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迷道!記憶中令人垂涎的諸暨美食,你吃過的有幾

2021-02-17 諸暨在線吃喝玩樂

小時候的東西

現在想來總是那麼美好,

當時光飛逝,

如今的你是否還會想起,

那些年諸暨超級流行的美味美食....

問題來了,

這麼多好吃的,

你還記得哪幾樣嗎?

往下看!

這是一座打面的城市,朱元璋都百吃不厭的面,什麼沙縣小吃,蘭州拉麵,都在他面前敗下陣來。到了次塢必須來一碗地道的次塢打面,聞面香、吃麵條、嘗麵湯……。中午吃了「涵文打面」的三鮮面,第一打面的名頭果然名不虛傳,晚上在老街找到了「先友打面」,這家次塢打面界的鼻祖,它的前身是「清夫麵館」,店裡的肉絲麵7元一碗,據說是次塢最正宗最便宜的,嚼勁十足,回味無窮。

應店街有一位老友,盛情款待,熟而不爛,油而不膩,香味撲鼻,讓人垂涎三尺。晚上吃了一碗狗湯麵,確實十分美味,果真名不虛傳。

在諸暨馬劍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過年時都會做馬劍饅頭。饅頭色澤亮麗,但不是像劣質的饅頭暗淡無光,或色澤過於亮麗。其形豐滿,入口有濃烈的酒香味。將鹹菜燜肉夾在饅頭中間,大口咬著吃,更能感覺出其中美味。

西施團圓餅在酒席上常有,現在也成了諸暨諸多農莊必備的山野風味。以純正精細的麵粉或蕎麥粉作皮子,用山地土產香脆蘿蔔,青蔥,香椒與鮮豬肉拌和為餡,手工包製而成的一種扁圓餅子。以文火煎烤而食,其味爽而不膩,辣而不重,又香又鮮。

到了草塔,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羊骨頭店,在老街上一大早就能聞到羊騷味。不過早飯還是跑到南街63號吃了「年糕粥」,據說是草塔最正宗的一家。手握一團軟軟的年糕粥,一邊走一邊大口咬,美味而痛快。中午的時候走進一家羊骨頭店「羊骨頭」又稱一絕,啃骨頭呷老酒既實惠又浪漫;羊骨頭也能作為招牌菜,這是諸暨草塔獨有的現象。羊骨頭,順便把羊肉、羊血、羊肝等等嘗個遍!

早上來一碗紅燒同山大餛飩,鮮香美味,讚不絕口。中午自然要嘗嘗羊羹了,同山林茂而草盛,所產羊肉皮薄、肉精、少油、白淨、羶重,原汁湯攪早米粉,羊雜碎加紅辣椒,味道純真,辣口生津,清肺潤喉,還有羊湯、羊湯麵、羊雜煲。雖然都點的都是小份,但是真的是十分飽肚,看來第二天要吃點素的了。

於是今天到了牌頭一位老同學家裡,嘗嘗小時候在他們家吃過的松花餅。松花餅烤制的時候就是滿屋的香味,滿滿的小時候的味道。松花餅裡夾紅糖,過著白粥,香香甜甜的味道很好,真是的一道記憶中美食。

安華名菜,餐桌上所有原料都來自牛,不僅牛肉做得遠近聞名,牛湯也熬得爐火純青。前天同山的羊肉吃多了,還是得收斂一下,在新菜場的一家店點了碗牛湯。從鍋裡舀出一碗牛湯,放上牛雜、牛血等配料,辣椒在湯上飄香。吃一碗牛湯,頓時感覺牛氣十足,安華牛湯,果然是名不虛傳。

藤羹是諸暨獨有的美食,其他地方還真吃不到!食用方法類似粉絲或米線,燒煮時加入雪菜、筍乾、蛋皮等配料,絕對美味!很少有人能夠抵擋得住鹽焗雞的誘惑,這些嶺北農莊的鹽焗雞在周邊縣市已經小有名氣了,在杭州的餐館也能點到,不過當然比不上原產地的土雞了。在山頂的一家農莊,點上一隻鹽焗雞,看著鍋裡滿滿的鹽,柴火灶慢慢把雞肉燜熟,一道原汁原味的美食即將呈現在面前,心裡不免有些小激動。呼吸幾口嶺北清新的空氣,眺望遠方的城市,好像一直呆在諸暨,不曾遠離。帶了幾袋的玉米餅給杭州的好友,現在城市裡的人都喜歡這種五穀雜糧。

白糖紅糖和米粉蒸的,蒸好之後用荷葉包起來,吃的時候有荷葉的香氣,這是小時候的味道。現在的糖央已經沒有了荷葉的包裹,所以會少了那股清新,不過還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把胖頭魚的魚頭和豆腐同煮,入味鮮美,諸暨人很少有不愛吃的。胖頭魚鮮在頭上,活殺胖頭燉豆腐,佐以生薑、老酒、陳醋,嘬骨頭鮮美無比,喝湯汁腥羶全無。

粉絲本身沒有多少鮮味,但它的吸附能力很強,和其他各類肉菜搭配,都能做出很好的味道。當中數紅薯粉絲質量、口感最為上乘。

諸暨麻花,土話叫「麻鳥」,經過油炸後金黃璀璨,口感酥脆,掰著吃特別有趣。在街亭的街上買了一些嘗嘗,蛋香味很濃,似乎跟小時候的味道沒有多大的差別。

來到涼風洞,不可不嘗最負有盛名的天然凍豬肉,一隻土雞白斬,一盤豬肉凍,兩樣小蔬,很快被飢腸轆轆的我一掃而光。

去西施故裡走了一趟,在裡面吃了西施豆腐,燒法有點小變化,但還是很喜歡。西施豆腐,又稱煎豆腐,也有稱大豆腐的,十足的媽媽的味道,豆腐雪白細嫩,加上配料,清湯而燴,湯寬汁厚、滑潤鮮嫩、色澤豔麗。

大唐是一座年輕的鎮,很多美食都跟草塔相近,不過看到了很多燒烤店烤肉店,生意異常的紅火。白天吃了大排面,參觀了襪業市場跟襪藝小鎮的基地,感覺大唐未來的發展確實不可限量。晚上的大唐也是熱鬧異常,大唐的燒烤店烤肉店也開始人山人海。


中午在建德回味了一下次塢打面,晚上突然想吃黴莧菜梗,想想也很好笑。不過這種把莧菜梗「黴」成臭臭的味道,有幾個諸暨人沒吃過?現在很多人都會用來蒸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這應該是最高境界了!

諸暨人有「搡麻餈」一說,那甜甜糥糥的麻餈也著實好吃,來諸暨的時候與朋友約好去他們家搡麻餈去,舉起木錘,開始一番敲打,自己做的麻餈就是好吃。

白魚紋理細膩,肉質鮮美,為魚中上品,雖然燒法多多,但「清蒸白魚」在店口堪稱一絕,白塔湖裡捕的本地活魚,烹製而成,色彩豔麗,魚肉潔白,細嫩鮮美,湯汁清淡。

當地魚莊眾多,白條、螺絲青、魚乾都是招牌菜,有一種煮透的魚湯,忘了問是什麼名字,味道也是格外鮮美。

山下湖的「紅燒蹄髈」遠近聞名,在我看來比東坡肉好吃數倍,猛火蒸製,紋火走油,色澤紅潤,皮肉入口即化油而不膩,精肉細嚼酥而不爛。

小時候吃過,前幾年又開始紅了,被稱為中國的薯片。烤的焦點的,脆脆的,香香的,薄薄的,光想想口水就下來,要切的薄薄的才好吃,太厚了就硬了咬不動。在江藻採購了不少水果,當然也必須把這種小時候的味道帶上。

專門去找的一道美食,走了很多鄉鎮都沒有看到,在這裡的學校門口找著了,感覺沒小時候的好吃,不過能夠吃到還是很滿意了。一個小小的油燈盞裡面有蘿蔔絲,藕,豆腐,醃菜,熱油裡炸成金黃色,十分誘人。

「馬蘭頭」、「薺菜」、「紫雲英(草子)」、「蒴菜」……無不來自田(山)間地頭,絕無半點農藥殘留,一頓野菜的盛宴,把我肚子裡的濁氣一掃而光。

趙家當地的十二樣土菜,包括蒸三鮮、紅燒肉、肉丸、胖子(蹄膀)、老千張炒鹹菜、皮卷等,葷素搭配,十二之數寓意月月安好,年年富足。吃不了這麼多,就吃了個三鮮,嘗嘗鮮,聽老人講講以前的故事,算了下要走的日子,十分不舍。

「楓橋醬爆肉」既有豆瓣醬的固有清香,又有土豬肉的特有鮮嫩;因為要回城了,淡淡的傷感總是揮之不去,又走了一遍楓橋的角角落落。

「草塔蔥油餅」;「安華楊梅餜」,「紗帽餛飩」,「糯米烀藕」,「諸暨榨粉」,「蕎麥菱」,「米篩爬」,「水磨湯糰」,「茶葉蛋」,「酒釀雞子」,「素燒鵝」,「團圓餜」,「南瓜餅」,「豆腐包」,「澱粉水餃」……個個都有風味,個個都是精品,無法一一嘗遍。

在諸暨,
你記憶中媽媽的味道究竟是什麼呢,
歡迎後臺回復與小編互動。

圖文分享自網絡

長按二維碼,關注「諸暨在線吃喝玩樂」
一起組團吃遍諸暨,玩遍諸暨,樂享諸暨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這3種吃過就令人念念不忘,你都吃過哪幾種?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這3種吃過就令人念念不忘,你都吃過哪幾種?我們國家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有著各種各樣豐富的物產資源。單拿出飲食方面來說,就可以數上個三天三夜。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中國人說的最多的話還是民以食為天,舌尖上的中國,每天都會創造著獨特美食,讓我們的味蕾有著獨特的享受。
  • 在諸暨,我想帶你從「A」吃到「Z」!
    在諸暨這塊遍地美食的地方,兩個人,一座城,每個字母都是一段好食光。從「A」吃到「Z」,我想陪著你分享味蕾,一直吃下去……煲仔飯的魅力就在於,不管你有多餓,一碗剛剛出爐的煲仔飯都能把你餵飽!尤其是鍋仔邊上那一圈略硬的鍋巴,吃起來更是香脆可口,一下就把思緒拉回了小時候在農村吃到的「鍋焦」……
  • 諸暨人,生活在中國美食的半壁江山裡!逛!吃!逛!吃!逛!吃!
    今天到了牌頭一位老同學家裡,嘗嘗小時候在他們家吃過的松花餅。松花餅烤制的時候就是滿屋的香味,滿滿的小時候的味道。松花餅裡夾紅糖,過著白粥,香香甜甜的味道很好,真是的一道記憶中美食。藤羹是諸暨獨有的美食,其他地方還真吃不到!
  • 含著淚吃下去的諸暨9大黑暗料理,你吃過幾種?
    沒吃過黑暗料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大諸暨美食遍地,但是與之相對應的黑暗料理也有不少啊...
  • 五一必備,諸暨美食地圖驚豔亮相!「按圖索驥」有木有?
    一到放假,總有人問諸暨有什麼好吃的?諸暨各個犄角旮旯裡都藏著讓人慾罷不能的美食這份《諸暨美食地圖》請收好!次塢打面對於諸暨人來說,不止是一碗填肚子的主食,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傳承。在諸暨,次塢打面已有600年的歷史。「打面」的秘密全在一個「打」字。
  • 泉州這些美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3》,你都吃過嗎?
    對於能吃愛吃懂吃的泉州人來說,這麼美味的紀錄片裡,怎能少了泉州美食的蹤影?《舌尖》挑選的石花膏和面線糊,可謂泉州最具代表的兩種街邊美食。如今,泉州市區許多地方都能看到秉正堂的店面,當然,如果你念舊,依然可以專門驅車前往天后宮吃上這份老泉州的味道,
  • 美食| 跳動在舌尖上的黔中美味,你嘗過幾種?
    美食 | 跳動在舌尖上的黔中美味,你嘗過幾種?和同事,和朋友,或和同學每日必有一問:今天吃啥?工作了一早上,急需要一頓好的美食來填飽餓扁扁的肚子。說實話,對於爽遊君來說,午餐吃什麼是最讓人糾結的,飯?粉?小吃?還是不吃?這時候,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點外賣是很常見的選項。
  • 臺北西門町的人氣美食Top5,你吃過幾個?
    西門町是臺北西區最重要的消費商圈,它所發展出來的流行商圈,自然而然地也帶動了美食小吃的風潮,所以當你想到要去西門町的時候,就可以先了解想要去哪一家店打牙祭,今天我要介紹的是西門町的人氣美食Top5,看一下你吃過幾個?
  • 上過央視,火過抖音的溫嶺13道美食,你吃過嗎?
    溫嶺人是真的會吃從眾多溫嶺本土美食中遴選的十三道菜,從一到十三,在山海之間,在如入畫境的微風裡,呈現了難得一見的一桌筵席。不管你是素食愛好者還是肉食愛好者,都可以放開肚皮,拿起筷子!原汁原味的食材,引爆舌尖上的激情,滿足你挑剔的味蕾。在溫嶺因香芋總是子母成團,象徵團圓。在中秋節吃香芋,就有團圓之意。其中,溫嶺芋頭,當選大溪香芋。去皮切塊,用最簡單的清蒸,便能品嘗到香芋的綿軟嫩滑。桐子葉包,是溫嶺的村民過七月半的特色食物。這種小吃是將發酵後的米粉漿,倒在桐子樹葉上蒸熟。溫嶠、塢根以及樂清市西門島等地的居民,平常也喜歡吃桐子葉包。
  • 舌尖上的安義,這些特色美食,有你吃過的嗎?
    安義出名的不只是有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還有一些很特色的小吃和菜品,有著在城市中吃不著的古色古味的農家菜,我們一起來品嘗吧!相傳,熊慶笏的母親喜歡吃雞肉,但又因身體風熱重,不適宜大量食用雞肉。為了滿足母親的願望,又不影響母親的身體,熊慶笏根據花椒的特性,做出了酸麻可口的花椒雞,按照中醫的說法,經常食用花椒雞,既可以開胃,又能達到氣血雙補的效果,是一道極具養生功能的菜餚。當地人招待客人時,一般都會端上一碗花椒雞,以示重視。
  • 《舌尖3》不解饞?這些「神級」紀錄片帶你吃遍全世界美食
    期待越高,大家的要求就越高,節目裡探討的每一個關於美食的細節都會被放大,於是槽點也就多了起來。作為美食類紀錄片,不夠解饞就很難說服觀眾,尤其在春節檔這個無比看重吃的節日裡。於是,我們決定找來其他的美食紀錄片找補找補。《尋味順德》龍鳳羹、鳳眼果、牛展煲仔飯、豉香型白酒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是廣東人的專屬「舌尖」。
  • 37°C的諸暨,這些熟食滷味必須有姓名!(下)
    還記得那篇熟食滷味(上)嗎?詳情→37°C的諸暨,這些熟食滷味必須有姓名!(上)這不,誠(口)實(水)守(直)信(流)的我們又來了!自從滷味(上)發布之後,粉絲們在後臺紛紛留言!深愛滷味的小編豈能錯過——立刻出發!(吃肉黨們準備好紙巾擦口水!)
  • 一起來尋覓漫畫中的諸暨美食,還有這份美食地圖請收好!
    天氣漸漸冷了,總有人問諸暨有什麼好吃的?其實,在諸暨的各個犄角旮旯裡都藏著讓人慾罷不能的美食這份《諸暨美食地圖》請先收好!次塢打面對於諸暨人來說,不止是一碗填肚子的主食,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傳承。在諸暨,次塢打面已有600年的歷史。「打面」的秘密全在一個「打」字。
  •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來啦,董克平帶你品味「舌尖上的美酒」!
    1985年左右,在一位朋友的竭誠鼓動下,徐小平有機會去北京西四附近一家叫「馬凱餐廳」的老字號餐廳「撮」過一頓飯,他驚奇地品嘗到了終生難忘的「東安子雞」。徐小平回憶說:整整十年後,我從加拿大回到北京創業,還一個人特意去了趟馬凱餐廳,想再體驗一次當年那種銷魂蝕骨舌尖上的快感。
  • 沒吃過這10種老點心,誰敢說自己是地道諸暨人?流口水……
    諸暨超暖心的美食自媒體平臺擁有15萬吃貨粉絲諸暨吃貨幫  發現身邊的美食夜深人靜的時候有時會突然睡不著
  • 諸暨各地都藏著讓人慾罷不能的美食,這份《諸暨美食地圖》收好
    老了會有焦味,影響口感,嫩了又容易斷裂包不住肉餡。 與其他地方的麵條不同,正宗的次塢打麵湯很少,它講究「濃縮即精華」。附著在麵條上的湯汁使得麵條不再寡淡,且不會有因為麵條太厚而不入味的尷尬。濃鬱鮮香,說的就是它。 白塔湖魚乾
  • 舌尖上的中國探訪過的民間美食? —尋回新化•家的味道
    對於很多湖南新化人來說,向東街空氣中瀰漫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這是一條外地人來新化玩都知道怎麼去的街,是遊子們過年回家不管多晚都要去吃一碗牛肉麵的地方,是新化美食的匯集地,也是新化的ICON。別看它古舊,這可是24小時營業的這是新化縣城唯一剩下的一條百年老街,雖已破敗,依稀可以在古舊的街道中找到百年的歷史蹤跡。古代,向東街作為最靠近資江碼頭的街道,是梅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融合地。
  • 諸暨最好吃的20碗面都在這兒了!最後一碗你肯定吃過!
    諸暨超暖心的美食自媒體平臺擁有15萬吃貨粉絲諸暨吃貨幫  發現身邊的美食「 吃麵向來是一件讓人幸福感爆棚的事
  • 這才是真正舌尖上的美食,若全都品嘗過,才算真正的「美食家」
    中國美食涵蓋酸甜苦辣無論是哪一種味道都有它的故事而且,中國有句俗語叫「民以食為天」確實,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在吃這件事情上就頗有造詣這才是真正舌尖上的美食,若全都品嘗過,才算真正的「美食家」,看看這幾種中國傳統美食,你都吃過嗎?
  • 泉州昨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3》,這5家上榜小店你吃過嗎?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非常喜歡路邊的「蒼蠅館子」,用他的話來說:真正的美食就如胎記,只有最親近的人知道它的位置。回望夏天,街頭巷尾總擺著幾攤石花膏小攤,和幾個打著赤腳的小夥伴共享一碗,冰涼暢快。如今,這個場景依稀可見,越長大越懷念那個手握幾分錢,內心卻富裕無比的小時候,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