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8月,對中央芭蕾舞團來說是一個繁忙的夏季,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中芭先後亮相世界兩大藝術節,大獲成功。7月初,中芭攜中國經典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參加世界最有影響的芭蕾藝術節——漢堡芭蕾藝術節;8月中旬,中芭攜中國芭蕾舞劇《牡丹亭》參加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有影響的藝術盛會——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中芭藝術家以精湛的技藝贏得了國際媒體和同行的讚譽,同時進一步鞏固了國際一流芭蕾舞團的地位。
作為長期伴隨中芭演員走遍五大洲的舞臺技術人員,我在為中芭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的同時,也為自己所做出的貢獻感到自豪,更為有機會遍訪世界一流劇院,感受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縝密的工作作風感到欣慰。
隨著中國文化藝術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國內眾多城市紛紛興建大型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歌劇院、音樂廳等文化娛樂場所。這些劇院、劇場大多擁有較為先進和完善的硬體設施和設備,但軟體部分,即舞臺技術管理較為薄弱,特別是舞臺技術人員參差不齊,與先進的硬體設施不匹配。
由於工作原因,我隨中央芭蕾舞團幾乎走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劇場,如英國皇家歌劇院(倫敦科文特花園)、法國巴黎歌劇院、荷蘭皇家音樂劇院、德國漢堡國家歌劇院、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澳大利亞墨爾本藝術中心等等。這些劇院都是享譽世界的一流劇院,通過實地工作,耳聞目睹了國外劇場舞臺技術部的管理和舞美人員工作的狀況。那麼,國外劇院、劇場的舞臺技術部門是如何管理的呢?是否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在此我願粗淺地談論一下我的看法,將這些年在國外巡演的體會和收穫與同行分享。
一、舞臺技術部門的建制
國外劇場無論大小都有一個完整的舞臺技術部,其人員建制如下:
舞臺技術總監是舞臺技術部的領導和核心人物,負責和掌管舞臺技術的所有部門,包括日常工作的安排、舞美人員的演出日程、人員的安排、劇目的安排、工作的流程。如果赴外地或國外演出,舞臺技術總監要負責考察劇場,根據劇場的情況制定出詳細的裝臺計劃。順便提一下,據我們了解,劇院舞臺技術總監一般都由男性擔任,但是近年來我們所接觸的一些劇院的技術總監卻是由女性擔任的。最近在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演出期間,墨爾本藝術中心就派遣他們的技術總監卡莫爾•杜菲女士(Carmel Duffy)考察我們《牡丹亭》的裝臺,為2012年中芭赴該劇院演出做準備。通過接觸,我們感到杜菲女士非常專業和敬業,在詳細了解了我們的技術要求後,她能夠馬上根據其劇院的情況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使得半年後的演出項目能夠提早做好準備。在舞臺技術總監之下是各舞臺技術部的部長,負責其部門的具體工作。裝置和燈光是舞臺技術部非常關鍵的兩個部門,從裝臺到演出,再到演出後的拆臺都離不開這兩個部門的人員。他們的工作強度和技術要求非常高,國外各劇場對這兩個部門的人員配備也都非常充足,一般的劇場都配有2個班,輪流工作。如果是大的劇院,如英國皇家歌劇院、巴黎歌劇院、荷蘭音樂劇院等都配有3—4個班,幾乎能夠保證24小時工作,以確保演出的順利進行,並保證了舞美人員的體力。
二、如何保證一天演出兩臺戲?
國外的大劇場幾乎都是歌劇院和芭蕾舞團共用一個劇場,劇場一年有演出300多場,平均一天一場。有時候上午排練一個戲,下午倒臺,晚上演出,這樣就意味著一天演出兩臺不同的戲。
兩臺大戲是如何在24小時之內實現布景和燈光切換的呢?以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劇院為例:2010年1月中央芭蕾舞團在該劇院演出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下簡稱《大紅》),演出在晚間舉行,次日白天,劇院則要排練現代版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這部歌劇運用了大量的布景和道具,還包括一輛跑車,幾乎將舞臺佔滿。而我們的《大紅》也有整整3個40英尺貨櫃的布景和道具,如此龐大的兩臺戲要在24小時之內實現切換絕非易事。它需要智慧、膽量和細緻的工作。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劇院的技術總監、首席燈光師、裝置部長三人仔細研究了我們《大紅》的燈光布景吊杆圖,根據《費加羅的婚禮》的裝景需要,決定拆掉一些《大紅》劇的燈光,對布景進行部分保留,並向我們保證,第二天我們的舞美人員來到劇場時,一切都將恢復原樣,僅燈光需要一些微調。《大紅》劇於首日晚上順利演出結束後,與我們一起演出的劇團第一班舞美人員(演出班)馬上離開舞臺,結束當天的工作;而第二班舞美人員(拆臺班)則立即進入舞臺,按照計劃,拆掉我們的一些布景和燈光,並連夜裝上《費加羅的婚禮》的布景和燈光。第二天早上9點,第三班舞美人員(排練班)到舞臺開始工作、排練。下午3點排練結束,第三班舞美人員(排練班)完成工作;第一班舞美人員(演出班)重新回到舞臺,拆掉《費加羅的婚禮》的布景燈光,重新裝上《大紅》劇的布景和燈光。在觀眾進場前,他們按時將舞臺恢復好交給我們,令我們刮目相看。就這樣,他們通過三班人員的輪流工作,保證了24小時之內兩臺大戲的切換。同時,在這樣的工作效率下,劇團保證了一年300多場高質量的演出。
同樣,今年7月在漢堡參加芭蕾藝術節期間也遇到了類似問題,根據日程安排,在兩周的藝術節期間,幾乎每天都要上演一臺約翰•諾伊梅爾大師的作品,對於劇院的舞臺技術人員來講,就是必須做到當天裝臺、調光,當天演出,這樣之前的準備工作就得細化到每一分鐘。我們在漢堡國家歌劇院演出《大紅》劇時,由於常規需要兩天裝臺,藝術節日程又非常緊,為此6月底我和中芭演出部主任蔣山提前飛抵漢堡,與劇院各部門召開協調會,制定周密的裝臺計劃。首先,劇院方面允許我們利用周日部分時間裝臺,因為當晚要演出諾伊梅爾大師根據《馬勒交響曲》創作的芭蕾作品,裝臺佔用時間不多;其次,劇院周一通常不安排演出,可以協調我們進行裝臺。由於事先制定了縝密的計劃,中外技術人員通力合作,最終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地完成了準備工作。我們也再次感受到國外一流劇院舞臺技術管理的高效率。
三、盡職盡責、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風
「眼裡有活」是大家都非常認同的一種工作態度,也是對工作盡職盡責的一種表現。國外的劇場管理非常注重對這種工作作風的培養。
我們出國演出,布景和道具大都經過長時間的運輸和搬運,其中有些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在裝臺的過程中,經常有當地劇場的舞美人員找到我們,拉著我們到受損的布景或道具前,對我們說:「這個地方掉漆了,我能幫你們補上嗎?」「這把椅子的橫撐掉了,我幫你們做個新的,並保證顏色一模一樣。」這些細枝末節往往會在我們的不經意間被忽略,但是他們卻一點一點地檢查,發現問題就及時修補。
有一件小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在荷蘭演出《大紅》劇時,一塊在京劇中使用的雙層純絲綢繡花的「守舊」,由於常年整燙,前面的一層已經鬆懈並大於底襯,但從觀眾的角度是看不出來的。但荷蘭劇院的技術總監發現後立即來找我們,問是否能將這塊「守舊」拆了,剪掉一些,將兩層做成一樣大小,我們說可以,但就怕時間不夠,來不及。他說:「我會安排人手做這項工作,我要求每一部在我們劇院演出的作品都是完美的。」第二天下午6點我們來到劇院時,看見3位服裝人員正在修改我們的「守舊」,她們從早上9點就已經開始工作,幾乎沒有間斷。改好後的「守舊」煥然一新,長的一段被剪掉了,兩層大小一樣。技術總監問我們是否可以,我們都交口稱讚。晚上演出結束,技術總監再次對我們說,他對這塊「守舊」仍然不滿意,要求次日再改一次,雖然我們表示修改後的「守舊」已經非常不錯了,但他仍然堅持,作為一個一流的劇場,要保證每一部作品都是完美的,為了達到完美,他們就應該這樣做,這是他們的職責。於是第二天,3位服裝師又工作了一天,晚上我們演出時便有了一塊更完美的「守舊」。就是這樣嚴謹、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為劇場贏得了當今世界最著名劇場之一的美譽,並被寫入了教科書。
另外,此次在漢堡演出,我們也遇到了中芭歷史上從未遇到過的事。在《大紅》劇演出前10天,所有布景和道具按計劃安全抵達了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漢堡港,但由於港口方面的原因,在吊裝貨櫃時,我們的一個道具貨櫃被砸壞,貨物嚴重受損。在國內緊急空運另一套道具的同時,我們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即有些道具只能現場修理。沒想到,漢堡劇院的道具師很快就修復了許多沒有能及時運到的道具,確保了演出的成功。
四、嚴格的舞臺安全制度
國外劇場對舞臺安全工作十分重視。除了布景要做防火處理外,對燈具插頭、布景鋼絲的標準都有嚴格的規定。
我們劇團到英國皇家歌劇院演出之前,英皇劇院的技術總監專程來到我們團在北京的倉庫,了解布景和燈光的安全狀況,並告訴我們,劇團的現有設備都不符合英國的安全標準,不能在英皇劇場演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將免費為劇團重新做一套符合安全標準的燈具插頭和布景鋼絲,並一一量好尺寸。除此以外,為了大家的安全,他們還為劇團赴英國演出的舞美人員每人定製一雙鐵頭工作鞋,要求只要進入英皇的舞臺就必須穿上這雙鞋。他表示:「只要你們進入英皇的劇院,你們人和貨物的安全就必須由我來負責。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全責。」當我們8月份進入英皇劇院裝臺時,發現劇院已經為我們每人準備好了一雙鐵頭工作鞋,所有符合英國劇場要求的鋼絲和插頭也都擺放在劇院裡了,因而我們非常順利和安全地完成了裝臺和演出任務。
另外,此次在愛丁堡藝術節演出時,愛丁堡節日劇院的技術人員按照英國政府的有關規定,將我們吊裝的布景重新進行了加固。一開始我們的個別技術人員還有「小題大做」的感覺,但是通過進一步的接觸和了解,我們感到這種做法非常有必要。為了確保舞臺上吊裝物品的安全,英國政府有著嚴格的規定,甚至出臺了相應的國家標準,這些方面正是我們國家應該學習和借鑑的,也是值得大力推廣的。
總之,在歐美國家,劇場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管理劇場舞臺技術方面也有著豐富的經驗。我僅以個人的經歷和所見所聞,向大家展示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一定的啟示。
(作者簡介:張炳智,國家二級演出監督,中央芭蕾舞團舞美製作部主任、舞臺技術總監。1978年加盟中芭舞臺隊,從事多年的演出服裝和裝置製作、監製和管理工作。2003年以後,任舞臺隊隊長、舞臺技術總監,帶領舞臺技術人員完成了中芭每年150餘場演出的裝臺和演出運作任務。同時,隨中芭遍訪世界五大洲幾十個國家,他所領導的中芭舞美製作部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稱道,被認為是確保中芭國際一流芭蕾舞團的堅實技術保障。在中央芭蕾舞團與講堂多年的良好合作中,張炳智曾多次與講堂工作人員進行技術交流,積極幫助相關部門開展業務培訓,此次他特將自己對國外劇場舞臺技術管理方面的一些認識和體會揮灑成文,以期與北大讀者分享。)
搜索「劇院與藝術」或是微信號「theater-arts」就能找到我們啦!
我們會定期為您提供劇院藝術信息(包括舞蹈、戲劇還有古典藝術)以及前沿藝術信息,實時的文化產業新動向... 欣賞藝術,豐富您的藝術生活。
整理:@---cheers
我們真誠歡迎您的來稿,題材不限,與藝術有關即可。
來稿郵箱:444899246@qq.com
個人微信:444899246
希望能結識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