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
你們催了一個月的《三十而已》,大結局了。
自從這劇開播以來,後臺就不斷被催更。
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消息:
但我選擇按兵不動。
原因無他。
國產女性劇,讓我們失望太多回了。
直到前兩天,我才終於可以確認——
《三十而已》,確實不一般。
你猜,是什麼讓我下了這個定論?
大多數人可能都沒猜到:
鍾曉芹和陳嶼復婚。
有什麼出彩的?
別急,往下看——
自從《三十而已》開播以來,上到微博熱搜,下到微信朋友圈。
被提及頻率最高的,莫過於「糟心男團」。
劇中的三位男性,人送外號:陳養魚,許放炮,梁海王。
首當其衝的,就是人如其名,活得宛如一座孤島的陳嶼。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養魚。
和妻子零溝通,長期冷暴力。
生活各過各的,衣服各洗各的。
性生活一個月一次,懷孕了都不用算時間。
陳嶼和鍾曉芹的婚姻,冷漠,無性,甚至還有點PUA。
鋼鐵直男的陳嶼,要麼不和鍾曉芹溝通,一開口就是指責和貶低。
說鍾曉芹幼稚:
「你不是沒成家,你是沒成年!」
嫌棄丈母娘來家裡做飯:
鍾曉芹 你都三十了
你還要讓別人伺候你
到什麼時候啊?
「糟心語錄」之豐富,遠超隔壁兩位。
以至於陳嶼和鍾曉芹復婚的橋段一經播出,許多人表示不滿。
有人用《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結尾女主和前夫複合的例子,指責《三十而已》爛尾。
但我想說:
正是這個復婚的情節,讓我確定了這是一部值得誇的好劇。
怎麼說?
首先,這劇的一個高級之處,就在於——
陳嶼和鍾曉芹婚姻的問題,早在片頭就埋下了伏筆。
片頭中,先是出現了一個魚缸。
魚缸裡,有兩種不同顏色的魚。
這是什麼樣的魚?
第一集,陳嶼就解釋了——
「這魚特別難養,對水溫要求極高。」
這句話,說的不只是魚,還有人。
劇中,陳嶼曾不止一次用魚來比喻人。
意識到兩人的關係出現問題時,陳嶼指著一群魚說:
這幾條
都是幼魚
你看它們身上的花紋
多清晰 多亮麗
等它們長大以後
身上的花紋就會逐漸暗淡
就變成了一隻只駝著背的老魚
就像這人一樣
其實變黯淡的不是婚姻 是人
養魚,就像是維持一段婚姻。
水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一旦照顧的不好,時間長了,人和魚都會變得暗淡。
下一幕,陳嶼的眼鏡掉進了魚缸裡。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俗套的話: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
那眼鏡,就是窗口外的玻璃。
一方面,透過玻璃,我們可以看到外界。
但玻璃本身,也是隔閡。
金屬框架的黑色眼鏡,暗示了陳嶼的鋼鐵直男屬性。
冰冷的邊框,象徵著和世俗格格不入的陳嶼。
接下來,畫面中出現了幾隻微笑的招財貓。
招財貓,是什麼樣的?
永遠笑眯眯,永遠對著你招手。
和鍾曉芹本人一模一樣。
但這裡出現的,還不是普通的招財貓。
注意,在畫面中,招財貓的周圍有氣泡浮動。
什麼意思?
這幾隻招財貓,是在魚缸裡的。
看過劇的人都知道,鍾曉芹愛貓,陳嶼愛魚。
可是貓,怎麼能生活在水裡呢?
兩人離婚前,鍾曉芹在這段婚姻中,就仿佛水裡的招財貓。
對著魚(陳嶼)微笑招手,卻又因無法適應水中的環境,而快要窒息。
魚和貓,天生相關,卻又相剋。
喜愛的不同寵物,暗示了兩人性格的不合。
結婚不久,問題就逐漸暴露。
兩人早餐涇渭分明,一個是牛奶麵包,一個是豆漿油條。
日常愛好迥異,一個喜歡追劇,一個熱衷養魚。
生活習慣不同,興趣愛好也沒有交集,共同話題少得可憐。
矛盾不斷積累,終於,迎來了爆發的節點:
鍾曉芹懷孕,又流產了。
剛得知懷孕消息的時候,鍾曉芹和所有的新手媽媽一樣,激動又緊張。
她小心翼翼的把消息告訴陳嶼,想和他分享自己的心情。
沒想到,陳嶼的反應卻是勸她別要。
為什麼?
陳嶼給出的理由是:
兩人從經濟基礎到心理建設,都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
經典語錄:
「你連自己都弄不明白呢,怎麼當媽啊?」
首先明確一點:
陳嶼作為男性,強行要求鍾曉芹做人流的行為,肯定是不負責的。
人流對女性身體的傷害,無需贅述。
但除此之外,陳嶼說的,有沒有道理?
絕對有。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核,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儘管因為讓曉芹去做人流,陳嶼多次被罵上熱搜。
但是大家冷靜下來想一想——
如果這個孩子順利生了下來,兩人在養孩子過程中矛盾加劇,每日爭吵或者離婚。
那對這個孩子來說,是多不負責的行為?
陳嶼顧慮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
但他強硬的態度,和失去孩子後的冷淡,深深刺痛了鍾曉芹。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血脈聯繫,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對鍾曉芹來說,這不是化驗單上簡單的結果,更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陳嶼對這個新生命的冷漠,徹底摧毀了鍾曉芹的心理防線。
也讓屏幕前的觀眾感覺無法遏制的憤怒。
於是,劇中,鍾曉芹果斷離婚。
劇外,陳嶼被罵上熱搜。
看起來,陳養魚「糟心男」的稱號是跑不了了。
但實際上,陳嶼還有另一個外號:
「人間老公」。
別誤會,不是王思聰那種。
而是只要你在陳嶼出場時打開彈幕,就會發現無數人在感嘆:
「這不就是我老公麼?」
「我有個同款老公!」
「陳嶼和我老公一模一樣!」
沒錯。
被無數人噴上熱搜的陳嶼,卻反映了最真實的已婚男性。
沒有那麼多驚喜和浪漫,有的只是雞毛蒜皮的生活。
劇中,一個經典場景,完美呈現了陳嶼和鍾曉芹之間的矛盾。
鍾曉芹注意到,在家裡,兩人總是各洗各的衣服。
吃飯的時候,兩人也總是冷漠的對坐。
快速點菜,吃完,毫無交流。
這些細節,讓鍾曉芹覺得,他們不像兩口子。
以前談戀愛的時候
我們吃飯都是坐在一邊的
可是從什麼時候
你就坐到對面去了
說這些話的時候,鍾曉芹的語氣很傷感。
她在意的,不是一兩件衣服。
而是從這些場景中,她看到了兩人婚姻的暗淡。
可陳嶼的反應是什麼?
義正言辭地反駁:
「你記錯了,不坐在一起,那不是你要求的麼!」
這我還能說什麼?
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鍾曉芹的無奈。
真 · 人間老公 · 鋼鐵直男。
發現沒?
這兩個人,完全沒在同一頻道。
鍾曉芹感性地訴說自己的不安,陳嶼卻覺得她在無理取鬧,一條條的反駁。
兩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拒絕傾聽對方的想法。
可能未婚的女性,會覺得恐怖。
「難道婚後,男人都會像陳嶼這樣?」
別急,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劇中還有另外一條線:
陳嶼的事業。
作為一個電視臺編劇,陳嶼對新聞事業,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
他耿直不阿,工作多年,從未走後門送過禮。
關心弱勢群體,寧可冒著被領導責罰的風險,也要報導相關新聞。
一個三十多歲的成年男性,在新聞行業見慣了社會的陰暗面。
卻依然能滿懷熱血,堅守底線。
這樣的人,難道會是渣男麼?
終於,兩人離婚以後,觀眾看到了故事的另外一個版本。
黑澤明最著名的電影《羅生門》,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對同一件事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並且所有人,都堅信自己的版本才是唯一的真相。
在此之前,鏡頭呈現的都是鍾曉芹的視角。
在這個視角中,陳嶼冷漠、自私、對妻子毫不關心。
現在,我們看到了陳嶼的版本。
鍾曉芹去做B超,陳嶼聽到了孩子的心跳,臉上露出了無法抑制的笑容。
那一瞬間,他改變了主意,開始期待孩子的到來。
嘴上說著,孩子生下來沒有地方住。
實際上,偷偷量好了魚缸的尺寸,計算著嬰兒床的位置。
鍾曉芹埋怨陳嶼的另一個點,是陳嶼不接她上下班。
可那個時候,陳嶼考慮到老婆懷孕,正在忙著在家裡裝夜燈,怕鍾曉芹起夜摔倒。
後來,孩子沒了,鍾曉芹徹底崩潰。
在她的眼中,陳嶼冷漠無情,甚至還如釋重負。
可陳嶼為此承受的痛苦,並不比她少。
但作為男人,陳嶼不能表現出脆弱,他還要顧家,要照顧悲痛欲絕的老婆。
失去孩子以後,鍾曉芹有閨蜜開導,又同事照顧。
陳嶼有什麼?
直到不成器的弟弟拉著他喝酒,才第一次有機會吐露心聲。
看到這裡,有人很感動,還有人說這是洗白。
作為一個從頭追到尾的人,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絕不是洗白。
以上這一切,在故事的開篇就有暗示。
第三集,陳嶼和鍾曉芹都下班回到家。
陳嶼進門,換上拖鞋,把換下來的鞋放到鞋架上。
這是所有做過家務的人,都熟悉的基礎操作。
鍾曉芹呢?
一進屋,鞋隨便一踢,外套脫掉隨手一扔。
陳嶼看到了,一句都沒抱怨。
熟練的低頭,幫她把鞋歸位。
鍾曉芹洗完手,抽了張紙巾擦手,之後把用過的紙巾隨手一丟。
陳嶼剛幫鍾曉芹掛好衣服,又立刻轉身,撿起她扔到地板上的廢紙,丟進垃圾桶。
以上所有的行為,陳嶼都是一聲不吭完成的。
動作之熟練,不難想像這樣的場景在家中重複了多少次。
鍾曉芹進門走了多少步,陳嶼就跟在她身後,替她收拾了多少次。
接下來,才是那句抱怨丈母娘的臺詞:
「鍾曉芹,你都三十了,還想讓別人伺候你到什麼時候啊?」
這句話,從剛替鍾曉芹收拾了一路的陳嶼口中說出來,完全沒毛病。
類似這樣的細節,在劇中比比皆是。
但鍾曉芹和觀眾都太過沉浸於憤怒的情緒,忽略了陳嶼在這段婚姻中的付出。
鍾曉芹,確實人美心善,溫柔體貼。
但,這段婚姻的失敗,她也並不是毫無責任的。
換完鞋不知道歸位,外套隨手亂丟,紙巾隨地亂扔……這說明了什麼?
她的邋遢和懶惰,一定是從小養成的。
在父母溺愛的環境下長大,做事情不顧首尾,因為永遠有人給自己善後。
這個人,小的時候是爸媽,長大了就成了老公。
在看陳嶼和鍾曉芹生活片段的時候,我有一種無比熟悉的感覺。
半天才想起來,這簡直我兩年前看到的一篇新聞報導如出一轍。
這篇報導,是一個已婚男性在抱怨自己的妻子過度依賴娘家。
這位男同志說,他妻子是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從小被寵愛長大,什麼都不會做。
生活中的大小事項,幾乎都是他一手包辦。
他承認,妻子溫柔善良,性格單純。
但兩人的精神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妻子的愛好,就是下班追劇,出門逛街,對未來沒有任何規劃。
自己一出門,老婆就要回娘家。
這對夫妻,和劇中的情節驚人的一致。
唯一的不同就是,這篇報導從男性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
不僅如此,這位丈夫也面臨著丈母娘催要孩子的局面。
可當他對記者傾訴,說自己已經疲憊不堪,所以完全不想要孩子時——
所有人,都表示了理解和同情。
這位朋友分享的經歷,仿佛是補全了陳嶼那一半的故事。
鍾曉芹,確實單純善良。
可無法否認,在這段婚姻中,她也確實沒有扮演好妻子的角色。
在父母寵愛下長大的她,依然是一個天真的小女孩。
天真當然好,但一個人永遠保持單純的前提,是有人在為你遮風擋雨。
終於,走出了父母和陳嶼的保護圈後,鍾曉芹發現,被自己忽略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浮現了出來。
和陳嶼離婚後,鍾曉芹和一直追求自己的「小狼狗」鍾曉陽走到了一起。
最初,鍾曉芹沉浸在久違的快樂中,享受著戀愛的美好。
但是當鍾曉芹在這段關係中處於更成熟的一方時,角色發生了轉換。
鍾曉陽打公司座機給她,她埋怨小男友不懂事。
鍾曉陽工作不認真,整日沉溺遊戲,她開始指責男友缺少人生規劃,依賴父母。
這些場景,熟不熟悉?
幾乎就是當初陳嶼指責鍾曉芹的翻版。
沒錯。
在這段關係中,鍾曉芹扮演了陳嶼的角色。
她終於發現,當自己成為更成熟的一方時,需要為兩人的未來規劃,會面對無數的壓力。
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著名電影《畢業生》之所以經典,就在於電影的最後一幕。
青春衝動的男女主,在婚禮現場選擇了逃婚。
可當他們坐上出租逐漸遠去,離開喧鬧的人群,兩人的神情卻變得茫然而尷尬。
最初的激情退卻後,一時衝動的兩人要如何面對未來?
《畢業生》的這個鏡頭,完美呈現了年輕情侶的迷茫。
這也正是為什麼,我說陳嶼和鍾曉芹的復婚,決定了《三十而已》的水平。
如果結局,是鍾曉芹和小狼狗過上了浪漫的生活。
那這部劇,就會淪為瑪麗蘇之流。
整日打遊戲的鐘曉陽,像不像沉溺養魚的陳嶼?
誰知道,十年後,鍾曉陽會不會變成另一個陳嶼?
《鐵達尼號》中,轟轟烈烈的愛情固然感人。
但是在此之後,小李和凱特還合作過另外一部電影,《革命之路》。
講述了激情逐漸冷卻的一對夫婦,如何面對枯燥的生活。
無數人覺得,這部電影,就是《鐵達尼號》的續集。
如果傑克活了下來,和露絲在一起。
那麼最初的熱情退卻後,兩人要面對的,就是這些雞毛蒜皮。
離婚,對鍾曉芹和陳嶼來說,其實更像是一次補課。
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嘗試去反思自己,理解對方,學會換位思考。
離婚後,兩人都做出了改變。
陳嶼明白了自己對鍾曉芹的愛,學會了和人溝通。
鍾曉芹經歷了中年叛逆,嘗試了獨立的生活,迎來了真正的成長。
兩人的復婚,再也不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這一次,是兩個成年人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後,慎重做出的決定。
他們相信,自己選擇的,是足以和自己走完一生的人生伴侶。
這不是二十歲女孩子的浪漫瑪麗蘇。
而是真正的,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