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不平凡的建安二十四年

2020-12-24 小趙看歷史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對漢末三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發生了太多的事。在這一年裡,曹魏、劉備集團、孫吳三方上演了一次次生死博弈。

94版三國曹操劇照

曹魏集團

219年初,曹操的心腹大將夏侯淵在定軍山被斬殺,漢中爭奪戰中失利,南陽發生叛亂,緊接著,另一位曹氏宗親大將曹仁被圍於樊城,眼看曹仁就要殺身成「仁」。于禁總督七軍解救樊城之圍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沒,五子良將之一的大將于禁投降。曹魏政權自官渡之戰後,受到的最大一次挑戰。曹操一度想遷都,最終在司馬懿和蔣濟的勸說下,向東吳拋出橄欖枝。同時派遣徐晃直面關羽救樊城。曹操率領大軍為後應,最後解除了危機。

同年10月,侍中陳、尚書桓階等向曹操勸進,曹操回答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曹操想讓自己的兒子去做皇帝。

94版三國演義劉備劇照

劉備集團

漢中爭奪戰中,黃忠斬殺夏侯淵。劉備集團佔領了漢中,接著劉封、孟達取了上庸諸郡。實力大增,進位漢中王。同年七月,關羽北伐曹魏,圍曹魏大將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許昌以南紛紛響應關羽,關羽威震華夏,曹操幾欲遷都避其鋒。誰曾想在鼎峰之際,戰場形勢突然轉變,曹魏聯合東吳,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殺,劉備集團第一大將隕落,同時失去了戰略要地--荊州三郡。

94版三國孫權劇照

東吳集團

隨著東吳戰略目標的調整,東吳接下了曹魏拋來的橄欖枝,孫權與大將呂蒙商定,在關羽攻取樊城時,乘機襲其根據地荊州。接著呂蒙和陸遜謀定,呂蒙詐病,白衣渡江。東吳終於佔據全部荊州,實現了全據長江"的戰略設想。為以後的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呂蒙攻佔荊州後一病不起,不久死去。東吳「四大都督」已亡其三。

漢末三國地圖

建安二十四年,是個不平凡的一年,曹魏陣營、劉備集團、東吳集團上演了一場三方的博弈,鬥爭與聯合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的陰謀。這樣不平凡的一年,深深的影響了之後三國格局的走向。

相關焦點

  • 「詭異」的建安二十四年:三國人物多人集中離世,到底發生什麼?
    一、二戰一亂,瘟疫橫行以建安二十四年為中心,在這前後的一兩年裡去世的歷史名人,可以聳人聽聞的列出一個長長的表格來。而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分別有:曹魏的曹操、夏侯淵、龐德、楊修;東吳的呂蒙、甘寧;蜀漢的關羽、張飛、法正、黃忠;甚至還有一代名醫張仲景。「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陸機《吊魏武帝文》
  • 亦敵亦友的曹操和劉備,在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糾葛
    三國時期雖然有三個政權,但是曹魏和蜀漢應該是最受關注的兩個政權,而劉備和曹操這兩個開創者或者說奠基者,他們的形象也相當的豐富和鮮明。曹操和劉備可以說是一對宿敵,然而在另一方面,他們在創業前期的關係卻比較融洽。即便關係破裂成為仇敵,多少也有一些英雄相惜的味道。那麼這兩個風雲人物,在漢末三國時期的亂世中有怎樣的糾葛呢?
  • 建安二十四年,三國相繼死去許多名士,到底是巧合還是其它原因?
    「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陸遜之孫陸機曾經在《悼魏武文》中如是說。可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對戎馬一生的曹操來說,這一年過得實在是太難了,以至於剛回到洛陽,曹操便頭疼欲裂而撒手人寰了。而就在建安二十四年,三國太多名士相繼死去,到底是巧合還是其它原因呢?其實,如果我們細細觀察那些名士,他們最後的歸宿大多集中在三個地方:漢中、荊州和魏郡鄴城。這樣,歷史的脈絡便清晰起來。
  • 《三國演義》:風雲變幻的建安二十四年,關雲長的起落人生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是《三國演義》中形勢急劇變化的一個時期。在這段時間內先後發生了黃忠定軍斬夏侯,劉備稱漢中王,東吳向曹魏「俯首稱臣」,關羽水淹七軍和敗走麥城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而這些事件之間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 漢末三國,成功天使投資人——糜竺
    據史料記載,糜竺不擅長謀略,在劉備麾下從未領過兵打過仗,也從未出過謀划過策。然而,糜竺一直被劉備待以上賓之禮,賞賜豐厚,可以說是成功的天使投資人,這是為什麼呢?竺因私請之,婦曰:「不可得不燒。如此,君可馳去,我當緩行,日中火當發。」竺乃還家,遽出財物,日中而火大發。
  • 建安二十四年(八)——雙方對策
    讓他們一代一代世襲罔替,一般老百姓是這樣想的,王侯將相也不例外。在君主專制的時代這是一個不變的規律,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意圖萬世永存。 劉備在走向皇位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建安二十四年秋,群臣一百二十人上表大漢天子,要求封劉備為漢中王。
  • 漢末三國那些事漢末篇----赤壁(下)
    ,通過我們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這場戰爭是由曹操發起,他的戰略對象從一開始的劉表父子,到劉備,最後擴大到了孫權,然而這場戰爭,並不像「官渡之戰」那樣曲折,他的過程實在簡單到不像話,我們接下來就會和大家羅列這幾種說法,在惜字如金的陳壽筆下,直接當事人曹操的傳記中《三國志武帝紀》裡只有簡簡單單一句話的表述「公(曹操)至赤壁,與(劉)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是在三國時代一統於西晉之後
  • 漢末三大中郎將:一人稱帝,一人拜相,另一人則英年早逝
    歷史處處充滿著神奇,時間過去五百年後,在硝煙瀰漫的漢末三國時代,又有一個官職充滿了神奇之處。也正是這三人,深刻地影響了漢末三國的局勢走向。 上述這個神奇的官職,便是中郎將。而在漢末擔任此職的三人,分別是曹丕、諸葛亮和周瑜。故而,此三人合稱漢末三大中郎將。以下是具體介紹: 第一位:五官中郎將曹丕
  • 盤點三國來自并州的名將!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
  • 三國時期的十大武將排名,你怎麼看?
    知名戰績: 建安五年,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建安十三年,鎮守荊州,單刀赴會,據理相爭與東吳周旋,並成功守住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成為關羽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生涯。
  • 三國第一梟雄,為何至死不稱帝?
    這一年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距離上一次赤壁大戰已過去了11年時間,此時,儘管在爭奪漢中的戰爭中敗給了劉備,但是曹操卻聯合孫權在樊城之戰擊敗了關羽,襲取了荊州大半地區的孫權此時則獻上了關羽的人頭,並且寫信慫恿曹操稱帝。
  • 建安七子
    ,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今河北臨漳縣西)中,又號「鄴中七子」。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建安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任姓人物?
    漢末時期有不少同一姓氏的人物,他們未必來自同一家族,也未必籍貫相同。本篇就來聊聊漢末時期的任性人物們。梳理了一下《三國志》中提及的任姓人物們,列份名單:任藩、任夔kuí、任福、任氏、任峻、任燠yù、任安、任旐zhào、任嘏gǔ、任岐、任光、任奕、任度。
  • 漢末勢力鮮于輔,推翻公孫瓚統治的重要力量,袁曹爭霸中倒向曹操
    漢末三國時期不僅有二袁、曹、孫、劉這些比較大的軍閥,還有很多比較弱小的、影響力較低的小勢力。這些勢力在大軍閥的傾軋下很難獨立生存,不過有的時候也能在特定情況之下發揮出特別重要的作用,從而影響歷史走向。下面小編要介紹的就是漢末一支不太強大,也不太出名的勢力——鮮于輔,他是推翻公孫瓚在幽州統治的重要力量,在曹操與袁氏爭霸時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建安七子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建安七子」。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裡,仰齊足而並馳。
  • 運城市和臨汾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哪個郡,出過哪些名人
    那麼,從春秋至漢末三國時期的運城市和臨汾市屬於當時的哪個郡呢?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河東」這個名詞說起。「河東」一詞最早出現時,只是一個泛指的地域概念,凡是在黃河以東的地區都能稱之為河東。據《戰國策秦策》載,戰國時期的魏、齊、韓三國,舉兵攻伐秦國的時候,秦王無力拒敵,準備割讓河東的地域求和。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梁姓人物?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做好防護工作呀。漢末三國時期重名的人物不多,姓氏相同的倒也有一些,他們未必相識卻同樣留名史冊。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梁姓人物們。不僅沒有協助他們,反而發動了叛亂】「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三國志·姜維傳》【梁緒,在季漢官至大鴻臚,梁虔,官至大長秋,他們都曾是天水太守府的屬吏】「權遣校尉梁寓奉貢於漢,
  • 建安二年亂軍中逃跑了兩個孩子,正是這兩個孩子改寫了三國歷史?
    細看後漢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在漢獻帝建安二年,從亂軍之逃掉了兩個孩子,正是這兩個孩子阻止了三國歸漢。亂兵手不夠狠,馬不夠快,沒有殺掉這兩個小傢伙,犯了歷史錯誤。所以我們可以說,漢朝的滅亡,在建安二年就埋下了伏筆:亂軍之中,跑掉了兩個熊孩子!
  • 三國比較有名的文官 可做手機壁紙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葬於落鳳坡。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病逝於曹魏。
  • 曹操赤壁時號稱的兵力坑嚇了多少人,其實三國總兵力總共只有……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83萬大軍!曹操赤壁時號稱的兵力坑嚇了多少人,其實三國總兵力總共只有……後漢三國時代戰火頻仍,人口銳減。陶元珍在《三國食貨志》對後漢時期的兵力有一個論斷:「若在三國初期,群雄之兵當不可以數計。」這個所謂「不可以數計」不是指多的算不過了,而是太繁雜,無法統計。誠然,後漢亂世,群雄並起,中國歷史記載又不注重具體數字。歐洲一個小城邦就那麼幾萬人,一個王公只有幾千衛隊,打仗時候兵力自然精確到個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