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不補,兩頭吃苦
朱承騮
中華傳統的八大菜系中,除淮揚菜、粵菜,其他菜系幾乎都離不開辣椒。四川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湖北人怕不辣。南京菜是淮揚菜的一個分支,門西菜是南京菜的經典,一直講究的就是五味調和,略偏鹹。它沒有蘇州、無錫、上海菜的甜,更沒有四川、江西、湖北人的辣。門西人也有吃辣椒的愛好,但只限於配菜,極少有完全以辣椒為菜的習慣。
過去的門西人一直認為辣椒沒有營養,就是一調味品。其實,辣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對控制心臟病,預防冠狀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均有效果。但是如果過量吃辣椒,對胃的刺激強烈,對口腔潰瘍、痔瘡、便秘則是危害巨大。所以當年在老門西流傳著這樣的口頭禪「辣椒不補,兩頭吃苦」,說得形象,直白。
南京的夏天很熱,人們的胃口不好,吃什麼也不香,辣椒則可調味,刺激食慾。冬天的南京,溼冷難耐,辣椒的熱烈正可以幫助禦寒。
(辣椒仔雞)
辣椒在老門西人的手裡就是用來給菜品調味的。炒豆腐乾、炒毛豆米、炒蠶豆瓣、炒莧菜梗、炒空心菜梗、炒土豆絲、炒包菜、炒筍瓜、炒醃菜花、炒黃瓜、炒萵筍、炒雞蛋、炒肉絲、炒雞丁、炒肉片、炒豬肝、炒腰花、炒肥腸、炒雞雜、炒魚片、炒牛柳……,無一例外,少不得配上一點青紅辣椒,讓菜沾點辣味,調調顏色,增強了鮮度,給人賞心悅目,食慾大開。
(辣椒乾子炒莧菜梗)
(青椒土豆絲)
(青椒肉片)
老門西人唯一只用辣椒做的菜就是「虎皮青椒」,也叫「糖醋辣椒」,這道菜伏天裡做得多。天熱,大人小孩都沒有口味,就興起了做這道菜。青辣椒洗淨,去柄去籽,用刀將辣椒稍微拍一拍,燒熱炒鍋,少放幾滴油,鬧鬧鍋,辣椒下鍋裡煸炒,不時用鍋鏟把辣椒按在鍋上,連炕帶烤,直到青椒的表面泛起焦黃色的皺紋,把姜米、糖、黑米醋,幾滴醬油調成汁,迅速噴在青椒上,快迅翻動青椒,一陣熱氣後,只見青椒都裹上了糖醋汁即可裝盤。咬上一口,酸酸甜甜透著辣味,立馬食慾大開,大人孩子特愛吃,老門西人用酸甜來降低了辣味,實在聰明。
(糖醋辣椒)
每年八、九月份,是辣椒收穫的季節,經過陽光和雨水的滋潤,辣椒一個個個頭飽滿,色澤紅亮,辣味十足。門西人除了用來配菜外,還有磨辣椒醬,醃剁椒的習慣。他們選擇飽滿無破損的紅辣椒,用乾淨抹布一隻只地揩一遍,再放在太陽下照一照,最後去了辣椒的柄,用刀將其剁碎,辣椒籽是不去掉的,剁時再加入一些蒜頭、姜塊,用鹽拌透,加入少許白酒,裝入淨潔的瓶罐中,壓緊實一點,撒上一層鹽封口。二十天後一道美味的調味品就大功告成,辣椒爽脆,奇香無比。
辣椒醬的製作方法也差不多,只要將紅辣椒磨碎,醃製方法不變,過去老門西的街街巷巷,常看到有人挑著小木桶叫賣辣椒醬,醬園店也有辣椒醬賣,三分、五分隨你打。
老門西人燒魚、燒豆腐、燒臭幹總愛加上一點剁椒或辣椒醬。冬天,醃菜外面的邊子用來炒醃菜花,來一點剁椒,好吃。最美味的是裡面的醃菜心,切切碎,拌點辣椒醬,澆上點麻油,好吃極了,至今許多老門西人還好這一口。
那時候不用辣油,吃餛飩、豆腐腦、鴨血湯、回滷幹、炸臭幹、麵條,都是搞點辣椒醬。門西人早點愛吃侉燒餅、熗大餅、饅頭、花卷,也總喜歡弄一小碟剁椒、辣椒醬蘸著吃,既爽又美,難以言喻。上世紀九十年代,川菜盛行南京,辣油受到了追捧。
辣椒單獨在門西是沒人做湯的,不過當年的一道酸辣湯還是挺讓人懷念的。食材不受限制,海帶絲、包菜絲、土豆絲、粉絲等,可任意搭配做湯,燒好後加鹽,放些米醋,來點辣椒醬,滴上點兒麻油,勺子一攪和,喝上一口酸裡透著辣,提神健胃,食慾大開。如今有時胃口不好,不妨做上一碗。今天的食材就更豐富了,隨心所欲,燒好後勾上薄芡,撒上胡椒粉,確實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我們在吃一些有特殊鮮味的菜時,切忌放辣,一辣遮百味,其他的鮮味就被衝淡了。
當年的孩子除上學以外,在家裡都是要幫忙做家務的,可唯獨剁辣椒,磨辣椒醬,家裡的大人是絕不讓孩子碰一下,這是因為皮膚沾上了辣味後,會有火燒火辣的感覺,並且用手摸到哪就會辣到哪,難怪大人們收拾完辣椒後,總是把手伸進冷水裡泡,原來是在減輕痛苦啊!不讓孩子摸辣椒的一個舉措,裡面卻包含著極大的愛。
如今收拾辣椒,戴上一副塑料手套就萬事大吉,萬一不小心辣味碰到皮膚,只要用上點食用白醋(醋精)擦拭一下就行了。
眼下,南京人吃辣的架式已經有些瘋狂起來,不過還是悠著點。愛吃辣的地區,這和它們的地理環境,氣候因素,歷史原因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大家千萬不要過量,還是遵循祖先「五味調和」的原則足矣。
作者簡介
朱承騮,南京人,一九四九年生於門西柳葉街。一九六六年初中畢業於南京十九中,六八年下鄉插隊,七六年返城。
往期回顧
老門西家常菜 | 蠶豆瓣配菜 門西人最愛(朱承騮)【19172】
老門西家常菜 | 夏天吃冬瓜,防暑作用大(朱承騮)【19181】
黃肖耆 | 金陵照相業的三個劉老闆【19127】
《最憶是金陵》| 在時光、碎影中,等你!(徵稿啟事)【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