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金庸是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金庸武俠小說以其獨特的魅力徵服了無數讀者,其改編成影視劇次數之多,影響之廣泛,皆令人嘆為觀止。金庸小說不僅好看,而且耐讀,它有著深廣博大的歷史、文化和哲學內涵。就連書中所描寫的美食,都為讀者所津津樂道。提起金庸小說中的美食,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一個人,這個人既是一位武林高手,又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他就是《射鵰英雄傳》裡號稱「北丐」的洪七公。洪七公對於美食的喜愛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年少時還曾因貪吃而自斷一根手指。
08版《射鵰英雄傳》 梁家仁
然而,美食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強大了,您看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笛誰家聽落梅、叫化雞、好逑湯、歲寒三友」等等,光是聽這些美食的名字,就足以令人口水欲滴了,更何況是出自頂級烹飪師黃蓉之手呢!就這樣,在黃蓉的連番「美食計」之下,洪七公一股腦地將武林絕學「降龍十八掌」傳授給了愣小子郭靖。黃蓉獻給洪七公的眾多美食中,以「玉笛誰家聽落梅」最為人津津樂道。這首菜不僅名字起得別致,而且所用材料也相當奇特。書中描寫道:洪七公閉了眼辨別滋味,道:「嗯,一條是羊羔坐臀,一條是小豬耳朵,一條是小牛腰子,還有一條……還有一條……是獐腿肉加兔肉揉在一起。」
玉笛誰家聽落梅
二十四橋明月夜
「肉只五種,但豬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幾般變化,我可算不出了。」黃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堪稱「食神」的洪七公對美食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在《神鵰俠侶》中,洪七公更是親手製作了一道駭人聽聞的「昆蟲美食」——「炸蜈蚣」。
炸蜈蚣
書中寫道:取雄雞一隻,殺死埋於世間第一陰華山處一日一夜。可得百來條七八寸長的大蜈蚣,紅黑相間,花紋斑斕。一鍋雪煮滾熱,蜈蚣燙死了。臨死之時,毒液毒尿盡數吐淨。小刀斬去蜈蚣頭尾,輕捏脫殼兒,肉雪白透明如大蝦,洗滌乾淨,起油鍋炸香,拌上調料即可。除射鵰三部曲之外,金庸諸多小說皆有美食的描寫。
叫化雞
早在金庸首部作品《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回到朝思暮想的海寧家裡,就有一段:「銀盆中兩隻細瓷碗,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湯,另一碗是四片糯米嵌糖藕。陳家洛離家十年,日處大漠窮荒之中,這般江南富貴之家的滋味今日重嘗,恍若隔世。他用銀匙舀一口湯喝,晴畫已經將他辮子打開,抹上頭油,用梳子梳理。他把糖藕中的糯米球一顆顆用筷子頂出來,自己吃一顆,在晴畫嘴裡塞一顆。」
糯米嵌糖藕
又如,《天龍八部》中段譽初到江南,對姑蘇美食一嘗傾心。有「茭白蝦仁,龍井茶葉雞丁,無不鮮美爽口」,「魚蝦肉食之中混以花瓣鮮果,顏色既美,自別有天然清香」。菜餚以清淡雅致見長,於尋常事物之中別具匠心。《鹿鼎記》裡對宮廷點心、揚州點心、湖州粽子、中華美食等均有描述;此外,還有諸如《俠客行》中的「臘八粥」,《連城訣》裡的「炒空心菜」等等,讓讀者感到,金庸不僅是文學大師,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金庸筆下的美食讓我們在欣賞金戈鐵馬、豪氣幹雲的同時,也品嘗到了人生之樂趣。
茭白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