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一個讓朱元璋害怕的人

2021-03-05 文史風象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太祖朱元璋以好殺功臣而出名。其中在明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1393年,朱元璋找了一個謀反的藉口,把涼國公藍玉,以及傅友德,馮勝殺害。史稱「藍玉案」,牽連人數達到數萬人,時間持續十一年。那麼這個藍玉究竟是誰呢?為什麼讓一生戎馬的朱元璋如此害怕?

大家應該都看過,倚天屠龍記,在劇中,有一個捨命救張無忌的常遇春,實際在歷史上常遇春也是赫赫有名。明朝的建立是正面擊敗馬背上的民族,天可汗,成吉思汗的後代,那麼以步兵對騎兵,敗多勝少,而常遇春是明朝初期,最優秀的騎兵將領,就是他指揮騎兵打的元朝毫無反手之力。而藍玉,就是他的小舅子。

在常遇春跟著老闆朱元璋南徵北戰打天下的時候,藍玉就在常遇春的手下做事,跟著常遇春屢建奇功。後來朱元璋採用了謀士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最終,明朝建立。在明朝建立之後,元朝還有殘餘勢力盤踞地方。藍玉多次隨軍出戰,他先跟著傅友德平定四川,又跟隨一代名將徐達擊潰北元殘餘勢力。之後,他又作為沐英的副將,平定青海以及雲南。可以這麼說,藍玉是明朝最年輕,最有能力的「少壯派」,同時他也是太子朱標堅定的支持者。在明朝初期,北元尚未完全被消滅,依然在關外伺機而動,而藍玉便是對付北元的「大殺器」,如果歷史發生重疊,把常遇春比作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軍衛青,那麼藍玉便是讓胡人頭皮發麻的霍去病。戰功累累覓封侯,最終太祖朱元璋將他封為「永昌侯」,並賜予了「丹書鐵券」,這封賞不可謂不重,一時間藍玉風光無兩。

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藍玉雖然說武功蓋世,戰績赫赫,但是他這個人非常跋扈、囂張,眼高於頂,並且經常魚肉百姓。根據《明史》記載:「(藍玉)浸驕蹇自恣,多蓄莊奴、假子,乘勢暴橫。嘗佔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北徵還,夜扣喜峰關。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淨幹壞事,不幹好事,可謂是膽大妄為。其實按照朱元璋以往的調性,藍玉或許早就死上一百回了。但是形勢比人強,當時明朝剛立住腳,北元的殘餘勢力仍然很強大,朱元璋還要用他呢,所以也只能是口頭警告了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洪武二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得到線報,北元君臣正在北境一線潛伏,即派藍玉率15萬大軍北徵。到了漠北後,藍玉一路不休息,長途奔襲,借著茫茫大雪的天然偽裝,突襲元軍,並一戰而勝之。這場突襲戰之後,北元勢力被完全摧毀,再無翻身之力

藍玉立下如此戰功,本來可以步步高升。但是藍玉這個人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竟然強暴了北元的皇妃,致其上吊自盡。對於藍玉的膽大妄為,朱元璋感到非常不爽,親自改了一個字—將「梁」改為「涼」,即「梁國公」成了「涼國公」雖然讀音一樣,但梁國公和涼國公的本質確有大大的區別。一字之差,這爵位的級別就差太多了,就好比本來是個上將軍,結果成了少將軍。不過相對於藍玉的荒唐行為,這點懲罰不算啥。

尼採曾說過,個人的悲劇都是相似的,幸福的人原因是不同的。朱元璋的不滿以及無聲的警示完全無效,藍玉依然我行我素。再後來的宴會中,藍玉不可一世,囂張至極,絲毫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裡,甚至在沒有請示最高上級的情況下,直接罷免高級將領。

就這樣,不滿的情緒逐漸在朱元璋胸中積累,這時候只需一根導火索就可以引爆這顆埋在朱元璋心中的炸彈。最終,機會來了,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在壯年去世,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剛被確定為接班人。多疑的朱元璋害怕自己百年之後,沒人能約束藍玉,於是他決定先下手為強,將藍玉一黨誅殺殆盡。

而今時過境遷,藍玉案的真相早已經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人們常說知古而論今,藍玉,超強的個人能力,把北元殘部殺的潰不成軍的猛人,為明太祖朱元璋所忌憚的男人,如今也早已是黃土埋骨,真叫人可嘆,可悲。

相關焦點

  • 藍玉,一個讓朱元璋害怕的男人
    其中在明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1393年,朱元璋找了一個謀反的藉口,把涼國公藍玉,以及傅友德,馮勝殺害。史稱「藍玉案」,牽連人數達到數萬人,時間持續十一年。那麼這個藍玉究竟是誰呢?為什麼讓一生戎馬的朱元璋如此害怕?大家應該都看過,倚天屠龍記,在劇中,有一個捨命救張無忌的常遇春,實際在歷史上常遇春也是赫赫有名。
  •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到哪裡去了
    藍玉在徵剿北元時,俘獲了元主妃子,見其頗具姿色,藍玉便按捺不住,半夜裡強行非禮了元妃。元妃自覺無顏示人,上吊自殺。對於如何對待戰俘中的王室女人,朱元璋早有規定,不得隨意妄殺或侮辱,需善待。但藍玉視聖諭為無物,膽大妄為,朱元璋認為藍玉是在挑戰皇威,違抗聖旨。四、搶佔民田,擅養死士。
  •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到哪裡去了?
    就連「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大破北元於捕魚兒海的名將藍玉,也是被冠以謀反之名,被剝皮實草,族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之眾。那麼,朱元璋為何如此痛恨愛將藍玉的呢?非要對藍玉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又到哪裡去了?《明史·藍玉傳》記載:「藍玉,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婦弟也。初隸遇春帳下,臨敵勇敢,所向皆捷。
  • 朱元璋和藍玉喝酒,三聲退下都不如藍玉一個動作,這讓他起了殺心
    朱元璋和藍玉喝酒,三聲退下都不如藍玉一個動作,這讓他起了殺心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從一名乞丐做到皇帝,其實真的很不容易。
  • 15000人被藍玉案牽連,朱元璋唯獨放過這位藍玉親信,為何?
    這兩起案件在歷史上極為著名,只要研究過中國的明清歷史,這兩個案件基本上都是避免不了的,尤其是著名的藍玉案將近15000人被殺。而藍玉此人是朱元璋打天下時的將領之一,能力出眾,多次率軍北伐戰功顯赫,在軍中也是極有威望的,帶領的部隊個個都是驍勇善戰的精兵。皇帝最怕的就是部下擁兵自重,或者是權力過大,當時的趙匡胤不就是黃袍加身,帶領部隊起義了嗎?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藍玉一想,對呀,這麼多人跑到這麼遠卻毛都沒撈到一根,這算怎麼回事?於是便下令軍隊穴地而居,乘著夜色趕到捕魚兒海南邊。當時元軍以為他們缺乏水草,不可繼續深入,所以,根本就沒有做任何防備,結果元軍大敗。此戰僅元主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人逃走,俘獲敵軍男女77000多人,繳獲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焚毀甲仗蓄積無數,捷報奏傳到朱元璋那裡,朱元璋大喜,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
  • 決定藍玉生死的人:朱元璋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和一位蒙古王妃
    朱元璋分封各地的皇子,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制衡這些將領;頒布各種軍法,如《大誥武臣》,對武將的行為進行約束。但是,開國武將違紀亂法的現象依舊不斷發生,如會寧侯張溫「居室器用僭上」,而表現最為惡劣的要屬涼國公藍玉。 藍玉是定遠人,娶了常遇春的姐姐。他天生高大威猛,面頰紅紫。投奔朱元璋後,因屢立戰功以及常遇春的推舉,藍玉職位也越來越高。
  • 戰功赫赫的藍玉為什麼最後被朱元璋滅族?只因藍玉的這8個字
    藍玉這個蒙古人聞風喪膽的大英雄,孤軍深入荒漠幾千裡消滅北元,為大明王朝以後幾十年的邊境和平立下了汗馬功勞,連朱元璋都對他讚賞有加,可戰功赫赫的藍玉為什麼最後被朱元璋滅族?只因藍玉的這8個字藍玉出身平凡,最一開始在常遇春麾下,其實藍玉還是常遇春的妻弟。但藍玉並沒有靠著常遇春的關係混日子,而是憑著自己的戰功彰顯實力。
  • 藍玉被剝皮實草是否還留於人世? 朱元璋為何對藍玉處以如此極刑?
    這個案件是明朝四大案之一,之所以位列「四大」,除了因為其牽涉官員多到讓人咋舌外,還因為,藍玉案中朱元璋「賜」給主角藍玉的死法極其無人性:被生剝人皮而死。大將藍玉之所以落到這般田地,在很大程度上與朱元璋的生性好猜疑有關。歷代帝王多少都猜忌臣子,可朱元璋這般猜忌成性者卻也並不多。伴君如伴虎,伴朱元璋這般好猜忌的帝王,相當於伴猛虎。
  • 藍玉案:朱元璋親手製造明初第一冤案牽連萬人
    蒙古軍隊退至捕魚兒海(貝加爾湖)附近,滿以為藍玉的軍隊缺乏水草,不可能長驅直入,毫無防備。明軍在沙塵暴的掩護下,如同神兵天降,突然襲擊,蒙古全軍覆沒,脫古思帖木兒與太子,在幾十名騎兵保護下逃跑,其餘八萬人被俘。朱元璋得到捷報,大喜過望,把藍玉比喻為漢朝的衛青、唐朝的李靖,進封他為涼國公。
  • 明朝"藍玉案"中,藍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然而,藍玉之死一方面是自己居功自傲,但一方面卻也是太子朱標之死,藍玉又被告發謀反,朱元璋一令下來,血流漂杵慘不忍睹。既然如此,在整個案件中的主角藍玉,生前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真的可能造反嗎?1.藍玉案太祖朱元璋從一個底層平民到天下至尊,這樣的機遇與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但是有一點,朱元璋脾氣很火爆。
  • 朱元璋殺藍玉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真是謀反嗎?其實朱元璋另有目的
    胡惟庸與藍玉案件習稱「胡藍之獄」,是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與「郭桓案」則是對涉嫌貪墨的官吏進行大規模的鎮壓。可以說,這「明初四大案」中,藍玉案的疑團是最多的。在這起政治事件中,超過一萬五千人牽涉其中,其中,更有幾十位地位顯赫的貴族被殺。雖然,藍玉案的死亡人數是最少的,但是,案件中存在的疑團卻是最多的。時至今日,史學界仍未停止對此案的討論。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朱元璋)朱元璋生平最恨兩類人,一是汙吏;二是謀逆。而對謀反者更不手軟,除殺頭、滅族外還發明了諸多酷刑,而最讓人毛骨悚然的莫過於「剝皮實草」。如何操作?就是將受刑者肉皮用利器與骨肉分離開來,然後將空皮囊塞入稻草,懸於高曠之處,令見者喪膽,時刻謹記安分守己。而大將藍玉就受次「禮遇」,塞滿稻草的皮囊還被在全國「巡迴演出。」據說遊到蜀地時,藍玉女兒於心不忍,遂託夫君蜀王朱椿向朱元璋求情,才得將父親皮囊留下。
  • 藍玉作為開國功臣,為什麼朱元璋會殺了他,還要將其剝皮實草?
    然而藍玉並沒有吸取胡惟庸、李善長等人被殺的教訓,反而憑藉著赫赫戰功擅威作福為所欲為。以一介武夫起家的朱元璋,原本就最忌武人擁兵,如今藍玉目無君父,驕橫不法而跋扈至極,這顯然是觸怒到了朱元璋,而藍玉卻渾然不知醒,朝著作死的道路一路走到黑。徐達常遇春病死後,藍玉成為了朱元璋最為倚重的大將,此人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其能力不亞於徐達和常遇春。
  • 明末搜出完整藍玉將軍人皮,朱元璋沒殺他為何朱標一死被滅三族?
    一、 為什麼朱元璋要殺死藍玉藍玉之死與太子朱標的死有一定的利益牽扯,朱標自幼受到父親朱元璋的重視,在眾多皇子中只有他被視作皇位繼承人來培養,師從宋濂這樣的名家學習,朱元璋也有意放權給太子,他在外徵戰時可以讓朱標作為太子監國,培養其處理政事的能力。朱標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成長為一個既有執政才能亦在朝中有一定的威望。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1388年,朱元璋決定徹底消滅元軍殘部,他任命藍玉為主帥,率領十五萬精兵,最後一次出徵漠北。在一個黃沙漫天的日子裡,藍玉率領明軍神兵突降。那些蒙古貴族們正在飲酒作樂,完全想不到明朝的軍隊能夠孤軍深入到這個地方,北元領導連玉璽都沒來得及拿,就倉皇地逃走了。他的兒女和妻妾們,還有部眾七萬多人都當了俘虜。
  • 朱元璋為何要發動「胡藍之獄」將胡惟庸、藍玉處死?
    25歲的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能從一個放牛娃開始逐步崛起,最後推翻蒙元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和他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開國功臣。  不料,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就向這些握有大權的開國功臣們舉起了屠刀。  1380年,明太祖以謀逆罪處死宰相胡惟庸,屠滅其三族,連坐其黨羽,殺了一萬五千多人。
  • 千古之謎,藍玉的人皮去向何方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朱元璋雖然大肆屠殺功臣,其目的是維持國本,害怕主少臣強,老朱家江山不穩,但是藍玉案,根據已有的史實資料來判斷,完全是其咎由自取,朱元璋不是劉備,藍玉也不是張飛,結果早已經註定。藍玉是個粗人,沒文化的粗人,他要是多看一眼《史記》也許結果截然不同,他之前老朱殺了那麼多人,他傻傻的以為自己就是那個例外,怎麼說他也是皇太子朱標的嶽丈,但是萬物都在變化之中發展。他沒想到的是朱標竟然英年早逝,還沒活過朱元璋,只留下了朱允文這麼一個皇太孫,飛揚跋涉的他立馬就遭到了朱元璋無情的打擊。
  • 藍玉案上萬人被斬首,此人裝瘋躲劫難,朱元璋:用這種辦法拆穿他
    公元1393年二月初八,明朝涼國公大將軍藍玉密謀在正陽門行刺朱元璋的事情敗露。令藍玉萬萬沒想到的是,告密者竟然是平日裡關係最好的朋友。刺殺皇帝是不可饒恕的死罪,藍玉要受到極刑懲罰。但是,藍玉覺得,既然是犯了重罪,就是被處死也要拉幾個墊背的。
  • 藍玉故事
    藍玉初次登上歷史舞臺,是在洪武十四年秋季。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為左副將軍,沐英為右副將軍,率步騎三十萬,往徵雲南。幾經徵討,雲南悉平,藍玉從此受到朱元璋賞識。明朝建國之初,還面對著北元的嚴重軍事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委任藍玉為大將,徵討北元的主要軍事力量脫古思帖木爾,他認為「肅清沙漠,在此一舉」,因此要求藍玉勿失時機,必須成功。藍玉也迎來了他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