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時節話中暑

2020-12-27 北晚新視覺網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天就是大暑節氣了,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最容易中暑的時候。有的人以為中暑不過是口渴、眩暈,在涼快的地方歇一歇緩過來就好了。其實中暑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或功能衰竭,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急性疾病,需要我們在這個時節格外加以重視。

1.除了高溫還應警惕高溼

環境溫度與溼度與中暑密切相關,高溫高溼的環境最容易發生中暑。我曾接診過兩個典型病例,一個是在氣溫37℃、溼度80%的「桑拿天」裡工作的環衛工人,另一個是在高爐附近連續作業3小時的某鑄造企業新員工。第一個病例被人發現時躺倒在地、不省人事,被送至醫院後經測量核心體溫已高達42℃,多個器官功能衰竭。經過積極治療,這名病人數天後才逐漸清醒,兩周後才能逐漸開始言語交流。第二個病例在沒有適應高溫環境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強體力勞動,出現頭暈、心慌、噁心、大汗等中暑症狀,好在症狀輕微,經過治療,身體很快就恢復了。

人體散熱的主要途徑是汗液蒸發,但當環境溼度超過70%時,汗水很難蒸發,人體即使「汗出如漿」也不能通過汗液蒸發來散熱了。因此過高的溼度是導致中暑的一大原因。

導致中暑的另一大原因是日曬、高爐等熱源產生的熱輻射。我們時常聽到家長把孩子遺留在車內,致使孩子死亡。事實上,此類悲劇中孩子的死因是日曬後的高溫環境,而不是窒息。在夏季太陽直射的情況下,當戶外溫度為30℃時,車內溫度半個小時即可升到46℃,一個小時後可達56℃,遠遠超出了人體承受的極限。因此即便開著車窗,過高的車內溫度也會讓車內人員發生重度中暑,危及生命。

2.容易與多種疾病混淆

中暑了一定是大汗淋漓、身體很燙嗎?不一定。中暑的表現多種多樣,根據症狀的輕重,可分為輕度中暑、中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也被稱為熱射病。

輕度中暑的主要表現是心慌、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沒有意識障礙和臟器功能損傷。中度中暑,在高溫高溼環境中起病迅速,常以血容量不足(即血液總量減少,常表現為脫水)為特徵。除了輕度中暑的表現,中度中暑症狀還包括噁心、嘔吐、皮膚溼冷、面色蒼白、心率明顯加快、血壓下降或暈厥、少尿、輕度脫水等,病人體溫稍高或正常。簡言之,中度中暑是在輕度中暑的基礎上還出現了臟器功能異常,但中樞神經系統累及不明顯。

重度中暑是在高溫高溼環境中突然發病,早期大量出汗,繼而無汗,伴有皮膚灼熱和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核心溫度超過40℃。重度中暑會引發多個臟器功能衰竭,如肝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衰竭、橫紋肌溶解等,中樞神經系統也明顯受累。

不難發現,中暑的表現與低血糖、腦卒中、癲癇、感染性疾病、肝腎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的表現很像,容易引發誤診。上述疾病也可以與中暑同時存在,因此往往需要醫生採取緊急綜合措施,先保持生命體徵穩定,再挽救臟器功能。

3.爭取半小時降溫至39℃以下

一旦自我感覺中暑,首先要迅速脫離高溫高溼的環境,到陰涼通風處靜臥,避免高強度運動和重體力勞動。有條件的話,要到空調房中休息,並儘可能去掉衣物以助散熱。神志清醒者應及時補充含鹽的清涼飲料。輕度中暑者經以上處理即可恢復。如果症狀比較嚴重,需要至醫院診治。

除了積極補充液體和電解質,降低核心體溫是中暑治療中最核心的環節。核心溫度是指身體深部的溫度,如鼓膜溫度、食管內溫度、膀胱內溫度、直腸內溫度等。快速降低核心體溫,就可以使重要臟器脫離或減輕高體溫帶來的損害。醫生一般通過測量耳溫或肛溫獲得核心溫度,在中暑患者的核心體溫監測中,首選肛溫。

中暑高熱者要迅速降低核心體溫,爭取在半小時內將核心溫度降至39℃以下。降溫措施多主張採取物理降溫,如去除衣物,身上灑水,用風扇吹風等,或者將身體(頭部除外)浸於冷水中降溫,或不斷用冷水擦浴。不用擔心水溫過低,有的醫學指南推薦使用0℃到4℃的冰水浸浴,這是降低核心體溫最快的一種方式,前提是掌握好浸浴時間,做好防凍傷措施。

不建議用酒精擦浴降溫。酒精蒸髮帶走熱量的效率遠不如水蒸發。酒精擦浴可能會使體表血管舒張,加重血容量不足的情況。酒精經過皮膚吸收也會產生一定毒性。另外,因為中暑高熱的機制與感染炎症後的發熱機制不同,因此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常用的解熱藥物降溫。

4.愛出汗的人散熱能力強

那麼是出汗多的人容易中暑還是出汗少的人容易中暑?人們往往認為大汗淋漓的人容易中暑。實際上,中暑的根本原因是產熱與散熱不平衡所導致的體溫異常升高。汗液蒸發是人體散熱的一個重要法寶,出汗多的人散熱能力強,相比有出汗功能障礙的人更不容易中暑。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在溼度很高的環境下,無論出汗多還是出汗少都會中暑。

體溫指標也是同理,並不是體溫不高就不會中暑。輕度和中度中暑病人的體溫有時並不高,而且大家在醫院外通常很難測量核心溫度,所以用體溫來衡量是否中暑也不準確。

前面提到冷水擦浴是有效的物理降溫措施。有人不禁會問:冷水不是會導致皮膚血管收縮、阻礙人體散熱嗎?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觀點。冷水確實會導致皮膚血管收縮,給散熱帶來影響。但是,冷水浸泡或者不斷使用冷水擦浴的時候,通過傳導和對流散發的大量熱量,會超過血管收縮對散熱產生的影響。因此臨床中,我們還是主張用冷水浸泡或冷水擦浴來給中暑患者降溫。

5.穿紅色衣服更防曬

中暑重在預防。北京近期降水較多,高溫高溼的環境正是容易中暑的時候,在戶外作業的人群和體弱多病的老人、孩子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那麼如何預防中暑呢?

首先是加強隔熱、通風、遮陽防曬等措施,改善高溫高溼的外部環境。其次,適當多喝含鹽清涼飲料,在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液體攝入。再次,穿著質地輕薄、透風、寬鬆的衣物。有研究表明,紅色衣服可反射傳播熱輻射的紅光和紅外線,還可大量吸收紫外線。在暴露於陽光下超過20分鐘時,紅色衣服表面的溫度最低,穿著最涼快。最後,使用空調降溫,即使短時間在空調環境留滯,也會大幅度減少熱休克的發生。

這裡還需提醒大家,聽天氣預報時關注一下體感溫度。體感溫度是氣溫、溼度、風力等給人帶來的綜合感受。在夏季,啥時候自己覺得天兒比天氣預報的氣溫還要悶熱,那就要注意一下中暑的風險了。此時看看預報的體感溫度,往往會高於氣溫。

(作者: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張向陽

流程編輯:TF010

相關焦點

  • 大暑吃什麼傳統食物?哪些滋補品及水果吃了不容易上火中暑
    大暑節氣在7月23日,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就在大暑這段時間了,以前的人們沒有風扇沒有空調,為了解暑只能在飲食上多下些功夫,所以我們民間有很多大暑的傳統食物能涼快一下,那麼,大暑吃什麼解暑又養生呢?我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喝署羊等習俗,下面為你揭曉大暑吃什麼傳統食物不容易上火中暑吧!
  • 中醫養生 大暑養生降暑粥 各地大暑節氣風俗大搜羅
    天熱汗多,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重視補水,平時喝開水最好,必要時,則應該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所必需。  此粥可清暑熱、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下痢等症的輔助食療。忌同時食用溼燥、麻辣、厚膩的食物。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將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乾淨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調入白糖。  此粥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 大暑丨預防中暑:涼食敗火,願君夏安;節氣民俗與美食有啥講究?
    7月22日,我們迎來大暑節氣。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節。【節氣食俗】大暑節氣的民俗,也體現在吃的方面。民間飲食習俗有兩種,一南一北,殊途而行。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一種是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溫養。
  • 大暑|大暑至 夏正濃 與選調 同消暑
    ,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廣東地區吃仙草在廣東的很多地方,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是廣東一帶的一種消暑甜品。01.養生宜忌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
  • 二十四節氣·大暑 | 八類人群易中暑多發,大暑點養生?
    荷花盛 蟬聲鳴 大暑至 夏正濃大暑二十四節氣,是人們關於時節輪迴、鬥轉星移的獨特智慧,是古人棲居於山川自然的偉大創造。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依時而農,依時而食,依時而醫。
  • 大暑時節,不妨點一根湘艾...
    大暑時節,不妨點一根湘艾...大暑一般在「三伏天」裡最熱的「中伏」前後,大地上暑氣蒸騰,極其悶熱,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大暑 三候- Great Heat -一候.腐草為螢陸生螢火蟲喜歡棲息在潮溼溫暖、草木繁盛的地方,古人誤以為螢火蟲是腐草變來的。
  • 今迎大暑:熱得字都 冒汗 了
    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 故名曰大暑 大暑至 大暑時節·夏正濃 ,指炎熱之極 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 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溼熱交蒸 ,在此時到達頂點 大暑氣候特徵 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 大暑三侯
  • 大暑一過氣溫將升,小心孩子中暑現象!
    大暑一過氣溫將升,小心孩子中暑現象! 雖然不少地區依然連日陰雨,但是大暑還是悄悄地來了,這也預示著夏天將要逐漸嶄露頭角,高溫即將來襲。每年夏天有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而中暑,有些甚至面臨死亡的威脅。而本篇文章,就和大家詳細聊一聊夏日中暑問題。
  • 今日大暑,最熱的幾天,這些事情你要知道……
    >暑大暑簡介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陽曆7月23日前後,太陽達到黃經120度時,為大暑節氣開始。大暑時節,陽光極其強烈,地面所累積的輻射熱較多,時值「中伏」前後,正是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時節,其暑熱程度更是超過小暑,故稱大暑。這時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但旱、澇、颱風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繁重。
  • 最容易中暑的時節來了!除了高溫還應警惕高溼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天就是大暑節氣了,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最容易中暑的時候。有的人以為中暑不過是口渴、眩暈,在涼快的地方歇一歇緩過來就好了。其實中暑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或功能衰竭,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急性疾病,需要我們在這個時節格外加以重視。今天我們就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向陽為大家說說如何預防中暑以及中暑了該怎麼辦。
  • 大暑: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溽就是溼大暑時節,天氣炎熱土地都很潮溼溼熱的天氣令人煩躁難耐三候:大雨時行大暑時,因溼氣積聚常在午後大雨滂沱雨勢雖大但通常持續時間不長常有雷雨出現盛夏高溫水溫也隨之升高此時是魚、蝦、蟹等水產的生長旺季也是其病害高發期養殖戶應合理投餵飼料加強水質管理定期進行水體消毒預防病害同時也需謹防生豬中暑豬舍中保持通風和衛生控制養豬密度
  • 【萬佳溫馨提醒】今日大暑丨節氣養生6大妙招
    趁暑化溼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等陽 虛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這個時節治病,若是一些體質熱的慢性病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
  • 二十四節氣丨大暑養生防暑溼 飲食清淡莫貪涼
    資料圖片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這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北京中醫醫院主治醫師徐潔介紹,大暑時節,不僅要防止暑溼乘虛而入,導致免疫力低下,更要當心中暑、熱中風、肩頸疼痛,胃腸道疾病等疾病。
  • 大暑快樂寄語簡短20字30字 大暑說說幽默搞笑一句話
    16、暑天熱,祝福強,甜蜜祝願帶清涼;暑天炎,問候暖,綿綿情誼更耀眼;暑意濃,情意縱,心中天氣你調控;暑氣重,心願送,快樂幸福你播種;祝大暑清涼!  17、手機滴滴的響,簡訊閃亮登場。願滿天的星光照耀著你,為你照亮人生的方向,炎熱的大暑時節,為你帶去夏日的清涼。願你夏日快樂無邊;涼爽無邊!
  • 今日大暑,讓我們借天地之火去身體之寒另附《健康食譜》!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節氣的到來,往往意味著「蒸煮模式」的開啟,40℃以上極端高溫天氣有可能經常出現,大家要當心身體和情緒「中暑」,一定要注意「大暑養身」,在這個全年最熱的時節裡,更要保持心平氣和哦!
  • 2020最新大暑節氣問候祝福語合集 大暑發朋友圈必選文案
    大暑來到驕陽照,熱浪滾滾溫增高,祝福電波空中拋,清涼立刻身邊繞,清風吹過煩惱消,細雨點點好運澆,簡訊一條問候到,大暑快樂把你抱,幸福直往心裡冒!     百花飄香,愛情甜蜜;驕陽高照,事業攀高;清風飄飄,憂愁跑掉;細雨綿綿,清爽無邊。情意連連,祝福不斷。願你大暑時節和清爽結伴,快樂不斷。
  • 2020年大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几几點?
    今日,大暑!全年最熱的時候來了  2020年大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几几點?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16時37分,大暑至。「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大暑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多喝水,多吃新鮮果蔬;大暑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再過16天,就是立秋!  2020年7月22日大暑  ①今日16時37分,太陽到達黃經120度,大暑至;  ②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
  • 三伏天最便宜的才最補,推薦一款大暑時節「溫胃補腦湯」
    三伏天最便宜的才最補,推薦一款大暑時節「溫胃補腦湯」 2020-07-20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福利】今日大暑!夏天吃這五樣最養生(附健康菜譜)
    莆田: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       廣東: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中醫認為生薑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腦。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時,用薑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過來。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及胸悶噁心的病人,適當吃點生薑湯大有裨益。
  • 大暑時節到|健脾祛溼不能少,三伏灸養生要知道!
    今天是大暑節氣,同時也是三伏之中伏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