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笛誰家聽落梅:金庸筆下的美食

2021-02-16 這裡吃這裡喝

毋庸置疑,金庸是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金庸武俠小說以其獨特的魅力徵服了無數讀者,其改編成影視劇次數之多,影響之廣泛,皆令人嘆為觀止。金庸小說不僅好看,而且耐讀,它有著深廣博大的歷史、文化和哲學內涵。就連書中所描寫的美食,都為讀者所津津樂道。提起金庸小說中的美食,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一個人,這個人既是一位武林高手,又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他就是《射鵰英雄傳》裡號稱「北丐」的洪七公。洪七公對於美食的喜愛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年少時還曾因貪吃而自斷一根手指。


08版《射鵰英雄傳》 梁家仁

然而,美食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強大了,您看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笛誰家聽落梅、叫化雞、好逑湯、歲寒三友」等等,光是聽這些美食的名字,就足以令人口水欲滴了,更何況是出自頂級烹飪師黃蓉之手呢!就這樣,在黃蓉的連番「美食計」之下,洪七公一股腦地將武林絕學「降龍十八掌」傳授給了愣小子郭靖。黃蓉獻給洪七公的眾多美食中,以「玉笛誰家聽落梅」最為人津津樂道。這首菜不僅名字起得別致,而且所用材料也相當奇特。書中描寫道:洪七公閉了眼辨別滋味,道:「嗯,一條是羊羔坐臀,一條是小豬耳朵,一條是小牛腰子,還有一條……還有一條……是獐腿肉加兔肉揉在一起。」


玉笛誰家聽落梅


二十四橋明月夜

「肉只五種,但豬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幾般變化,我可算不出了。」黃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堪稱「食神」的洪七公對美食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在《神鵰俠侶》中,洪七公更是親手製作了一道駭人聽聞的「昆蟲美食」——「炸蜈蚣」。


炸蜈蚣

書中寫道:取雄雞一隻,殺死埋於世間第一陰華山處一日一夜。可得百來條七八寸長的大蜈蚣,紅黑相間,花紋斑斕。一鍋雪煮滾熱,蜈蚣燙死了。臨死之時,毒液毒尿盡數吐淨。小刀斬去蜈蚣頭尾,輕捏脫殼兒,肉雪白透明如大蝦,洗滌乾淨,起油鍋炸香,拌上調料即可。除射鵰三部曲之外,金庸諸多小說皆有美食的描寫。


叫化雞

早在金庸首部作品《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回到朝思暮想的海寧家裡,就有一段:「銀盆中兩隻細瓷碗,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湯,另一碗是四片糯米嵌糖藕。陳家洛離家十年,日處大漠窮荒之中,這般江南富貴之家的滋味今日重嘗,恍若隔世。他用銀匙舀一口湯喝,晴畫已經將他辮子打開,抹上頭油,用梳子梳理。他把糖藕中的糯米球一顆顆用筷子頂出來,自己吃一顆,在晴畫嘴裡塞一顆。」


糯米嵌糖藕

又如,《天龍八部》中段譽初到江南,對姑蘇美食一嘗傾心。有「茭白蝦仁,龍井茶葉雞丁,無不鮮美爽口」,「魚蝦肉食之中混以花瓣鮮果,顏色既美,自別有天然清香」。菜餚以清淡雅致見長,於尋常事物之中別具匠心。《鹿鼎記》裡對宮廷點心、揚州點心、湖州粽子、中華美食等均有描述;此外,還有諸如《俠客行》中的「臘八粥」,《連城訣》裡的「炒空心菜」等等,讓讀者感到,金庸不僅是文學大師,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金庸筆下的美食讓我們在欣賞金戈鐵馬、豪氣幹雲的同時,也品嘗到了人生之樂趣。


茭白蝦仁


相關焦點

  • 金庸筆下那些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你吃過哪幾種
    導語:金庸筆下那些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你吃過哪幾種?從金庸先生的許多作品中能學到許多傳統的中華文化,如琴棋書畫、陰陽八卦、詩詞歌賦等,在其武俠小說裡面除了描寫的那些刀光劍影場景之外,還有一些描寫民間的美食,讓人讀了都能垂涎三尺。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金庸小說中描寫的經典美食。
  • 為何金庸最愛江南美食
    又如,金庸筆下的另類英雄「洪七公」,一生隨心瀟灑,卻為了一個「吃「,竟拜倒在黃姑娘的」廚裙「之下。這位九指神丐初次亮相,既沒有楊過在襄陽大戰中出場——「一聲清嘯鼓風而至」,如此炫酷;也沒有木婉清半揭面紗一匹「黑玫瑰」的雲山霧罩,如此神秘。
  • 金庸筆下最難吃的一道菜——讀《射鵰英雄傳》之一
  • 金庸筆下女子「吃吃」的愛,我可以流著口水看一輩子
    ▼ 金庸筆下的女子,無論是靈動智慧如黃蓉,善解人意如任盈盈,還是心狠手辣如李莫愁,邪氣乖戾如阿紫,卻總逃不過一個「痴」字。 這份「痴」,若是體現在「吃」上,那便是黃蓉的叫花雞,任盈盈的烤青蛙,程靈素的三菜一湯,周芷若的肉糜飯,還有郭襄的酒…… 若論金庸筆下所有女子裡廚藝最好的,那必定是黃蓉了。 當日黃蓉為了讓洪七公教郭靖降龍十八掌,給洪七公做了一道叫花雞。
  • 為何金庸最心水江南美食
    金庸老爺子刻畫了這麼多纏綿悱惻的愛情、描述了一個殺伐滿地的江湖,大概所有男生心中都影影綽綽有個「金庸夢」吧!但是這次小編不說大俠,不說英雄,偏偏要跟你扒一扒金庸小說裡的美食。別以為金庸老爺子只會字正腔圓地跟你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其實這位」江湖鼻祖「也是吃貨一枚。金庸老爺子最心水的當屬江南美食!
  • 金庸老先生還是個美食家,「上帝」饞了叫走了他!
    金庸的武俠中,刻畫了無數纏綿悱惻的愛情,快意恩仇的江湖,仗劍策馬,二十四橋明月夜,玉笛誰家聽落梅,構築出無數少年的武俠夢。金庸的武俠小說是雅化了的通俗故事。下面一起重溫幾個金庸先生筆下描繪的絕頂美味——《射鵰英雄傳》洪七公出了名的好吃,常以吃為由要挾武林各路好漢,所謂「一物降一物」偏偏叫他遇上江湖美食家黃蓉。第六回,黃蓉就為洪七公表演了一道廣為流傳的「叫花雞」。「大喜,夾手奪過,風捲殘雲般吃得乾乾淨淨,一面吃,一面不住讚美:妙極,妙極,連我叫花祖宗,也整不出這般了不起的叫花雞。」
  • 【東坡肉說金庸一】老爺子其實是個頂級吃貨!肯定是上帝「饞」了才請走了他!
    作為美食家蔡瀾的老友,金庸曾自詡為一個並不會吃的人。然而,金庸大俠筆下實際美食繁花遍地,妙筆生花。《射鵰英雄傳》描述了北宋末期盪氣迴腸的江湖趣事,金庸先生又獨具創意,用美食給讀者帶來了雅趣和不同的審美趣味。
  • 黃蓉的叫花雞,任盈盈的烤青蛙,程靈素的湯,周芷若的飯,郭襄的酒…金庸筆下女子們 「吃吃」的愛
    這份「痴」,若是體現在「吃」上,那便是黃蓉的叫花雞,任盈盈的烤青蛙,程靈素的三菜一湯,周芷若的肉糜飯,還有郭襄的酒…… 若論金庸筆下所有女子裡廚藝最好的,那必定是黃蓉了。 當日黃蓉為了讓洪七公教郭靖降龍十八掌,給洪七公做了一道叫花雞。
  • 【金庸PK古龍】黃蓉靠哪道菜搞定了洪七公?武林美食顯真容!
    金庸和古龍的江湖你更愛哪一個?金庸和古龍筆下的美食你更饞哪一個?金庸筆下的食物,多半精緻奇巧,做菜方式如同藝術表演一般,卻少了幾分凡俗煙火氣。黃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這『誰家』兩字,也有考人一考的意思。七公你考中了,是吃客中的狀元。」——《射鵰英雄傳》
  • 三九木:牽腸掛肚話金庸
    藝術是為了圓夢,金庸小說也不外乎此。閱讀金庸,多數人還是想像自己成為他筆下的那些英雄,遊走在滄海之間,一笑渡之。何為江湖,其實就是人們夢想的另一種秩序下的社會,雖無法律,但有道義,大俠們靠武功和人品徵服天下,有明確的上升通道,每個人都重情重義,從不因物質稱量升降,也不因俗世生活束縛灑脫。
  • 金庸筆下的美食,這幾道最家常
    這兩日的社交媒體上,滿是金庸和他筆下的江湖。這份江湖氣,跨越了幾代人。即使未曾讀過原著,相關的電視劇卻不曾少看。
  • 【悅讀】金庸VS古龍:誰才是武俠界的美食家
    從金庸對菜餚的細緻描繪不難看出,其對美食之道頗有心得。試想如果黃蓉不擅廚藝,怎能為傻小子郭靖從洪七公那兒騙來降龍十八掌絕學。古龍除了好喝酒,似乎對吃也很有研究。在他的隨筆集《笑紅塵》裡,臺北小吃佔據了相當大的篇幅。然而,在金庸和古龍創造的武俠世界中,美食卻各不相同。
  • 看天才廚師如何用美食俘獲絕世高人
    金庸先生的著作中,《射鵰三部曲》是我的最愛,其中之人物,男的我獨愛楊過,「一見楊過誤終身」;女的則只能是古靈精怪的黃蓉。
  • 誰家玉笛暗飛聲《天子》七武器之笛
    除此之外,用笛的多半是以下幾種人:一、世外高人,比如射鵰中的黃島主。傳說八仙之一的韓湘子根據他的神器玉笛所創的一套功夫技法,這類功夫主要以吹奏曲咒以定住對手,並能夠迷惑其本性繼而尋找機會擊之,後此類技法被九尾白狐所竊,修煉千年的九尾白狐在原有的技法上加強了神笛的魔性,並使這類功夫實戰性更強,魔音以迷幻曲、奪魂曲加強了對對手本性的迷惑,讓對手不知不覺間命葬玉笛之下。
  • 溫州美食「鰻鯗配醬油肉」——老饕養成記之二
    《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曾為洪七公做過一道「玉笛誰家聽落梅」,由羊羔坐臀、小豬耳朵、小牛腰子和獐兔肉(獐腿肉加免肉揉在一起)四種小肉條拼成。「玉笛」指肉條形如笛子,「落梅」則暗含品嘗時不同的肉條組合咀嚼共有25種變化,合五五梅花之數。當年挑燈讀金庸時,看到此處,饞涎欲滴,悠然神往。儘管老查數學不好,把只有15種組合的味道變化算成了25種(按黃蓉思路,十五暗含月圓之意,該道菜似乎應改名為「玉笛誰家攬銀輪」或「銀盤誰家橫玉笛」——見笑見笑!),也絲毫不減一個有老饕潛質的吃貨對他老人家在美味,或說廚藝方面高深造詣的敬佩之情!
  • 誰家玉笛暗飛聲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仙李白對笛情有獨鍾,豪邁萬千的他,卻把一曲笛音的勾魂攝魄寫得淋漓盡致。洛城雖好,不是家鄉,春風雖暖,不在故園。伴隨著玉笛聲的,是吹笛人的鄉情低回,是聽笛人的鄉愁暗起。然而,說起離愁情切,誰又能比得過戍邊的將士?邊關吹響的多為羌笛聲,悠揚、婉轉、蒼涼。王之渙在《出塞》中寫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懷舊】誰家玉笛暗飛聲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