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話題|端陽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

2021-02-19 昆明添彩

【昆明添彩 第893期】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經》裡的艾草寄託了勞動中產生的情愫,是那麼質樸而純粹。曾幾何時,艾草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密切,從果腹的美食到治病的良藥,還是端午節的吉祥物。這個端午假期,就來了解一下艾草吧。

端陽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

作者:李紅珠

    清人錢琦的《端午竹枝詞》中寫到:「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簷下,笑指榕枝艾葉鮮。」端午節除了賽龍舟、吃粽子,許多地方還有插艾草、吃艾草青團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插上艾草,還有的吃艾草餈粑、佩帶艾草香囊……艾草香氣滲透到身體裡。青青艾草不與鮮花爭香、不與樹木比高,站在五月的輕風裡,把平淡的日子渲染得芬芳而美好。

     艾草又叫香艾、艾蒿、家艾,是一種有香味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特有的香草植物,隨處可見,有幾千年的歷史。「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經》裡描寫的艾草寄託了勞動中產生的情愫,是那麼質樸而純粹。在中醫藥裡,艾草的用處非常大,除了作為一味溫經散寒的中藥,還是艾灸必不可少的用具。


1  清明端午宜食艾

    五月的艾草像不施粉黛的鄉村女子,亭亭玉立,青翠欲滴。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每到端午節,人們總是將艾草掛在家裡以祈求平安健康,有古詩云:「端陽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無意爭豔呈媚態,芳名自有庶民知。」這些描寫端午節的詩文經歷千年風雨,依然溫暖著今人的生活。

    

    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葉能做出精美菜餚與食品,看上去綠茵茵,吃起來香嫩可口,令人胃口大開。民間喜歡用艾草做各種時令美食,味道獨特,又有溫胃散寒的作用,可抵禦春天的寒溼。清明時節許多地區有吃「青團」(也叫青果)的傳統,將鮮嫩的艾葉與糯米粉和在一起做為皮,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就做成碧綠軟糯的甜點,是寒食節的美味。時至今日,我國福建一帶還保留著清明節「採艾為粢」的習俗,祭祖或用來饋贈親友。 

     在我國,食艾的歷史相當久遠,起初可能為了果腹,後來則為了保健。唐代孟詵在《食療本草》裡記載:「採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餛飩,治一切鬼惡氣,上服冶冷痢。」儘管現在的食材與古代相比極大地豐富,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有用艾葉泡茶、煲粥、做湯、蒸糕、煮雞蛋的習俗。艾草還可以釀酒,《肘後方》裡記載了用艾草酒治魚骨鯁在喉中。品嘗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艾蒿餈粑、艾蒿肉丸等美味,享受田園風光的同時,還增強身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是一種常見食材。每到春季,田頭水邊就會長出一叢叢的艾草。母親就帶著孩子們採下鮮嫩的艾葉,回家後將糯米蒸熟,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上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小餈粑放進鍋裡蒸熟,艾餈就出鍋了。剛蒸好的艾餈綠綠的、軟軟的,咬一口下去滿是艾草的清草,甜到嘴裡,也甜到心底。


2  端午採艾保健康

    端午節的艾草風華正茂,綠葉簇密,羽狀的葉片蓬勃向上,臨風搖曳,散發清香。幾千年之前就有了端午節採艾的習俗,翻開任何一本《本草》著作都記載艾以「五月五日採,良」。於是,文天祥在《端午即事》中有「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的詩句。小孩子們佩戴裝了艾草的香囊,既能驅散蚊蟲,還寓意吉祥。

    端午之日,採來艾草懸掛於門首「驅邪避毒」,是中國人沿襲了幾千年的傳統。史書上多有記載,如南朝《夢歲日記》中說:「五月五,四民踏艾草,懸門戶上。」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也有記載:「五月五日採艾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唐代詩人殷堯藩《端午》詩中說「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人們借著這個傳統的節日,虔誠地向上蒼祈禱安康祥和。

   

    艾草不僅用來裝飾,還能做成節俗美食。宋代有一種艾香粽子,「以艾葉浸米裹之」,比普通粽子多了一種草香味。詩人陸遊吃了艾香粽子寫下「盤中共解青菰粽,衰甚將簪艾一枝」的詩句。

    

    艾草全草入藥,具有溫經散寒、清熱祛溼、平喘止咳,止血安胎的功效。在我國一些地方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治療女同胞們子宮虛冷,帶下白濁,倦怠無力,月經不調,肚痛不孕的艾附暖宮丸就是以艾葉為主藥。現代研究顯示它的莖葉都含有揮髮油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端午節採來艾草植株,晾乾後放在家裡以備後用,泡水燻蒸能消毒止癢;泡腳能解除疲勞、驅除身體寒溼以及虛火引起的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熬汁兌水稀釋後沐浴,可除身上的皮疹,以及被蚊子叮咬的小紅疙瘩。

(文字配圖來源於網絡,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精彩回顧,點擊閱讀

生活話題|盤裝薺菜迎春餅,瓶插梅花帶雪枝

「牡丹花品冠群芳,百般顏色百般香」

生活話題|洋姜,從甜脆醬菜到甜蜜保健佳品

生活話題|玫瑰花開香如海,平陰玫瑰甲天下

生活話題|映日荷花別樣紅

散文:萱草花,中國人的母親花

生活話題|紅棗林繁欣歲熟,紫檀皮軟御春寒

作者簡介

     李紅珠,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畢業後供職於著名醫藥專業媒體,中華中醫藥學會合理用藥分會委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天津校友會會長。主編參編了《藥食兩用話中藥》《文化中醫》《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自我調護》等著作;業餘時間為《環球時報》《生命時報》《中國中醫藥報》《今晚報》《天津日報》等報刊撰寫醫藥保健、醫藥文化、用藥指導類文章。

作者授權昆明添彩製作微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相關焦點

  • 「農曆三月三小野蒜鑽天」又到了挖野菜的好時節了
    陽春時節,鄉村田野綠意盎然,適宜各種野菜爭相生長,把大地點綴得生機無限。在這些綠色生命中,野蒜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種,因為它纖細柔弱,不用心去找,很難一眼就讓人發現它的存在。野蒜是家鄉常見的一種野菜,野蒜多生活在溼潤的壤土地裡,她們遍布於北方的山澗、溝渠和田埂旁,就那樣,一棵棵、一片片的簇擁在一起,隨風招展、亭亭玉立在暖陽的照耀下,在春風的梳理下快活地搖曳。野蒜又叫小蒜、薤白,外形細長,似瘦身版的大蒜,出土的根部掛著個鵪鶉蛋般大小的蒜咕嘟,圓圓白白,珍珠般剔透,煞是可愛。
  • 端午節詩詞大全 30首經典端陽古詩賞析
    端午節詩詞大全30首經典端陽古詩賞析  1、端陽採擷(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2、乙卯重五詩(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五月五,慶端陽
    宋代詩人歐陽修詩言:「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描繪出人們沐浴更衣,飲下驅邪的雄黃酒來慶祝端午的習俗。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端午從最初古代吳越先祖對龍圖騰的祭祀,到戰國時期被楚國詩人屈原賦予浪漫文學色彩,到如今已成為每位國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託。
  • 花野真衣 艾薇人物誌
    【事前】AV系列是純男性話題。我們本著:小話題、小尺度、不傳播的宗旨,是給「見山博物」訂閱者的微福利,將不定期的刊發。【事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請勿向我們要種子。花野真衣拍片近150部,也算是常青樹了。花野真衣(Mai Hanano)はなの まい,1983年10月21日出生,身高168釐米。
  • 小野芝麻 野芝麻 假野芝麻 中華野芝麻 野藿香 山麥胡 山蘇子 吸吸草
    小野芝麻 野芝麻 假野芝麻 中華野芝麻  野藿香 山麥胡 山蘇子 吸吸草  小野芝麻 野芝麻 假野芝麻 中華野芝麻  野藿香 山麥胡 山蘇子 吸吸草             小野芝麻 野芝麻 假野芝麻 中華野芝麻  野藿香 山麥胡 山蘇子 吸吸草
  • 「寂寞空庭春欲晚」暮春時節送你幾首梨花詩詞
    轉眼已到四月中旬,緩緩步入暮春時節。頓時心中生起「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落寞感,尤想抓住春天的尾巴,去古詩詞中尋幾首描寫梨花的詩句,看看古人面對梨花落會產生怎樣的思緒。譯文: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春怨》是唐代詩人劉方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抒發宮嬪失寵的幽怨。寄託詩人懷才不遇的愁怨。
  • 滬郊時興嘗「野」「草」
    滬郊時興嘗「野」「草」 2020-12-07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今日芒種|仲夏時節至 青梅煮酒時
    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麵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節氣芒種詩詞此時,梅黃垂垂雨,樹碧淡淡煙,草間螳螂生,枝上新蟬鳴,小池蜻蜓飛,流雲清朗,繁星相隨。文旅君為大家挑選8首經典芒種詩,祝願每個人在芒種時節,忙而不茫,收穫美好,播種希望。
  • 節氣說|冰盈【小雪】送寒來,萬物靜謐催添衣
    不知覺間,立冬已有半月,陽光燦爛的時節似乎已經過去,近日裡天氣陰鬱,烏雲似乎融化在天空的懷抱中,久久不忍離去。大風自北方來,越過長江,帶來濃濃的寒意,日曆悄悄告訴我們:「小雪」已經來臨。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
  • 【炎陵文學】野蔬二味:蒲公英(楊暖/文)
    但切記春天才是美好的採摘時節,其他時日吃到的,可能都是苦味的。」看來,蒲公英恰恰吻合了當下提倡的「藥食同源」的生活理念。順藤摸瓜,又讀了些類似的書,如《南方絳雪》、《冷海情深》等,同時也覺得臺灣民眾對天然蔬果的認知更樸素、天然一些,她們身體力行的簡單生活美學已在大陸漸成風尚。當下裡,社會環境喧囂,但凡有些閱歷,就會嚮往著親近自然,返璞歸真,過些純粹、簡單、天然的生活。食物亦是如此吧。
  • 「雲帆·端午節特刊」浴蘭燻艾過端陽
    粽香悠悠,看今古詩人過端陽時光流轉總在不知不覺中,今年猶是。因著新冠病毒,因著生活壓力,人們的腳步便是急促了幾分,季節轉換,佳節儀式,更是淡漠了幾許。四月盡,五月啟,綠蔭處,瓜果飄香,時光靜,蟬鳴愈噪……未能把已過的初夏把賞,卻在愈熱的光陰裡煮一鍋粽香。不管人在何處,端午已在眼前。
  • 萋萋總是無情物,吹綠東風又一年|唐彥謙|王重榮|漢中|鹹通|興元
    萋萋總是無情物,吹綠東風又一年。譯文不管是天北還是天南,小草總是長滿路邊,它連綿不斷地向遠處生長,處處都能夠紮根繁衍。茂盛的春草總是催人早日歸家,春風吹綠小草又是一年。注釋託:依賴。萋萋:草長得茂盛的樣子。「春草生兮萋萋」,「山中兮不可久留」。春草催人歸家,所以稱之為「無情物」。唐彥謙唐彥謙(?~893)字茂業,號鹿門先生,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鹹通末年上京考試,結果十餘年不中,一說鹹通二年(861)中進士。乾符末年,兵亂,避地漢南。
  •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網紅」一詞,更沒有熱詞「武大櫻花」,那年我的好同學朱桂雲小姐姐正忙著從武大經濟系畢業呢,她過往的來信中也沒有提及「武大櫻花」,我在武漢逗留兩天多,是將這座城市當作歷史名城去看的,尋找的都是教科書裡的遺蹟:黃鶴樓、晴川閣、紅場、古琴臺、武漢長江大橋······      拍了一圈照片,後來膠捲差點曝光損壞不少,古晴川閣那張有幸保全了畫面,看那穿連衣裙表情幽幽的少女,「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 清明時節,鳥鳴啼,聲聲道清明
    清明時節,鳥鳴啼,聲聲道清明 2020-04-05 0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