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過 5 家 fine dining 餐廳後,他選擇用香料表達「高級」口味

2021-02-27 名廚

今年 28 歲,出身馬來西亞,在瑞士、新加坡學廚,待過香港、泰國、馬來西亞、紐西蘭,如今落腳臺灣。

許多餐廳廚房中,總不乏年紀青澀但技術純熟,在忙亂的餐期中指揮若定的年輕廚師。即使沒有太多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已是廚房裡不可或缺的大將。客人盤中的料理,甚至也有他們的靈感與才華。

在《未來料理人》專題裡,這些年輕廚師將成為主角。我們從營運、管理、話題性、魅力與廚藝等面向,描繪出他們的能力與個性,讓這群新生代也有機會被看見。

二月才來臺上任的蘭 Orchid 餐廳副主廚餘孫鵬,是來自馬來西亞柔佛新山的大男孩。他跟蘭 Orchid 餐廳的主廚 Nobu 結識於紐西蘭 Clooney,因為一起工作的機緣,被邀請來臺灣加入蘭 Orchid 的團隊。

餘孫鵬雖然年紀輕,已經有多國的餐飲工作以及學習的經歷。求學於瑞士以及新加坡,工作與實習於香港 Nur、新加坡 Rhubarb、泰國 Gaggan、馬來西亞 Dewakan以及紐西蘭 Clooney,是一個不斷在南半球和南亞移動、累積豐富經驗的年輕料理人。

餘孫鵬從小志願就是做廚師,家中三個男孩排行老么的他,更是從小就跟在媽媽身邊轉、跟著做菜的孩子。說起激發興趣的因緣,是中學時還不會做菜的他,被推去參加學校社團烹飪比賽,那時做了簡單的中式炸肉丸便當菜,自此得到很大的樂趣。

立定志向後,高中畢業餘孫鵬就前往瑞士就讀餐飲管理,他形容「原本抱著『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情,也的確在歐洲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但因為更想專注在烹飪技術上,一年後他便回到亞洲,就讀專業的新加坡廚藝學校。在新加坡學校,餐飲訓練的實習包含中餐與西餐,因此他曾經到中菜海鮮餐廳實習,也去了在酒店的西式餐廳做菜。

在南洋文化薈萃的新加坡工作,奠定了中西餐的味覺基礎。餘孫鵬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法菜餐廳,面對歐洲來的英國人主廚,以及如何在廚房日復一日的工作裡,「觀察不同人的工作方法來學習精進自己。」

移動在不同國家文化的餐廳廚房裡,孫餘鵬認為廚房裡有一個共同的語言,那就是廚房工作的「基本常識」(commonsense),加上希望廚房團隊認可的動機,以及積極的心態,不要怕髒、怕累、怕多餘的工作,就可以融入不同的廚房。

餘孫鵬在紐西蘭擁有三頂高帽認證的 Clooney 餐廳一共待了 3 年,歷經了三任主廚,中間一度離開去了 Gaggan 和 DeWaKen 實習,再回鍋就是因為 Nobu 主廚和老闆 Tony。他在三任主廚手下學到了不同面向的工作法則,從最一開始的基本功、基礎風味,到北歐的菜式風格,最後是 Nobu 帶來的紀律,認識到廚房運作的管理。

「每天在工作中學習」,這是餘孫鵬日復一日精進自己的方法,也是得到職業樂趣的訣竅。讓我們期待他在蘭 Orchid 餐廳,帶著悠揚的南洋情懷,創造出更多有趣美味的食物。

管理:主廚放手學習多更多

Nobu 是餘孫鵬從紐西蘭到臺灣都追隨的主廚,由他的口中來聽餘孫鵬的成長最恰當不過。

在紐西蘭 Clooney 時期,Nobu 小心翼翼操盤餐廳一切事務摘下三星高帽的佳績。這時期的 Clooney 廚房,Nobu 盯梢到每個細節,因此副主廚的任務就是完美執行主廚交辦的任務。Nobu 也形容餘孫鵬乍看起來陽光開朗沒心眼,但其實很會察言觀色,不會第一時間就把自我放在太前面,對 Nobu 來說是很好的搭擋,甚至肉麻形容「他就是我廚房裡的太太」。

左:蘭 Orchid 主廚 Nobu,右:餘孫鵬。

但是當團隊到了臺灣的蘭 Orchid 餐廳,Nobu 開始放手,讓餘孫鵬接觸更多的管理和成本的工作,他的表現讓 Nobu 感到放心。

Nobu 回憶起,平常他都是全勤處理餐廳廚房事務。只有一次感冒太嚴重請病假,但放不下心的 Nobu 後來還是到餐廳看情況,沒想到代為執行主廚任務的餘孫鵬,把廚房事務照顧得很好。Nobu 認為餘孫鵬現在要學習的,是讓餐廳賺錢的思維,菜品上則要對自己更有信心,也需要一點時間沉澱,轉化出自己的特色。

廚藝:善用 fine dining 技巧,帶入東南亞的香料風情

如果擁有一家餐廳,你會推出哪些料理?我們以這個主題請餘孫鵬設計 3 道菜,表現他的創作構思與料理風格。並邀請了米其林一星餐廳教父牛排的創始人鄧有癸、一星餐廳 Longtail 主廚林明健,以及 nkụ 的主廚卓鈞仰(Ernest Toh)前來講評。前兩位是行業內的資深經營者與廚藝大師,年輕的 nkụ 主廚卓鈞仰來自新加坡,與餘孫鵬的家鄉地理鄰近,更能給予中肯的建議。

出身馬來西亞柔佛新山的餘孫鵬,他希望未來開設的餐廳呢,是帶有輕鬆氣息的 bistro 餐酒館。料理上,注重香氣,並且揉合他各國的生活經驗,帶入南洋的香料味覺。

番茄/冷湯/玫瑰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初體會臺灣悶熱的夏天,餘孫鵬發揮蘭餐廳這一季澄清蔬果汁的技巧,將番茄萃出鮮美的清澄汁液,做成向西班牙蔬菜冷湯 Gazpacho 致敬的高湯果凍。在頂部綴以檸檬香蜂草的小葉片,混合玫瑰水的氣息,底部襯以去皮的小番茄。這是一道視覺上看來晶瑩剔透、帶有不同層次秀氣香氣的開胃「固體」湯品。

這道菜色,nkụ 主廚卓鈞仰認為果凍的質地可以再水嫩一點,讓吃下去的時候在口中散開來的液體感受更明顯。味道方面沒什麼好挑剔的,是一道適合夏季的前菜湯品。

鮮魚/海鮮粥/翼豆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這道料理是來自餘孫鵬的家庭記憶。他很喜歡吃飯,印象中母親常常做鹹粥,於是他想把這個記憶中的味道放在這道菜裡。加了蝦米、紫米米香與墨魚汁做成的溫潤鹹粥,帶有燉飯的口感。搭配的是 Josper 烤箱高溫燒烤得皮酥內嫩的紅喉魚菲力,醬汁是馬來西亞風格的辣醬參巴醬汁(Sambal),魚肉上方綴以炒得微辣的翼豆。翼豆清脆的口感,配上濃稠的蝦醬香料感,帶來東南亞的氣息。餘孫鵬提到,馬來西亞對青菜有「四大天王」的說法,這四種蔬菜分別是:翼豆、茄子、羊角豆和臭豆,這次蔬菜的靈感就來自這四者。

嘗到熟悉的參巴醬汁,來自新加坡的卓鈞仰馬上辨認出,是馬來西亞調味風格的參巴醬汁,熟悉中又帶著個人風格。牛排教父鄧有癸師傅十分喜歡這道噴香的烤紅喉魚肉和香料醬汁的組合,微辣的翼豆脆爽的口感,非常實吃,唯一的建議是要在魚肉使用的種類上成本要控管得當。

Longtail 主廚林明健講評。

來自香港,同樣喜歡東南亞香料帶來味覺驚喜的林明健,則鼓勵餘孫鵬在料理的味覺上可以性格更尖銳鮮明,辣味和香料可以更辣沒問題,不要害怕表現出個性,食客的接受度比想像中大,況且廚師的烹調風格也需要摸索才能知道怎樣才是最適合的。

茄子/熱帶糖漬水果/紫蘇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餘孫鵬設計的這道甜點,大膽地使用茄子當作主要材料。將馬來西亞人也很喜歡的茄子烤熟後,散發煙燻味的內瓤跟牛奶做成細滑的冰淇淋。具有奶香味的滑順冰淇淋,帶著陌生的植物清香感,搭配上糖漬燉煮過的臺灣當季水果,體現出繽紛濃厚的夏日風情,最後再以紫蘇葉增加悠揚的香氣。大體來說這是一道使用在地當季食材,但有新意,成本控管精準的耐吃趣味甜點。

這道甜點,在三位主廚的口中是非常優秀的甜點。將茄子做成帶有煙燻氣息的牛奶冰淇淋有創意又新奇,也符合最新的飲食潮流。整體的成本一點也不昂貴,卻能創造出高雅的質感,是一道非常好的創作。

魅力:誠懇認真是最大的武器

在這次的試菜,都是由年輕廚師將做好的料理親送到客席,並向客人說菜。餘孫鵬的中文雖然稍微帶有口音,卻十分誠懇,面對兩位星級主廚以及另一位有地緣關係的青年主廚,顯得大方誠懇,一點也沒有畏懼的神色。

鄧有癸欣賞餘孫鵬正面陽光的態度,林明健欣賞他菜品味覺的搭配,吃了還會想再吃。餘孫鵬認為,雖然是法餐訓練出身,但是到了實際做菜的時候,想給顧客帶來開心愉悅的心情體驗,就會用上所有的生活經驗來創造菜品。

教父牛排鄧有癸分享經營心得。

餘孫鵬自承現在都還在歷練的階段,所以選擇來臺灣工作。但是教父牛排大老鄧有癸鼓勵年輕廚師應當立志開店,並勉勵他把跟客人良好溝通這件事放在心裡,不要花費高昂成本去開店,需在菜式與價格上達到平衡,如此一來,開店就比較容易成功。

林明健則認為,即便近年來媒體把「主廚」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明星高度,但當廚師就是要專注在料理上,把菜做好。膽大調味,讓好吃之餘還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做菜給十個人吃,不可能十個人都喜歡你的菜,只要七、八個人喜歡就非常棒了。」若要做比較大眾市場的菜,那就讓大家都吃得懂,若要做 fine dining,那不妨多一點獨特的個性。

以朋友以及同鄉身份分享心得的 nkụ 主廚卓鈞仰。

卓鈞仰則以同樣來自東南亞,又是年輕廚師的心情來分享心得,在不同職業位置,有不同的任務,值得細細體會。

透過品嘗菜餚,眾前輩理解到餘孫鵬這位年輕廚師的心理狀態,以及從廚的階段,這大概是只有用心又具有天份的同業才能夠講述出來的心得。讓我們祝福這位南洋來的認真年輕廚師,並希望臺灣繽紛的味覺經驗,也能夠在他未來的料理創作裡留下滋味。

-end-

相關焦點

  • Fine dining restaurant(高級料理餐廳)是什麼?
    二,食材的獨特性,這個不難理解,fine dining餐廳存在的意義就是能夠給予顧客與其他普通餐廳不一樣的用餐體驗,而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服務、氛圍還有菜品,而除去上面一點菜品的獨特性則又體現在食材的獨特性。食材並無高低之分,但確有常見與罕見之別,所以食材的稀缺性是衡量fine dining餐廳的重要標準。
  • 還不懂Casual Fine Dining?到這家義大利餐廳體驗一次就會愛上!
    把這些全都拋諸腦後吧,相信這篇文章會更新大家的想法!細緻考究的服務、優質應季的全球食材,卻沒有fine dining的繁文縟節,這就是輕鬆愉快的casual fine dining!這種正在全球流行的就餐方式,你不想一探究竟?
  • 美食科普┊打卡Fine Dining,你需要知道的事~
    總的來說,fine dining質量高,份量較少,可能會有吃不飽的情況。一般來說,可以多來一些餐廳的小麵包充飢,也有人吃完覺得不夠再去麥當勞來一頓的,吃得開心就好~最近是松露的季節,許多fine dining餐廳也推出了松露套餐,千萬不要錯過哦!
  • Fine dining or Bistro?杭州這5家新晉餐廳到底值不值得去
    這個詞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從上世紀 60年代開始,巴黎高級餐廳湧入大批日本學徒,而日本料理的高級食材、調味技巧和精緻擺盤與法餐有很多不謀而合的地方,日本主廚將兩者改進融合,成就了很多受人歡迎的法餐廳。因此,把這個詞用在日本主廚的法餐廳無可厚非。但不是所有用了極簡風格的裝修和日料食材的法餐都要冠上「日系法餐」。
  • 香港 | 若只吃一餐fine dining,那就選這一家!
    所有餐廳之中,去年開幕才 8 個月就收穫米其林兩顆星星的法日餐廳 Écriture 最讓我驚豔,忍不住想要安利給你 🐷(再附送另外兩家 fine dining 推薦,請往下看~)Écriture開幕 8 個月就獲得米其林二星的法日餐廳Écriture 的地點在集合餐飲與藝廊於一身的 H Queen's 26樓,空間內擺放著很多書籍
  • 這家新開的fine dining,讓人看到了屯裡的希望 | TO探店
    誰也沒有想到一家新開的fine dining,又是開在三裡屯這樣遍地網紅餐廳的地段,竟然會這麼快就訂不到位(是的,他家必須提前訂位,完全不必嘗試直接到店碰運氣)——於是這一等就等到了現在,我們有幸趕在年底節慶令店裡變得更加忙碌之前品鑑了Talib為新店推出的第二份菜單。Refer目前只接待每日的晚宴,我們按照預約時間到店時已經暮色四合。
  • 論Fine dining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直說要去吃fine dining的三個拖延症患者把這件事一拖拖了四個月,終於在浩哥某天心血來潮預定了nel餐廳後把這件事正式提上了日程
  • 【上海新店】暫別後的小重逢 初見有NAPA靈魂的Cellar to Table | TastyTrip
    NAPA老闆Philippe Huser & Karen Ma近期在東湖路20號開了一家風格較為悠閒的bistronomy餐酒館Cellar to Table,是結合Bistro與Gastronomy的概念,意指可以用Bistro小酒館的價位,在輕鬆自在環境中,享受fine dining餐廳等級的菜餚。
  • 如果在峇里島只吃一家餐廳
    那些整體餐飲業不太發達地區的高級餐廳,等於是矮子裡拔高個子,放到國際平均水準上一看,立刻黯然失色了。Locavore卻不然,即使跟東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高級餐廳放在一起,也毫不失為的fine dining模樣,而且還更有趣。 主廚Ray(印尼人)和Eelke(荷蘭人)曾在雅加達的餐廳一起工作,然後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基友。
  • 雖然只獲得了米其林餐盤評價,它仍然是我在曼谷最喜歡的fine dining餐廳
    感謝Eat Me治癒了Bo.lan給我帶來的心理陰影……12月曼谷米其林指南發布前,我預訂了三家餐廳,其中兩家被評為米其林一星,它們是:全線撲街的Bo.lan,以及菜品鹹到爆炸的Nahm……相比之下,這次曼谷之行
  • 疫情餐廳| 一次DIY的Fine Dining
    拉拉生日這天,打算效仿,就在家做個有模有樣的「高級餐廳」。高級到什麼程度呢?米其林三星餐標可好?光是想想就在夢裡笑開了花。半個多月前,開始設計和實驗菜式。核心理念是:有創新,再結合點川菜元素,最終確定的6道菜Set Menu如下:
  • Asia's Leading Fine Dining And Bar Exhibition
    The Best Way of Winning Profitable New BusinessRestaurant & Bar Hong Kong is the leading fine dining and bar
  • 2017奧克蘭年度最佳餐廳評出!快看看你吃過沒有~
    地址:Level NoneImperial Lane, 5 Fort Lane,Auckland Central今年的最佳餐廳桂冠又被這家印度風味餐廳摘走了這家餐廳的老闆Sid Sahrawat,曾經在最佳高級餐廳之一Sidart工作並且是2014年最佳主廚的得獎者,而且他還挖到了曾經在The French Café和Masu工作過的Matthew Aitchison,它能夠得獎就不足為奇了
  • 廣州| 期待已久的Fine dining終於開業了!
    作為西餐荒漠的廣州,能有一家融入本土粵菜風味的高級現代法式餐廳,實屬不易。從幾年前獲知朋友開始籌備這家餐廳,就期待著它的到來。 從整體餐廳設計,到氛圍的把控,不禁感慨,這才是Fine dining餐廳應有的感覺。1/  酒水 500元一瓶750ml的開瓶費,讓我們放棄了帶酒的念頭,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體驗了非常棒的配酒以及冷泡茶。當日5道菜品,安排了兩款酒。
  • 這些好吃的奧克蘭本地餐廳,都能點外賣啦
    訂購網址:http://www.cotto.co.nz/Sid At The French CaféEDEN TERRACE 配送/自取Zomato評分:4.0和Sidart是同一老闆,紐西蘭知名的fine-dining餐廳,主打法式料理。
  • 10家小眾雪梨情侶約會餐廳推薦,氛圍甜蜜的約會聖地分享!
    雖說與fine dining相比,少了點擺盤上的精緻,但是勝在性價比是蠻🉑️的,而且很適合亞洲胃,配上小酒兩人一起小酌一下,就是滿足且實在的一頓啦,西區附近的小情侶們可以考慮選擇這家dating~The Amalfi Way地址:6 Cowper Wharf Rd, Woolloomooloo NSW 2011
  • 全世界唯一一家米其林娘惹菜餐廳長什麼樣?
    前段時間在新加坡預約了一家娘惹菜餐廳,比預約時間提前了5分鐘趕到附近,心想,還好來得及。結果,按照門牌號找到店址後才發現,餐廳已經換了地址。我用的旅遊指南上沒更新,某度地圖上的店址也沒更新。只得臨時打車,又花了20多分鐘才趕到略有些偏僻的正確地址。(新地址附在文末,各位可別搞錯了。)
  • 今年最眾望所歸的米其林升星餐廳
    米其林榜單公布的那個上午,我們趕緊預訂好了這次的午餐和下次的晚餐,因為料到DV升星後一定會更難訂位,我可不願錯過DV的白松露季。DV菜單更換之勤,算得上魔都fine dining餐廳中的翹楚。這次特地中午先去一次是因為聽說午市套餐又更新了。(上一次的午市套餐點擊可見——怎樣的餐廳,能夠引得人總是想去?)
  • 為什麼高檔餐廳開始用茶搭配美食?
    正如理髮店和健身房開始提供紅酒和雞尾酒一樣,越來越多的酒吧和餐廳開始為顧客提供茶。雖然偽雞尾酒仍然流行,但倫敦的很多高檔餐廳開始轉向了另一種非酒精類飲料:茶,並開始用茶搭配美食。當然,高檔餐廳裡的茶可喝平時我們喝的茶不一樣,剛開始沏茶需要用少量的熱水讓茶葉舒展,然後再輕柔地用溫度適當的礦泉水慢慢衝泡。有些差需要在衝泡後放置1小時,讓茶完全冷卻到16-20°才能開始享用。而且喝茶也不用茶杯,而是用高檔的紅酒杯,盡顯奢華和美食的高檔。
  • 嘗過這家,連二星的Amber也被遺棄了 | 香港探店
    文/漏漏VEA是我專攻fine dining的女朋友推薦的(這位靚女簡直堪稱是香港fine dining的活點地圖…),座落在貌似不起眼的威靈頓街的盡頭,排場卻大得很,足足包下兩層樓,低層是喝酒聊天的bar,高層是法式創意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