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對漢末三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發生了太多的事。在這一年裡,曹魏、劉備集團、孫吳三方上演了一次次生死博弈。
曹魏集團
219年初,曹操的心腹大將夏侯淵在定軍山被斬殺,漢中爭奪戰中失利,南陽發生叛亂,緊接著,另一位曹氏宗親大將曹仁被圍於樊城,眼看曹仁就要殺身成「仁」。于禁總督七軍解救樊城之圍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沒,五子良將之一的大將于禁投降。曹魏政權自官渡之戰後,受到的最大一次挑戰。曹操一度想遷都,最終在司馬懿和蔣濟的勸說下,向東吳拋出橄欖枝。同時派遣徐晃直面關羽救樊城。曹操率領大軍為後應,最後解除了危機。
同年10月,侍中陳、尚書桓階等向曹操勸進,曹操回答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曹操想讓自己的兒子去做皇帝。
劉備集團
漢中爭奪戰中,黃忠斬殺夏侯淵。劉備集團佔領了漢中,接著劉封、孟達取了上庸諸郡。實力大增,進位漢中王。同年七月,關羽北伐曹魏,圍曹魏大將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許昌以南紛紛響應關羽,關羽威震華夏,曹操幾欲遷都避其鋒。誰曾想在鼎峰之際,戰場形勢突然轉變,曹魏聯合東吳,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殺,劉備集團第一大將隕落,同時失去了戰略要地--荊州三郡。
東吳集團
隨著東吳戰略目標的調整,東吳接下了曹魏拋來的橄欖枝,孫權與大將呂蒙商定,在關羽攻取樊城時,乘機襲其根據地荊州。接著呂蒙和陸遜謀定,呂蒙詐病,白衣渡江。東吳終於佔據全部荊州,實現了全據長江"的戰略設想。為以後的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呂蒙攻佔荊州後一病不起,不久死去。東吳「四大都督」已亡其三。
建安二十四年,是個不平凡的一年,曹魏陣營、劉備集團、東吳集團上演了一場三方的博弈,鬥爭與聯合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的陰謀。這樣不平凡的一年,深深的影響了之後三國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