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元敏:蘇州河

2021-02-21 姜sir影

《蘇州河》是陸元敏的代表作之一,大部分照片是1991至1993幾年間拍攝的,風格遒勁飽滿,格調渾厚華滋。陸元敏的蘇州河不是流過去的水,而是一壇有年份的醇釅的老酒,就如他對我講的:「辰光好像停牢了一樣。」


這「辰光」,是陸元敏小時候有幾趟到親戚家路過蘇州河,擺渡船和碼頭,給他很新奇的感受;這「辰光」,是關於父親的回憶,一些休息日他父親在河邊的單位值班,帶他去過好幾次,用電爐燒咖啡喝,下麵條吃。所以當陸元敏參加工作後調到普陀區文化館,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蘇州河時,封存的記憶「復活」了,昨天仿佛就在眼前,豐沛而刻骨銘心。《蘇州河》 成了那幾年最主要的功課,他沉浸於「停牢"這樣的「辰光」的欣喜中。

 

就這樣,光陰荏苒,我們看見一個人從河邊走過來,走向今天,身後的河流漸行漸遠,即便如此,他也發現他的身心裡依然伸展著那條悠長的河流。

 

一百多年前,這裡是萬商雲集的集散地,蘇錫常杭嘉湖的大米、蔬果、生絲、茶酒通過蘇州河在市內分銷。黃浦江外輪上的洋貨,蘇州河也是便捷的物流通道。今河南路橋向東,雲集著領事館、公園、洋行和教堂等,河南路橋向西,庫棧眾多,再往西直到武寧路橋周邊,則是越來越多的廠房和碼頭,繅絲廠、油脂廠、鋼鐵廠、麵粉廠、紡織廠、化工廠、造紙廠,糧油碼頭、水果碼頭、建材碼頭、燃料碼頭、垃圾碼頭,遍布兩岸。船隻往來頻繁,沿河地段昌隆,蘇州河的功能性日趨增強,連片貧民區的形成給大量勞動力提供了落腳地,城市發展離不開他們付出的辛勞。

 

 

蘇州河是上海真正的母親河。上海第一個飲用水廠就是取蘇州河水為水源。1894年甲午戰爭前,中國早期民族工業誕生在蘇州河北岸。1912年榮氏家族起步的福新麵粉廠 (上海麵粉廠),百餘年一直為全國老大。1911年的上海啤酒公司,滬埠第一家啤酒廠,不僅以產品陪伴市民度過無數炎炎夏日,還因其廠房由鄔達克設計而享有盛名。1922年的中央造幣廠(美國人設計建造,現為上海造幣廠,蘇州河沿岸為數不多目前仍在生產的企業)。1932年,天廚、天原、天盛、天利輕重化工企業巨頭吳蘊初開辦天利氮氣製品廠,後成為上海化工研究院。1912年創立的中華書局,1935年在澳門路新建印刷廠,中國印刷工業的翹楚,1966年更名為中華印刷廠。上海棉紡織工業公司1957年成立時,下屬企業仍有二十家設廠在蘇州河畔,後來全國的流行風潮很多出自於這裡的紡織女工手中,從人造棉、滌棉細布到卡其布。蘇州河一帶不僅有工商經濟,也有文化,比如著名的商務印書館和中國第一家公共圖書館——東方圖書館。還有令人矚目的四行倉庫、郵政總局大樓、河濱公寓。這一切使上海成為大上海。

 

在相當長的時段中,蘇州河與上海人的居家過日子有著不可替代的血脈關聯。從攝影師按下快門以至回溯前七八十年的歲月,季節、飲食、服飾、房屋……以及人的表情、人的意願、人的境遇其實並未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照片裡那些在重重限定之下、在宿命般的逼仄中夢想和受累的人,他們承受生活的堅忍和與生活的苦鬥,那些結實豐富的情境,構成了蘇州河最基本的面貌,也正是城市和河流蕪漫表象背後真實的經絡和骨骼,它有強大的活力,不管不顧,甚至有時候衝垮了人的預設,它的生動、廣闊和它的複雜,使任何文字的述說都顯得孱弱不堪。

 

蘇州河曾經是上海的內在機樞,上海人和它百感交集的繁複經驗在陸元敏鏡頭裡盡顯無遺。作為敏銳的攝影師,他看出了「他」的河流和「我們」的河流有著根本的差異,這不僅是翻新幾座橋梁、衝淤排汙綠化的問題,追憶往昔會使我們感到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城市大規模改造是一個當代現象,但當河流不再是「他」的河流時,蘇州河的精氣神在人民生活中的內在瓦解、斷裂就已經開始了。

 

 

在這些照片裡,河流袒露出了它的家常,那是生活的循環,是日復一日的日子,是視覺上的疲倦和單調:蘇州河並非引人入勝的審美對象,也缺乏人類活動戲劇性的舞臺光芒。但陸元敏決心留存這樣的一條河。

 

蘇州河成為安放一切的中心,莊嚴,雄辯,令人敬畏。一般的照片是「拍攝」出來的,陸元敏的照片是「釀製」出來的,這是非常要緊的區別。人不是和他的世界對抗或從他的世界出走,從根本上看,人是在承受、分擔、體現世界的波瀾,人帶著他的整個世界行動和生死。攝影師的情感與慈悲,他的宏大與鄭重其事,他對時間與命運的領會一概由此發端,這是中國攝影久被遺忘的根本精神,而這個人的照片讓我們重新記起那長河落日的氣象。

《蘇州河》花絮幾則

 

2006年初,愛普生影藝坊在計劃搬離淮海中路思南路口的貝納通商廈前,當時已準備赴美留學的施瀚濤館長,把陸元敏《蘇州河》展覽排上了日程,這是影藝坊在此地的最後一個大展,之後將遷至莫幹山路M50園區。感謝施瀚濤和王峻兩任館長的接力,展覽得以在9月成功舉辦。

《蘇州河》展覽的邀請函和宣傳材料

愛普生影藝坊資深技師於蘭和我們商討展品製作細節


 

為了出版這本《蘇州河》影集,我通過海上山藝術中心的關總,認識了上海書畫出版社盧社長,總算落實出版。施瀚濤在離任前爭取到一筆贊助,用於貼補出版費用。沒有想到,看似老資格的技術編輯居然算錯書脊厚度,結果印製出來以後,發現封面左邊多出了一條白邊。不了解的朋友,還以為是一種設計。事已至此,我和設計師胡斌只能面面相覷。

 

封面照片有一個插曲。早在2004年6月,我和上海美術館學術部主任李旭共同策劃陸元敏個展,陸元敏難得拍攝大場景,這張照片被放得很大,覆蓋了美術館二樓走道到底的一面牆。底片單獨交給展覽部負責人去製作,沒有及時要回,過了一年多,這個負責人因為經濟問題進去了,這張底片從此沒了蹤影,還好陸元敏有以前的電分數據,儘管不大,但能保證影集所需。

 

還有麻煩不請自來。封面標題字體,也是後來影藝坊海報、邀請函和宣傳材料所沿用的字體,設計師胡斌取之於陸元敏的照片,北蘇州路小學招牌上的「蘇州」兩字,設計師費時採樣,加以利用,我覺得非常好,設計師經過了仔細的研讀,有出處,有來頭,是用心的設計。但出版社有關部門卻認為「蘇」字是錯別字,部首有問題,所以不可以。而且,說有規定,封面排字,不可以既有豎,又有橫。我無法容忍這些僵化冥頑的所謂「理由」,再三爭辯,幾乎使出洪荒之力,最後鬧到社長那裡,算是勉強通過了。

 

那時,我覺得「海派文化」精神多少已名存實亡。海納百川,兼容並蓄,開明睿智,並不體現在電視臺天天播出的城市形象廣告上。真正「海派文化」興盛發達的時候,人們是不喊口號,不寫標語的。

 

 

2013年,我又策劃編輯出版了陸元敏《蘇州河》的英文版。

 

不比如今,以前一個攝影師想出版、推廣畫冊影集圖錄,並沒有很多渠道和方式。我十幾年和多家出版社過打交道,策劃編輯出版了五十餘種中英文攝影圖書,幾乎每一本都要跟出版社鬥智鬥勇,大部分精力耗費在了根本不必要的荒唐事務上,真要詳細描述,可以寫一本書了。

 

 

不廢江河萬古流。無論怎麼樣,一切值得。陸元敏的《蘇州河》系列是超群軼類的城市攝影經典之作,留存並塑造了幾代上海人的集體記憶,也不斷影響著許多年輕攝影師的創作。感謝陸元敏老師!

 

 

 

我踏入攝影界已十多年

幹三件事:評論、策展、出版

公號是新領域,是理想的分享平臺

一如既往,努力做好

相關焦點

  •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此河舊影》裡的橋串起一趟旅程
    漸漸地,終於讀到這篇《此河舊影》,位於全書前五分之一,就像一部電影徐徐展開,而腦中浮現的視覺畫面竟然來自於陸元敏的攝影集《蘇州河》,只不過變成了動圖的樣子。滬西蘇州河緊鄰滬杭鐵路線與中山北路以一河一鐵道一路並列向西延伸·1990  金宇澄 繪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翻拍自《洗牌年代》金宇澄先生提示的這條線路十分吸引人,他還繪製了一幅彩色插圖,以無人機的視角展現《滬西蘇州河緊鄰滬杭鐵路線與中山北路以一河一鐵道一路並列向西延伸
  • 攝影集| 陸元敏《黑卡》
    陸元敏的圖像世界充滿了偶然性,從傳統攝影的審美來看,他的照片顯然已經超出通常的審美經驗範疇。他拍攝時,沒有明確的指向性,畫面取之於現實,卻又讓人感覺迥異於現實,飽含似是而非的曖昧和意蘊。這正是陸元敏作品最耐讀、最有趣、最吸引我的地方,不會使用過分誇張的視覺語言強制被攝對象改變其形態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但也不會通過鏡頭單純還原傳遞直白的生活場景,更多的是通過影像營造一個可供聯想的視覺空間。作品思考過程的價值遠遠超過畫面本身的價值。
  • 《八佰》大幕落下,蘇州河的真相
    一個炎熱的周日午後,在四行倉庫外排隊的人群 圖片提供 btr 只不過四行倉庫段的蘇州河南岸,幾乎都是倉庫與貨物堆棧,真實的1937年,河對岸並不能看到沿河的酒吧夜店的霓虹。《八佰》中人們觀望蘇州河對岸的場景在現實中並不存在「蘇州河」的大名是被外國人叫響的,因為溯流而上可以直抵蘇州,原系太湖洪水入海的主要河流。
  • 讓蘇州河熱鬧起來 讓蘇州河生龍活虎起來
    作為一名市民,在我的印象中,我們對黃浦江的開發還可以,對於蘇州河利用卻還很不夠。流經上海市區的黃浦江比流經英國倫敦市區的泰晤士河、流經法國巴黎市區的塞納河寬闊得多,江上遊輪、貨船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可惜的是,黃浦江流經市中心的一段不那麼長:大體上就是從楊浦大橋至盧浦大橋吧。再則,由於江面寬闊,遊人若在兩岸欣賞船隻,白天的觀感並不醒目。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2020年「沿蘇州河而行」小組共組織了8次漫步活動,從外白渡橋到外環,每一段路程中都能令人發現獨特的城市圖景。在體驗蘇州河兩岸濱河公共空間的同時,也引發了漫步者們對這座城市的回憶與思考。在2020「沿蘇州河而行」全程結束之時,漫步者們回顧了這一年的步行感受,並分享了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蘇州河關鍵詞。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蘇州河的水質治理和城市人的自然觀
    ,「沿蘇州河而行」的參與者們針對蘇州河的水質治理、代表物種、蘇州河邊的自然教育以及現代人的自然觀等方面進行了一番探討。 城市荒野工作室創始人郭陶然參與編纂的《尋夢清源——上海蘇州河夢清園自然導覽》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出版的自然導賞系列讀本之一。在編寫過程中,他和工作室成員做了大量調查,以圖鑑的形式展示了夢清園中的生物物種,書中也梳理了蘇州河治理的全過程。此次漫步夢清園,嘉賓們的討論首先從蘇州河的水質治理和夢清園的誕生開始。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青春在蘇州河邊
    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二蘇州河三個字就像記憶的錨點。我並無法講述關於這條河以及河邊發生過的經過考證的歷史或事實,我能講述的都是我以為我記得的事。這些事也只在我的回憶中能被蘇州河這三個字喚起,它們與這條河的連接或許在你看來是稀鬆的,甚至毫無關係。然而對現在的我來說,蘇州河三個字就像鑰匙,如此精準地打開記憶的閥門。
  • 20190406《蘇州河》-電影
    《蘇州河》一、概括——怎麼講這個故事?
  • 蘇州河,流淌出一部上海千年史
    翻拍自《潮起潮落蘇州河》河從「蘇州」來1843年上海開埠後,外國人認為眼前的這條大河(吳淞江)能通往聞名於世的中國絲織業中心和都會蘇州城,就將其稱為「蘇州河」,並在自己的地圖上作出標識。以後,這一稱謂便流行起來。蘇州河便成了吳淞江在上海境內的別稱,一直沿用至今。如今,蘇州河聞名遐邇,吳淞江卻被慢慢淡忘。
  • 初識《慕容雪》,再見《蘇州河》
    同張專輯也推出了國語版《蘇州河》,都是林若寧的詞,方大同的曲。之前有粉絲調侃方大同,說他的的微博只有三件事:吃飯錄歌薛凱琪。於是薛凱琪就有了很多首方大同寫的情歌,而這一類情歌被稱作「薛凱琪式的方大同情歌」。
  • 《蘇州河》等被禁影片有望重見天日
    《蘇州河》等被禁影片有望重見天日2001年09月06日11:51:40 漢電影    一批曾被打入「冷宮」的國產影片,有望和內地觀眾見面,其中包括周迅電影處女作、婁燁的《蘇州河》等。有關人士稱,這是電影審查制度放寬的一個信號。  據悉,這批影片均為第六代導演的作品。
  • 沿蘇州河而行·地標|在夢清園做自然教育:人與河的共舞
    夢清館介紹了蘇州河的地理位置與歷史演變,從汙染到治理的全部過程;大魚島是蘇州河上的第一大島,登上島中的觀景閣可將蘇州河美景盡收眼底;人工溼地則好比大自然的過濾器,生動展示了水質過濾淨化的生態系統。為了讓親子家庭更真切地觀察和體驗蘇州河,我們在探索夢清園之前還增加了一個親近河流的遊船之旅。
  • 【小莫音樂廳】從愛爾蘭到蘇州河,電影《八佰》片尾曲《蘇州河》
    將於本月21日全國各大院線上映的電影《八佰》,其備受關注的電影片尾曲《蘇州河
  • 一首《蘇州河》,是《八佰》唯一的溫暖
    電影於8月21日正式在影院上映,片尾曲《蘇州河》在8月11日就已經於全球正式發行,演唱者是缺席了新一季《中國好聲音》的那英和享譽世界的第四大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這首歌為男女對唱的形式,旋律改編自愛爾蘭民謠《倫敦德裡小調》,由著名音樂製作人於飛監製,安德烈·波切利的御用製作人Bob Ezrin與《大魚》的詞作者尹約共同操刀填詞。
  •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2020-12-08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典賞析】:電影《八佰》片尾曲《蘇州河》
    8月7日,影片發布片尾曲《蘇州河》。片尾曲由華語歌壇實力歌手那英攜手被譽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繹。這首歌改編自愛爾蘭民間小調《倫敦德裡小調》,這也是二人首度合作。歌曲將聽眾帶回1937年的四行倉庫戰場,展現北岸戰士與南岸群眾遙遙相望之際,對腳下土地的堅守、對家國山河的眷戀以及對和平的祈望。
  • 走通蘇州河 領略濱水新風情
    手繪/ 邵曉豔煙囪林立,機器隆隆,蘇州河見證了近代工業的發展史。商賈雲集,炊煙嫋嫋,蘇州河孕育了市井百態的煙火氣。曾經,髒臭的蘇州河根本無法靠近,數十年水體治理成為「生態一號工程」。你也可以去九子公園、最美花園、夢清園、風鈴綠地、臨空音樂公園……尋找拍攝蘇州河大片的最佳拍攝點。更多隱藏的打卡點,細心的你一定能找到:玻璃罩中的鐵軌、橋洞下方的「華生電扇」,甚至是一些有特色的兒童樂園、生態廊架、景觀小品,都讓逛蘇州河變得趣味十足。
  • 蘇州河普陀段改造丨城市更新與當代藝術
    無人機從蜿蜒流淌的蘇州河寶成灣段啟航,掠過新湖明珠城、創享塔園區、M50創意園……普陀啟動蘇州河貫通及景觀提升工程後,翻天覆地的景色變化盡收眼底。市民:「帶他來玩,然後就順道兜一下,覺得很方便,而且也很漂亮。」
  • 每日好詩 | 蘇州河
    蘇州河馬雪凝沙鷗肩負神職,聚攏於多年前拆除的碼頭在這裡,河神是農神,也是愛神,
  • 《八佰》曝片尾曲《蘇州河》MV
    時光網訊 電影《八佰》將於8月21日全國上映,影片今日發布片尾曲《蘇州河》MV。      片尾曲由歌手那英攜手被譽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繹。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88師524團400餘戰士奉命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作為全上海最後的防線,戰士們對外稱倉庫內有800人,在敵人的包圍進攻下,誓死抵抗四天四夜。四行倉庫與上海公共租界之間,只相隔一條蘇州河,因為這條蘇州河,戰鬥經過被租界中的群眾和外國人士盡收眼底,這場戰事被全程「直播」。片尾曲《蘇州河》的命名正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