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芬奇的記憶》:死亡、荒誕、壓抑與愛

2021-02-15 較真法學

《艾迪芬奇的記憶》是一系列詭異的故事,它講述了華盛頓州一個家族的種種怪談。玩家扮演的 Edith 將進入 Finch 家族的大宅調查家族歷史,試圖弄明白為什麼她是這個家族最後一個活著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又一個故事被揭開。這些故事的年代從遙遠的過去跨越至今,每揭開一個故事,玩家都會體驗到一名新的家族成員在死亡當日的生活。

每當我眺望湛藍的天空,面前總會浮現出漂浮不定的海市蜃樓,我越是去觀察它,思維就越是模糊局限,所以我無法向您準確說明,哪些是我親眼所見,而哪些是我的添油加醋。

剛進入遊戲時,第一人稱視角極強的代入感讓人總感覺有些緊張。前行至樹林深處,赫然出現了一幢結構古怪,看似破敗卻又帶有一分奇趣的老宅。從後門鑽進屋內,我仿佛進入了一個時間不再流逝的領域。

屋內的物品奇多,但並不凌亂。玩家扮演的艾迪·芬奇是芬奇家族的最後一人,家族成員由於某種原因,在艾迪·芬奇幼年時期紛紛離奇死去,而艾迪·芬奇也因此跟隨母親搬家逃離。長大成人後,她的母親在離世前將祖宅的鑰匙交給了她,艾迪·芬奇也打算回到祖宅探尋家人死亡的秘密,故事由此展開。

當艾迪·芬奇探尋一個個家族成員的房間,以在房間留下的照片、信件為線索,以自己或他人的視角訴說成員死亡的身世謎題。再以巧妙的房間的暗門、通道等形式很連貫地引導著玩家一步步揭開真相。

我媽媽並不是樂觀主義者,但她始終認為我哥哥Milton還活著。

 

遊戲的畫面極其細膩,並且在設計的時候加入了大量的細節。每個家庭成員的的房間設計都各有特色,色彩飽和度很高,視覺的舒適性對於整體流程的連貫有不小的助推效果。而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就能發現在房間的每個角落,都隱藏著家族每個成員所代表的的物品。而也正是因為這些細節,使得整款遊戲的氛圍塑造十分優秀,很容易就能代入其中。

令我影響深刻的是一個塗滿了深藍色的房間。牆上畫著鯨魚,還有一堆廢墟,看上去像是一幢垮塌的房子。陽光被窗框分割成一束一束,照進屋內,就像從海面穿射進海底一般,整個房間一片靜謐。

解密的起點

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密道,進入了小女孩的房間。讀著她的日記,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可以變成各種動物,經歷一段奇妙非凡的冒險。緊接著,是下一個密道,又帶我進入一個全然不同的故事裡……我就這樣一直在密道與房間之間穿梭,走過一段又一段風格迥異的人生旅途。

總有人把《百年孤獨》拿來與《艾迪芬奇的記憶》作對比。兩者在架構上固然相似,《艾迪芬奇的記憶》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每位角色所屬年代的社會特色。但它盡其所能想要展現給我們的,同時也是令大家為之讚嘆的,卻是當魔幻通過遊戲這種載體表達出來時所迸發出的驚人能量。其栩栩如生的畫面,身臨其境的操作,加上娓娓道來的旁白和各式各樣漂浮的字體,能讓你沉浸在其中體驗每位角色的不同故事。它們都躲在房間裡等待著被玩家發掘,或許在發掘的過程當中,突然就撞見了自己的影子。

 

比如,Lewis的故事將現實的麻木不仁與幻想的驚心動魄對比得淋漓盡致。我們中的許多人和他一樣,過著重複機械渾渾噩噩的生活,而內心卻早已飛去另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

 

而我個人最喜歡的是Walter的故事。Walter帶著年少時姐姐離奇死亡的心理陰影將自己關到了地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聊卻安心地禁閉在狹小的空間裡,僅靠母親送來的罐頭度日。為了逃避隨時可能到來的死亡,這樣沒有變化的日子對他來說或許才是最可貴的。但終究有一天,日程表上出現了一點小差錯,就像觸發手槍的扳機一樣,擊碎了他用來逃避現實的幌子。於是,他揮起錘子,砸破了牆,走到隧道口,迎接了屬於自己的光明與死亡。

「即使能多活上一天,我也會感動不已」

 

Walter的成熟聲線及日記裡留下的雋永字體體現出這位中年男人沉穩細心的個性。世界上應該也有很多像他一樣的人,長年累月、小心翼翼地珍惜並守護著手中為數不多的東西,努力維持安穩平和的日子,秉承著「No news is good news」的信念,不希望生活起一絲變化。或許終有一天,他們會下定決心挑戰自己,踏上冒險之旅。無論最終要為此付出多麼巨大的代價,他們的舉動都不是衝動愚蠢的。因為他們的奮力一搏才是勇氣的最佳體現。光是走出那一步,他就已經贏了。

遊戲中不免也有令人難過的故事,比如因溺水而過早離開這個世界的寶寶Gregory。其他人都曾或多或少地追求過自己想要的東西,將短暫的生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可只有他沒有,他可能甚至還沒有學會如何思考就迎來了結束。不過,就如同他爸爸的信中所說,我相信他每天都會開心。

「我敢肯定他很開心」「他希望你也開心」

 

有人認為,這是個悲慘的故事,所有人都想躲避命運,卻沒有一個人成功。但我的感受是,在探索一系列失蹤真相的過程中,死亡逐漸變得不再可怕,反而變成了讓人生意義最大化的一個激勵。在不知道死亡何時會來臨的情況下,十三位角色,活在當下,按自己的方式過好每一天。遊戲沒有對這十三段或長或短的人生進行任何批判,而是將他們描繪成勇士,以尋求真我的姿態在精彩魔幻的歷險中迎接死亡。每讀完一位成員的日記後浮現出的,只有一句句讚揚。

主角Edith背負著家族的詛咒,同樣也在追尋著自己生命的意義。而她回到老房子裡的這一天所發現的驚人秘密,想必會成為她之後的生活裡反覆回味的記憶,也令她不禁聯想:是否大家過於相信這份詛咒,反而導致它成為了現實?她在最後留言給自己的兒子,希望他不要為自己的離去而傷感,而應當為每一個人曾經的存在而讚嘆,歌頌他們在註定的結局到來之前的努力拼搏。而她的孩子也一定能明白,哪怕無法改變命運,他的人生也一定會是一場觸動人心的冒險之旅。

 

「我不希望你因為我的離開而傷心。我希望你為我們之中的任何一人曾經活在這個世上而驚嘆。」

 

遊戲流程簡短精煉,角色們的經歷或許也可以拉長來反映至我們每一個人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許覺得自己的生活平淡無奇,或許覺得他人的生活有的悲慘不堪,有的光彩照人。但當把這個或長或短的人生充分濃縮後將會發現,無論怎麼活,都能書寫出自己懂得的精彩故事。

 

本公眾號致力於提升同學們的寫作水平,讓大家充分揚己所長,學習更為豐富的知識、接觸更為寬廣的世界、感受更為深刻的內心。學以致用,感受思想的魅力;寓學於樂,體味人生的多彩。

目前,公眾號開設社會熱點、生活感悟、影評書評、哲學歷史等欄目。歡迎投稿!

總拿自己當個人

民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

牡丹亭——一曲青春的悲歌

相關焦點

  • 《艾迪芬奇的記憶》:學會直面死亡,才能活出人生的意義
    其實不該談論這麼嚴肅的問題,但《艾迪芬奇的記憶》像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學書籍,翻閱時不經意間激發了我的好奇心。你可能永遠都無法想像活在被詛咒的陰影中是什麼感覺,甚至會對這番話嗤之以鼻,可芬奇家族確實存在荒誕而詭異的死亡事件。故事情節以懷孕二十二周的艾迪芬奇為視角,探索接近八十年歷史的廢棄古宅,目的是揭開祖輩們為何離奇死亡以及詛咒是否真實存在。
  • 遊戲中的空間驅動時間與《艾迪芬奇的記憶》敘事藝術
    那麼本篇文章作為《艾迪芬奇的記憶》系列的尾篇,我將開始圍繞遊戲的全文本開放的核心探索遊戲在文本的鋪設的有意思的地方,那麼沒有看過前兩篇的讀者我在這裡先補充一下:(1)《艾迪芬奇的記憶》與魔幻現實主義關係不大並且魔幻現實主義並不僅僅指一種敘事層面的技術活,即便純粹提煉敘事技法再冠上魔幻現實主義之名,也與魔幻現實主義不符。
  • 《艾迪芬奇的記憶》:將人生與解謎相結合,從迷霧之中感悟生與死
    《艾迪芬奇的記憶》講述了一系列詭異的故事,玩家所扮演的 Edith是芬奇家族中最後一個活著的人,為了尋找親人死亡的真相,玩家將以家族後人的視角探索充滿秘密的老宅。在一些玩家眼裡,步行模擬類遊戲只適合休閒娛樂,但是《艾迪芬奇的記憶》卻在玩法、敘事結構、劇情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在玩家探索真相的過程中,每位家庭成員都有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
  • 文藝遊戲《艾迪芬奇的記憶》新預告 追憶失落
    索尼電腦娛樂近日發布了由Giant Sparrow工作室製作的冒險遊戲《艾迪芬奇的記憶》的新預告「老宅介紹」。從預告來看遊戲文藝範十足,類似另一款佳作《伊森卡特的消失》。
  • 《艾迪芬奇的記憶》玩後感:不幸的詛咒是我們的家徽 | 不是專欄
    房間中的記憶和其中的秘密過往還有各類奇怪的通路構成了絕妙的芬奇家族奇幻故事之旅。所以讓我再重新形容一下這個荒誕家族中的那些尤其奇幻的故事:歐丁為了逃離家族不幸的命運,帶著整個宅子航向美國,在即將到達時和老屋一起葬於大海,留下了下一代芬奇開始了美國的新生活。
  • 《艾迪芬奇的記憶》:學會接受死亡
    比如被自己主演的電影裡的怪物吃掉的家族童星Barbara(這點在遊戲沒說太清楚,只能說真正死因不明)、因為飢餓而變成各種動物最後讓一條巨蛇吃掉了自己的Molly、還有可能知道真相最後卻選擇走出畫門消失於世間的Milton……這些人離奇無比的死因也仿佛在提醒著我們,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而在這其中,有幾個人的死因故事是最令我記憶深刻的。
  • 環境藝術家分享遊戲《艾迪芬奇的記憶》的製作過程 簡直太詳細啦
    我最近完成了一個遊戲項目——《艾迪芬奇的記憶(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我是這個項目的藝術總監。這是一部第一人稱的敘事探索性遊戲,在自己的空間中,探索一切未知的線索。這篇文章中,我將會與大家分享我們這樣一個小型的藝術團隊,是如何完成整個遊戲中所有內容的製作的。
  • 國人羞於啟齒的「性壓抑」,管虎用一場「設計死亡」點破
    不料萬千個順民之外,出了個愛搗蛋的「潑皮」。他叫牛結實,由黃渤飾演。這是本片的標籤「荒誕懸疑喜劇」,懸疑的集中體現。由此,牛結實從起初的荒誕喜劇,走向了揪心疼痛的悲劇。年輕性感的她身為百歲老人祖爺爺的遺孀,壓抑不言自明。牛結實就是那個大嚷起來的人,他的攪局實為革命。陳腐愚昧的傳統秩序,壓抑了人性的蓬勃生機。
  • 加繆《局外人》主題解析:荒誕不可怕,可怕的是對荒誕習以為常
    默爾索在得知母親去世、一直到母親下葬完,再到回公司的整個過程中,他沒有哭、並且任何悲傷的跡象也沒有,因為在他看來,無論是眼淚、傷心地言語,都代表不了什麼,他沒有哭並不代表他不愛自己的母親,或者說,他對母親的愛比其他人對自己母親的愛少一點,他只是這樣,一直順應著自己內心和生理上的需求,做著最真實的自己。
  • 荒誕、命運、自覺與反抗——《誤會》
    加繆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但同時相信荒誕世界中人的自覺與人的反抗,自覺的人與荒謬世界的關係是加繆作品的一慣主題,也是理解《誤會》的核心。 簡言之,《誤會》不是一出關於命運的悲劇,也不是一出情節至上的懸疑劇——兇手與被害人一開始就已確定;它試圖挖掘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背後某種本質性的東西,即人對自己的錯誤認識,對世界的片面認知,並據此對於荒誕世界中人的處境進行展示和反思。
  •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一季》15分鐘內能拍成故事的都是大師;
    ••••影片「愛,死亡,機器人」LEO影筆記316一口氣看完18部,18個獨立的小短片組成,幾乎所有都與「性」與「殺戮」、「殘忍」、「恐怖」、「血腥」……有關係,不建議孩子看,或者說這是流行音樂樂隊中的「朋克樂隊」,歇斯底裡的表達不滿或者私屬的欲望;每一部不是你直譯表面的意思,因為每一部都要告訴你什麼,這是這個時代的思維,或是下一個時代的思維;每一部作品都有很厚的內涵
  • 貓湯 | 當荒誕成為一種真實
    荒誕,是另一種深刻。
  • 愛死亡和機器人好看嗎豆瓣評分多少 愛死亡和機器人為什麼爆紅
    《愛死亡和機器人》自播出以來就好評不斷,不得不說這部劇腦洞是真的大,天馬行空的故事,畫面帶點黃bao官方也是很貼心了,建議不要在辦公室看。但並不以此為主,每一集只有十幾分鐘,但足以把整個故事推向高潮。那麼《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評分多少?一共有幾個故事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吧!
  • Metacritic整理了NS平臺評分最高的30款遊戲,你的最愛上榜了嗎?
    動物森友會》15、《堡壘》16、《空洞騎士》17、《精靈與黑暗森林 決定版》18、《獵天使魔女1+2合集》19、《死亡細胞》20、《陷陣之志》21、《異度神劍 決定版》22、《火焰紋章:風花雪月》23、《大神絕景版》24、《光明旅者》25、《艾迪芬奇的記憶
  • 以荒誕來荒誕荒誕
    在學習完卡夫卡的《變形記》後,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作業:請大家嘗試用荒誕的手法寫出你感受到的異化。    一、籠子     他把鳥籠的門打開 讓鳥飛走     鳥籠取得了自由      她死了                   ——黎寧     (解說:囚禁他者,也囚禁自己。生命中二律背反的悲劇一幕幕上演,但是即使我們打開了思想的籠子,等待自由的或許卻是死亡。)
  • 電影賞析《愛在記憶消失前》:死亡將我們分開時 我陪你
    最近無意間看到一部電影《愛在記憶消失前》,平淡的情節但最後特別入心動容。或許對於生死這個終極議題,總是每個靈魂要獨自面對的。Chapter 1影片開始兒子威爾來準備帶老媽去醫院時,卻發現父母不告而別,並且是開走了家裡的老式房車。
  • 《動物園》|黑乙一的荒誕
    一個充滿血腥味的密室,日漸減少的死亡倒計時。故事讀著感覺詭異陰鬱,其中也夾雜著細末的溫情。不知男人為何殺人,就仿佛在一個既定規則中,想要必須活下去。乙一精湛的文筆,給人很強的現實感,仿佛置身其中。     一開始以為是鬼魂,一度猜測是小孩死了,直到男人點明真相,所以到底選爸爸還是選媽媽?選一個就永遠看不到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