彩。這願景經過他的潤飾後,就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是形象生動的美好藍圖。大家對企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熱情自然高漲,士氣自然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