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藍玉生死的人:朱元璋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和一位蒙古王妃

2021-02-08 騰訊網

朱元璋對待功臣的手段比起劉邦,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劉邦是精準打擊,那朱元璋就是全方位、立體式的掃蕩。

通過製造「胡惟庸案」,朱元璋解決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但皇權與君權的矛盾依舊存在,許多軍事將領仍然在各地手握重兵。於是,收回兵權成了朱家的頭等大事。朱元璋分封各地的皇子,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制衡這些將領;頒布各種軍法,如《大誥武臣》,對武將的行為進行約束。但是,開國武將違紀亂法的現象依舊不斷發生,如會寧侯張溫「居室器用僭上」,而表現最為惡劣的要屬涼國公藍玉。

藍玉是定遠人,娶了常遇春的姐姐。他天生高大威猛,面頰紅紫。投奔朱元璋後,因屢立戰功以及常遇春的推舉,藍玉職位也越來越高。這個時候,藍玉開始飄了,人性中的弱點開始暴露,逐漸迷失自我。

洪武二十一年七月,藍玉爆發一件「醜聞」。原來,捕魚兒海之戰明軍俘虜了元朝妃嬪,藍玉看人家國色天香,忍不住將其佔有,這就與朱元璋的策略不一致了。朱元璋一向善待元朝俘虜,就是為了籠絡人心,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藍玉的行為,讓明朝顏面盡失。朱元璋得知後,派使者將其大罵一頓。

八月,藍玉凱旋迴京,朱元璋當面訓斥。一開始,朱元璋本來要封藍玉為梁國公,但就因此事,最終封為涼國公。一字之差,卻意味深長。梁國是中原富地,而涼國則是邊塞荒涼地段,封號的變動明顯帶有不滿。此外,在發給藍玉的丹書鐵券上,還刻了他的「黑歷史」,朱元璋的用意很清楚:你藍玉功勞雖然很大,但過錯也不小,我給你都記著呢。

但是,藍玉似乎並沒有將朱元璋的提醒放在心裡,依舊我行我素,《明太祖實錄》用「專恣暴橫」形容藍玉。他私下收養幾千奴僕和乾兒子,此舉就屬於圖謀不軌;欺壓黎民百姓,強佔民田,人家告狀卻被他強硬壓制;強獲得戰利品,本應充公,結果被他據為己有。

在日常吃喝玩樂上,藍玉也多有僭越之舉:他的帳篷以金龍為裝飾,喝酒的杯子甚至比皇帝還珍貴。洪武年間,朝廷對於禮儀制度有嚴格的規定,文臣武將的衣食住行都有相應的等級,許多開國功臣就是因為僭越被賜死。明朝末年的學者李贄就曾指出,藍玉對元妃下手以及侵佔民田就已經是死罪了。

此外,藍玉還曾違法經商。他家房屋、傭人都成百上千,又在自家院子建造酒店商鋪,然後利用其權力強行與民交易;安排親信到雲南,佔用鹽引,並倚仗權力兌支食鹽。以兌支鹽引吸引商人到北方運糧一直是洪武年間的重要經濟舉措,藍玉這是公開破壞朝廷的章法,影響惡劣。朱元璋對這類事情一向是零容忍,即便自己的女婿走私茶葉,也被其賜死。

朱元璋對藍玉,真的是一忍再忍,而藍玉卻不知悔改。其實,多年前的「胡惟庸案」,藍玉就是參與者。如果不是看在他有價值,以及帶點親戚關係,早就會將其除掉。

洪武二十五年,藍玉出徵前,帶著十幾人跟朱元璋告別。朱元璋要單獨談話,命令藍玉的部下先走,結果沒人響應。藍玉大手一揮,他們趕緊撤走。將士只聽藍玉的軍令,不聽皇令,朱元璋能不猜忌?到了邊疆,藍玉完全不顧朱元璋懷柔四海的用意,拼命地用兵,最後軍心渙散,不得不停止行動。將軍擅自用兵,犯了帝王的忌諱。

這年九月,皇太子朱標去世。這位被寄予厚望的繼位人英年早逝,讓朱元璋悲痛不已,幾近奔潰。無奈之下,朱元璋只好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此時的朱允炆,只是小年輕,也沒經過大風大浪。朱元璋看這個孫子性格軟弱,擔心他將來無法駕馭這群開國將領。

這個時候,朱棣又跑到南京祭奠朱標。藍玉曾在朱標面前,多次說過朱棣的壞話,因此,朱棣恨透了藍玉,剛到南京,就到處散布各種不利於藍玉的消息,說他有尾大不掉之勢,說他有謀反的嫌疑。朱元璋聽到這些流言蜚語後,更加忌憚這些開國將領。

到了年底,藍玉剛剛打完勝仗,又要求繼續徵戰,其目的就是為了通過戰功,謀得一個太子太師的職位。朱元璋不僅沒有批准,反而命令他班師回朝。藍玉悶悶不樂地回朝,聯想到自己與胡惟庸有過勾搭,再回顧這些年很多功臣的悲慘下場,越想心裡越害怕,擔心秋後算帳。

於是,藍玉心裡一橫,趁著現在還有實力,手中握有兵權,準備反了老朱家。他到處打探消息,聯絡舊部,一起謀劃造反之事。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的那點事,朱元璋通過錦衣衛,看的清清楚楚。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藍玉帶著「謀反方案」,剛剛入朝就被捉拿,第二天就被錦衣衛審查,第三天就被朱元璋所殺。整個過程,迅速而殘忍,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秋媚說:朱元璋殺藍玉,一是他胡作非為,咎由自取;二是自己身體不行了,擔心孫子朱允炆鎮不住。手段之殘忍,主要是因為藍玉恩將仇報,朱元璋多次忍讓,他卻想反咬一口,只好拿他下手,以提醒其他人。

相關焦點

  • 明朝大將藍玉為什麼敢霸佔蒙古王妃
    同時也是明朝兩大擎天柱之一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是太子朱標的嶽父,藍玉是太子妃的舅舅,這樣一個等級考試的人怎會不敢霸佔一個蒙古王妃,更何況其本身性格狂傲,又軍功顯赫。這場勝利讓性格本就狂傲的藍玉頓時有點飄了起來,於是清點俘虜時,看到美麗動人的蒙古王妃便見色起意,直接就強迫的把人抱進帳篷裡,或許此時在藍玉眼中,蒙古王妃就是一個俘虜,若與其它俘虜相比,也僅僅是身份特殊,地位比較高的「高級俘虜」罷了,實質上並沒有多大區別!而作為俘虜,不管你是王妃公主,還是平民奴隸,在勝利者眼中都是案板上的魚肉,隨時被宰割的命運。
  •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到哪裡去了?
    就連「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大破北元於捕魚兒海的名將藍玉,也是被冠以謀反之名,被剝皮實草,族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之眾。那麼,朱元璋為何如此痛恨愛將藍玉的呢?非要對藍玉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又到哪裡去了?《明史·藍玉傳》記載:「藍玉,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婦弟也。初隸遇春帳下,臨敵勇敢,所向皆捷。
  • 明朝開國功臣藍玉為何會落得誅滅九族的下場?只因犯兩大致命錯誤
    乞丐皇帝朱元璋逆襲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離不開良臣虎將的支持和幫助,藍玉便是其中的一位。 藍玉在大漠尋找一個多月,終於在捕魚兒海東北方向發現了北元主力,於是藍玉率大軍包抄過去,當時風沙四次,北元並沒有發現明軍,被明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結果可想而知,北元主力幾乎被全殲,包括北元皇室成員、達官貴人在類的俘虜就達近8萬人,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也被繳獲。 藍玉聽說抓到元主的王妃後,興奮異常,立馬讓人押解過來。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朱元璋料到這些殘渣餘孽會對大明政權構成威脅,於是多次派兵徵伐,圍剿元軍殘部。經過朱元璋不斷地屠殺,當年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將們早已所剩無幾,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他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藍玉參與過多次圍剿元軍殘部的戰爭,逐漸顯示出優秀的作戰才能。
  • 藍玉案:朱元璋親手製造明初第一冤案牽連萬人
    此人身材高大,面如重棗,看上去有點像蜀將關羽的樣子。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稱讚這員部將,「臨敵勇敢,所向皆捷」。常遇春去世後,藍玉追隨徐達、傅友德,在徵戰中屢建奇功南徵北戰的大將軍徐達去世,藍玉脫穎而出。多次統率大軍北伐、西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洪武二十年,他被提升為大將軍,駐紮在長城邊的薊州。
  • 藍玉,一個讓朱元璋害怕的人
    可以這麼說,藍玉是明朝最年輕,最有能力的「少壯派」,同時他也是太子朱標堅定的支持者。在明朝初期,北元尚未完全被消滅,依然在關外伺機而動,而藍玉便是對付北元的「大殺器」,如果歷史發生重疊,把常遇春比作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軍衛青,那麼藍玉便是讓胡人頭皮發麻的霍去病。戰功累累覓封侯,最終太祖朱元璋將他封為「永昌侯」,並賜予了「丹書鐵券」,這封賞不可謂不重,一時間藍玉風光無兩。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朱元璋)朱元璋生平最恨兩類人,一是汙吏;二是謀逆。而對謀反者更不手軟,除殺頭、滅族外還發明了諸多酷刑,而最讓人毛骨悚然的莫過於「剝皮實草」。如何操作?就是將受刑者肉皮用利器與骨肉分離開來,然後將空皮囊塞入稻草,懸於高曠之處,令見者喪膽,時刻謹記安分守己。而大將藍玉就受次「禮遇」,塞滿稻草的皮囊還被在全國「巡迴演出。」據說遊到蜀地時,藍玉女兒於心不忍,遂託夫君蜀王朱椿向朱元璋求情,才得將父親皮囊留下。
  •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到哪裡去了
    朱元璋聞訊後大喜,親自下詔犒勞藍玉,盛讚藍玉為「明朝的衛青」,並封藍玉為涼國公。如此一位戰功赫赫的功臣,結局為何這般悽涼?朱元璋在後來的《逆臣錄》中,羅列了藍玉諸多罪名,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藍玉意圖謀反。那麼,藍玉的謀反究竟表現在哪些地方呢?
  • 戰功赫赫的藍玉為什麼最後被朱元璋滅族?只因藍玉的這8個字
    藍玉這個蒙古人聞風喪膽的大英雄,孤軍深入荒漠幾千裡消滅北元,為大明王朝以後幾十年的邊境和平立下了汗馬功勞,連朱元璋都對他讚賞有加,可戰功赫赫的藍玉為什麼最後被朱元璋滅族?只因藍玉的這8個字藍玉出身平凡,最一開始在常遇春麾下,其實藍玉還是常遇春的妻弟。但藍玉並沒有靠著常遇春的關係混日子,而是憑著自己的戰功彰顯實力。
  • 藍玉,一個讓朱元璋害怕的男人
    可以這麼說,藍玉是明朝最年輕,最有能力的「少壯派」,同時他也是太子朱標堅定的支持者。在明朝初期,北元尚未完全被消滅,依然在關外伺機而動,而藍玉便是對付北元的「大殺器」,如果歷史發生重疊,把常遇春比作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軍衛青,那麼藍玉便是讓胡人頭皮發麻的霍去病。戰功累累覓封侯,最終太祖朱元璋將他封為「永昌侯」,並賜予了「丹書鐵券」,這封賞不可謂不重,一時間藍玉風光無兩。
  • 朱元璋為何要發動「胡藍之獄」將胡惟庸、藍玉處死?
    25歲的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能從一個放牛娃開始逐步崛起,最後推翻蒙元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和他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開國功臣。  不料,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就向這些握有大權的開國功臣們舉起了屠刀。  1380年,明太祖以謀逆罪處死宰相胡惟庸,屠滅其三族,連坐其黨羽,殺了一萬五千多人。
  • 明末搜出完整藍玉將軍人皮,朱元璋沒殺他為何朱標一死被滅三族?
    藍玉是誰?藍玉是明朝開國的大將軍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明朝建國之後被封為大將軍,這樣一位人物為何會被殺,藍玉死的冤不冤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在《明史》中關於藍玉謀反的起因極其略,可以綜述為以下三點:一、藍玉自己認為自己的官制不應該居於宋濂等之下。二、藍玉當時掌握了實實在在的兵權,有兵權就有了謀反的實力,自然會招的統治者懷疑,三、靖寧侯與藍玉是姻親關係,此時靖寧侯被朱元璋刺死,藍玉為靖寧王復仇,這也被視為一個理由。僅僅這樣的理由來為藍玉定罪叛亂也未免有些牽強。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藍玉一想,對呀,這麼多人跑到這麼遠卻毛都沒撈到一根,這算怎麼回事?於是便下令軍隊穴地而居,乘著夜色趕到捕魚兒海南邊。當時元軍以為他們缺乏水草,不可繼續深入,所以,根本就沒有做任何防備,結果元軍大敗。此戰僅元主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人逃走,俘獲敵軍男女77000多人,繳獲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焚毀甲仗蓄積無數,捷報奏傳到朱元璋那裡,朱元璋大喜,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
  • 15000人被藍玉案牽連,朱元璋唯獨放過這位藍玉親信,為何?
    這兩起案件在歷史上極為著名,只要研究過中國的明清歷史,這兩個案件基本上都是避免不了的,尤其是著名的藍玉案將近15000人被殺。而藍玉此人是朱元璋打天下時的將領之一,能力出眾,多次率軍北伐戰功顯赫,在軍中也是極有威望的,帶領的部隊個個都是驍勇善戰的精兵。皇帝最怕的就是部下擁兵自重,或者是權力過大,當時的趙匡胤不就是黃袍加身,帶領部隊起義了嗎?
  • 明朝"藍玉案"中,藍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然而,藍玉之死一方面是自己居功自傲,但一方面卻也是太子朱標之死,藍玉又被告發謀反,朱元璋一令下來,血流漂杵慘不忍睹。既然如此,在整個案件中的主角藍玉,生前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真的可能造反嗎?1.藍玉案太祖朱元璋從一個底層平民到天下至尊,這樣的機遇與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但是有一點,朱元璋脾氣很火爆。
  • 千古之謎,藍玉的人皮去向何方
    這本是一件大好的事情,不過藍玉這人犯了糊塗,不知收斂自己,竟然強暴了北元的王妃,這在封建社會可不是一般的問題,歷朝歷代都算掉腦袋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強暴,這事情也是朱元璋幹的,不是你藍玉幹的,你藍玉用什麼身份強暴北元王妃?捷報奏傳至京,老朱大喜,賜詔獎勵慰勞,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藍玉又攻佔哈剌章營,獲人、畜六萬。
  • 朱元璋殺藍玉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真是謀反嗎?其實朱元璋另有目的
    胡惟庸與藍玉案件習稱「胡藍之獄」,是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與「郭桓案」則是對涉嫌貪墨的官吏進行大規模的鎮壓。可以說,這「明初四大案」中,藍玉案的疑團是最多的。在這起政治事件中,超過一萬五千人牽涉其中,其中,更有幾十位地位顯赫的貴族被殺。雖然,藍玉案的死亡人數是最少的,但是,案件中存在的疑團卻是最多的。時至今日,史學界仍未停止對此案的討論。
  • 朱元璋和藍玉喝酒,三聲退下都不如藍玉一個動作,這讓他起了殺心
    朱元璋這一路得到很多人幫忙,但是也被朱元璋殺的差不多了,以至於最後皇帝想找個人嘮嗑都找不到人了!而這天陽光正好,朱元璋尋思出去走走,正好走到了藍玉的地盤上。藍玉是皇帝為數不多的小夥伴了,皇帝便進了藍玉的家門。而後發生的事了讓朱元璋起了殺心,具體是什麼呢?聽小編來說說吧!皇帝大駕光臨,本來要與部下打麻將的藍玉不得不停止了,畢竟是一國之主,自己不能失禮,於是熱情招待了朱元璋。
  • 藍玉故事
    藍玉初次登上歷史舞臺,是在洪武十四年秋季。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為左副將軍,沐英為右副將軍,率步騎三十萬,往徵雲南。幾經徵討,雲南悉平,藍玉從此受到朱元璋賞識。明朝建國之初,還面對著北元的嚴重軍事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委任藍玉為大將,徵討北元的主要軍事力量脫古思帖木爾,他認為「肅清沙漠,在此一舉」,因此要求藍玉勿失時機,必須成功。藍玉也迎來了他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
  • 蒙古英雄之十八:血腥汗位和朵顏三衛
    第一場仇殺就是前面說過的也速迭爾殺逃亡中的大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愛猷識理達臘死後,脫古思帖木兒即位,他對蒙古各部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除了黃金家族的血脈以外。1387年,朱元璋聽說愛猷識理達臘死了,繼位的是在他北平的大宅子裡住了多年的邁德裡巴拉,如今改名叫脫古思帖木兒,當時就樂了。他怎麼能當皇帝?他怎麼能打仗?他怎麼……在朱元璋記憶裡,這個人只能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