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臺灣農業,有一個不得不說到的人物,他就是——黃國清。黃國清祖籍福建龍溪,兩百多年前,他的太爺爺舉家遷往臺灣,定居臺南關廟。這些年,黃國清將鳳梨不斷培育出新品種,並推廣到臺灣各地區種植,新品種良率達到90%,一年售出10億元,被稱為「臺灣神農」、「臺灣袁隆平」。(圖片來源:銳圖)
黃國清所在的臺灣關廟鄉因自然環境特別適合種植鳳梨。關廟鳳梨因為果肉是金黃色的,現在又叫黃金鳳梨。黃國清的父親與兄長都是鳳梨果農。90年代臺灣經濟整體衰落,黃國清隨之失業。他覺得如果要在生命低谷裡找到一絲希望,或許可以藉由長輩的經驗,重新展開人生的新頁。(圖片來源:銳圖)
黃國清毅然地向大哥買了一塊鳳梨園,初始與土地打交道的他並沒有想到,當農民的第一年,他全部的鳳梨就因為寒潮而全部死亡。第二年,他買來了《植物生理學》、《土壤與肥料管理學》等書籍,埋頭苦讀並用於實踐。之後他的鳳梨長的越來越好,良率達到90%,刷新以往果農種植75%的良率。他還將鳳梨不斷培育出的新品種,推廣到臺灣各地區種植,如今他培育的新品種一年能售出10億元,被稱為「臺灣神農」。(圖片來源:銳圖)
如今擁有30公頃田地的黃國清是臺灣鳳梨的外銷主力。黃國清順手在田裡拿起一枚黃金鳳梨兩三下把外皮削掉, 金黃色的果肉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吃起來清甜香濃,爽脆細緻,沒有任何粗澀的纖維。黃國清說,種鳳梨的時候沒想到能種整整27年,也沒想到竟然靠種鳳梨種出了「臺灣神農」、「臺灣袁隆平」的稱號。(圖片來源:銳圖)
黃金鳳梨最快15個月收成。每到採收季節,黃國清和兒子頂著烈日,汗流浹背地收鳳梨。談到辛苦,黃國清說自己曾經接觸過一些大陸的年輕人,認為他們的眼光都放的很遠,很有拼勁,要向他們學習。(圖片來源:銳圖)
黃啟帆還創新地把鳳梨種在平地上(以前種在山坡上),種出的鳳梨和在山上種的一樣好。兒子黃啟帆認為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培育出優質鳳梨,需要不停探索和學習。如今,兒子正慢慢繼承父親的事業。(圖片來源:銳圖)
黃國清時常會帶著家人來關廟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家人安康。他還說,黃金鳳梨好吃,和這裡一年四季平和的溫度、以及關廟地區的砂質土壤有關。(圖片來源:銳圖)
1953年出生的黃國清,現在腿腳已經不太靈便,孫子放學後經常纏著他讓背著去鳳梨田。黃國清還有個願望:「族譜上記載著我的祖籍在福建龍溪,我還沒有去過。現在雖然腿腳不方便了,但是有生之年一定要帶著全家人去那裡走一走看一看。」(本組圖片拍攝於2018年3月,圖文均為「銳圖」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