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藏」是冬日養生的一個重要原則

2020-12-27 中國財經信息網

「封藏」是冬日養生的一個重要原則

來源:揚子晚報時間:2020-12-21 09:30:19

防寒保暖,不只是多穿一點

提到冬日養生,大家都知道要防寒保暖。但是防寒保暖,可遠遠不止多穿點衣服這麼簡單。

防寒保暖,要從足部做起。俗話說「寒從腳入」。餘波主任告訴記者,天為陽、地為陰,人體也分陰陽,人體上部偏陽,下部偏陰。人的腳部與地陰相接,離心臟偏遠,獲得的血供相對不足,所以也比較怕冷。「如果上面燥熱,下面寒冷,一般都是由中焦瘀堵造成的。」而做好下肢的保暖,能夠保證回心血量,從而實現「腳暖渾身都暖」。平時手腳怕冷、易冷的人,在冬天格外要做好足部保暖工作。

其次,到了冬天,大家要調整作息習慣,最好能夠做到「早睡晚起」。餘波主任說:「冬季晝夜溫差比較大,晚間至第二天凌晨兩三點是冠心病等高發的時段,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應當格外注意保證良好的休息,避免熬夜。此外,晚餐也不宜吃得過飽。」

不僅「靜」有講究,冬日裡「動」也有學問。冬天運動需要注意時間的選擇,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過晚可能會影響心血管健康;而過早,除了溫度低,空氣也不太好,大量汙染物聚集在大氣中還未消散。「古人講『以待陽光』,就是說要等太陽出來、雲開霧散以後再鍛鍊。這也符合天人相應的原理,保證人體內的陽氣生成與外界陽氣生成時間相對應,使得鍛鍊順應自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餘波主任提醒,冬日運動應該以微微出汗為宜。大汗淋漓與「冬藏」原則相違背,會使人體陽氣外洩,容易導致一系列疾病。當然,必要的安全措施也是少不了的,跑步前要熱身、騎車時要戴護具,既有利於更輕鬆、放心地運動,又能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

防寒保暖的同時,也別忘了通風和保溼。到了冬天,人們常常將門窗緊閉,窩在溫暖的房間裡,忽視了通風和保溼。密閉的環境下,空氣比較混濁,氧氣量也相對不足。長期處於密閉空間裡,會造成缺氧,加重心腦血管的負擔。因此,每天開窗通風,對人體的心血管和肺臟都有養護作用。與此同時,由於暖氣、地暖和空調等取暖設備長期工作,屋內空氣乾燥,容易引起身體不適,甚至引發疾病。餘波主任建議:「大家冬季在室內取暖時,可以配個加溼器或者放兩盆水,保持空氣合適的溼度,以防止皮膚瘙癢和乾咳、哮喘等問題。」

扶陽同時,也要注意滋陰

「封藏」是冬日養生的一個重要原則,也就是說,冬天應該養護陽氣、收斂精氣。「陽主動,陰主靜。陽氣屬於功能性的,人體的行為活動都與之相關。」餘波主任告訴記者,如果人體陽氣受損,就會導致陰寒物質在體內堆積,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各種病理物質,甚至是一些肉眼可見的器質性病變。因此,要在量變引起最終質變的過程中,抓住機會進行挽救,這也是強調「治未病」的重要原因。

那麼,扶陽是否意味著要大量食用溫熱的食物來進補呢?餘波主任指出,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冬季天寒,吃溫熱的食物屬於一種自我保護,但如果過量,就會適得其反。「這是因為人在冬季陽氣內收,如果一味進食大量溫熱食物,久而久之,體內就會相對陰液不足。所以,中醫上有這樣一句話『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所謂「秋冬養陰」並不是說讓大家每天吃寒涼的東西,而是指在進行溫補的同時,一定要適當地滋陰。比如,冬天吃羊肉要注意不宜過多。如果溫補的食物攝入比較多,那就要適當多吃點蘿蔔、百合,喝點綠茶,達到滋陰、平衡的目的,以免陽氣過盛帶來內熱,導致身體陰陽不平衡,違反了養生之道。而一些更偏向於平補、不容易引起燥熱的食品,如臘八粥等,則是自帶「陰陽協調」的屬性,很適合體質虛寒的人來進補。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現在應該是『冬吃蘿蔔也吃薑』了。」餘波主任解釋,冬天吃白蘿蔔有很多好處,能夠滋陰瀉肺,還有消食的功效。冬日人們為了積蓄熱量常常會大量地吃溫辛的食物,導致體內陽氣過盛、陰液不足。而蘿蔔能夠發揮滋潤的作用,從而「陰中求陽」,更好地補陽。

而適當地吃薑也有利於扶陽。姜有發散、溫陽的作用。「過去人們冬天不提倡吃薑,是因為害怕把收藏起來的陽氣發散掉,但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吃得好、居家環境也溫暖了,吃薑也不會發散太多的陽氣。」餘波主任建議,冬天煲湯時,不妨多加幾片生薑,驅寒暖胃,昇陽助陽。

身體虛寒,試試「三九貼」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這也意味著即將「進九」,迎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不少人聽說「冬病夏治」貼「三伏貼」,餘波主任告訴記者,其實冬日養生也有「三九貼」,不僅可以加強和鞏固「三伏貼」的療效,還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扶陽滋陰、預防疾病,做到冬夏皆治。

冬季在中醫上與水關聯密切,而腎在五臟中與水對應。因此,中醫對冬季養腎十分關注。「三九貼」的原理就是以穴位貼敷的方式,讓溫熱的藥物成分滲透到皮下,作用於體內經絡,達到溫補腎陽的目的。餘波主任做了這樣一個比喻:冬季養生護陽氣就像用鍋燒水,而「三九貼」就是在鐵鍋下面加了一把火,又給鍋蓋上了一個蓋子。加一把火,能夠讓陽氣更旺,更好地發揮身體功能;而蓋上蓋子,則是為了「滋陰」,防止「鍋裡的水燒乾」:「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基礎成分中針對性地再添加滋陰藥物,保證發揮溫腎扶陽作用的同時,不至於造成內熱、引起副作用。」

餘波主任說,一到冬日四肢變涼、怕冷的虛寒病人,脾胃功能虛弱、冬季容易腹瀉的病人,患有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有痛經、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多囊卵巢症候群等婦科問題的人群,以及一些腫瘤患者,都可以試試三九貼。「有些人群不喜歡吃中藥,『三九貼』正好是一種『內病外治』的方法,能夠有效調補陰陽提高人體免疫力,從而進行預防性處理或者對症治療。」

相關焦點

  • 冬日養生8字經
    冬日養生需得講究方法,老年群體更值得注意,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簡單好記的「八字經」,能給大家帶來什麼好的建議。寒頭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發掘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時,出土了大批簡帛醫書,在這批醫書中記載:「聖人寒頭而暖足,治病者取有餘而補不足也。」
  • 阿膠上品宴,冬日養生的不二之選
    如今,人們將阿膠做成各種佳餚,化滋補良藥為舌尖美食,已日漸成為冬日養生美食界的寵兒。近年來,東阿阿膠創新驢肉餐飲模式,先後開發了阿膠上品宴、養生素宴、全驢宴三大特色宴席以及驢肉火鍋、驢肉燉鍋等特色餐飲店。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果非要在眾多的阿膠美食中選出個之最,我想阿膠上品宴,應該是冬日養生的不二之選!
  • 養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為了健康,我們必需養生。養生是「治未病」,是未病先防。養生,有方法。一、四時養生有人說,養生沒有什麼用,不養生也一樣能健康——人生於天地之間,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要健康,就一定要養生,養生的首要原則就是順應天地規律。
  • 知味雅集 | 「冬梅盈雪,封藏寄康」 ——杭幫菜美食文化交流活動...
    步入冬月,雖林寒澗肅,萬物蟄藏,卻是人體封藏養生的好時節,冬天有所封藏,來年福壽安康。  2020年12月18日,冬至前夕,由杭州市商貿旅遊集團、杭州方回春堂集團聯合主辦,杭州飲服集團、方回春堂河坊街館共同承辦的第四期「知味雅集」——「冬梅盈雪 封藏寄康」杭幫菜美食文化交流活動在方回春堂河坊街館舉行,美食與中醫兩大領域的國家級大師在現場與大家分享杭幫美食文化、冬令進補與中醫養生的方法,開啟「美食+中醫」的冬日養生盛宴。
  • 今日大寒,此季養生常識
    寒能封藏,陽熱經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沉於地下水中的陽熱,為成物發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後,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長用足。故冬季後寒冷,明年乃能豐收,乃無危險的病。向來無冰雪之地,冬季亦須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陽熱,升出地面,則成雷,成霧。冬季陽熱應當封藏,而反升洩,根本拔起,故重慶冬季霧大,病人多宜附子補陽。
  • 節氣養生丨小雪養生的重點就是:藏——藏好腎中的精氣
    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意思是說此時彩虹不會出現了,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季節。《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一個字總結小雪養生的重點就是:藏——藏好腎中的精氣!
  • 冬季養生原則:順天者昌
    昨天冬至,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中國傳統有冬至大如年之說,也就是冬至比春節還重要。冬至一陽生,太陽直照南回歸線,是先天八卦的地雷復卦,從冬至開始,太陽逐步北移,北半球開始進入晝長夜短。那麼,在這個寒冬時節,我們人又該如何養生呢?先從我們人體的「陽氣」說起。《黃帝內經》中說的「陽化氣,陰成形」,陽氣化成人體所需要的能量,陰氣形成了身體。如果人的身體沒有陽氣,就會變成空的軀殼,人也就會死亡。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的根本。陽氣就是真氣,也就說我們平常說的元氣,它儲藏在人體的腎裡。我們常聽到的「元氣大傷」,也就是陽氣。
  • 【大咖健康課】南京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餘波:氣溫陡降,養生的...
    因此,冬日養生,防止疾病侵襲至關重要。那麼,寒冬時節養護身體有哪些要領呢?記者採訪了南京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餘波。餘波主任提醒,冬日運動應該以微微出汗為宜。大汗淋漓與「冬藏」原則相違背,會使人體陽氣外洩,容易導致一系列疾病。當然,必要的安全措施也是少不了的,跑步前要熱身、騎車時要戴護具,既有利於更輕鬆、放心地運動,又能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 防寒保暖的同時,也別忘了通風和保溼。到了冬天,人們常常將門窗緊閉,窩在溫暖的房間裡,忽視了通風和保溼。
  • 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腎,養生教你看四季!
    摘要:養生和季節要怎麼結合?答案來了!自古以來,就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冬日刺骨,萬物蟄伏,到了大自然閉藏之際。中醫上講究「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如此」。冬季養生在我國早已是由來已久的民俗之一,其實對於身體的保養,最重要的還是身體五臟重要器官的保養,《黃帝內經》有云: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腎,即為四季五補之道。
  • 冬日養生食刻,恆天然安佳奶粉來助力!
    恆天然新年《冬季養生攻略》上線  為你與家人們的新年健康「佳」油助力!  你是否已經立好flag,準備開啟新一年的健康生活?不管是學生黨、打工人,還是要照顧全家老小的全能媽媽,面對冬季寒冷的「無差別攻擊」做好養生很有必要!  恆天然安佳聯手南方健康7位專家準備了一份貼心的《冬季養生攻略》。秋冬進補好時節,讓養生更科學!
  • 愛上冬天的理由只需599,泡湯、火鍋、下午茶冬日養生之旅
    2020年這個冬季山河已變了模樣但是,王坡民宿這個冬季不打烊特推冬日養生之旅住民宿、泡湯泉、吃火鍋、賞雪景給你一個愛上冬天的理由冬日特惠套餐5 9 9登高望遠祈福許願飛簷走壁,趣味攀巖,高空滑梯豐富多彩的室外遊樂設施可以滿足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的需求在這裡來一場冬日養生之旅
  • 冬天怎樣養生?
    冬季是人抵抗力最差的季節,學會養生保健是少生病的關鍵。那麼冬季如何養生呢?今天咱們系統化所說冬天養生的注意事項。冬季養生核心:內藏收斂、保暖避寒、節慾護陽、養腎藏精。冬季養生要點1、睡眠為什麼要放到第一位,因為睡眠的重要性時常被忽略!之所以被忽略,因為太容易被得到了,所以多數人不知道珍惜!原則:早睡晚起。
  • 最好的養生辦法,就是這幾個字
    市面上總是流傳著很多養生方法,但是有一句話叫「養生不如養心」。都說一個人經常生氣,會很容易讓人變老。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有時候,生氣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但是一味壓抑情緒,也不是一種好的辦法。有時候,有的人為了避免一些衝突,就會把情緒積壓在心裡。
  • 今日立冬|古人冬天養生原來可以這麼美!一種冷是你覺得他們冷,其實他們暖和著呢,真是受用!
    冬藏養生既是大自然植物與動物的生長規律,也是人類一條養生的原則,同時也體現了「天人相應」的中醫原理。《黃帝內經》裡歧伯老生長談的對黃帝講到「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廣醫科普」談談冬至養生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北方,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聞這種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開棚舍藥留下的。一碗「祛寒嬌耳湯」更是經典,民間流傳「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無論傳聞真實與否,但冬至的到來,表明已進入最寒冷的時期。
  • 冬至到,養生熱丨莎普愛思帶你探索冬日養生小妙招!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該注意什麼呢?小編現在為您分解!冬至後養生原則就是要儘量減少陽氣的消耗,保養精氣,做到養精蓄銳,有益於防治疾病。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患得患失,還可以通過午飯後適當打盹、多曬太陽、泡腳、天灸、膏方等方式,更好地養生。
  • 養生講究「清」「靜」 飲食把握三原則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這個時節氣候炎熱多雨,應該如何養生呢?大暑養生講究「清」「靜」大暑節氣養生重在一個「清」字,即在注重飲食「清潔」、機體「清熱」的前提下,進行「清補」。《黃帝內經》雲「春夏養陽」,暑熱天氣應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注意顧護陽氣、保持體力。烈日酷暑應儘量避免外出,減少露天日曬下活動,以防暑熱高溫汗出過多,損人陽氣。日常工作生活注意勞逸結合,閒暇時間可練字作畫、聽歌閱讀、品茶賞花以靜心寧神、斂陽降氣。運動鍛鍊宜選擇在氣溫相對不高的清晨或傍晚進行,但要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動陽生熱,洩汗太過而致氣津耗傷。
  • 今日迎來「大雪」 冬日養生有學問 這些你造嗎?
    冬日養生 這些你不能不知道  值此時節,營養專家提醒說,對於畏寒怕冷的人,要多穿衣服加強保暖,適當多吃含鐵元素和碘元素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黑木耳、大棗、乳類、海蜇等,有助於提高禦寒能力。患有心腦血管病、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  一、早睡遲起,防風寒,圍巾別離身。
  • 懶人福音:三招教你做冬季養生大菜
    儘管冬日進補是必須的,但吃也是有講究的,大家可別一味地吃「重口味」。如果盲目地吃高熱量食物或者一些名貴的補品,那或許補的只是肥肉,說不定還會上火哦。想要不上火不發胖,吃得滋潤又健康,很簡單,給你一個神器--多麗多功能養生壺,煲湯、煮粥、煮茶分分鐘搞定,走小清新式進補路線,輕鬆養生一步到位!有別於傳統的養生,輕進補是最近流行的健康養生新概念,我們如今每天吃的已經很好了,不需要吃什麼特別的東西全面進補,只要在保證身體獲得充足營養的同時,將食材做的好吃好喝,補當下時節身體所需就可以了,如此既能養生,還能避免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