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啤酒GI高,喝葡萄酒、白酒或甜味米酒就沒事

2020-12-24 科學闢謠

流言:啤酒GI高,喝葡萄酒、白酒或甜味米酒就沒事

啤酒GI高,不宜多喝,但葡萄酒和威士忌等其他酒含糖很少,白酒幾乎沒有糖分,這不用擔心血糖高了。

真相解讀:

啤酒GI高,有人就想了個主意,不喝啤酒,喝白酒或者喝甜味的米酒、白酒行嗎?

首先,多喝酒不利於血糖控制,只要是含酒精的飲料都有這個問題。

韓國學者發表了一項相關研究,他們對KSHS這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中的受訪者進行了酒精攝入量的調查,跟蹤收集2002年到2015年之間的數據,分析了55,720名男性喝酒狀況和血糖狀態的關係。這些人在2002年時血糖狀態正常,並未患上糖尿病。

研究者把這些人按照酒精攝入量分成4組:完全不喝酒,少量喝酒(每天0.1~9.9g酒精),中度喝酒(每天10.0~29.9g酒精);大量喝酒(每天≥30.0 g酒精)。對他們的血糖穩態指標,包括空腹血糖水平(FSG)、胰島素抵抗穩態模型 (HOMA-IR)和胰島β細胞功能 (HOMA-β) 與酒精攝入狀態進行了相關分析。

分析結果發現,和不喝酒以及少量喝酒的人相比,酒精攝入量越高的組,血糖水平越高,胰島細胞功能越差。那些從少量喝轉為大量喝的人,血糖狀態有明顯惡化;而那些從大量喝轉為少量喝的人,胰島素敏感性上升,血糖狀態有所改善。

其實前面的研究中也透露出了相關信息:雖然葡萄酒和威士忌等其他酒含糖很少,並不會大幅度升高血糖,但它們在3小時之後都會大幅度升高胰島素。即便血糖水平是正常的,胰島素的長期異常升高也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

白酒屬於蒸餾酒,裡面幾乎沒有糖分了,但它的酒精含量很高。酒精雖然不會直接升高血糖,甚至酗酒可能引起糖尿病人低血糖(也有致命可能),但酒精屬於致癌物,會增大多種癌症發病風險,降低人體對多種毒物的解毒能力,而且降低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儲存和代謝能力。

至於甜酒和血糖之間的關係,暫時還沒有相關文獻。但想想就知道,它們不會比那些沒有糖的酒更有利於血糖。現在市面上的甜酒品種越來越多,比如日式甜酒,糖分含量能達到10%以上,完全不輸給各種甜飲料。超過10%的糖,再加上其中超過10%的酒精,各位想想,是否值得多喝呢?

因此,無論是什麼酒,都不建議多喝。

闢謠專家:範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營養副教授

參考文獻:

1 Sluik D, Atkinson FS, Brand-Miller JC, et al. Contributors to dietary glycaemic index and glycaemic load in the Netherlands: the role of beer.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6, 115(7): 1218-1225

2 Nogueira LC, Couri S, Trugo NF, et a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lcoholic beverages on blood alcohol levels, plasma insulin and plasma glucose in humans. Food Chemistry, 2014, 158(11):527-533

3 Seulggie Choi, Gyeongsil Lee, Jiyoung Kang et al. Association of change in alcohol consumption on fasting serum glucos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 cell function among Korean men. Alcohol, 2020, 85(6):127-133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流言:啤酒GI高,用自釀果酒代替就沒事
    流言:啤酒GI高,用自釀果酒代替就沒事啤酒GI高,不宜多喝,但自己釀的果酒就很安全,同時還具備水果的營養。真相解讀:愛酒人士,不要在家裡隨便自己釀果酒,真的不安全!甲醇等雜醇風險很大。相比而言,直接在合格白酒裡泡入水果,加點果汁,還稍微安全一點。只要酒精濃度足以抑制微生物活動,至少不會因為果汁發酵而產生甲醇。也有很多果酒就是這麼做的。而小作坊的很多產品,沒有靠譜專業人員的支持,只靠「傳統工藝」、「家庭釀造」的法子,無法保證安全性。
  • 一個橙子,5顆紅棗,煮一鍋暖身熱啤酒,香濃清甜,比米酒還好喝
    不管是白酒、啤酒、紅酒、洋酒,都是以糧食為主釀造而成,適當喝些對身體益處良多,但是一定要控制好量,切不可貪杯,品酒變醉酒就得不償失了。平常親朋好友聚會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喝點兒小酒,再加上春節如此隆重的傳統節日,要不是因為特殊事件親戚們串門拜年的習俗被迫取消,家裡的酒還指不定要被喝掉多少呢!
  • 古人喝的酒,到底是啤酒還是白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難怪古人千杯不醉
    對此,現代人往往會產生一個疑惑,白酒烈度高,古代是如何做到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呢? 其實,古代人所喝的並不一定是我們現在所常見的白酒。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商周時期,他們所來釀造的美酒,是「谷酒」或者「果酒」,這兩類酒的烈度都較低,大概如同市面上流行的菠蘿啤相似,一碗下肚,對人產生的酒精影響還不如常規的啤酒。
  • 為啥喝果酒容易醉,喝啤酒卻沒事?果酒和啤酒的度數是一回事嗎?
    另外,有的消費者認為果酒標籤上的酒精度數和啤酒標籤上的度數是同一個概念,在買果酒時,也用選購啤酒的方法。有的人喝同樣數量的果酒和啤酒,喝果酒醉了,而喝啤酒卻沒事。上述這些選購果酒的方法是否正確呢?除了看保質期、度數,在買桑葚果酒等果酒時,還要用到哪些知識呢?
  • 春天具季節性的葡萄酒,賞花時一定要喝,如果你不喝
    當然,酒品也是不可或缺的,從啤酒和清酒到紅酒和烈酒。當零食和葡萄酒匹配在一起時,他將以大醉結尾,醉酒的人應該負責清理爛攤子,這樣第二天同一個場地就可以被其他人完全佔領了。他們賞花時喝的酒叫「花見酒」。在這個特別的時間裡中,除了傳統的酒品,日本酒莊或知名品牌都會推出「花見限定」系列白酒,大都是一個全身粉色的酒瓶,有滿是櫻花的海報,海浪,花瓣,藍天甚至酒體中有櫻花花瓣的葡萄酒,這些都讓普通酒當時看起來很蒼白花的。像朝日啤酒這樣的大公司每年都會推出不同風格和賣點的麯酒。
  • 為什麼平時習慣喝白酒的人,喝啤酒都能醉?
    喝白的半斤不醉,啤的兩瓶就盡顯醉態了;這也太奇怪了,白酒的度數可是要比啤酒要高得多。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讓周明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酒友們應該都在酒桌上聽過別人這樣吹牛吧?說自己的酒量是「白酒兩斤,啤酒隨便灌」。由此看見,大家都認為白酒要更容易讓我們喝醉;其實並不是這樣,雖然白酒的度數更高,但實際上喝啤酒要更加容易喝醉。
  • 紅酒、白酒、啤酒,哪種酒最傷肝?每天喝多少酒,是肝臟的極限?
    生活中酒的種類繁多,像紅酒、白酒、啤酒等都是比較常喝的,對於這些酒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喝酒紅酒好,有的人又認為和白酒好,但無論哪種酒對人體的傷害是毋庸置疑的。這三種酒哪種酒對身體最不好呢?
  • 啤酒的高GI值引發了哪些錯誤認知?來糾正一下
    法國人熱衷喝紅酒,中國人鍾情香醇的白酒,俄羅斯戰鬥民族則是獨愛烈性的伏特加……如果說這些酒類的背後都聯繫著一個民族或國家的胃口,那麼啤酒憑藉其高度接地氣的屬性,則用有著最廣泛的受眾。炎熱的夏季來一杯解渴,朋友聚會來一箱營造氣氛,就連做菜時加一些調味,都已經成為了美食界公開的秘密。
  • 紅酒、白酒、啤酒,哪種酒最傷肝?每天喝多少酒,是肝臟的極限?!
    生活中酒的種類繁多,像紅酒、白酒、啤酒等都是比較常喝的,對於這些酒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喝酒紅酒好,有的人又認為和白酒好,但無論哪種酒對人體的傷害是毋庸置疑的。這三種酒哪種酒對身體最不好呢?
  • 求解:喝啤酒容易發胖,還是喝白酒容易胖
    首先,先來做個小調查,你喜歡喝啤酒還是白酒?如果,單單從熱量上來講,喝白酒更容易胖因為,同等體積的白酒熱量比啤酒高得多。1g酒精產生7kcal的能量。很明顯,喝白酒容易發胖但是,但是……就像很多人說的,誰能一次喝500ml的白酒?
  • 白酒能喝半斤,啤酒能喝5瓶,為何啤酒和白酒攙著喝半瓶就會醉?
    啤酒和白酒是最為常見的酒水品種,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愛喝啤酒的人依然會選擇啤酒,有些人喝上兩瓶啤酒感覺啤酒的酒精度不高,喝著沒味,結果就再來上一杯白酒。也有的人會把白酒和啤酒直接混著一起飲用。其實,這種酒水混著喝的做法對於身體的危害比較大。
  • 提到米酒就想到日本?其實這些中國米酒更符合你的胃
    1000多年來,清酒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飲料。在大型的宴會上,結婚典禮中,在酒吧間或尋常百姓的餐桌上,人們都可以看到清酒。清酒已然成為了日本的國粹。 但其實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生產的米酒,它們各自融合了本國的特色口感,使得雖然統稱都叫做米酒,實則各有千秋的現象出現。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不同國家的米酒都有著各自怎樣的專屬口感。
  • 米酒能喝醉人嗎?屬於酒駕嗎?
    提出這問題的朋友看來是沒有喝過米酒的,對於米酒能喝醉人嗎?我只能呵呵了,一旦米酒喝醉,那可不是平常的醉酒,一般人都會留下永久的記憶,甚至是心理陰影。米酒也是有酒精度數的,飲用後開車肯定屬於酒駕。其營養價值超過了有「液體麵包」之稱的啤酒和營養豐富的葡萄酒。客家糯米酒甘辛溫,含糖、有機酸、維生素B1、B2等,可益氣、生津、活血、散結、消腫,功效非常多,用法也很多。其中有一種客家糯米酒叫「紅軍可樂」。因作為當年紅軍的踐行酒而得名。這酒黃褐中透著亮,香氣豐富多彩,味較甜,清淡如水好入口,度數雖然不高(7%-12%(V/V))但後勁大,不知有多少人被」可樂」二字忽悠,沉醉不知歸路,不服人只扶牆。
  • 有意思丨你從沒聽過的N種白酒趣味喝法
    「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除了告訴我們一些處事的道理外,還反映了當時的一個潮流那時的酒是煮著喝的。事實上,中國不少酒類都是煮著或是溫著喝的,不過,現在的白酒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冰著喝。中國白酒與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老姆酒、金酒並列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
  • 你還在喝白酒啤酒葡萄酒「老三樣」嗎?第四種酒類更受年輕人熱捧
    楚天都市報8月27日訊(記者石倩)此前,酒業市場由白酒、啤酒、葡萄酒三分天下,果酒只是眾多小品類之一。但新生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發生了顯著變化,將果酒推到了一個加速上升的風口。「最初見到這款果酒時,覺得它的顏值相當高。細細品味之後,酸甜的口感讓人很是迷戀!」今年大四的小吳說,他的酒量不太好,一般不喝白酒。但是果酒口感酸甜,包裝精美,有時候在寢室和室友小酌一杯,美哉!果酒不僅在線下商超受消費者熱捧,線上的銷量也有明顯上漲。
  • 春節聚會,喝白酒紅酒不如喝它們,低度酒,好喝不醉人
    米酒源起中國,又是世界三大釀造古酒之一。在本土文化助力下,米酒品牌在國內發展具有天然優勢,相比白酒啤酒,米酒給大部分人的感覺比較親切無壓力,且米酒度數低、健康,適合佐餐輕飲。在酒水市場中,米酒並非是一個討巧的品類,根據智研諮詢發布的數據(2015年),白酒、啤酒、紅酒是市場佔有率前三的酒類,白酒的終端市場規模高居第一,是啤酒的兩倍有餘,米酒甚至算不上酒水市場中的核心角色。三種不同的口感:有原味的醇香、有蘋果的清純、還有桂花的甘甜。打開瓶子就會聞到米酒的香氣撲鼻,入口更是柔順,香甜。
  • 就在這天,葡萄酒的熱度意外打敗了白酒……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白酒大國。市場體量大,飲用歷史長,然而每年裡竟有這麼一天,葡萄酒的熱度會啪得一下大幅拉高,被人關心的程度遠超白酒。打開百度和谷歌的搜索指數查查看,往年的聖誕節前夕24號,「紅酒」+「葡萄酒」的資訊關注度呈現誇張的峰值激增,豔壓白酒、洋酒與啤酒指數。 下圖凸起的那個藍色曲線,就是紅酒。
  • 白酒、幹邑、威士忌、葡萄酒,哪種最具收藏價值?
    對於國內而言,講烈酒之收藏,無外乎就是白酒。除了白酒外,你可以說還有紅酒和近些年崛起的威士忌。那麼我們就來叨叨今天的主題,什麼酒最具收藏價值。我們談酒的收藏價值,必須先認清楚其屬性是什麼,有哪些。說白了就是達到什麼條件的酒,才具備收藏價值!
  • 你還不知道白酒+啤酒=自殺?
    酒桌上有時喝高了,或者別人不停敬酒時,難免白的啤的一起來,有的人單喝啤酒或者白酒沒事,但是,兩個一起混著喝好像很快就醉了,這是為什麼呢? 摻酒喝,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酒桌上經常會看到幾種類型的人,有的只能喝單一酒,而有的卻可以「混搭」,白+紅+啤,來者不拒。
  • 為什么喝半斤白酒不醉,喝兩瓶啤酒就醉了呢? ​
    甚至於能喝半斤白酒的人,喝兩瓶啤酒就能醉倒,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白酒中的酒精和啤酒中的酒精不一樣嗎?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樣子的,這其實和飲酒的速度以及酒精的吸收速度有關!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酒精在人體內的主要吸收場所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