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班上有個男學生,特別調皮,上課經常偷偷搗亂,說了就安靜一下,但沒過一會兒就又犯病了。一次課堂上,這個學生又犯混了,而且比以前更過分,不是撩同學說話,就是用小紙團砸人,要不就是扯女同學辮子。警告了幾次都不聽,萬般無奈下,張老師只好把他請出教室,讓他在走廊上站了一節課。
誰知第二天,這學生的媽媽來了,是個厲害角色。她一上來就說張老師虐待她的兒子,還要張老師寫檢討書。任憑張老師如何解釋,她就是不依不饒、死纏爛打。後來張老師也生氣了,斬釘截鐵的表示,是她兒子犯錯在先,被罰站是應該的,所以檢討書是不可能寫的。被火上澆油的媽媽就找校長去了。
在校長的協調下,此事算和平解決了。但張老師仍然苦惱、委屈、憤怒,說自己剛做老師不久,就碰到這種破事,以後真不知道怎麼管理學生了,辭職的心都有。
有網友說:
為了極少數奇葩家長就辭職,太虧了。有這樣的家長,這孩子估計是無可救藥了,你教育不好這樣的學生!最好的辦法是,從此放棄這個學生,以後對他不聞不問,他在課堂上搗亂,就用手機拍下來,發給他家長,然後再把校長找來,跟校長說這孩子我管不了,你管管吧。
這位網友顯然是在為張老師鳴不平,但說法太偏激了,也不可能真的去這麼做。
張老師應該是位年輕老師。年輕老師因為缺乏工作經驗而被家長找麻煩,是很正常的,不必因為一次委屈就想辭職,完全沒必要。
那張老師以後應該怎麼做呢?
01對自己的教育方法進行反思
對於如何處置紀律差的學生?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打、罵、罰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
作為年輕教師,需要好好想想:違反紀律就罰站,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嗎?如果罰站打罵就可以解決問題,那教育也就太簡單了吧?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自然就需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有些孩子,批評一下就改正,有些罰以罰有進步,而有的,越批評越逆反,越罰越不做!
所以,很關鍵的一點是,你採取的教育方法,是有針對性的嗎?要知道,每個孩子,都需要有一把鑰匙,去打開他的心鎖!
目前,體罰和變相體罰都是被法律法規所禁止的,如何才能做到依法執教,需要老師們平時多加思考。罰站涉嫌變相體罰——家長之所以不依不饒,這可能是關鍵原因。
02平時多與家長溝通,並注意溝通技巧
記得有位幼兒園園長說過:「我學的是養天鵝的技術,不會養豬!」,引發了網友們的瘋狂吐槽。但冷靜的來思考,這句難聽的話,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有些家長,確實難以交流,尤其是那些自以為懂得一點法律知識和教育方法的家長。
但正因為難以溝通,所以才更要加強溝通、改善溝通,為以後能更順利的開展教育工作打基礎。
怎麼做呢?這裡推薦一個很有用的辦法——建立家長檔案。
家長檔案的內容包括:家長的教育理念、性格特點、溝通方式等。比如劉家長,相信自己的教育理念,聽不進不同意見。他的孩子有問題,就應該通知他來處理,先按他的理念來試著教育孩子。行不通後,再試圖說服他轉變觀念。
有些家長溺愛孩子,對於這樣的家長,老師可以用分數來引導他們監督孩子學習。家長會時,組織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家長,分享教育經驗,平常是怎麼督促孩子刻苦學習的。這樣的活動項目,比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要好得多。
在平常溝通中,了解各位家長的個性特點。根據他們的制定出應對預案,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對於認知水平不在同一級別上的家長,不必要強求他們認同,有些話點到為止就行。
03藉助外部力量,儘快消除矛盾
如果老師不能憑自己的力量消除與家長的矛盾,那就要藉助外部力量了。
一是可以藉助學校的力量。比如,通過學校相關領導出面,進行溝通交流,化解矛盾。還有學校的一些老教師,特別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師,他們出面,可能寥寥數語,就能消除矛盾。當然,這很考驗平時在學校工作時的人緣哦。
還可以藉助「其他家長」的力量。有些家長,一旦陷入「一根筋」的狀態,是很難轉過彎來的。學校領導也好、老教師也好,他都會認為他們在包庇老師。而這個時候,請一些平時比較積極、懂理、有一定影響力的家長幫忙圓個場,效果可能會好很多。
總之,面對這類事情,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平時要注意與多家長溝通;要是矛盾真的爆發了,就藉助其他力量化解矛盾。而那種「遇到這樣的家長,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他的孩子」的言論是不可取的。
請記住:沒有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最適合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