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米勒右腳底有一塊小小的傷口,這個不起眼的小傷卻在半年內改變了他的生活。12日,重慶市中醫院醫生會診後告訴他,如果傷口再不好好治療,可能就要截肢了。
小小傷口半年不癒合 他走路都費勁
12日上午11點,鬍子幾乎已經白完了的米勒靠著左腳使力一步一步走進了重慶市中醫院道門口院部的診療室,他的右腿幾乎已經不能用力,「太疼了,受不了。」他用英語一遍遍感嘆著右腳下那塊比一元硬幣還小的傷口給自己帶來的折磨。
半年以前,米勒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右腳前腳掌上出現了一塊小小的傷口,開始並沒有在意,以為只是穿鞋時不小心磨破了,只等著它自己長好,「但是過了很久,怎麼都好不了。」不但沒有好轉,而且傷口裡面也慢慢開始潰爛。
兩三個月過去,小小的傷口雖然沒怎麼擴大,但卻讓米勒感受到越來越尖銳的疼痛,到後來,甚至連慢慢挪動腳步都感受到無比疼痛。米勒曾經在重慶多家醫療機構檢查過,但醫院開出的外敷藥物似乎都沒什麼用。
熟練筷子試過針灸 他決定試試中醫
11日下午,重慶市中醫院道門口院部皮膚科門診護士長王小琴被匆匆叫到導診臺,見到了前來就診的米勒,「他會說一點點的中文,但只能簡單溝通。」王小琴曾在國外留學,英語交流不成問題,從11日下午起,王小琴成了米勒和醫生們的翻譯。
「我學習了很多的中國文化,中醫很好,我願意試試。」米勒說,在半年多的四處求醫後,他也想試試中醫的方法,看是否能治好自己的腳。
「中國的東西在這個世界都很流行,我很會使筷子的!」今年68歲的米勒到重慶已經15年了,在一所醫科院校當醫學英語的外教。重慶雖是他從美國家鄉到中國的第一站,但對中國的了解,他已經有三四十年了,「我學會用筷子已經二十多年了,因為中國菜、中國功夫在美國很流行。」
到重慶以後,米勒的妻子曾經建議他做過針灸理療身體,一根根長長的細針扎進人體的穴位,米勒並不知道有什麼特殊的功效,「但是,那種感覺很奇妙。」
作為一位醫學英語老師,米勒對自己的身體和醫學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自己的腳久治不愈,很可能和自己二十多年的糖尿病有關,但過去他覺得並不算重要,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並不少。
截肢風險極高 糖尿病人再小傷口都要警惕
12日上午,得知病人有糖尿病史,重慶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陳德清趕到皮膚科給米勒會診,前一天,米勒的傷口已經清創,「傷口表面已經有黑色的結痂,還有一些組織液。」重慶市中醫院道門口院部皮膚科醫生劉冬陽回憶,米勒的傷口有典型的糖尿病足特徵,而且已經惡化。
最終,陳德清在檢查後,米勒確診為糖尿病足,而且傷口重度缺血,「截肢的風險率非常高。」這讓米勒有些難以置信,為什麼小小的傷口,會有那麼嚴重的後果?
對於米勒選擇接受中醫診療,陳德清認為,中醫在糖尿病足這種慢性傷口的診療上確實有不少優點,「病人傷口癒合過程中,中醫可以調理病人身體到恢復的最佳狀態,一些中藥膏藥對化腐生肌也有好處。」
陳德清介紹,糖尿病足發生的潰瘍(傷口)是糖尿病人非常高發的一種併發症,約12%~25%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進展中可並發足部潰瘍,因為糖尿病人皮膚、血液、神經等多方面都會因為該病而病變,無論多小的傷口都難以癒合。根據全球數據顯示,在所有的非外傷性低位截肢手術中,糖尿病患者佔 40%~60%。「據統計,世界上每3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截肢。」陳德清介紹。
「無論多小的傷口,如果你身患糖尿病,就都不能掉以輕心。」陳德清回憶,在自己的病人中,有病人是因為穿皮鞋磨破腳,最後導致截肢,「都覺得是小事,不在意,等到發現越來越嚴重就晚了。」陳德清提醒,糖尿病人要時刻注意腳部的保護,出現傷口要立刻到醫院就診,請醫生判斷是否是糖尿病足。已經得了糖尿病足的病人患肢在日常要減輕負重,減少傷口受力以及保持傷口清潔,最好到醫院接收系統治療。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攝影 平索茜