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為什麼愛啃兔兒腦殼?

2020-12-23 和訊

楊仕成繪圖

□易大叔

成都這十多年來聲名在外,我覺得真正讓這個城市與眾不同的,應該是成都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氣質。印第安人覺得,我們吃掉動物的時候,會把動物的靈魂吸納到我們身上,我們自己也有吃啥補啥,象形食療的說法。所以我這兒就亂說一句:成都人的啃兔兒腦殼,也把這座城市啃得萌寵可愛了。

1

縱是天大的事情

一起啃完兔兒腦殼再說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魚米線吃晚飯。

隔壁一桌,二十歲左右男女兩個人,估計是吵架慪氣,男的早就吃完米線,板起個臉,無言枯坐。女的面前沒有米線,放了一個塑膠袋,裡面裝幾個兔兒腦殼,她一言不發,只是很認真地啃兔兒腦殼,從滿手和一嘴糊起的紅油判斷,味道應該是麻辣的。我一邊吃飯,一邊無聊猜想,看這個男的能熬到多久,才會開始跟女的一起啃兔兒腦殼。一般情況下,只要他也開始抓兔兒腦殼來啃,氣氛就會緩和下來。但是,等我吃完米線,女的也啃完三個兔兒腦殼了,那男的還是沒動靜,只守著自己的一碗米線湯發呆,就好像那碗裡有一面鏡子,照見堅強和憤懣的自己,同時也為自己的剛強感動和自豪,以此汲取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我起身離開,心裡當然有點失望,覺得自己判斷失準。同時覺得,這個男的也夠堅韌,居然已經熬過了三個兔兒腦殼,估計他來成都並不久,還算不上真正的成都人。

換了我,估計熬不過兩個兔兒腦殼——即便天大的事情,就不能一起啃完兔兒腦殼再說嗎?

從魚米線出來,發現開始小雨,陰冷而且猶豫不決的那種雨,讓我覺得剛才那一碗米線沒有足夠的熱量。走路十米不到,在棗子巷和西安路交匯的路口不遠,就是一家賣兔兒腦殼的店,裡面散發出來橘黃的燈光和味道,天上下來的雨經過那一片,都變成閃亮的金黃色,顯示那個地方有充足的卡路裡。我就走過去,隔著玻璃可以看見很多兔兒腦殼,很安穩地堆放在兩個大盤子裡,麻辣五香,都各得其所。

人之所以覺得年輕很好,其中一項,就是面對食物不會遲疑和思考,完全聽憑內心的召喚,伸手和張嘴就是。我那天晚上,確實就想得多,總覺得晚上了,不該在魚米線之後,又去考慮兔兒腦殼。但轉念一想,這種天氣裡面,要是一邊啃兔兒腦殼,一邊在家裡看幾集精彩的《毒梟》或者《大廚的餐桌》,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項。然後,一口氣買了四個兔兒腦殼,麻辣和五香各兩個。

事實證明,我那天晚上的意志薄弱,贏得了相當快樂的時光。

2

不能隨便說成都人

「看到你啃兔兒腦殼了」

在成都,「兔兒腦殼」這個詞,基本上專指滷製的兔子頭部。但「啃兔兒腦殼」這個行為,就相對複雜些,它至少指向兩個領域。第一是人類的某種進食過程,主語是人,啃是謂語,兔兒腦殼是賓語,這個過程,雖然是吃東西,但主要目的,並不完全是為了填飽肚皮,更多是基於口味和趣味的需求;第二是人類的情感表達過程,它是一種互動行為,啃依舊是謂語,但這個「啃」又具有形容詞的功能,它並非是用牙齒去撕裂和咀嚼對方,而是人類之間深情親吻的行為,所以,這裡的「兔兒腦殼」,指代的是兩個相互親吻的人類腦殼,且互為主賓,此種行為過程,目的當然就跟肚皮沒有關係了,純粹是為了表達情感。

掌握了這些基本常識之後,外地人大概就能夠理解,為什麼不能隨便對一個成都人說,「我昨天看到你啃兔兒腦殼了」這種話,因為它極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複雜反應。因為啃兔兒腦殼在成都,已經不僅是吃東西那麼簡單了,它既是日常和感性的,也有潛意識和隱秘的暗示在裡面。所以,從這個邏輯出發,你如果對一個成都人說,走,我們去啃兔兒腦殼,同樣會引起各種複雜的反應。

我一直想搞清楚,成都人為啥子會把親密行為說成啃兔兒腦殼?因為我們也喜歡啃鴨腦殼、雞腦殼或者其他的動物的腦殼,但唯獨選擇了兔兒腦殼,來指代兩個正在親熱的人。目前我能夠想到的,可能是因為兔子相對於雞鴨來說,屬於更加萌寵的動物,人見人愛那種,我們很少看到哪個人,會對兔子心懷不滿。只要觸手可及,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伸手去摸一把。而且兔兒腦殼確實具備了各種招人愛的元素,臉型橢圓,長耳朵,大眼睛,精緻的嘴巴和鼻子。所有這些因素,讓成都人很容易產生移情作用,這種移情作用,模糊了兔子和人類之間的距離。當然這個也模糊了我們對待兔子的態度,換句話說,我們都對兔子充滿了真心的喜愛,只是這個喜愛的方式有兩種,這兩種方式的不同,取決於我們在什麼場合看到兔子。如果是在寵物店和草坪上,我們會把兔子抱進懷裡,親吻兔兒腦殼;如果是在飯館裡,我們會滿心歡喜地啃掉兔兒腦殼。

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個消息,大致是說,成都人每年要吃掉的兔兒腦殼,數量至少達到700多億個。說實話,這個數量確實有點嚇人,不要說四川,就是全國養殖的兔子,都沒辦法滿足這種龐大需求。所以,成都人啃的兔兒腦殼,不可避免地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按照這個邏輯來推理,成都人和成都的可愛,多多少少都有國際化的元素在裡面吧。

有一年我去上海做節目,臨行前電話問上海那邊的成都朋友,需不需要帶什麼東西?那邊先是各種客氣,啥子太麻煩啦,這邊什麼都有之類,我再堅持了幾句,朋友才脫口而出,那就帶三十個兔兒腦殼來嘛。我那次就買了三十個兔兒腦殼,拿個大旅行包裝起,機場安檢的時候,安檢員喊我拉開旅行包,我心想一個遭字,肯定要把兔兒腦殼扣了。結果,安檢員看一眼,就笑了。

到達上海的當晚,朋友到機場來接,然後直接把我拉到一家喝啤酒的地方,結果發現還有好幾個人都等在那兒,除了朋友是成都人,都是上海或者其他地方的人,看見我帶來的一大堆兔兒腦殼,全部歡呼起來。顯然,他們因為我的朋友,早就已經成了啃兔兒腦殼愛好者。

3

不僅是口舌之享

啃兔兒腦殼還蘊含了樂趣

安東尼·波登《未知之旅》在成都的那一集,他帶了一個米其林三星店的大廚,在成都吃各種好吃的東西,兩個人也去啃了兔兒腦殼。可惜的是,他們缺乏最基本的技巧,把個兔兒腦殼啃得一塌糊塗。那個大廚更笨,整了半天也沒辦法把腦花兒吃到,只有使勁拿兔兒腦殼在石凳子上砸,嘴裡面還各種發牢騷。他們大概不曉得,成都人的啃兔兒腦殼,是從小練就的技藝。而且,這種外科手術式的具有解剖學基礎的吃法,不僅是為了吃東西,它也蘊含了相當的樂趣在裡面,如果不是長期浸淫其中,很難了解和享受。

我以前寫過,大概五歲左右的時候,我就開始經常啃兔兒腦殼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成都,大街小巷裡面,經常有偷偷摸摸賣兔兒腦殼的小販,五分錢一個,買兩個可以享受半天。之所以說半天的時間,是因為每次都會吃得非常仔細,儘量把啃的過程延長。直到今天,我都沿襲了那時候養成的順序,先抓住上下顎扳開,吃掉腮幫子上的肉,那是最具實質內容的部分,然後是舌頭,再就是天堂上的肉,再然後兩隻眼睛,最後是腦花兒。這個過程,不僅是口舌之享,也非常好耍,吃完之後,看到眼前堆放的腦殼骸骨,會有巨大的滿足感。所以,那個時候,只要在外婆那裡拿到錢,我都跑到固定的地點去等兔兒腦殼,內心充滿了渴望和期待。只是,我至今都不曉得的是,當初啃的那些兔兒腦殼,它們的軀體部分都到哪兒去了?因為不管是館子和市場上,都基本上是看不到兔子肉的。

讀小學的時候,我們三兄弟自己養了兔子,那個兔子窩就在我家的窗臺下面,是我們自己用磚頭砌起來的。先是兩隻兔子,後來那兩隻生了十二隻小兔子。我們每天放學之後就去扯草來餵它們,很快就變成了一大群青灰色毛茸茸的兔子,學校其他老師的小孩也來扯草餵它們,然後大家一起在空地上看它們吃東西,都喜歡得很,外婆就建議送給那些小夥伴每人一隻,就送了好幾隻出去。大概又過了一兩個月,我們和其他小夥伴都把長大的兔子拿來吃掉了。

那些兔子,都是我們從小養大的,現在想來,我們當時好喜歡那些小兔子啊,把它們從窩裡放出來的時候,就像滿地滾動的絨球。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拾味|韓綜裡出現過888次的成都,這次特別饞人
    說成都是一個美食王國一點也不為過,棒棒雞、夫妻肺片、擔擔麵、麻婆豆腐、冒菜、甜水麵、鍾水餃、龍抄手……豐富的食材、百變的烹飪方法,讓成都的美食火遍全球。不光是中國人愛吃,成都每年還有許多外國人慕名而來,只為品嘗一口正宗美食,其中韓國人非常多。韓綜也樂於選擇成都作為中國的名片,以此介紹中國美食,《新西遊記》就是其中一部。
  • 麻辣成都,麻辣小吃
    走在成都街頭,你會發現路邊的飯店,小吃店是最多的。成都人,其實沒那麼會精打細算的,尤其是對吃這一方面是毫不吝嗇的。成都的美食樣樣都能讓你流口水。在我心中最好吃的就是 —怪味面、甜水麵。說真的,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成都人,我也嘗過很多地方的怪味,真正正宗合格的確實沒有幾家。除了怪味面外,成都還有其他味道的麵條也不錯,比如甜水麵(甜而不膩)、肥腸面(肥腸軟硬適中無腥味)等。還有—滷兔頭。四川方言叫「兔兒腦殼」,也是最常見的一樣佐酒下飯滷菜。
  • 四川人一年吃掉3億個兔頭,會吃的都是打KISS高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玩味成都,ID:wwcd02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你曉不曉得,四川美食是誰的天下?兔兒腦殼?火鍋兔?鮮鍋兔?跳水兔?在吃貨心中,四川必須是兔頭的天下!鮮鍋兔兔湯鍋小兔子奶茶而且,必須是兔兒腦殼才算吃兔的靈魂所在。
  • 成都人最愛哪家兔頭?問了6個人,答案都不一樣
    為啥子就點名要吃兔頭喃?那可能要說到成都人的兔頭文化。吃兔頭是有基本法的,一掰,二分,三撬,四吸。在成都話裡,啃兔腦殼還有接吻的意思。區區一個小吃還能撒狗糧???所以聽到說哪兒哪兒又在大庭廣眾啃兔兒腦殼的時候,你就不要供起去要參一個了。
  • 成都宣兔頭
    這個問題,對成都人來說從不是個問題                 腦·殼對於吃貨們來說動物身上任何可以做成美食的部位都不可放過而動物「腦殼」很多地方都是直接不要但是在成都沒有不好吃的東西只有沒有找對的做法
  • 成都人愛上吃兔頭源於一個大膽的想法
    說成都是美食王國一點也不為過,成都美食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川菜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國烹飪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菜式多樣、調味多變、麻辣鮮香、應有盡有。春熙路、錦裡、寬窄巷子、文殊院美食街,街頭巷尾琳琅滿目的地道小吃;香辣過癮的火鍋;傳承歷史百吃不厭的川菜……成都—一個吃貨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 會不會啃雙流老媽兔頭 檢驗成都本地人之標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會不會啃雙流老媽兔頭檢驗成都本地人之標準 成都人對兔頭的痴迷,從滿大街的小吃店,幾乎每家都賣兔頭就能看出來! 而很多外地人了解並愛上成都美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兔頭!即使他們大多數都不吃辣,但每一個來成都的外地人卻都留下了雙流老媽兔頭麻辣鮮香的深刻   原標題:會不會啃雙流老媽兔頭——檢驗成都本地人之標準   成都人對兔頭的痴迷,從滿大街的小吃店,幾乎每家都賣兔頭就能看出來!   而很多外地人了解並愛上成都美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兔頭!
  • 會不會啃雙流老媽兔頭——檢驗成都本地人之標準
    很多人在第一次啃兔頭的時候,心裡或許都會有些「害怕」,尤其是看著成都本地人熟練的掰開兔頭的上下顎,酣暢淋漓地啃著雙流老媽兔頭,更讓他們覺得吃相全無。但這種想法通常會隨著啃過老媽兔頭後,說出的那句「真香」而消失。 大多數成都雙流的本地人可能已經忘了第一次啃雙流老媽兔頭具體是什麼時候了,他們只記得小時候身邊的人都喜歡啃兔頭,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愛上了啃兔頭,一段時間不啃就饞的要命。
  • 你以為成都人每天都在吃什麼?
    #你以為成都人平時都吃串串 #你以為成都人平時都吃冒菜 幹香乾香的烤兔,配上重口味的調料,我一個人可以啃一根兒!
  • 我們為什麼愛啃骨頭?
    直叫人想起太平盛世、歌舞昇平之類的字眼。過了國慶節,雨就一直下個不停。溼冷的天兒,百年白堽的老張打來電話:「一起啃骨頭吧?」老張的百年白堽,是專門做羊肉菜的。這時候你再看在座的那些人,主持人也好,老闆兒也罷,都脫去了剛才矜持的精英模樣。
  • 遇見最美本草(十五)-飛旋的鐵燈兔兒風
    鐵燈兔兒風-菊科,兔兒風屬(Ainsliaea macroclinidioides Hayata)別稱
  • 兔兒傘,可治風溼麻木、腰腿疼痛、全身骨痛!
    獵人還明白,兔兒傘除了解毒活血,消腫止痛,還可祛風除溼,治風溼麻木,肢體疼痛,祛骨頭裡的疼痛。自己的風溼病發作,就是採用兔兒傘的全草或根治好的。故兔兒傘又有七裡麻之稱,取吃過之後,走七裡路的時間病便好了之意。那麼這個兔兒傘,七裡麻,高清長相啥樣呢?
  • 火遍成都的兔肉店終於現身餘姚,5折開吃!
    因為老闆娘一次在成都旅行途中,她偶然間嘗到兔頭,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拾地愛上了美味的兔頭,便有了這家店。正好餘姚還沒專門吃兔兔的店,於是愛嘗新的我火速就去打卡了!四川人每年要吃掉3億個兔頭,兔頭可謂是成都人的心頭好。鮮嫩多汁的兔頭裹上多種辣椒和香料,啃起來雖然沒太多肉,最重要的享受掰開來啃的過程。
  • 成都濃香滷菜地圖 香到淚流滿面
    以前是在門口擺攤攤,每天4點出來擺,然後7點就全部賣完了。開了30多年,現在在蓮花西路183號開了個小鋪子,擺攤時間也固定下來了,下午三點半到晚上七點半。小成那天是下午4點過點點到的,門口都已經這麼多人買滷菜了。
  • 兔兒神,保佑同性戀!書生掃墓,回家路上撞鬼!
    兔兒神來人,用大刑!」可憐這個愚昧無知的胡天保,竟喪命於枯木之下。過了一個多月,胡天保就託夢於他的一個老鄉說:「我的非禮行動,幹犯了貴人的尊嚴,死於刑枷之下,也是理所當然。然而,我的出發點,畢竟是一片痴心,赤誠的愛戀,既無害人之心,又無辱人之意。我初到陰曹,那兒的官吏們都笑話我是個大傻蛋,認為我為了這麼一點屁事兒就丟了命,實在太不值得。他們還經常以此為話柄兒,著意戲弄我,羞得我無地自容。
  • 樂山鴨子為什麼鴨皮是甜的?
    為什麼鴨子是甜皮?因為樂山人特別嗜甜。據說樂山人買鴨的方式可以推斷他們的身份。比如開車而來,一下車就喊:「買兩隻甜皮鴨,一隻抽真空!」這可能是成都人。樂山人買鴨子會說:「宰半隻滷鴨(爺)兒。」還要補充:「要腦殼不要頸子。」(啃起來香)「是不是鴨公?」(肉吃起來緊實)「上次那個皮有點溼。」
  • 蒼煙空:​九天開出一成都,笑看瓜娃兒走馬過
    從這個意義講,我寧願說自己很成都,土豪官員老百姓都在錦江河邊泡十塊錢的蓋碗茶曬太陽,掏十五塊錢的耳朵,奧迪奧拓都在壩壩頭打起光巴兜兒啃兔兒腦殼鴨腳板,我們班上女同學喝了兩瓶啤酒就可以大聲武氣地跟人在壩壩頭划拳,成都不大不小,不溫不火,很有些飲食男女的煙火氣。前些年坐飛機從雙流機場打車回家,路邊巨幅廣告牌上是美女作家潔塵端莊秀美的照片,下面寫著: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