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科普丨腦電圖準不準,關鍵看這幾點

2020-12-23 健康界

對癲癇患者來說,「腦電圖」一定不會陌生。不論是診斷、複診還是術前評估,腦電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可以說,腦電圖準不準,直接關係著診療的效果。

那麼腦電圖背後有哪些原理、你做的腦電圖究竟準不準,你真的都清楚嗎?

啥是腦電圖?

腦電圖不是給你的腦袋通電,而是用金屬電極監測大腦的生理電活動,通過儀器處理變成醫生可以分析的波形報告。這有點類似心電圖檢查,只是時間和部位不同。

癲癇患者為什麼要檢查腦電圖?

癲癇源於大腦電活動的異常,這種異常無法用CT、核磁共振或其他實驗室方法確診,只有腦電圖才能準確監測。因此,腦電圖是診斷病情、分析治療效果不可替代的檢查。

此外,癲癇容易與暈厥、癔症、高熱驚厥等疾病混淆,通過腦電圖可以更明確地診斷患者是不是癲癇,避免造成誤診。

腦電圖準不準,關鍵看這幾點

1 看種類

① 常規腦電圖(EEG)

把電極貼在頭皮上進行的無創監測,多用於綜合醫院的門診,記錄時間通常在30分鐘左右。

優點:時間短、費用低、方便

缺點:常規腦電圖監測時間短,而癲癇發作是隨機的,放電較少或只在睡眠期放電的患者常規腦電圖檢查往往容易漏診,現在這種腦電圖在癲癇專科治療中已經較少使用,有的用於普通體檢。

② 動態腦電圖(AEEG)

即16小時或24小時腦電圖監測。受檢者在身上佩帶一個監測盒子,盒子連著頭皮上的電極片,通過24小時日常生活完成腦電記錄,隨後由電腦對記錄數據進行處理。

優點:患者可以自由活動,不影響正常生活

缺點:生活中難免出現幹擾因素,由於沒有視頻資料對照,無法完全確定癲癇發作與腦電圖的關係,導致診斷的不確定性。也是逐步淘汰的一種腦電監測。

③視頻腦電圖(VEEG)

在腦電圖設備基礎上增加了視頻設備(白天高清攝像頭拍攝,晚間紅外線照明),同步拍攝病人的臨床表現。

優點:錄像與監測互相對照,是目前監測癲癇發作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缺點:需要預約,費用相對較高,患者不能下床離開監控區,監測期間吃飯、大小便要在監測床上。

④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

國際前沿的腦電圖檢測技術,利用ROSA機器人通過微創手術和立體定向技術在腦組織中植入電極,可以精準定位癲癇病灶,為癲癇外科手術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優點:創傷小、風險低、監測精準

缺點:費用相對較高,通常在無創的視頻腦電圖無法準確定位病灶的時候採用

                                      △上海德濟醫院正在使用ROSA機器人做SEEG植入手術

2 看導數

「導數」就是腦電圖監測儀放大器通道的數目,常見有32導和64導,更高的可以達到256導。並不是所有人都要用256導監測,但癲癇病情越複雜,需要用到的導數就越多。

通常來說,32導腦電圖儀可以滿足大部分患者的需要,但如果是某些特殊發作類型,如肌陣攣發作,則需要在四肢甚至面部肌肉同步記錄肌電圖,這種情況下需要選用64導腦電圖儀。

當致癲病灶範圍過大或者範圍不明確時,就要採用導聯數多的256導聯腦電圖儀,進行顱內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監測來精準定位病灶。

3 看時間

腦電圖的監測時間也直接影響到結果的準確性。

很多癲癇患者都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些醫院腦電圖只要做30分鐘,有些醫院則要做4小時,甚至16小時、24小時……實際上,因為癲癇發作是隨機的,腦電監測的時間越長,能捕捉到異常放電的概率就越高,結果就越準確。

但在實際情況中,我們不可能無限久地監測下去,因此我們建議針對不同病情,採用4小時、16小時、24小時、長程視頻腦電圖這四個監測方案。

① 4小時監測

對於智能發育差、不能配合較長時間的視頻腦電圖監測的嬰幼兒、或者病情較危重的患者不宜長時間監測,可以選擇4小時動態視頻腦電圖監測。此外,發作較頻繁或者放電較多的患者4小時的視頻腦電圖監測也足以協助診斷。

② 16小時監測

16小時視頻腦電圖監測包括足夠的清醒和睡眠時間,很多癲癇存在夜間睡眠放電加重的現象,比如BECT,腦電圖檢查需要包含完整的睡眠周期,利於發現是否有ESES現象。有的癲癇患者放電很少,增加腦電圖檢查時間可提高檢查的陽性率,利於全面了解癲癇患者的病情。一般的門診患者做16小時過夜視頻腦電圖即可滿足臨床基本的診斷需要。

③ 24小時監測

24小時腦電圖檢測涵蓋了完整的一天,能反映被檢查者的慣常狀態,對於發作頻率低或者放電稀少的患者來說,24小時腦電圖比16小時更準確、更全面。

④ 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

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指連續兩日及兩日以上的腦電圖監測,以觀察腦電圖間歇期背景、發作期的具體症狀學、發作期腦電圖改變,可明確發作性事件的性質,為癲癇類型的診斷、病灶定位和術前評估提供核心信息。也就是說有的患者需要鑑別發作是不是癲癇,或者有的患者需要捕抓發作視頻,需要了解症狀學,為癲癇明確診斷或手術評估做準備。

4 看人員的專業性

腦電圖是一個「監測→出圖→讀圖」的過程,除了設備本身的監測質量,還要有專業的醫生和技師,才能保證腦電圖分析的準確性。

人員的專業性可能很用一兩句話難辨別,但可以問問負責腦電圖的人員中有多少高年資監測師、分析師,監測技師是否24小時值班,也可以觀察技師和醫生之間的協作是否緊密,等等。

以國內知名腦科醫院上海德濟醫院為例,該院腦電圖監測的「神經電生理室」配備了10餘名高年資腦電圖監測師和分析師,24小時排班,可連續完成幾小時至幾周的腦電圖監測,為癲癇類型的診斷、病灶定位和術前評估提供核心信息。

                                                          △上海德濟醫院神經電生理室


相關焦點

  • 腦電圖準不準?到底該做哪種腦電圖 ?
    對癲癇患者來說,「腦電圖」一定不會陌生。不論是診斷、複診還是術前評估,腦電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可以說,腦電圖準不準,直接關係著診療的效果。那麼腦電圖背後有哪些原理、你做的腦電圖究竟準不準,你真的都清楚嗎?
  • 腦電圖檢查及其注意事項一定要關注這3點!現在看還不晚,幫助確診病情
    作者: 隋立森(廣東省中醫院) 腦電圖檢查是通過儀器,從頭皮上將腦部的自發性生物電位加以放大記錄而獲得的圖形,是一種科學、安全、無創檢查腦功能的方法。
  • 腦電圖異常是否能和癲癇劃等號?這幾個誤區,很多人都沒意識到
    患者被懷疑患有癲癇或是準備接受癲癇治療的時候,往往會被醫生建議接受腦電圖檢查。有人認為,腦電圖異常與否可以和是否得癲癇劃上等號,而且異常程度越嚴重就說明癲癇越嚴重。腦電圖的結果需要辯證看待,不可簡單粗暴地將其與是否得癲癇以及癲癇的嚴重程度掛鈎。
  • 世界癲癇關愛日:精神科的特殊來客 ---癲癇在左,精神障礙在右
    癲癇患者出現這些嚴重精神症狀—幻覺和妄想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這種嚴重的精神症狀多在發作後出現,大概8%-10%的癲癇患者在癇性發作後會出現這類表現,平均可持續72小時,也可以持續數天、數周甚至更長,甚至可以是持續性的。
  • 兒童癲癇要怎麼判斷?這些症狀就是「警示燈」
    意識突然喪失、呼吸暫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抽搐、握拳、兩眼上翻或偏斜一方……這些症狀發生時,家長們會很快反應過來,這是兒童癲癇大發作的表現。但是,一些看似很正常卻又容易被忽略的「小動作」,也可能是癲癇作怪,家長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
  • 鼻涕、發熱好難受,身患癲癇又感冒的我應該怎麼辦?
    這天氣最容易得的病就是感冒,最近有很多小夥伴諮詢癲癇患者夏天感冒應該怎麼辦?今天就讓上海德濟醫院癲癇內科尚麗醫生給大家科普一下,癲癇患者的夏日感冒的注意事項。 首先,感冒是一種常見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大部分人在1周內病情會自然緩解。輕微的感冒,不伴發熱,需要多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適當多喝水,補充維生素C,可能會自愈。
  • 出國看病科普:青少年癲癇患者發病原因有哪些
    出國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諮詢專家後 ,青少年時期是人類發育過程中一段重要的時期,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發展都不夠完善,也是身體和心理完善的關鍵時期。癲癇疾病作為神經系統慢性疾病,對人們有很大的傷害,同樣對青少年癲癇患者來說更是如此。青少年癲癇患者病情發作不僅對影響孩子身體和心理的成長,還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 避免二次開顱創傷 精準毀損斬斷「傳導帶」破解難治性癲癇困局
    欒國明教授將這個過程比喻為找「門牌號」,即精確定位「致癇灶」,找到「癲癇」的起源和傳播路徑,才可以通過外科切除術的方法將其根治。欒國明教授及周健主任通過反覆查看發作症狀學、影像學、腦電圖等資料後,帶領團隊反覆論證患者癲癇發作的解剖-電-臨床特點。利用先進的立體的腦電和影像學後處理技術,考慮為右側半腦與左側半腦又形成了新的粘連帶,異常放電從右側半腦傳導到左腦。
  • 裴林探索治療癲癇新途徑
    河北省中醫藥研究所腦病研究室癲癇病專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裴林,經研究發現,採用「調督、補腎、榮腦」法治療癲癇療效顯著,治癒率可達50%,為提高該病的治癒率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裴林從1984年開始致力於該病的治療研究。
  • 創傷性顱腦損傷與癲癇:導致癲癇的潛在機制
    腦損傷後立即發生明顯的電生理變化,並可通過腦電圖檢測到。癲癇發作不僅是TBI後早期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而且是TBI後幾年內死亡的主要原因。創傷後通常採取癲癇預防措施,但成功率不一。  這種預防措施主要用於預防單一的急性創傷後癲癇發作(PTS),但對於預防反覆發作的慢性創傷後癲癇(PTE)幾乎沒有效果。可能導致PTE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這使得PTE更可能難以進行醫療管理。
  • 腦電圖:除了診斷癲癇,還可以提高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的診斷率?
    但是改進院前腦卒中和大血管閉塞(LVO)性疾病早期識別工具仍是一項關鍵策略。當前的臨床方法對急性腦卒中和大血管閉塞(LVO)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具有不完全的診斷價值。由於腦電圖對腦缺血反應靈敏。因此,Fareshte Erani等探討了腦電圖對急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和LVO的診斷價值,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近期的Stroke雜誌上。
  • 常見兒童癲癇綜合症都有哪些
    腦電圖發作間期背景波正常,在中央區和顳中區出現負性、雙向或多向的棘波或尖波,或棘慢複合波。其中影像學檢查一般正常,不影響智力發育,預後良好。 2、兒童失神癲癇(CAE) 3-13歲起病,5-9歲多見,女孩多於男孩。其臨床特徵是短暫、頻繁的愣神、不跌倒。
  • 泰州四院成功舉辦癲癇診治新進展研討會
    中國江蘇網11月5日泰州訊(陳姝)11月2日,泰州市癲癇診治新進展研討班在泰州市第四人民醫院行政樓多功能廳成功舉辦。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腦電圖與神經電生理分會常務委員、江蘇省抗癲癇協會常務副會長徐建洋,泰州市醫學會副秘書長丁民,泰州市第四人民醫院院長江燦華出席開班儀式。江蘇省內知名專家及泰州地區本專業醫務人員近200人參加了會議。
  • 癲癇:尖叫、面色青紫、口吐白沫,難以判斷的癲癇怎麼辨別?
    癲癇是慢性反覆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症候群,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反覆癇性發作為特徵,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臨床上可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用抗癲癇藥物,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發作的藥物和劑量,就應持續用藥。額葉癲癇與顳葉癲癇有何區別額葉癲癇可發病於任何年齡,發作時間較短,形式刻板性,易出現癲癇持續狀態,部分在夜間入睡中發作。顳葉癲癇常在兒童或青年期起病,部分有高熱驚厥病史,發作形式常為複雜部分性發作,常伴有先兆(上腹部異常感覺、似曾相識感、幻嗅)和自動症。
  • NBE | 電場響應磁共振探針定位難治型癲癇模型致癇灶
    約三分之一癲癇患者不能通過藥物來控制發作,被稱為難治性癲癇。與普通癲癇患者相比,難治型癲癇患者的死亡率、遭受物理創傷和心理障礙的風險顯著增加。手術切除致癇灶是治療難治性癲癇最有效的方法,但準確定位致癇灶是實施手術幹預的前提。  腦電圖是定位致癇灶的金標準,其通過監測異常神經元放電定位致癇灶。然而,顱內腦電存在空間解析度低、靈敏度不足、觀察範圍有限、費用高昂等缺點。
  • 額葉癲癇的前額極區發作
    額葉癲癇前額極區發作:前額極區發作形式包括強迫性思維或起始性接觸喪失以及頭和眼的轉向運動,可能伴有演變,包括反向運動和軸性陣攣性抽動和跌倒以及自主神經徵。【發病原因】額葉包括初級運動皮質區運動皮質前區額前皮質區和邊緣及旁邊緣皮質區這些部位如果由於遺傳以及一些不明原因而發生異常放電可能引起額葉癲癇。
  • 中英癲癇專家聯合會診,打造癲癇國際解決方案
    《中國癲癇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進展》給出了答案——在我國,70%-80% 的癲癇患者處於未經治療或未接受正規治療的狀況之中。孩子患了癲癇,切莫諱疾忌醫對部分患者家庭而言,癲癇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疾病。由於大部分癲癇患者都是兒童,家長往往不想讓別人尤其是熟人知道,自家孩子患上了癲癇。
  • 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
    龔德山:癲癇診斷,術前重要的一步是定位診斷,臨床醫生第一步要搞清楚癲癇的發作,叫臨床症狀學;然後有臨床症狀學,再去做輔助檢查,就是電生理的腦電圖、視頻腦電,然後做磁共振影像,功能影像PET,包括神經心理學評估如智力、語言、記憶等,這是我們建立在臨床發作症狀學基礎上才去開展輔助檢查,通過電生理檢查、影像檢查、功能影像檢查等確定病灶。
  • 電蚊香怎麼用?很多家庭只知道插電,這幾點還需要注意
    電蚊香怎麼用?很多家庭只知道插電,這幾點還需要注意嗨嘍大家好,到了蚊子比較多的季節,大家一般來說會選擇電蚊香液比較多,因為這個使用方便,也不像普通蚊香那樣有煙塵,這個只要連接電源就可以了,相對來說更適合大多數的家庭,並且效果也真的是很不錯。
  • 癲癇能否突然停藥?會有什麼影響呢?
    昆明三博腦科醫院供稿近日,有一位癲癇患者家屬諮詢癲癇病停藥復發的問題。患者於兩年前發病,情況並不複雜,在進行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癲癇的發作控制住了,並且半年沒有發作。但是患者認為自己的病好了,私自把藥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