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天婦羅和木屐,你想到了哪裡?其實,它們都不是源於日本的!

2020-12-25 正能量收穫

天婦羅和木屐,提起這兩樣東西,你的腦海裡的第一反應,大概率是想到了日本。因為日料裡,天婦羅是一種代表性食物;而木屐也是日本人在傳統節日裡,配合和服的穿著。其實,這兩樣東西都不是源於日本的!

日本有天婦羅,中國有大餅夾一切

日本料理中的很多吃法,很多是源於其他國家的風味輸入。

在日本,陽澄湖蟹被稱為上海蟹,良鄉慄子被稱為天津慄子。

豆腐起源於中國,豆腐大概出現於唐代末年和五代時期,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普及開來。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日本豆腐,是以雞蛋為主要原料,只是口感類似豆腐,取材與傳統的清水豆腐完全不相關。

就連天婦羅這種炸物,也是葡萄牙人帶來的吃法。多田鐵之助的《滋味的日本史》中記錄了這樣一段天婦羅的來歷。16世紀中葉葡萄牙的傳教士弗朗西斯科來到日本以後,帶來了這種油炸食品。

在日本,天婦羅的材料,大致有大蝦、香菇、茄子、秋葵、紫蘇葉等,蘸上醬油後食用。以前,天婦羅是由販夫走卒在街邊售賣的,後來因為武士道等上層階級的喜愛,天婦羅也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中國,大餅夾一切裡邊所夾的一切,都是麵糊裹著各種蔬菜或肉的炸物,有藕夾、茄夾、炸鵪鶉蛋、各種肉排等,比天婦羅的品種要豐富很多。抹上辣醬和面醬,咬上一口,那叫一個過癮。

此外,壽司、刺身等吃法也是源於古老的中國。

中國的菜餚體系,自從宋代時已經確立,並且一脈相承。日本菜,則是兼容並蓄的融合菜系。

無論如何,不管是改良還是自創,美味、健康才是前提。

木屐,源於中國,卻成了日本人的心頭好

木屐大多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

提到木屐,大多數人的腦海裡一定會出現身著和服、腳踩木屐的日本人形象。

人們印象中,木屐也是代表日本,屬於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木屐是日本的舶來品,是中國人發明的。隋唐時期,一些遣唐使和留學生將木屐帶回了日本。

1987年,在浙江寧波慈湖,考古人員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出土了兩隻均為左腳穿的殘存木屐。

一隻為五孔木屐,另一隻為六孔圓頭方跟木屐,專家考證認為是距今四千年多年的良渚文化遺物。

從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穿木屐一直十分流行。在清代以前,木屐是漢晉隋唐時期普遍穿著的。

到了宋朝,女子開始纏足,不適合穿木屐了,男子也只是在雨天才穿木屐。

清代小說《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寫到,在一個秋雨之夜,寶玉去看黛玉。黛玉問道:「上頭怕雨,底下這鞋襪子是不怕雨的?也倒乾淨」。寶玉笑道:「我這一套是全的。有一雙棠木屐,才穿了來,脫在廊簷上了」。

清代以後,新式的鞋子、靴子等逐漸取代了屐、舄、履等舊式鞋子。就這樣,木屐最終淡出了國人的生活和視野。

提到了木屐,再簡單說說和服。和服在江戶時代以前指吳服,因為和服是對吳服的改進,日本和服的上衣下裳、寬袖右衽等特徵就是受六朝服飾所影響。

日本和服是日本本土彌生服飾結合東吳服飾的混血產物(語出《古事記》、《日本書紀》、《松窗夢語》),德川家康時期正式稱為和服。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受日本重大節日穿著民族服裝的影響,國人近些年來也重拾對漢服的重視。

相關焦點

  • 不是所有的炸蝦都叫天婦羅
    說到江戶,你會想到的一定是「戰國三梟」,三位傳奇人物中,織田信長死在本能寺之變,豐臣秀吉晚年衰老到生活不能自理;而被認為在才、智、能等方面均不如前兩者的德川家康只是因活得比較長
  • 日本「始祖鳥」對木屐的現代演繹 | Mont-bell
    文中的謝公屐就是木屐,在漢晉、隋唐時期,木屐是漢人的普遍服飾。所以你們知道了,日本的木屐是由天朝傳過去的。木屐在日本一直沿用至今,但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逐漸消失,所以很多人誤以為木屐是日本獨有的文化。與日本木屐類似,中國的木屐也是由木板和帶子組成。出土的文物中能看到被鑿出三孔的木屐,可以推測中國古代的木屐中也有類似人字拖鞋幫的樣式。所以人字拖說不準真正的源頭是中國呢!
  • 你必須知道:關於日本天婦羅的一些事
    日本關東和關西人民在飲食的任何問題上好像都很難達成共識,對天婦羅也是如此。關東的天婦羅為一種魚貝類或蔬菜等裹以小麥粉與蛋汁,並油炸的日本料理,也就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天婦羅。這其實是件聽天由命的事兒,什麼食材當季就吃什麼基本沒錯。
  • 原來這麼多年,都誤解了天婦羅
    我對比了下中國和日本的天婦羅,發現如果在中國吃了天婦羅,去日本後不準備再吃正牌天婦羅了,那這個誤解是斷然不會解開了的。如果你在日本又錯過了日本最好吃的「天婦羅之神」早乙女的天婦羅,那可能這個誤解就會更深了。
  • 你一直被騙了,天婦羅其實不是日本菜
    當提到日本料理,首先就會想起:壽司、烏冬、天婦羅。然而,你知道嗎?天婦羅並不是日本發明的,實際上是一道葡萄牙菜。天婦羅,現在可以炸的食物很多種,最為常見的做法有2種:將海鮮或者蔬菜拿來炸。而炸天婦羅主要材料是:水+小麥粉+雞蛋做成。對於天婦羅的發現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的日本。
  • 日本人為什麼愛吃天婦羅?
    日本人為什麼愛吃天婦羅?每次一提起能夠代表日本的美食,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壽司、懷石料理和烤肉。但其實從普及度來看,還是天婦羅、拉麵、蕎麥麵、豬排飯這種平價又好吃的食物,才更有影響力不是?畢竟就算是在日本,也不是任憑誰都能夠吃得起懷石料理的。從國民美食的角度來考慮,日本人還是愛吃天婦羅的多一些。
  • 提到米酒就想到日本?其實這些中國米酒更符合你的胃
    日本人常說,清酒是上帝的恩賜。1000多年來,清酒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飲料。在大型的宴會上,結婚典禮中,在酒吧間或尋常百姓的餐桌上,人們都可以看到清酒。清酒已然成為了日本的國粹。 但其實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生產的米酒,它們各自融合了本國的特色口感,使得雖然統稱都叫做米酒,實則各有千秋的現象出現。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不同國家的米酒都有著各自怎樣的專屬口感。
  • 日本超級人氣豪華天婦羅
    想吃到正宗的日本天婦羅,日本人也超愛的【金子半之助】小店,一定不能錯過!為了吃他家的天婦羅,日本人願意排隊一個小時以上呢!
  • 日本東京 天婦羅之神 — 美川是山居
    ---甲乙女哲哉」作為江戶前的三大料理之一,天婦羅的歷史非常悠久。關於它的起源之說,卻有日本和葡萄牙兩種說法。日本本土說的歷史記載是在公元1669年,京都的一位醫師奧村久正在他所寫的《食道記》中提到了天婦羅。
  • 專家挖到三國名將墓,墓中出土一雙鞋,專家:日本木屐源自中國
    在他的墓中,發掘出了一件最讓日本人驚訝的文物,那便是漆木屐。這一漆木屐是中國迄今為止發掘出的最歷史悠久的漆木屐,他的長短為20.7釐米,總寬是9.6釐米,高寬比為0.9公分。漆木屐發掘出的這一信息傳入日本以後,日本的群眾十分地興奮,日本的國家電視臺也是2次前去中國安徽馬鞍山開展拍攝,甚至還拍攝了與他有關的大中型文物系列片。
  • 那一碗天婦羅和那架木飛機
    ,做了好幾百年,傳到他這一代更是門庭若市,很多日本當地人為求嘗一嘗最好吃的天婦羅而需要排隊預約等等,然後當地電視臺為了吸引眼球,徵得了當地美少女上門學習如何製作天婦羅,然後錄製整個美少女們學習和製作天婦羅過程的節目供觀眾欣賞,結果自然大家能夠想到,這些美少女做出來的天婦羅被老師傅罵得體無完膚(可能電視臺欄目編導就是要的這種效果),但老師傅說了一段話卻讓大家特別唏噓,「這些珍貴的食材,蝦啊、土豆啊、地瓜啊
  • 江戶前瑰寶——天婦羅
    提到日本料理,最令人著迷的莫過於江戶前三大瑰寶:壽司、天婦羅、鰻魚飯了。提到油炸食品,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不健康」、「高熱量」、「垃圾食品」、「肥胖」這樣的標籤。而令人驚嘆的是,天婦羅雖然是典型的油炸食品無疑,但其熱量卻比普通日常餐食的平均水準還要低,居然算是健康食品之列。另外,有些對日料不是很了解的朋友經常把天婦羅和西式炸物搞混,本文會教你如何分辨。
  • 天婦羅:油炸的日本藝術—錦才原創
    天婦羅(てんぷら)も日本料理ですが、起源(きげん)はポルトガルです。エビや魚などの魚介類(ぎょかいるい)、あるいはナスやタマネギなどの野菜(やさい)に衣(ころも)(こむぎこ)をつけて高溫(こうおん)の油で揚げます。天婦羅也是日本料理,起源於葡萄牙。天婦羅的做法是將蝦魚貝類或茄子,洋蔥等蔬菜的外層沾裹一層面衣(麵粉)後,再放入高溫油炸。
  • 天婦羅、吉列、唐揚究竟怎麼分辨?油炸小貼士,教你吃的健康!
    【健康炸物】天婦羅、吉列、唐揚究竟怎麼分辨?油炸小貼士,教你吃的健康!年輕人一向喜歡吃日本菜,街上日本餐廳林立,足以證明日本菜的受歡迎程度。但日本菜的烹調手法眾多,單是揚物(炸物)便有著五花八門的做法,當中以「天婦羅」、「唐揚」和「吉列」最為常見,你又知道它們的分別嗎?怎樣做才會更好吃?而油炸食物又可以怎樣煮得更健康呢?
  • 如今魔都最難預訂的天婦羅名店
    天吉絕對是一個會讓你熱愛上吃蔬菜的地方。首先,他家在上海郊外有專門的種植基地,選用的蔬菜本身質素就高。其次,天婦羅看似是油炸,但其實是一門「蒸」的藝術。食材在高溫下瞬間產生水蒸氣,這水氣被封鎖在面衣內部,將食材蒸熟,因此蔬菜的本味能夠被完整地保留並且鮮明地體現出來。而面衣能否做到輕薄的同時又將水氣封鎖得嚴嚴實實,就需要師傅的技巧和經驗了。
  • 99%的人都不知道,這些日本文化全都是中國的啊!
    沒錯,其實和菓子也起源於中國日本的遣唐使將中國唐代的飲茶習慣帶回日本其中包括了茶道文化和糕餅技藝顯然相撲已經打上了濃重的日本烙印但你知道嗎,相撲其實是舶來品起源於中國2000多年前的運動——角牴日式服飾木屐,其實源於中國傳統服飾木屐,大多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南方雨天
  • 日本美食「天婦羅」背後的故事
    到此地步,正該放下擔子,安享晚年,卻出了戲劇性的事兒:底定天下半年多,胃忽然出問題,未幾逝世。醫官追根尋源,說都怪京都富商世家茶屋清次:給家康大人獻了鯛魚天婦羅;天婦羅乃是平民食品,德川家康的胃又尊貴,貴胃遇賤食,互不對付,就完蛋啦!所以天婦羅是真正的江戶風味食物——江戶開幕的人,都吃這玩意吃死了。當然這理由,也是逸話傳說。天婦羅不像河豚那樣有毒。
  • 日本視為傳統國粹的木屐,被中國出土的文物錘了?
    木屐,一種走起來吱吱作響的木底鞋,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鞋類,但離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有點遠,而且現在說起來,大家普遍都會想到穿著和服踩著木屐、走著小又快步伐的日本女性,並覺得木屐是他們的傳統木鞋,這種印象太令人深刻了。這裡不得不說一句,他們的文化輸出做得確實挺不錯的。
  • 一生懸命只做天婦羅的日本料理大師 | 日本匠人
    日本有一位料理人,他一生只做日本料理,而且,只精心研究天婦羅!天婦羅是葡萄牙商船帶來日本的舶來食物,詞源乃是葡萄牙語「Temporo」,「烹調」的意思。很少採用「油炸」這一烹飪方式的日本老百姓發現了美食新大陸,天婦羅漸漸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平民食物之一。不過,對於很多中國食客來說,天婦羅似乎還是比不上壽司那麼有神秘感。北京日料店「京櫻」的店長三輪啟先生。
  • 提到日本電影或電視劇,您最先想到的是哪部?
    一提到日本電影或電視劇,最先想到的是一部系列電影篇,還有一部懸疑電視劇。 第一部電影是《小森林》系列電影。 《小森林 夏秋篇》是在2014年上映的,講述的是女主人公市子和男朋友一起考教師資格證,結果市子落選了,加上工作的不順利,市子突然覺得城市生活好陌生,好沒歸屬感。 市子覺得回去老家,她的老家在鄉下,電影一開頭就開始呈現出了樹木林立,綠色森林的風景很美麗,跟日本宮崎駿的動漫畫風相似,很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