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玉樹】《最美中國第五季》:從牧民到雪豹「御用攝影師」

2020-11-17 澎湃新聞

《最美中國第五季》如期而至,該片已獲得了豆瓣開分8.7的好成績。在剛剛上線的第三集中,節目講述了藏族牧民次丁和達傑,在機緣巧合下結識了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在其教導和幫助之下成為了優秀的野生動物攝影師,用鏡頭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暖心故事。

奚志農,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一直以來,奚志農致力於拍攝珍稀野生動物的作品,用攝影改變瀕危動物的命運。2015年,奚志農初次來到青海省昂賽鄉,被這裡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所吸引。2016年,他再次到來昂賽,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結識到了當地牧民達傑、次丁和更求曲朋,開啟了一段奇妙的緣分,通過《最美中國第五季》的鏡頭,讓我們了解一下他們之間的故事。

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

雪豹幼崽 ©次丁

你可能想不到,拍下了這張小雪豹攝影大片的,是一位牧民。對於很多人來說,認識野生動物都是從看BBC的紀錄片開始。而在中國,生物多樣性雖然不輸世界其他地方,但很多本土特有的物種卻很少被影像記錄,被大眾關注。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生態攝影師奚志農來到雜多縣昂賽鄉開展「牧民攝影師成長計劃」,培養出一群牧民攝影師,用影像推動當地的自然保護。過去4年來,牧民們拍下了棕熊、白唇鹿、白馬雞、黑頸鶴……還有野生動物攝影師們做夢都想拍到的雪豹。

達傑作品 赤狐

緣起:「打豹英雄」的孫子成了野生動物攝影師

在昂賽鄉,達傑的爺爺曾是遠近聞名的「打豹英雄」。昂賽鄉屬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位於瀾滄江源頭,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所在地。昂賽鄉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資源,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雪豹,科研發現至少有40隻雪豹現身於此,昂賽鄉也被譽為「雪豹之鄉」。

達傑告訴記者,爺爺年輕時有次在山裡碰到一隻金錢豹,當時這隻豹子試圖攻擊他,爺爺就順手撿起地上的一塊石頭砸向豹子的頭,沒想到幾下之後竟然打死了這隻豹子,這段故事還被改編成小人書,名字就叫《打豹英雄》。

如今,打豹英雄的孫子成為了雪豹守護者。2017年,達傑和朋友開車回家時,發現一隻受傷的雪豹。為了防止雪豹再次受到傷害,他們就把它抱上車,帶回鄉裡照料。後來,這隻雪豹被送到西寧動物園接受救治,後又到北京治療,並且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凌雪太后」。

達傑還是村裡第一個把鏡頭對準雪豹等野生動物的牧民。2008年,16歲的達傑第一次拿起相機,拍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張照片,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將和攝影產生如此緊密的聯繫,自己會成為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還能辦影展。

康卓作品 川西鼠兔

相遇:從可惜到驚喜 把鏡頭交給牧民攝影師

攝影師奚志農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國野生動物的拍攝和保護,他曾將滇金絲猴呈現給世界,也曾報導過藏羚羊被獵殺的危機,多年來奚志農一直在追尋中國野生動物的足跡。

2015年,奚志農來到達傑的家鄉雜多縣昂賽鄉,被這裡高山峽谷的地貌、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所震撼,2016年,奚志農兩次返回昂賽鄉,只為追尋野生動物的足跡,在這裡他遇到了同樣為野生動物著迷的牧民達傑和次丁。

次丁作品 雪豹

奚志農驚訝地發現,達傑他們的卡片機裡竟然是很多野生動物攝影師做夢都想拍到的雪豹。「我當時一邊看,一邊說『太可惜了、太可惜了』,這麼好的條件但是相機和攝影技術欠缺,照片質量都不太高。」奚志農當下決定,收達傑和次丁為徒,為他們配設備、教他們學技術,讓擁有絕佳客觀條件的牧民也能拍出高質量的影像。

奚志農和達傑、次丁、更求曲朋

2019年夏天,奚志農帶著達傑、次丁和後來加入的更求曲鵬一起拍攝雪豹,幾個人輪流值守了三十五天,拍攝到了雪豹媽媽哺育寶寶的珍貴場景。奚志農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雪豹非常敏銳,此前90%的拍攝都是無意的,第二天再去它們一般都搬家了,而去年夏天他們竟然奇蹟般地陪伴、拍攝了這隻雪豹媽媽三十餘天。

拍攝中,牧民們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也令奚志農感動。7月15日(2019年),當地下了一場大雪,把他們蹲守的營帳壓塌了,他們需要爬垂直海拔500多米的距離,把帳篷重新搭好。這時,次丁發現雪上有一個小蜘蛛,他馬上走過去輕輕地捧起蜘蛛,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一邊,然後才開始掃雪,「他們對生命的敬畏太令我感動了,這種敬畏也讓他們能拍出好照片。」

達傑作品 巖羊

達傑、次丁和更求曲鵬的進步也令奚志農驚喜,如今他們不僅能熟練使用長焦鏡頭拍攝野生動物,拍視頻也不在話下,還學會了航拍。8月9日,以達傑、次丁和更求曲鵬作品為主的影展即將在上海展出,奔跑的巖羊、雪中的藏狐、哺育幼崽的雪豹……觀眾不僅能看到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更能夠從影像中看到牧民們獨特的視角。

傳承:7歲的女兒說長大想當攝影師

在剛剛舉辦的牧民攝影師訓練營中,還出現了一個小小身影,她就是達傑7歲的女兒康卓。達傑說,或許耳濡目染,康卓也喜歡上了攝影,從去年開始就跟著他在山裡拍動物,得知奚志農要辦攝影訓練營,她也主動要求參加。奚志農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訓練營裡,康卓每天都特別高興,聽課、拍照非常認真。小朋友獨特的視角也讓她捕捉到很多大人發現不了的細節。

達傑與女兒康卓

訓練營結課儀式的頒獎環節中,授課老師依次發放了相機組、手機組、視頻組的一二三等獎,7歲的小康卓坐立不安,期待著自己的名字也能出現在名單裡。終於,等到青少年特別獎公布,聽到自己的名字,康卓一下子就哭了出來。父親達傑說,她這是高興的,想當攝影師的康卓第一次得到了肯定。

今年8月,達傑他們的攝影展在上海展出了,奚志農還特地把小康卓拍攝的鼠兔等幾張照片也加入其中,還開玩笑地說明年可以讓康卓去參評國際比賽。獨立撰稿人、牧民攝影師成長計劃傳播顧問花蝕告訴記者,對祖祖輩輩生活在此的牧民而言,學會攝影或許能給他們的後代帶來不一樣的發展機會。

奚志農說,隨著數碼技術的進步,過去二十多年攝影愛好者井噴,也有很多人喜歡去拍鳥、拍野生動物。「但是讓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人拿起攝影機去拍攝,這種力量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先天條件是任何人不能比的。」經過四年多的學習,達傑、次丁和更求曲朋已經是比較成熟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了,奚志農說,他也期待更多的牧民能拍出令人讚嘆的影像。

雪豹 ©更求曲朋

雪豹幼崽 ©次丁

喜馬拉雅旱獺 ©次丁

馬麝 ©達傑

玉樹發布綜合@雜多在線 整理

審 核丨李萬成

編 輯丨尼瑪旦周

原標題:《【生態玉樹】《最美中國第五季》:從牧民到雪豹「御用攝影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長江源發現罕見棕黃色雪豹 專家:非雪豹、金錢豹「結合體」
    中新社西寧12月15日電 (記者 張添福)近日,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雪豹、金錢豹常被人類鏡頭「捕獲」。但一隻罕見的皮毛顏色接近金錢豹的雪豹,出現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據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15日介紹,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措池村的雪豹監測員羅松扎西,日前在長江第一峽谷——煙瘴掛巡山時,發現一隻獨特的動物,既像雪豹,又像金錢豹,便用相機拍攝其畫面。圖為雪豹。
  • 蟲草換相機,三個藏民拍了一部中國版的Discovery
    到我認識次丁的時候,他已經是民間組織「野性中國」的籤約攝影師,也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的第一位牧民攝影師。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由人工拍攝到的雪豹交配視頻,全長36秒,兩隻雪豹先是在巖石上互相磨蹭,然後就相約到了高處的隱蔽位置。交配結束後,兩豹還吵了一架。 這個片段拍攝於2018年3月11日,由牧民攝影師更求曲朋拍攝。那時,達傑和次丁拍攝的雪豹照片已經在鄉裡小有名氣,曲朋也學著去拍,憑著對當地環境的熟悉和愛護動物的心,2013年就拍到了雪豹。
  • 打豹英雄孫子成野生動物攝影師:每一張照片都是對生命的敬畏
    數十年前,青海牧民達傑的爺爺為了保護集體的羊群,曾經赤手空拳打死一隻金錢豹,成為遠近聞名的「打豹英雄」。如今,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和平相處成為了時代的主題,保護野生動物,也成了牧民們共同遵循的理念,達傑和鄉裡的村民們不僅成為了生態管護員,而且轉型成了野生動物攝影師,拍攝下很多關於野生動物的珍貴照片。
  • 雪豹:遊走在荒野、文明與發展之間
    華青四十來歲,是當地土生土長的牧民,也是攝影師,他自學藏文和攝影,為牧民開設掃盲班,帶領大家做環保,在當地備受敬重。我與他們合作,進行這片山區的雪豹調查。 這些牧民關心家鄉的環境,了解雪豹保護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他們非常熟悉這片山地,知道什麼地方出現過雪豹,哪裡適合放置紅外相機,這大大加快了調查進度。共有二十多名牧民參與進來,很快就把將近一百臺紅外相機布設到了神山周邊的山地裡。
  • 祁連山系雪豹靚照發布5隻雪豹幼仔罕見同框 屬瀕危物種
    2月7日,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首組紅外相機在祁連山系記錄到的雪豹「靚照」。據了解,本次雪豹監測是祁連山系青海境內及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開展的首次大規模野生動物監測工作,安裝布設紅外相機154臺中,37臺相機記錄到雪豹照片及視頻251條,此前這一區域雪豹分布及種群數據空白。》》》
  • 追尋雪豹足跡 他用鏡頭記錄珍貴瞬間
    此後幾年裡,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只要有空,他都會租一輛車,鑽進山裡,走訪牧民,摸清雪豹可能出沒的地點,將拍攝範圍縮小到了別珍套山深處的幾座大山上。雪豹在樹下避雨休息,準備隨時進食。  「我每周去牧民家裡,給他們帶點果蔬,和他們聊天,拿著網上下載的雪豹圖片給他們辨認,如果發現雪豹請他們立刻給我打電話。」沈志君說。
  • 三江之源見證中國奇蹟——寫在玉樹地震10周年之際
    「中國力量」催生嶄新玉樹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當代山山頂,鳥瞰玉樹新城,扎曲河、巴塘河穿城而過,一座座色彩明快的藏式住宅沿著山勢向谷地蔓延開來,四縱十六橫的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加吉娘社區民族服飾加工車間,當地牧民索南看卓在縫製布飾(4月3日攝)。
  • 走進聖潔玉樹
    走進甘達村,熱情好客的牧民為遠道而來的客人獻上了哈達。玉樹市扎西科街道辦事處辦公室主任桑旦蘭周向大家介紹了甘達村甘達利眾專業綜合合作社的發展情況。合作社成立於2010年5月,以貧困戶合股集中自主經營的方式,投入149.76萬元到戶產業扶持資金。
  • 「野性中國」與必勝客跨界聯合 「雪豹和她的朋友」 中國野生動物...
    青藏高原上,一個隱蔽的洞穴裡,兩隻剛出生不久的雪豹寶寶好奇地盯著攝影師的鏡頭;兩隻露著心形白屁股、轉過頭機警地看著攝影師鏡頭的藏原羚,是青藏高原上的「顏值擔當」;自帶「喜感」的藏狐,在通過玩鬧練習捕獵技巧;新年的第一天,第一縷陽光把藏羚羊染成了金色;在遙遠的秦嶺的峭壁上,兩頭羚牛頭對著頭,鼻尖頂著鼻尖,似乎在互致問候……
  • 雲端玉樹 金融築夢——金融精準扶貧的玉樹經驗
    沐浴著冬日的暖陽,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成群的牛羊漫步在草原,合作社中一片繁忙景象,牧民們住進了新房……  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樹,高寒缺氧、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經濟發展落後,2017年,玉樹州一市五縣均被列為深度貧困地區,佔全省深度貧困市縣數量的38%。在深度貧困地區開展脫貧攻堅,金融支持引進資金活水,改變著貧困地區的面貌。
  • 「雪豹和她的朋友」中國野生動物攝影首展亮相廣州
    ▲藏羚羊雪豹圖影展現場,照片的拍攝者、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野性中國」創始人奚志農與小朋友們分享了他是如何從一個愛鳥少年變成野生動物攝影師的經歷,還分享了一百多張珍貴的野生動物照片,更與小朋友們互動,了解他們與動物的有趣故事。
  • 新聞特寫:一張來自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最美生態項鍊」照片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一張來自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最美生態項鍊」照片  新華社記者 侯麗軍、李亞光  三個滿臉稚氣的藏族孩子,站在青藏高原的一個山坡上,每人身上掛著、手裡提著一大串塑料瓶,眼神像高原的天空一樣純淨。
  • 追尋神秘的雪山之王雪豹
    一些研究雪豹的專家,就從來就沒有在野外見到過雪豹。國外著名動物專家喬治·夏勒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考察雪豹幾十年,也發出「只見皮子,不見雪豹」的無奈感嘆。雪豹是中亞山地生物多樣性、山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態的指示物種,它的存亡與數量多寡,體現著整個地區生態狀況。雪豹真的將要滅絕了,人類能伸出救援之手嗎?調查雪豹的真實生存現狀,是拯救行動的第一步。
  • 青海受傷雪豹來京手術成功 術後護理很關鍵
    青海受傷雪豹來京手術成功受傷雪豹。圖片來源:北京晨報近日,一則青海受傷雪豹需救援的消息在網絡傳開,眾網友都急切關心雪豹的情況。據悉,昨天凌晨2點30分許,受傷雪豹從千裡之外的青海省西寧市抵達北京派仕佳德動物醫院,中午12時許開始進行4個小時的手術。
  • 聽農牧民講那三江源的生態故事
    武漢市新洲區人民醫院護士長胡麗玲激動地說,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印象中的黃河水是渾濁的,但是這次在貴德,我看到的黃河水很清澈、很清涼,而且上邊有霧,給人感覺就像到了人間仙境一般,太震撼了,這是青海人民集體保護的成果。
  • 優酷《最美中國》第五季圓滿收官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1日電 12月21日《最美中國》第五季收官典禮在北京舉報。《最美中國》第五季由優酷出品、途觀家族冠名、北京逆光映像文化傳媒製作。延續前作呈現的絕佳視覺盛宴,《最美中國》第五季在途觀家族的陪同下,通過航拍和VR等拍攝方式,將觀眾的視線帶上天空,以科技創新、超級工程和特殊職業背後珍貴的人物故事為線索串聯全片,展現時代浪潮之下,大國崛起的每一個精彩瞬間。《最美中國》總導演喬巖現場首次表示,與五洲傳播合制的《最美中國》海外長篇版將於2021年在全球播出,屆時優酷也會獨家上線。
  • 青海雪豹棲息地及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將編制出臺《青海雪豹保護規劃...
    記者了解到,我省通過加大執法保護宣傳、提升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開展三江源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不斷加大對雪豹等珍稀瀕危物種的野外監測和救護等工作,使高原旗艦物種雪豹棲息地及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2017年,共救護雪豹4次,救活了2隻,尤其是雪豹『凌雪』赴京治療,全社會對雪豹的關注度大大增強。」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負責人齊新章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