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芬奇的記憶》是一系列詭異的故事,它講述了華盛頓州一個家族的種種怪談。玩家扮演的 Edith 將進入 Finch 家族的大宅調查家族歷史,試圖弄明白為什麼她是這個家族最後一個活著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又一個故事被揭開。這些故事的年代從遙遠的過去跨越至今,每揭開一個故事,玩家都會體驗到一名新的家族成員在死亡當日的生活。
每當我眺望湛藍的天空,面前總會浮現出漂浮不定的海市蜃樓,我越是去觀察它,思維就越是模糊局限,所以我無法向您準確說明,哪些是我親眼所見,而哪些是我的添油加醋。
剛進入遊戲時,第一人稱視角極強的代入感讓人總感覺有些緊張。前行至樹林深處,赫然出現了一幢結構古怪,看似破敗卻又帶有一分奇趣的老宅。從後門鑽進屋內,我仿佛進入了一個時間不再流逝的領域。
屋內的物品奇多,但並不凌亂。玩家扮演的艾迪·芬奇是芬奇家族的最後一人,家族成員由於某種原因,在艾迪·芬奇幼年時期紛紛離奇死去,而艾迪·芬奇也因此跟隨母親搬家逃離。長大成人後,她的母親在離世前將祖宅的鑰匙交給了她,艾迪·芬奇也打算回到祖宅探尋家人死亡的秘密,故事由此展開。
當艾迪·芬奇探尋一個個家族成員的房間,以在房間留下的照片、信件為線索,以自己或他人的視角訴說成員死亡的身世謎題。再以巧妙的房間的暗門、通道等形式很連貫地引導著玩家一步步揭開真相。
我媽媽並不是樂觀主義者,但她始終認為我哥哥Milton還活著。
遊戲的畫面極其細膩,並且在設計的時候加入了大量的細節。每個家庭成員的的房間設計都各有特色,色彩飽和度很高,視覺的舒適性對於整體流程的連貫有不小的助推效果。而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就能發現在房間的每個角落,都隱藏著家族每個成員所代表的的物品。而也正是因為這些細節,使得整款遊戲的氛圍塑造十分優秀,很容易就能代入其中。
令我影響深刻的是一個塗滿了深藍色的房間。牆上畫著鯨魚,還有一堆廢墟,看上去像是一幢垮塌的房子。陽光被窗框分割成一束一束,照進屋內,就像從海面穿射進海底一般,整個房間一片靜謐。
解密的起點
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密道,進入了小女孩的房間。讀著她的日記,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可以變成各種動物,經歷一段奇妙非凡的冒險。緊接著,是下一個密道,又帶我進入一個全然不同的故事裡……我就這樣一直在密道與房間之間穿梭,走過一段又一段風格迥異的人生旅途。
總有人把《百年孤獨》拿來與《艾迪芬奇的記憶》作對比。兩者在架構上固然相似,《艾迪芬奇的記憶》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每位角色所屬年代的社會特色。但它盡其所能想要展現給我們的,同時也是令大家為之讚嘆的,卻是當魔幻通過遊戲這種載體表達出來時所迸發出的驚人能量。其栩栩如生的畫面,身臨其境的操作,加上娓娓道來的旁白和各式各樣漂浮的字體,能讓你沉浸在其中體驗每位角色的不同故事。它們都躲在房間裡等待著被玩家發掘,或許在發掘的過程當中,突然就撞見了自己的影子。
比如,Lewis的故事將現實的麻木不仁與幻想的驚心動魄對比得淋漓盡致。我們中的許多人和他一樣,過著重複機械渾渾噩噩的生活,而內心卻早已飛去另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
而我個人最喜歡的是Walter的故事。Walter帶著年少時姐姐離奇死亡的心理陰影將自己關到了地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聊卻安心地禁閉在狹小的空間裡,僅靠母親送來的罐頭度日。為了逃避隨時可能到來的死亡,這樣沒有變化的日子對他來說或許才是最可貴的。但終究有一天,日程表上出現了一點小差錯,就像觸發手槍的扳機一樣,擊碎了他用來逃避現實的幌子。於是,他揮起錘子,砸破了牆,走到隧道口,迎接了屬於自己的光明與死亡。
「即使能多活上一天,我也會感動不已」
Walter的成熟聲線及日記裡留下的雋永字體體現出這位中年男人沉穩細心的個性。世界上應該也有很多像他一樣的人,長年累月、小心翼翼地珍惜並守護著手中為數不多的東西,努力維持安穩平和的日子,秉承著「No news is good news」的信念,不希望生活起一絲變化。或許終有一天,他們會下定決心挑戰自己,踏上冒險之旅。無論最終要為此付出多麼巨大的代價,他們的舉動都不是衝動愚蠢的。因為他們的奮力一搏才是勇氣的最佳體現。光是走出那一步,他就已經贏了。
遊戲中不免也有令人難過的故事,比如因溺水而過早離開這個世界的寶寶Gregory。其他人都曾或多或少地追求過自己想要的東西,將短暫的生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可只有他沒有,他可能甚至還沒有學會如何思考就迎來了結束。不過,就如同他爸爸的信中所說,我相信他每天都會開心。
「我敢肯定他很開心」「他希望你也開心」
有人認為,這是個悲慘的故事,所有人都想躲避命運,卻沒有一個人成功。但我的感受是,在探索一系列失蹤真相的過程中,死亡逐漸變得不再可怕,反而變成了讓人生意義最大化的一個激勵。在不知道死亡何時會來臨的情況下,十三位角色,活在當下,按自己的方式過好每一天。遊戲沒有對這十三段或長或短的人生進行任何批判,而是將他們描繪成勇士,以尋求真我的姿態在精彩魔幻的歷險中迎接死亡。每讀完一位成員的日記後浮現出的,只有一句句讚揚。
主角Edith背負著家族的詛咒,同樣也在追尋著自己生命的意義。而她回到老房子裡的這一天所發現的驚人秘密,想必會成為她之後的生活裡反覆回味的記憶,也令她不禁聯想:是否大家過於相信這份詛咒,反而導致它成為了現實?她在最後留言給自己的兒子,希望他不要為自己的離去而傷感,而應當為每一個人曾經的存在而讚嘆,歌頌他們在註定的結局到來之前的努力拼搏。而她的孩子也一定能明白,哪怕無法改變命運,他的人生也一定會是一場觸動人心的冒險之旅。
「我不希望你因為我的離開而傷心。我希望你為我們之中的任何一人曾經活在這個世上而驚嘆。」
遊戲流程簡短精煉,角色們的經歷或許也可以拉長來反映至我們每一個人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許覺得自己的生活平淡無奇,或許覺得他人的生活有的悲慘不堪,有的光彩照人。但當把這個或長或短的人生充分濃縮後將會發現,無論怎麼活,都能書寫出自己懂得的精彩故事。
本公眾號致力於提升同學們的寫作水平,讓大家充分揚己所長,學習更為豐富的知識、接觸更為寬廣的世界、感受更為深刻的內心。學以致用,感受思想的魅力;寓學於樂,體味人生的多彩。
目前,公眾號開設社會熱點、生活感悟、影評書評、哲學歷史等欄目。歡迎投稿!
總拿自己當個人
民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
牡丹亭——一曲青春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