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因關注肺炎疫情而過度焦慮,試試這些自救方法

2020-12-24 虎嗅APP


從證實武漢新型肺炎可以人傳人開始,肺炎疫情不斷發展、升級。 如此關乎生命安全的疫情,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多少人已經習慣了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新聞、群消息、朋友圈、公眾號,以求第一時間掌握疫情信息。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除了刷手機什麼事情都幹不好,甚至變得神經兮兮、情緒化、食慾下降、夜不能寢,甚至出現胸悶、心慌……症狀如同下圖這位微博的朋友,那麼你可能已經被傳染了肺炎焦慮!


圖 | 微博截圖


適度的焦慮是正常反應


焦慮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反應,是人類始祖在原始叢林法則中與環境作鬥爭、適者生存進化而來的基本情緒。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意義。當我們面對危機時,可以適度提高大腦和肢體的警覺性和反應速度,幫助我們脫離險境。正常情況下,適當的焦慮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危機意識」,促進個人的人格整合和社會化進程,push我們不斷完善自我。


普通人面對這場可能波及自身及家人生命的嚴重事件時,焦慮是身體的第一反應,尤其是處於急性期時,焦慮的表現是多層次的,包括精神焦慮、軀體不安、認知偏差和「逃避」「偏激」行為等。大部分人面對壓力可以進行自我調整,保證自身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當焦慮的程度超過了自身能夠代償的部分,就可能出現病理性焦慮,影響生活和工作。


疫情恐慌下,可能出現這幾種焦慮障礙


疑病(hypochondria)


在鋪天蓋地的疫情陰影的籠罩下,部分人會更容易接受到負面消息的消極暗示,過分關注身體上的微妙變化,比如普通的咳嗽、流涕、頭痛頭暈、睏倦等,並將各種不舒服與「疫情」聯繫起來。越是對比症狀就越覺得像是肺炎,精神越是緊張,軀體的不適感就越是被放大、加劇,對自我產生強烈的心理暗示:「我要發燒了」「我肯定被感染了」。於是陷入到「疑病-焦慮-軀體不適-焦慮加劇」的死循環中。


圖 | 文獻


在這種心態下,大批人因為一些非特異性的症狀就湧入醫院強烈要求檢查,動輒要做胸部CT、試劑盒篩查新型肺炎。很多人檢查後、甚至隔離後複查都是陰性的,自己倒是放心了,卻擠垮了原本就緊張的門急診醫療資源,無辜加重了醫護人員的負擔,延緩了真正患者的救治時機,還有可能在扎堆擠醫院的過程中被感染真正的肺炎。


驚恐發作(Panic Attack)


一些本來就高焦慮程度的人在壓力之下,會出現程度更加劇烈的急性焦慮發作,即驚恐發作。常見表現為突然發作的胸悶、心跳加速、胸痛、大汗淋漓、手足發麻、頭暈、窒息感,大多數病人會描述這是一種瀕臨死亡感,非常可怕。


大多數病人會將急性焦慮發作時的感覺描述為瀕臨死亡感 | 圖蟲創意


驚恐發作在平常的綜合醫院也不少見,在本次疫情影響下,一些確診病人、疑似病人的家屬,甚至是健康人在極度焦慮狀態下不乏出現上述表現,加重人們對本次疫情的恐慌。


驚恐發作經常會被誤以為心臟問題,實際上驚恐發作不會帶來生命危險,也不會引發心臟疾病。一般發作時間持續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即可以自行緩解。脫離壓力環境、轉移注意力都能快速幫助症狀消失。


強迫症


疫情之下,所有的媒體都在宣傳洗手、消毒與戴口罩的重要性,市面上早已「一罩難求」。在這種氛圍下,有強迫性人格或本來就高焦慮的部分人群,可能因此患上強迫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強迫症狀,包括強迫性觀念,如過度擔心自己可能被感染,反覆回憶自己有沒有接觸到某些可疑人或物品、糾結自己洗手的乾淨程度等。


強迫性人格可能因為過度關注疫情患上強迫症,如過度擔心自己可能被感染,糾結自己洗手的乾淨程度等 | 圖蟲創意


在強迫性觀念的影響下,會出現強迫性行為,如反覆測體溫、過度清潔雙手及家中物品、過度防護等。有的人洗了一遍又一遍仍然覺得不夠乾淨,甚至變得不敢出門,逃避接觸一切物品。臨床上常能見到強迫症患者的雙手被洗到脫皮、出血。


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常見於兒童,偶見於成人。主要表現為過度擔憂家人、愛人等親密關係的分離,而出現情緒波動或軀體不適的焦慮表現。例如因家人需要外出離開而情緒失控,擔心後者被傳染疾病、被隔離等,過分緊張反覆叮囑家人戴口罩、做好消毒等。


面對焦慮,你可能需要的「心理處方」


避免大腦「過載」


每天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中,客觀、真實的信息已足夠讓我們心情跌宕起伏。這時候,一些情緒化、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廣為傳播,特別容易引起公眾的憤怒、恐慌。


謠言之所以比真理傳播得更加快,是因為抓住了人們在「信息不對等」情況下的焦慮心態。特殊公共事件下,面對真假難辨的信息轟炸,受限於文化背景和認知水平的差異,想要每個人都時刻保持一樣的理智、冷靜是很不可能的。


這個春節最具代表性的情緒波動圖(靈感來自網紅圖)| 作者自製


我作為一名精神心理學的臨床醫師,日常對親友闢謠N次,也曾一度煩躁不已。這時候,你需要適當控制自己對信息的攝取,放下手機、關上電視機,讓自己信息及情緒「過載」的大腦清空一下儲存。


漸進放鬆訓練


當我們發現焦慮到手腳冰涼、心跳加快等,產生各種身體的不適時,不妨試一下漸進放鬆訓練。方法是先使肌肉緊張,保持5~7秒,注意肌肉緊張時的感覺,然後讓肌肉徹底放鬆,再次體會放鬆時肌肉的感覺。每部分肌肉一張一弛做兩遍,然後對那些感到未徹底放鬆的肌肉,依照上述方法再行訓練。


 具體操作是:首先找一個安靜的場所,調整呼吸讓自己大致平靜,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上,按照指導語進行順序放鬆:右手、右前臂、右上臂→左手、左前臂、左上臂→前額、眼→頸、咽喉→雙臂向前、雙臂向後、聳肩、肩背部→胸、腹、臀部→右大腿、右小腿、右腳到左大腿、左小腿(、左腳。


溫馨提示:配合輕音樂和聲音好聽的指導語效果更好。


規律作息,適當運動


這個假期裡,多少人一天到晚穿著睡衣、蓬著頭,已經在吃了睡、睡醒刷手機、刷累吃的生活中迷失了晝夜感。這樣沒有規律的作息不僅會讓我們長膘,還會讓生物鐘紊亂、影響睡眠質量,也不利於健康和工作學習。眼看就要返回工作崗位,對於平常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恢復正常作息勢在必行。


儘管不能出門,但不妨做一些小調整,幫助我們恢復規律作息。這裡有個小建議:按照平常工作的時間點正常起床洗漱,換上外穿的衣服,在固定的時間點就餐,在臥室以外的地方看書、與家人聊天或其他事情,在固定時間娛樂、運動。這樣的儀式感可以迅速幫助我們找到作息感。


陪伴家人,記錄美好


凡事都有得失,這個被迫隔離在家中的最糟糕的春節,何嘗不是陪伴家人的最好時光?假設一年中只有春節7天能回家和父母見面,去掉聚會應酬的時間,還有3天,那麼我們在20年中陪伴父母的時間,大約就只有2個月。


這個春節也是陪伴家人的最好時光 | 圖蟲創意


不妨珍惜現在,關注自身、家人,陪家人一起做些開心的事情。記錄每天發生的,最讓你平靜或快樂的事情,標記在手機上、電腦上、床頭等,顯然的能隨時看到的位置,感到沮喪或煩躁時就看看這些被記錄的美好,心情就會變得平靜。


尋求專業心理指導


如果焦慮過於嚴重無法通過方法放鬆和自我調整,你還可以尋找專業的心理救援。12320熱線、全國心理救援熱線均7*24小時在線。國家衛健委已發表了《新型肺炎緊急心理幹預指導原則》,目前全國仍在集結力量組建心理救援醫療隊、心理援助熱線隊伍,為有需要的人保駕護航。


寒冬之後,必有暖春,希望在,心就安。心理援助的漫長戰役才剛剛打響,無論病毒還是焦慮,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有信心打好這一仗。



相關焦點

  • 警惕「新型肺炎恐慌症」(內附焦慮自測題)
    情緒是人體第一免疫力如今有關新型肺炎的消息鋪天蓋地,感覺自己快要被淹沒在各類負面信息中,情緒過度捲入,但又好像無能為力:● 看新聞中的相關症狀,立馬覺得自己得了新型肺炎● 不停的刷疫情消息,從不恐慌刷到「恐慌」
  • 面對疫情,如果出現負面情緒,你可以這樣做
    眾志成城 共同戰「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在流行,面對疫情,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不因情緒而影響免疫力,更有效地保護好自己呢?文/孫莉莉為避免出現過度恐慌、焦慮,支持廣大戰友度過心理難關,這些常見的心理問題你一定要清楚: 一、 看到疫情的消息感到恐懼怎麼辦?
  • 疫情防控發布會 | 心理專家支招:一二三四五六七 抗擊疫情勿焦慮
    ,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尹欣介紹上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表示,在疫情階段,適當焦慮有好處,這樣有助於大家在心理上有高度的防範,採取很好的措施,但是不能過度。如果說焦慮或者是恐慌過度的話,就需要注意了。
  • 焦慮的自救4部曲:面對,接受,飄然,等待
    每個人都感覺到很焦慮。嚴重者,就演變成了「焦慮症」。那我們該如何緩解焦慮的狀況呢?焦慮一詞的英文是anxious,源於拉丁語anxius,意思是對於未來發生的不確定感到憂慮。因此從理論上講,焦慮症就是只長時間處於這種焦慮狀態而產生的一種症狀。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焦慮的自救:從神經系統角度出發治癒焦慮》。
  • 武漢肺炎疫情中,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真沒得黑
    肺炎疫情至今仍是來勢洶洶,相信各位讀者們也都在持續關注著最新的疫情消息。這些新聞,小雷也在一直刷新,隨著疫情的加重,各大網際網路公司也都在積極地向湖北捐贈物資,總額已達二十億元之多,並且數字還在增加。支付寶也上線了疫情實時動態頻道,打開支付寶,搜索【疫情動態】即可進入專題頁面,除了了解疫情實時地圖情況,還整合了掛號等服務。在微信中,用戶可以快速地在「我」-「支付」-「醫療健康」中,找到「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動態」專區。除了信息整合,信息的準確性也是重中之重,騰訊新聞查證欄目「較真」上線新型冠狀病毒實時闢謠,無間斷更新權威信息。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自助手冊 (政府工作人員版)
    在公共應激事件下的壓力反應是非正常情況下的正常反應,本手冊提供對壓力水平的自我評估,多種緩解壓力的方法,以及尋求幫助和支持的各種資源途徑。 四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幹預工作組
  • 疫情信息越看越焦慮?華西專家:可能出現應激反應 需要調整心態
    越看越焦慮、越來越恐慌?明明身體沒有不舒服,在看完大量信息後出現失眠、擔憂等情況?……請注意!如果有以上表現,你很可能需要調節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況了。  1月30日,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了解到,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該心理狀況,並進行調試。
  • 今天你焦慮了嗎?《焦慮症的自救》用實例來告訴你如何戰勝焦慮?
    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新的一天到來,你會不會感到焦慮?享譽世界的神經症醫生克萊爾威克斯在《焦慮症的自救:實戰篇》這本書中用大量的真實案例為模板,還原了給患者治療的過程,讓更多被焦慮症所困擾的患者可以學習到自我治療的方法。威克斯醫生在歲的時候,她患上了神經症,在經過幾年的焦慮和恐慌之後,她終於找到了治療焦慮症的方法,從而治癒了自己。
  • 理性對待疫情 迎接春暖花開——海口一中心靈驛站與你「宅」一起
    疫情本身屬於應激性事件,然而應激過度可能會出現恐慌進而導致應對措施過猛的問題。長時間宅在家中,持續不斷地過度關注疫情,會出現替代性創傷的現象,心理會出現緊張、擔心、焦慮等情緒,因此,儘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相關信息的時間, 尤其是睡前不宜過份關注相關信息,減少因信息過載帶來的心理負擔。同時,不道聽途說,只關注權威媒體報導的信息,減少「雜音」,避免因看錯、假信息而出現的負面情緒。自我覺察,接納情緒
  • 新冠肺炎感染者可能遭遇的心理危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為了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指導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專家,配合國家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中有關公眾心理社會支持內容,撰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為你的心理重築防疫的堤壩。
  • 一線醫生教你如何解「心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漫畫》第...
    02  每天看疫情信息過多,造成過度焦慮怎麼辦  減少對疫情信息的過度關注,建議每天接收有關信息不超過1個小時。  03  疫情信息鋪天蓋地,如何合理關注信息「點」  非專業人士不應過度關注發病率、死亡率、治癒率等專業數據,避免因道聽途說而產生焦慮、恐懼;  應根據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建議,將重點放在自身防護上。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第三版)
    第七條在新發傳染病疫情發生時,出現心理緊張、焦慮、恐慌等情緒,屬正常現象,但過度恐慌會危害身心健康。釋義1: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人們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屬於正常現象,但過度恐慌危害健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於新發傳染病,傳播速度快,波及範圍廣,一些人會擔心自己、家人或朋友被感染,而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應激反應。
  • 如果親人因疫情去世,親屬請這樣調適心理
    如果親人因疫情去世,親屬請這樣調適心理 2020-03-05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下如何做好心理健康的防護
    每天大家打開電視和手機都是看到到處是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信息——「每天不停地看電視新聞、微博和朋友圈傳的肺炎最新消息,越看越恐慌,然後更想看」「總覺得自己很危險,流點鼻涕,咳嗽兩下就怕是已經感染了」「心情差吃不下東西,沒生病但是焦慮的胸悶、氣短」「真的不能再看了….每天看著這些新聞,感覺自己快瘋了」「剛有好轉的抑鬱又捲土重來
  • 權威發布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全文
    對於重症患者,特別是對於因呼吸窘迫、氣管切開而難以表達的患者來說,呼吸困難會導致焦慮緊張,而焦慮又會加重呼吸困難,甚至出現瀕死感、恐慌等症狀,從而陷入惡性循環。除此之外,身體的痛苦、目睹病友的離去也容易使這些患者陷入悲觀、絕望之中。
  • 孩子過度焦慮,會變成「胖娃娃」?兒童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因能力得不到鍛鍊,認為自己不能適應外部環境,而產生焦慮。③經常被過度保護的孩子父母的過度保護,只會降低孩子應對事物的反應,孩子會因自己缺乏應對事物的能力,而產生焦慮。當壓力太大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焦慮的情況。心理創傷—重要原因心理創傷,包括被欺凌、親人的離開等,這些事情會在孩子心中烙下深深的烙印,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紓解,會容易導致孩子焦慮。
  • 焦慮的電影人 主動出擊才是自救啊
    而現在,國內疫情比以前要明朗許多,但受世界疫情以及境外輸入的壓力影響,影院重新開業、扶持電影業等聲音少了,甚至沒了,焦慮的電影從業者,一直在等待。等待的過程中,偶有一些消息令人莞爾又惆悵,比如社交媒體上有人爆料,說某地影院放不了影片,員工又等著發工資養家,於是便開展了婚紗攝影服務,向那些喜歡電影文化的新人,提供影廳等作為婚紗拍攝場景,為他們留下難忘的記憶。
  • 百老匯演員因疫情轉行自救,收費40美元為粉絲錄祝福視頻
    00:0000:00 播放 全屏 重播 請刷新試試受疫情影響,美國百老匯劇院持續關閉,許多演員失去表演機會,收入大幅縮水,於是他們轉行自救。(原標題:百老匯演員因疫情轉行自救 收費40美元錄祝福視頻)【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高逾期下平臺忙自救
    因受疫情影響,從無逾期記錄的她在網上請求某網貸平臺能否延期1個月還款。幸運的是,該平臺在了解到繞女士的情況後,主動致電給她協商解決方案,雙方並就延期還款時間達成一致。不過,同樣因疫情受到影響的王先生則沒有那麼順利。
  • 關於武漢肺炎疫情,這些信息很關鍵!
    2019年12月30日,武漢市「不明原因肺炎」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而後官方確認該肺炎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今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