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第二部正在籌劃 還有哪些科幻文學創作將走向大熒幕?

2020-11-19 上遊新聞

搭建行業交流平臺,助力科幻產業發展。8月26日,「中國科幻文學創作及其影視轉化」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宣影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主辦,《國家地理》中文網和《科幻世界》聯合主辦。專題研討會上,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通過音頻參會表示,目前正籌劃《流浪地球》第二部,並已有實質性進展。

「科幻作品具有跨越文明,跨越不同文化和國度的功能,所以能夠打動那麼多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和觀眾。」在劉慈欣看來,科幻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的區別在於,現實主義作品中,人和人之間有著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國度,不同的階層和不同的信仰。但是在科幻作品中,人類都是作為一個整體,科幻作品所描寫的人類危機和挑戰,一般都是人類所共同面對的危機和挑戰。

在《流浪地球》大賣46.18億元票房後,劉慈欣還有哪些將文學作品搬上大熒幕的計劃?對此,他表示,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部分科幻電影項目目前都處於停滯狀態,近期有實質進展的是《流浪地球》第二部。其他還有一些作品則處於初步階段。

在被問及怎樣的科幻文學作品更有利於改編成科幻電影時,劉慈欣認為,不同的導演,不同的製片團隊,對於文學作品的選擇都不盡相同,有時甚至差別很大。美國科幻電影改編最成功的是菲利普·迪克,但是他的作品當你初看時,會覺得並不適合改編成電影,因為它畫面感不強,而且那種行文方式也不太易讀。但當其作品真正搬上大熒幕後,諸如《全面回憶》《銀翼殺手》等,卻都獲得相當成功。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針對8月7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下發的《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劉慈欣看來,這對整個行業都是一個好消息,意見從政府層面,為科幻電影今後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有利條件,鋪平了道路。意見從科幻電影的各個方面,包括最初的劇本創作,到技術和特效發展,以及整個科幻電影產業的布局規劃,十分詳盡。

專題研討會上,今年7月出版的科幻文學《犼先生:錦繡離人》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作品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瑞獸「犼」作為主要意象,據此塑造出活了一萬八千七百多歲的「犼先生」。他居住的這顆名叫「怒安娜」的星球上,文明的誕生、演進、衰落和毀滅已數度更替,幾經輪迴,唯有他見證了上一次文明的毀滅和重生。他一度沉淪,直到來自另一顆星球的香莎莎落人的闖入和神秘女孩鸚寶兒的出現,改變了他漫長而索然的生命旅途,他因負罪而頹然孤獨的靈魂也終將得到救贖。作品在宏大視野與微觀敘述的字裡行間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觀照,以及當代中國對人類命運的深刻理解和關懷。

與此同時,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偉良、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著名電影監製張昭等嘉賓,還分別圍繞「中國科幻文學創作及其影視轉化」這一主題,發表了觀點。與會嘉賓認為,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2020年將是中國科幻電影再次啟航之年,相信從明年開始,一系列優秀的科幻電影將接踵而至。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翰書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被曝將拍第二部?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持續升溫
    該論壇由北京暢想新影影業有限公司、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四川帆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優酷網絡電影事業部總經理蘆洋、帆魚文化CEO向志博、科幻作家王晉康和何夕、知名影視出品人謝光新、《流浪地球》主演楊皓宇等人共同參加。下午14時,《科幻世界》雜誌社副主編拉茲、優酷網絡電影事業部總經理蘆洋、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進行了致辭。
  • 地球流浪之後,中國科幻電影走向何方?
    當下,大火的《流浪地球》被人推崇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再次掀起觀影狂潮。這樣一部由中國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據說命運多舛,曾因某些追求流量小生的投資人不看好,差點夭折。幸運的是,一個有二桿子拼勁的導演和一群認同科幻電影的主演們排除萬難,為大家呈現了一個腦洞無限大的宇宙視聽新畫面。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的科幻電影走向何方
    2019年春節,《流浪地球》橫空出世,46億,創造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奇蹟。不少人將2019年稱為中國科幻元年,很快一股科幻熱在中國影視圈瀰漫。以科幻為名的項目越來越多,都夢想它可以成為第二個《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喚醒了沉寂十九年的科幻作品
    《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和《三體Ⅲ·死神永生》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文學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00年,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特等獎,但是這部特等獎作品,沉寂了十九年。2019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被導演郭帆,搬上了熒幕,空前轟動。
  • 聊聊流浪地球和科幻小說
    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和劉興詩被讀者譽為中國科幻小說四大天王(還有肖建亨,算是五絕)。甚至有了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珊瑚島上的死光》。不久,在「清理精神汙染」中科幻小說遭到點名批判和直接打擊,被禁止刊發和出版。
  • 《流浪地球》第一部,有哪些科幻元素,能否在未來成為現實?
    科幻電影,往往基於科幻小說來改編,而小說只是文字描述,無從視覺上完成科幻設想,所以科幻電影必須要從文字描述轉化成設計概念、最終實現有著實物和實景的實際影像。那麼在電影中,科幻元素則是不可或缺的必備的乾貨了。在《流浪地球》第一部中,有哪些科幻元素呢?
  • 深度 | 流浪地球來自「科幻世界」中國科幻四天王都從這裡起步
    圖據中新網根據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票房超20億,成為今年中國賀歲檔電影的票房冠軍,以劉慈欣小說《鄉村教師》為靈感創作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票房超14億。有人說,中國文化界的「科幻元年」正式開啟了。
  • 下一部《流浪地球》在哪裡?
    原標題:續寫國產科幻電影的新篇章(時代氣象·文藝表現(11))下一部《流浪地球》在哪裡?自從電影《流浪地球》這一2019年中國影壇的現象之作「橫空出世」,科幻便成了國內影視界炙手可熱的題材。電視劇版《三體》發布概念海報、電影《流浪地球2》進入籌備期,以及媒體上不時見到的科幻文學影視化的消息,不斷刷新觀眾對國產科幻電影的期待。前不久,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發布《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在這個假期裡,除了大年三十早上的《復聯4》預告,最讓院長激動的應該算是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了。而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家國情懷是絕不可能放棄故土的,所以才會創作出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樣浪漫的科幻故事。在未來浩瀚的宇宙和既定的科學事實下,能夠真正觸動觀眾內心的故事,才是一部好的科幻電影,而《流浪地球》確實做到了。
  • 《流浪地球2》能否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高峰
    《流浪地球》可謂是目前中國電影史上,科幻影片中拿得出手的佳作,雖然在特效上面還有很多不足,但其實事求是,在能夠做到極致的地方精益求精,利用特效去構建一個恢弘磅礴,猶如末日的世界觀,更好地渲染了影片的時代背景,在此基礎上給觀眾講述了了一個擁有著中國本土色的科幻大片。
  • 繼《流浪地球》後,今年還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科幻大電影?
    2019年是科幻元年,《銀翼殺手》跟《阿基拉》的科幻未來,就發生在2019年。看來科幻電影描述的世界,已經不再是未來,而是現在了。不知道年初的國產電影《流浪地球》後,會不會湧現出更多的科幻劇迷,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今年會有哪些好看的科幻電影值得我們期待吧!
  • 劉慈欣:《流浪地球》的冒險成功了,但中國科幻電影不可能每次冒險...
    這一次,劉慈欣一改此前的「靦腆」,暢談起他理解的科幻影視和科幻文學。科幻特別獎頒獎儀式上劉慈欣(右二)和阿來(右一)等人相談甚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科幻作品進行影視改編,應該忠於原著還是大膽改編?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究竟應該軟一點,還是硬核一點?圍繞這個話題,劉慈欣、上海交大教授江曉原、《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等展開了一場激辯。
  • 《流浪地球》沒告訴你的是,在中國開發科幻IP有多難
    「很多公司都說要開發科幻項目,過去五年我也聽到了很多項目的啟動消息,但是最終出來的項目是《流浪地球》,包括接下來能出來的項目也不多,可能只有個三五部,但是過去齊頭開發的項目可是一個非常大的數量,有好幾十部。我跟很多人做過交流,有70%以上是折在了第一步的劇本開發。」
  •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在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劉慈欣的作品,那裡面有一部特別的突出,它描繪了一個叫做流浪地球的概念。它描繪的是在未來的世界,整個太陽系將會發生坍縮,太陽生命走向盡頭,而我們的原本的生命結構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 《流浪地球》之後,科幻電影除了《三體》還有這些等待著上映!
    >8月初,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高成本的製作,已經成為了觀眾心中科幻電影的重要標籤。 但是,從《李獻計歷險記》到《流浪地球》,一直有參與的導演張小北則提出了自己的另一種觀點,「大製作是必須要有的,但是真正能讓科幻電影成為中國電影中的類型特色,其實最好是能保證每年市場上都可以見到相應的作品。」
  • 《流浪地球》之後,科幻電影除了《三體》還有這些等待著上映
    8月初,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事實上,就目前的市場來看,科幻電影後續仍有強大的儲備內容。 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2》正在籌備中;田曉鵬挑起了《三體》大梁;和郭帆合作過《李獻計歷險記》的導演李陽也帶來了新作《從21世紀安全撤離》;以及陳思誠導演新作《外太空的莫扎特》,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是科幻題材。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流浪地球|三體|科幻|科幻電影
    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46億的票房神話,在國內掀起了一陣科幻影視熱。自去年年底至2020年9月,先後有B站、騰訊影業和Netflix聲稱將把劉慈欣的科幻巨製《三體》改編成動畫/電視劇集。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在發布《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時也表示:「中國科幻產業平穩向上發展。
  • 經濟學人 | 中國科幻正在走向世界
    《流浪地球》正式上線 Netflix,也讓該片成為首部走向世界的中國科幻電影。這是根據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情節。今年5月,在拿下超過7億美元的電影票房(主要是在中國)後,該片在 Netflix 上線,成為了首部走向世界的中國科幻電影。
  • 科幻編劇「一人難求」?怎樣才能讓更多《流浪地球》「霸屏」
    2019年春,電影《流浪地球》曾以富有想像力的劇情和炫酷逼真的特效,收割好評與票房無數,一度成為中國影史票房亞軍。   中國觀眾對科幻片歷來青睞有加,從《阿凡達》《復仇者聯盟》的場場爆滿,到《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的一票難求,再到《流浪地球》的好評如潮,中國電影市場對科幻電影的需求無比巨大,也讓近年來的中國科幻電影市場產值大幅攀升。
  • 科幻編劇「一人難求」?怎樣才能讓更多《流浪地球》「霸屏」
    怎樣的人才 才能讓更多《流浪地球》「霸屏」「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不過,從目前來看,《流浪地球》還是一個獨立的文化現象,我們還需要積累工業化生產科幻電影的經驗。」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我國仍需培育科幻電影的產業基礎,加強人才儲備,特別是具有原創能力的科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