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國度,這裡的人自誕生起,便享受著大街小巷中的仙樂飄飄;晚餐後散著步,一言不合就手挽手去聽了場音樂會。
即便是個地圖上幾乎找不到的小鎮,從垂髫小兒到耄耋老翁,都專業到可以隨時組成樂團在小鎮廣場上演出,而這,不過是他們生活中很普通的一天。
這樣的一個國度,超市買杯果汁都能被震驚到,因為抽獎獎品是登山滑雪的止滑帶。此時你才會真正理解,來到一個戶外運動如此普及的地方,是怎樣一種趕腳——無論扛著多麼酷炫的技術型滑雪器材,馬路上都沒人看你一眼。
這樣的一個國度,點杯咖啡敢含糊其詞來句『coffee』,都會瞬間被侍者鄙視「嗬,又是個傻乎乎的遊客!」 因為你必須要明確點單Melange,Einspänner,Eiskaffee,Großer Brauner還是Mokka,Café latte。義大利人喝咖啡講究?那是沒遇到更狠的角兒!
這樣的一個國度,專業大炮與菜鳥手機的攝影差距被縮到最小。美到窒息的景致,從古堡遺蹟到靜謐村莊,從旖旎河谷到霧雪叢林,無論布局、層次還是光影,隨手摁摁就是明信片級別!
這裡,是音樂奇才莫扎特的故鄉、歐洲古典音樂的聖所、阿爾卑斯山下數量最多的滑雪場和空氣清甜的巨型氧吧。
它,就是奧地利!處處蕩滌著優雅生活、人文情調的氣息,有時我甚至羨慕地懷疑,這裡的葡萄藤是否都被注入了音樂的旋律?
可每每遇到奧地利人,我總是忍不住要聊起他們在我眼中不可饒恕的兩大罪狀:
罪狀一:中國人素有省酒待客之文化,委屈自己無妨,最好的都得先盡著出口的需求;傲嬌而又富庶的奧地利人恰恰相反:
上等貨色基本都是內需內銷,指縫脫逃未被斬盡殺絕的才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因此葡萄酒世界裡,奧地利一直是個極為冷門而小眾的產區,長期處於邊緣化被忽略的地帶。
罪狀二:太猴急,守著無敵超長待機的品種(如綠威林、雷司令等),卻根本不等酒陳年尚在青蔥歲月就被全線消滅了。
奧地利人看著我心疼得變形的臉,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愛酒的百姓們大多沒有這樣的品飲習慣,反而是特別偏好「新鮮出爐」的那一口。
不少名莊葡萄還沒採完,當年的配額已經被哄搶一空;主顧們一收到新酒,則迫不及待馬上開瓶享受。簡直是「嗷嗷待哺」的即視感!
無情剛恨通宵雨,斷送芳華又一年!愛它青春正盛,亦是無錯,只是這一口,楞是白白扼殺了後面三五十載的風情萬種。
正因為這兩大「罪狀」,心下終有諸多不甘——為奧地利在葡萄酒世界隱姓埋名的江湖地位不甘! 為草草終了,無以更大作為的陳年品種不甘!!更為身邊酒迷們不可一窺奧地利世界頂級水準而大大不甘!!!
這一切一切的不甘,在一個半月後的風土大會上,終於可以放下了。
數月的努力,終於與奧地利葡萄酒協會聯手打造出了一個特別定製的專場大師班。
傻! 為什麼偏偏要設計出這麼個費力的非主流產品,在熙熙攘攘的市場洪流中砥礪前行?
無他,只是因為:
奧地利是世界上最用心釀造葡萄酒的國家之一;道理和紐西蘭一樣,地方小成本高,只能拼質量,難道去拼智利、西班牙的散裝酒麼?
奧地利有著世界上最嚴厲的葡萄酒法規。德國素以嚴謹與優質為商業世界立身之本,奧地利則更在其之上。這一切源於1985年那場震驚全球的釀酒醜聞(想聽故事?我們大師班上說),置之死地而後生,說的就是奧地利。
水晶般通透的白葡萄酒幽美深邃,風格百轉千回,從徹幹一直到奢甜,濃妝淡抹皆相宜。誰不想見識一下二十年風霜洗禮之後出落得何般模樣?
1. 國內關於奧地利的大師班少之又少,奧地利名莊雲集作頂級水準的亮相,更是罕見。
系統性地品嘗風土特色單一園,同時還有找起來不比勃艮第特級園省力的罕見陳年老酒,真正懂行的鑑賞者一定懂得它珍貴的價值所在。
2. 被遴選參與本場官方奧地利葡萄酒大師班的所有酒款皆頗負盛名,均已獲得德語區第一核心葡萄酒雜誌Falstaff 高分評價。
3. 其實,這份大師班酒單看似簡約平淡,背後卻隱藏著非常精妙的設計思路。參品者將可體驗到同個維度的平行品鑑和多個維度的遞進品鑑:
九款酒,分成三組,一組三款;
第一組,新年份的DAC產區級別,翠微清鏡,感受一下當地人好的那一口「無陳年小鮮肉」;
第二組,上升至中級品質,在理解「老藤Alte Reben」、 「獵鷹級(Federspiel)」對酒的詮釋之際,感受略有陳年將是什麼表現;
第三組,到達頂級優質水平,體會「蜥蜴級(Smaragd)」多年珍藏後風味的演進,以每十年一個跨度單位,是如何華麗轉身的? 筆者永遠記得第一次參加Knoll酒莊1985-2012年Smaragd綠威林大垂直,簡直眼鏡跌落,驚為天人,多年來念念難忘……
最後這個壓軸組皆為單一園(Ried = Single Vineyard),各據一方風土,各自吐蘊浮香,花落誰家,尚不可知。
* Federspiel,Smaragd等請見文章末尾「關於奧地利」。
簡言之,整場三組九杯,只有一個常量,那就是葡萄品種——綠威林;但卻涵蓋了奧地利葡萄酒五個層面與維度的魅力:
1.Loimer Langenloiser Kamptal DAC 2017
2.Zull Schrattenthal Weinviertel DAC 2017
3.Pfaffl Haid Weinviertel DAC 2017
4.Johann Donabaum Federspiel Point 2016 Wachau
5.Ebner-Ebenauer Alte Reben 2016 Weinviertel
6.Schloss Gobelsburg Tradition 2016 Kamptal
7.Tegernseerhof Loibenberg Smaragd 2009 Wachau
8.Bründlmayer Käferberg 2002 Kamptal
9.Domäne Wachau Achelten Smaragd 1999 Wachau
1. Loimer Langenloiser Kamptal DAC 2017(Falstaff 91分)
採用生物動力法的奧地利頂級名家,地面上是摩登現代酒莊,地面下是二戰時存放戰備武器的幾百年老酒窖。釀酒師Fred Loimer曾當選Falstaff雜誌2002年「年度最佳釀酒師」。
Fred熱情健談而經驗豐富,全家人包括兩個挑食的淘氣兒子都熱愛我烹飪的中華美食。所以大家去拜訪時,一定記得要露一手,激動之下的莊主會拿出四十年珍藏TBA與你分享!
2. Zull Schrattenthal Weinviertel DAC 2017(Falstaff 92分)
從維也納一直延伸到捷克邊境的葡萄酒地區威菲爾特(Weinviertel)是一片廣闊肥沃的多瑙河平原,威非爾納Weinviertel DAC是奧地利首個應用DAC法規的產區,釀造的綠威林酒體輕盈,充滿活力。
Schrattenthal坐落於維也納西北面80公裡處,是奧地利最迷你的釀酒小鎮。Zull是個家族酒莊,一年產量也就一萬箱。
3. Pfaffl Haid Weinviertel DAC 2017(Falstaff 92分)
Weinviertel產區的知名家族企業,當選2016年Wine Enthiusiast雜誌歐洲年度酒莊。父親園內種植,母親銜飴弄孫;兒子專心釀酒,女兒運營銷售;一家人其樂融融。正所謂,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去做,那你每一天都不需要「工作」。
4. Johann Donabaum Federspiel Point 2016 Wachau (Falstaff 92分)
Wachau產區冉冉升起的新星,深受傑西斯·羅賓遜大師喜愛。年輕的Johann篤信:
「酒如明鏡,應映射出產地、風土以及釀酒人的謹慎縝密與鮮明風格。每一片園子都有機會創造優秀品質的葡萄酒,但釀酒人只有傾心付出,才能找到極致與卓越」。
想法很好啊,專心去釀酒吧,怎麼猝不及防地灑狗糧?
5. Ebner-Ebenauer Alte Reben 2016 Weinviertel (Falstaff 92-94分)
同樣備受羅伯·帕克、傑西斯·羅賓遜大師推薦的奧地利頂級名家,絕對的夫妻老婆店,一看酒莊名字的雙人姓組合便知。
酒標上兩個『EE』,具有極高的辨識度,讓我暮然想起,家中酒櫃裡還睡著7年前背回來的EE。好酒就是容易買完就忘,還記得美國史丹福大學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麼?忍住誘惑,延遲享樂,所帶來的「複利」效果將是驚人的! 對待珍貴的葡萄酒,我一直虔誠地遵守著棉花糖守則。
叛逆與膽識過人的妻子Marion,當年年紀輕輕,就從 Schloss Gobelsburg(酒單下一款)購買綠威林並放入新桶中發酵,反叛行徑令眾人譁然,但她用結果確立了自己在奧地利年輕釀酒師中的地位。
先生Manfred來自釀酒世家,第十六代傳人,從商學院輟學成為釀酒人。11年來與愛妻相互扶持,堅守傳統,尊重自然。
嗚,還沒消化,又被塞了一口狗糧
6. Schloss Gobelsburg Tradition 2016 Kamptal (Falstaff 93分)
使用有機種植、秉承著僧侶精神的頂級名家,釀酒師曾當選Falstaff雜誌2006年「年度最佳釀酒師」。風格而言,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大師班上可以仔細體會:
1)鮮明的風土詮釋與品種特點;
2)在果味、礦感、深底、酸度中尋到了不可思議的平衡;
3)一不小心,忘記控制,就會犯錯,把『品』變成了『飲』。可我願意一錯再錯!
7. Tegernseerhof Loibenberg Smaragd 2009 Wachau (Falstaff 92分)
古老的Wachau名家,Wachau產區代表著奧地利幹白最高水準的Smaragd級別。此款來自著名的梯田式單一園Loibenberg,完全只使用不鏽鋼桶,在鎖住迷人而自然的香氣同時,也保留了一種張力感,讓人聯想起碘、海膽及海鹽等。
8. Bründlmayer Käferberg 2002 Kamptal
可與勃艮第媲美的生產奧地利最頂尖白葡萄酒的頂級名家,莊主威利·布德梅爾(Willi Bründlmayer)一直被認為是奧地利最有天賦的釀酒師,有著獨特的見解和高度的理想主義精神。
海拔三百多米的單一園,即使溫暖年份或延遲採收,也不影響酸度的硬朗。貧瘠的石灰石混以海洋性粘土,與波美侯柏圖斯的土壤結構成分極其接近,因此酒體極為緊緻。2-3年的300升奧地利老橡木桶發酵,之後倒罐至2500升的老桶中緩慢熟化。
90年藤齡的滄桑
9. Domäne Wachau Achelten Smaragd 1999 Wachau (Falstaff 91分)
Wachau產區難得的既有量又有質的酒莊,釀酒顧問是一位葡萄酒大師。代表著奧地利Wachau幹白最高水準的Smaragd級別,單一園,國內一瓶難求。此次跨越了千山萬水,讓我們有機會一睹二十年陳釀真容。估計當地人看了,也要咋舌了!
傳統製法,大型橡木桶熟化,直至顏色呈現誘人的金色。乾花、煙燻、燧石及柑橘水果,複雜而悠長。
關於奧地利在奧地利,葡萄主要集中種植在Niederösterreich、Burgenland、Steiermark和Wien這四個東部的州內,這四個州下,共有16個葡萄酒產區,不過不是每個產區都是DAC。Districtus Austriae Controllatus(DAC)是奧地利的PDO,類似法國的AOC和義大利的DOCG。
此外,奧地利還依據類似德國的KMW的分級,嚴格地評測採收時葡萄的含糖量,並以此為葡萄酒分級:
Tafelwein(普通餐酒)、Landwein(地區餐酒)、Qualitätswein(優質葡萄酒)、Kabinett(珍藏酒)、Prädikatswein (高級優質葡萄酒,這個級別涵蓋了從Spätlese開始到Eiswein的範圍)、Spätlese、Auslese、Beerenauslese、Ausbruch(這個級別只在Rust地區廣泛使用)、Trockenbeerenauslese、Eiswein。
另外,在Wachau產區還有一種此地獨有的分級,它有三個級別,用於幹型白葡萄酒:
芳草級(Steinfeder):早採,酒精度一般最高不超過5%,三個等級中酒體最為輕盈,價格最為親民。Steinfeder一詞取自葡萄園旁生長的的一種輕如羽毛的芳香草本植物。
可別因級別而看不起它,這一類反而是中國市場上最難喝到的(本場大師班也沒有),因為大多數都被奧地利本土百姓掃空。
獵鷹級(Federspiel): KMW至少達到17°,與Kabinett相近,酒精度一般5%-12.5% 之間,酒體中等,為的是更容易「一杯又一杯……」。
Federspiel 是Wachau當地一種經常盤旋空中的獵鷹。
蜥蜴級(Smaragd): 酒精度至少為 12.5%,殘糖不超過9克/升,味道濃鬱、酒體厚重型葡萄酒,具有很強的陳年潛力,有些Smaragd代表著奧地利幹型白葡萄酒的最高水準。其名稱來源於生活在瓦豪葡萄園中的祖母綠蜥蜴。
主講人
Ms. Young Shi(施曄)
知味聯合創始人
知味葡萄酒教育總監
Mr. Wilhelm Klinger
奧地利葡萄酒市場營銷管理局(AWMB)
主席、行政總裁
AWMB於1986年成立,總部設在維也納,是奧地利葡萄酒業的官方服務機構,針對各國實際情況設定營銷策略和不同的推廣活動。可以說,Wilhelm Klinger先生是最了解奧地利葡萄酒的人物之一。
奧地利頂級名莊大師班
施曄老師聯手奧地利酒局主席解碼風土
時間:11月30日周五18:00 - 19:30
地點:上海靜安瑞吉酒店三樓多功能廳 北京西路1008號
價格:原價1590元/位
早鳥價1390元/位
早鳥雙人行1290元/位(限量35張)
主講:知味葡萄酒教育總監施曄Young Shi
奧地利酒局主席Wilhelm Klinger
語言:英語,由專業團隊現場翻譯為中文
報名:點擊下方進入知味小程序報名
※ 大師班沒有實體票,購買成功後,請妥善保存電子卡券,作為入場憑證。
官方報名建議
升級葡萄酒理解認知
參加12月1日周六9小時風土大課
(或觀看直播)
廣泛品鑑全球頂級佳釀
參加12月2日周日全天的巔峰酒展
深度品鑑頂級名莊
參加2-3場感興趣的頂級大師班
結交與大師莊主 共享頂級美食美酒
參加12月2日周日晚的尊享晚宴
© 知味葡萄酒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